
寶塔區位于陜西省北部,是延安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區總土地面積3556平方公里,總人口64萬,其中農業人口22.6萬人;轄12鎮1鄉,6個城市街道辦事處,320個行政村,53個城鄉社區。全區現有蘋果栽植面積32.155萬畝,掛果園面積27萬畝,從事果業生產的果農有3.2萬戶、12.68萬人,占全區農業總人口的56%。2022年全區蘋果總產量41.1萬噸,產值20億元,果農人均收入1.5萬元,占全區農業收入的65%。寶塔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綠化模范區、中國綠色蘋果基地縣(區)。
寶塔區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境內丘陵起伏,海拔高、日照足,晝夜溫差大,降雨量適中,蘋果生產環境完全符合世界蘋果優生區七項指標,屬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這片土地上所產的延安蘋果,香甜清脆、色澤艷麗、型正個大,在國內外享有極高聲譽,堪稱健康果、脫貧果、致富果、幸福果,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青睞。寶塔區先后被授予陜西省果業生產“十強”縣(區)、全國現代蘋果產業“三十強”縣(區)等稱號;榮獲全國產業扶貧脫貧攻堅成就獎,中國果業十佳區域公用品牌形象塑造獎;寶塔區“延安有我一棵(畝)蘋果樹”區域公用品牌榮獲全國果業脫貧攻堅典型案例。2016年寶塔區為第一屆世界蘋果大會成功提供了觀摩點,2017年為全國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交流現場會提供觀摩點,蘋果產業已成為寶塔區農業最靚麗的一張名片,是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要經濟來源。
一是行政推動強發展。歷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蘋果的發展、把蘋果產業作為全區的第一主導產業、拳頭產業、農民脫貧致富的首要產業來抓,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變調子、不松勁,持之以恒抓蘋果,促進了蘋果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二是技術支撐助發展。堅持以果業提質增效為內涵,新建園重點推廣“七個一”栽植技術,大苗建園,保成活、早成形;幼園管理推廣“七項”實用技術,重點推行“3332”喬化密植管理模式,實現早掛果、早豐產;掛果園管理推廣“七項”關鍵技術,全區“畜、沼、窖、草、網”等配套齊全,“燈、板、帶、芯、捕食螨”等綠色防控技術到位,全力打造現代果業、綠色果業、品牌果業。三是典型示范帶發展。堅持以創建全國綠色基地縣和省、市標準化示范園為抓手,集中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示范鎮、示范村和示范大戶,實現了蘋果產業由點上突破向面上拓展,整體推進,全面發展。四是政策扶持促發展。千方百計向上爭項目、爭資金,每年爭取各級項目資金2000多萬元,本級財政每年投入1000多萬元,捆綁項目資金每年不少于1500萬元,同時在果園防災減災、果園生產道路、防雹網搭建、冷藏庫建設等方面都出臺了補助政策,資金保障,全力推進全區蘋果高質量發展。
一是政策支持,助力蘋果分選貯藏增效。按照“領導包抓、齊抓共管”的總體思路,形成“四支隊伍”抓蘋果上線分選入庫,重點對果農冷庫建設、冷藏冷運、電商銷售等給予扶持補助,真正實現蘋果上線分選貯藏增效。二是創新模式,全方位拓寬銷售渠道。寶塔區把小蘋果、大產業、大品牌、大市場做為蘋果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推行線上線下多元銷售,鼓勵涉果企業建立“公司+合作社+直銷店+果農”的經營模式,實行線上線下互動銷售,實現果農、果商、電商及涉果企業等多方互利共贏。三是強基固本,培育果業新型經營主體。近年來,以培養果業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不斷夯實果業發展基礎,先后引進省市涉果企業7家,新發展果業合作社30家,按照“合作社+家庭農場+果農大戶”的模式,目前全區發展100畝以家庭小農場150戶,戶均年收入100萬元以上,實現了果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四是補齊短板,完善蘋果產后整理機制。寶塔區蘋果冷藏冷運、物流配送、精深加工等后端鏈條逐步完善,涉果企業、果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果農大戶蘋果產業后整理機制不斷健全。創新提出“七個一”:即制定一個銷售行動計劃、成立一個實體店聯盟、抓實一個蘋果大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抓好一個直播平臺、建立一支電商隊伍、做好一項蘋果樹認養活動,全力提升寶塔區“延安蘋果”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