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 鑫
“當好和諧社會第一道防線,以情、理、法相結合,使矛盾糾紛獲得調解。”吳金妹是閔行區七寶鎮航華地區群眾眼中的“金牌調解員”“人民好代表”。這位連任三屆的閔行區人大代表,以“一部十幾年號碼不變的手機”“一輛自行車”為履職法寶,以“民呼我應”為履職要求,努力踐行著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擔當。
從居委會崗位退休后,吳金妹就擔任起派出所的調解員。走進吳金妹的調解室,只見墻上掛滿了各種錦旗。“處處為民辦事關懷備至,時時為民解憂情深似海”“運籌帷幄調解有方,為民解憂服務一流”……錦旗上每一句感謝的背后,都是這位“金牌調解員”、好代表在群眾中的好口碑。
2022 年,航華某小區的一對小夫妻,因疫情影響,丈夫運營的小公司舉步維艱,只能靠不斷加班來維持生計。作息的差別讓身為全職太太的妻子覺得受到了冷落,甚至一度懷疑丈夫出軌。為此兩人爭吵不斷,丈夫也將工作上的怒氣化作傷人的言行一股腦發泄在妻子身上,這個家庭一度面臨破碎。經驗豐富的吳金妹決定采用“背靠背”的方式為他們調解,她先是語重心長地向丈夫解釋妻子獨自帶娃的委屈和辛苦,隨后又將丈夫公司經營困境和沒日沒夜加班的原因細細分析給妻子聽,希望雙方能相互體諒、珍惜小家。“多點耐心,就能多挽救一個家庭。”經過吳金妹的耐心疏導,這對小夫妻終于重歸于好。
“社區家長里短的事,她都能搞得定。”在航華地區居民的眼里,吳金妹是一位“接地氣”的代表。“有事就找吳金妹。”她常這樣熱情地告訴大家。
吳金妹所在選區的航華四村一、二街坊的房齡已30 多年,許多管件已經銹蝕、破損,導致室內污水管堵塞、滲漏。于是部分居民將污水管接到外墻,直通一樓天井排出。一戶一樓居民的天井里被接了3 根排污管道,36 戶居民家中的污水都從這里排放,經常造成污水外溢。該戶居民叫苦不迭,但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強烈的不滿和憤怒終于在一次和業委會溝通時爆發,現場甚至發生了肢體沖突。得知情況后,吳金妹立即趕到現場做安撫工作,并答應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困難。吳金妹在實地調研后,通過協調暫時性地解決了該戶居民反映的污水管外溢問題。但是治標不治本,在區人代會上,她又提出了關于航華四村一、二街坊居民污水管改造的建議。目前,該改造工程已結束。
吳金妹還心系老人就餐問題,她走遍了航華地區12 個居委會、35 個居民區。通過調查她發現,常住人口中60 歲以上老人有近1.5 萬人,“吃飯難”困擾著這些高齡、空巢、失智、失能老人,而現有的航南路鄰里中心助餐服務能力已經飽和。為此,她提出在航華地區增設老年助餐食堂的建議。目前,航華新增的一家老年助餐點即將運營,有用餐需求的老人也在同步登記中。
吳金妹常說,自己有兩個“法寶”:一是“一部十幾年號碼不變的手機”,向全選區的選民公開,24 小時不關機,每個來電必有回應;二是“一輛自行車”,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吳金妹學會了騎自行車,至今,這輛自行車始終陪伴她奔波在走訪調研的路上。
2022 年,吳金妹獲得閔行區道德模范“可愛的閔行人”提名。面對此項殊榮,她謙虛地表示,作為人大代表,這些都是分內之事。她說:“許多事看似小事,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大事、難事、煩心事,每件事都要認認真真地聽,不管能不能解決,都要用愛心去溫暖每一個人。”
今年3 月5 日“學雷鋒紀念日”,吳金妹在閔行體育公園設立人大代表接待點,很多居民慕名而來,在她的接待臺前排起了隊。吳金妹認真地聽、仔細地記,一一作答。就是這樣,帶著一份溫暖和愛,吳金妹在為民代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不斷踐行著“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代表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