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 符沁瑜
[摘要] 鄱陽大鼓是江西鄱陽縣的一種曲藝形式,后經歷代藝人的不斷發展與創新,逐漸形成了具有鄱陽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時至今日,鄱陽大鼓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過程中,應當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與發展。基于此,以現代鄱陽大鼓藝術為研究對象,首先分析現代鄱陽大鼓的藝術起源,其次論述現代鄱陽大鼓藝術的保護以及發展問題,最后探究現代鄱陽大鼓藝術的保護與創新路徑,以期為傳統曲藝文化在新時代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 鍵? 詞] 現代鄱陽大鼓藝術;保護;發展
鄱陽大鼓藝術是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意義。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大眾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傳統戲曲受到沖擊。鄱陽大鼓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迫在眉睫,當地政府需要了解鄱陽大鼓的藝術特色,明確時代發展需求,制定鄱陽大鼓藝術保護措施,做好創新,為鄱陽大鼓藝術發展奠定基礎,實現我國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目標。
一、鄱陽大鼓的藝術起源
鄱陽大鼓是一種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曲藝藝術形式,既有悠久的歷史,又有豐富的藝術內涵,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可以明顯發現,鄱陽大鼓是以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和民間小調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曲藝形式。
(一)產生發展
鄱陽大鼓起源于明末清初,在清代乾隆年間已盛行,隨著江西各地移民大量遷入鄱陽,鄱陽方言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這就為鄱陽大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于是鄱陽大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曾經有一段時間,由于說唱藝術被禁,鄱陽大鼓也隨著被禁止演出。但人們對說唱藝術的熱愛和追求并沒有因此而減弱,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幾年來的文化政策調整,鄱陽大鼓也得到了較快發展。
(二)社會功能
當代,鄱陽大鼓的社會功能體現在社會生活中,對人民群眾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鄱陽大鼓藝術的主要社會功能包括:一是作為一種說唱曲藝,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文化娛樂;二是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為人民群眾提供了文化信仰;三是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藝術欣賞。鄱陽大鼓藝術是一種群眾性的藝術,在鄱陽大鼓藝術活動中,藝人們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人民群眾的關愛和對社會時事的理解等融入表演中。表演時,藝人們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生活中的種種矛盾與沖突,并表達他們對社會生活中各種人物的情感和關懷。
二、現代鄱陽大鼓藝術在保護與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新時代對傳統文化沖擊較大
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眾在進行文化消費時更注重文化產品帶給自身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而不是文化產品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鄱陽大鼓藝術作為一種民間藝術,有很多具有傳統特色的曲目內容,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能夠對大眾產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但由于現在社會中很多人對其關注度并不高,因此鄱陽大鼓藝術的發展和傳播受到了很大影響。除此之外,在當前社會中,網絡文化、數字化文化等不斷涌現,很多人將網絡文化作為自己學習和娛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二)文化出現斷層現象
文化斷層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的情況。我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出現了斷層現象,鄱陽大鼓藝術也不例外,其在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出現了文化斷層現象。造成鄱陽大鼓藝術文化斷層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社會環境的改變和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傳統文化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出現了傳承上的困難,很多年輕人對鄱陽大鼓藝術不感興趣,就算是有興趣也不會選擇學習和傳承這種民間藝術。在這種情況下,鄱陽大鼓藝術就失去了傳承和發展的基礎,這也是當前鄱陽大鼓藝術保護和傳承面臨的最大問題。政府在鄱陽大鼓藝術保護和傳承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切實加強對其保護和傳承,才能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缺乏專業表演人員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大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這就對民間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現代化社會中,專業的表演人員是民間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眾并不重視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導致很多具有良好表演技能和扎實藝術功底的表演藝術家流失。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0多萬名民間藝人,其中能夠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和發展的人不足1%,而在這其中能夠將民間藝術進行表演且得到社會認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民間藝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將其更好地進行傳承和發展就必須不斷地創新。另外,很多優秀的民間藝術人才紛紛流向城市,這也對民間藝術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根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能夠從真正意義上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和發展的藝人只有大約3 000名。因此要想將鄱陽大鼓等民間藝術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就必須重視對其表演人才的培養。
(四)宣傳力度不足
宣傳力度不足是鄱陽大鼓藝術面臨的又一個重要問題,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很多人在聽到鄱陽大鼓藝術時會認為這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藝術形式,因此對其不感興趣,這就導致鄱陽大鼓藝術的宣傳出現困難。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鄱陽大鼓藝術。
三、現代鄱陽大鼓藝術保護與發展路徑
(一)優化傳播形式,加大宣傳力度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已不再適用,這就需要進行適當的改變,而對于現代鄱陽大鼓藝術來講,其在傳承和發展中要結合時代特征來進行創新。首先,對于傳統的傳播方式來說,其主要是通過線下模式來進行宣傳,但是在當前數字化時代背景下,則可以借助網絡傳播平臺來進行宣傳。例如在短視頻平臺中開設“鄱陽大鼓”欄目,邀請當地的知名藝人進行表演,并在節目結束后通過視頻平臺對表演視頻進行廣泛傳播,不僅可以擴大鄱陽大鼓的知名度,還能提高表演藝人的知名度。其次,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進行宣傳。在當前社會,大眾對于信息的獲取方式并不僅限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介。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播鄱陽大鼓藝術,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來進行宣傳。當大眾觀看了這些表演視頻后,就可以了解到鄱陽大鼓藝術的起源以及發展歷程等相關內容。同時該欄目還可以介紹鄱陽大鼓藝術中的經典曲目以及歷史典故等,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大眾更好地了解當地曲藝文化,還能進一步推動鄱陽大鼓藝術的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鄱陽大鼓藝術的宣傳效果,還能提升藝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使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藝術。
(二)轉換傳播載體,滿足人們需求
鄱陽大鼓是一種說唱藝術,也是一種集唱、講、演于一體的曲藝形式。為了讓鄱陽大鼓藝術在新時期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轉變傳播理念。當前,大眾已經由過去的“聽書人”轉變為“說書人”。因此,在傳播中應當充分考慮大眾的需求,通過多個平臺進行鄱陽大鼓藝術的傳播。利用互聯網平臺對鄱陽大鼓進行宣傳、推廣,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鄱陽大鼓藝術,使鄱陽大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其次,創新傳播方式。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鄱陽大鼓藝術,可以通過創新傳播方式來吸引受眾。例如可以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進行宣傳和推廣,通過短視頻平臺的傳播方式來吸引受眾。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相關主題活動來吸引受眾,使大眾了解傳統文化,從而達到傳承和發展的目的。
(三)遵循國家政策,落實文化發展方針
作為我國的傳統曲藝藝術,鄱陽大鼓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政策在推動現代鄱陽大鼓藝術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國家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對農民創業給予了大力的扶持。在這種情況下,鄱陽大鼓藝術的發展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推動傳統曲藝的發展,應當遵循國家政策,落實文化發展方針,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鄱陽大鼓進行創新和改革,例如將鄱陽大鼓藝術與鄉村旅游、傳統文化、民間藝術相結合等。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應當充分發揮國家政策的作用,創新鄱陽大鼓的表演內容,推動鄱陽大鼓藝術更加快速地發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規章制度
在鄱陽大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確保鄱陽大鼓藝術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首先,在政策方面對鄱陽大鼓藝術進行扶持。在國家層面,可以設立相應的財政專項資金,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以確保資金得到合理分配與使用;在地方政府層面,可以將鄱陽大鼓藝術納入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之中,對其加大扶持力度。同時,也要為民間團體和個人提供一定的扶持與幫助,使其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其次,加大人才培養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采取聘請專業教師授課的方式培養優秀的演員,二是利用學校教育來培養學生對傳統曲藝藝術的興趣,三是在當地建立“鄱陽大鼓藝術培訓中心”,對當地演員進行培訓,為鄱陽大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最后,建立健全鄱陽大鼓藝術數據庫,記錄和整理其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各類資料,制定相應的傳承人認定制度和保護制度,對在傳承、發展鄱陽大鼓藝術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人予以獎勵等。
(五)基于文化特性,做好傳承創新
鄱陽大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不同于其他曲藝形式,鄱陽大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因此,在現代社會,鄱陽大鼓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應基于文化特性進行。首先,對于鄱陽大鼓藝術的傳承而言,應尊重歷史與傳統文化。在發展鄱陽大鼓藝術時,應充分發揮其地域優勢。例如,利用好當地的民俗民風、歷史遺跡等資源,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來對鄱陽大鼓藝術進行傳承和創新。在利用現代文化創新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當以現代社會群眾的審美需求為基礎,在傳承中融入時代元素,同時重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其次,對于鄱陽大鼓藝術的發展而言,還應重視培養創新型人才。例如在中小學校園中開設鄱陽大鼓藝術課程,使非遺走進校園,同時也要加強與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推動鄱陽大鼓藝術進一步發展。
四、結語
總之,鄱陽大鼓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表演不僅具有極強的敘事性和感染力,還因其故事題材與時俱進,對人民群眾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對我國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在現代社會,鄱陽大鼓藝術卻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何更好地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成為很多人關注的問題。新時代文藝工作者需要擔起責任,以新時代文藝發展為依據,探索出鄱陽大鼓藝術的保護與發展路徑,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全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陳柳.活態傳承與發展地方戲曲鄱陽大鼓[J].文化產業,2023(14):7-9.
[2]玨甫,李小英.人民·江山(鄱陽大鼓)[J].曲藝,2022(12):5.
[3]李芙.從《曬秋》談當今傳播語境下鄱陽大鼓的傳承和發展[J].音樂傳播,2018(4):29-34,45.
[4]曹翹楚.音樂傳播學視野下的鄱陽漁鼓變遷[J].音樂傳播,2014(4):78-86.
作者簡介:
陳柳(1972—),女,漢族,江西玉山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樂學、鋼琴。
符沁瑜(1991—),女,漢族,江西新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十四五”(2022 年),活態傳承視野下的鄱陽大鼓藝術研究(項目編號:22YS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