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扎實推進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工作,探索“公園+”新模式取得階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廣西16個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試點市縣共計開放共享地塊236個,涉及185個公園,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親近自然、休閑游憩、運動健身需求。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指導試點城市梳理形成開放共享設施建設項目庫,分年度有序實施。截至8月底,各試點公園完善配套垃圾桶等便民設施1593件,新建、修繕科普展廳和便利店等配套設施30處,配備體育器材、健身設施275處,新建球場、健身步道32處。采用噴涂閑置管材、藝術處理廢磚舊瓦等“廢品改造”方式,“低成本,高質量”完善配套設施近百件。另外,各試點公園已公示了開放時間、可開展的活動類型及使用要求。
在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指導下,各試點市縣因地制宜,在公園草坪、林下空間及空閑地等區域規劃多元功能區域,拓展開放共享的綠地類型,增加綠色活動空間,讓人民群眾“走得進”“坐得下”。柳州、賀州等市開辟具有野餐露營區、婚紗攝影打卡、研學、健身等不同功能的活動場所,聯合衛健、民政、文旅等部門,舉辦健康義診、彩虹跑、插花技藝講座等“公園+”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增添開放共享新活力,豐富市民娛樂生活。北海市、防城港市充分利用近岸沿海地理優勢,劃分打造沙灘車游樂區、槳板基地、沙灘排球區等特色功能區,營造“近海親?!遍_放共享空間。

南寧市民歌湖(攝影/蘇委武)

桂林市王城口袋公園成為廣大市民親近自然、擁抱綠色的場所(攝影/黃詩誼)

桂林市西門橋頭口袋公園不僅提高了城區的“顏值”,還為居民的娛樂及閑暇提供了好去處(攝影/黃詩誼)

玉林市玉州區東岳社區泉塘巷背街小巷和口袋公園(攝影/蘇委武)

位于玉林市玉州區第二電影院的口袋公園,不僅裝點了城市容顏,也給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濃濃的生活氣息(攝影/蘇委武)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積極推廣輪換養護模式,指導試點市縣根據開放游憩活動區域的植物生長周期和特性,探索建立輪換養護管理機制,合理設置養護期,避免過度踩踏植被影響其正常生長,確保公園開放時能保持最佳景觀效果。目前,16個試點市縣已逐步成立養護專班,將試點區域草坪進行分區管理,通過對地表植被覆蓋率的檢測,進行輪流養護、輪流開放。桂林市根據各公園的造景特色,采取季節性輪換的方式,以花為媒打造“一園一特色、多園百花齊放”的開放共享區域。
下一步,廣西將根據目前試點發現的問題和人民群眾需求不斷完善開放共享區域配套服務設施,挖掘開放共享區域潛能,探索建立開放共享預約機制,指導試點城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帶動作用,合理分配綠地使用頻率,讓市民群眾近綠、親綠、享綠的同時,也能讓綠地“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