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又是一年深秋時節,秋風給銀杏樹染上了金黃,一片片銀杏葉在陽光下閃著金光,蔚為壯觀。遠遠望去,銀杏樹已成為城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銀杏,又名白果,是我國特有樹種,也稱長壽樹,可存活數千年。從栽種到結果需要20余年,公公栽樹,孫子采果,所以又叫“公孫樹”。郭沫若先生將其譽為國樹,曾作詩云:“我愛它那獨立不倚,孤直挺勁的姿態;我愛它那鴨掌形的碧葉,那如夏云靜涌的樹冠;當然,我更愛吃它那果仁。”
前年秋天,我在北京潭柘寺游玩,一棵有著千年樹齡的銀杏樹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傳,清朝時每一代新皇帝登基繼位,此樹根部都會長出一枝新干,以后逐漸與老干合為一體。因此被到寺中游玩的乾隆皇帝御封為“帝王樹”。
銀杏葉在陽光的映射下金光閃閃掛在枝頭,微風吹過,它們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一擺一擺歡迎著我們的到來。一陣秋風吹過,黃葉紛紛揚揚地從樹上飄落,我撿起一片銀杏葉細細端詳。當我抬頭的時候,突然發現,“帝王樹”下很是熱鬧,有的人漫步樹下,有的人撿拾樹葉,有的人拍照合影……
以前,我認為銀杏葉除落地化為泥土外,再無別的用途。直到我看見那一張張被小販售賣的銀杏葉書簽,只見幾片金黃色的銀杏葉上用毛筆寫著“秋韻”“淡然”“雅趣”等詞語。書法筆力渾厚、自然飄逸,讓人見了愛不釋手,于是我選購了幾枚銀杏葉書簽。平日里讀書時,隨手拿起帶著淡淡清香的書簽,不禁讓人感到欣喜。
除了我們喜歡銀杏樹,很多名人也喜歡銀杏樹,文人墨客謳歌銀杏,贊美愛情,感人至深。李清照的《瑞鷓鴣·雙銀杏》寫道:“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李清照把銀杏樹比作玉潔冰清、永葆氣節的賢士,比作患難與共、如膠似漆的戀人。郭沫若稱銀杏樹為國樹,他說:“我特別地喜歡你”,淋漓盡致抒發了對銀杏的感情。
寒暑相替,夏去秋來。在這個深秋時節,我一眼望去,草地是綠色的,天空是湛藍的,云朵是雪白的,公園、街道、馬路和庭院里的那些金黃銀杏樹,就像一幅色彩明麗、自然和諧的水彩畫。
又是一年銀杏葉黃時,金黃色的銀杏樹美了一座城市,也美了我們的心情。在這銀杏樹最美的季節里,人們漫步在“畫卷”之上,行走在風景之中,讓這份浪漫多停留一會兒!
(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