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元麗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任務。數字經濟的崛起與繁榮,帶來了具有綜合素養和復合知識能力的商科人才的缺口。傳統的商科教育已無法滿足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亟須進行適應性改革創新。基于此分析數字經濟對商科人才的需求嬗變,找到新商科人才的培養邏輯,在教育部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智慧學習工場建設理念和標準的指引下,探索建設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是需要審慎研究的重大課題。
1.數字經濟發展對商科人才需求升級
當前,我國已進入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作為新的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多個領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隨著數字經濟規模的持續增長,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數字經濟發展帶來了核心數字技術人才、數字化運營人才與營銷人才、數字融合類等人才缺口,急需具有數字經濟知識背景和數字經濟運營管理能力的新型商科人才。為此,服務于傳統經濟發展的商科教育及人才培養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在此背景下,為滿足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商科人才的新需求,傳統商科進行了適應性變革,“新商科”應用而生。“新商科”是在傳統商科基礎上進行學科交叉整合,不斷引入新技術,采用新理念、新模式開展綜合性跨學科商科教育,旨在培養契合數字經濟發展所需具有新思維、理解新規則、具備新理論及掌握新技術的商科人才。
2.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傳統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在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上往往以專業為界限進行嚴格區分,分專業精耕細作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專業性強,但綜合素養不足,統攬全局能力弱,適應傳統經濟的發展需求,但對于融合性越來越強的數字經濟,商科人才供需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鴻溝。為滿足數字經濟對復合型商科人才的需求,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需要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新商科人才培養應該面向經濟轉型發展需求,對接行業企業對商科人才的新要求,落實產教融合;以新文科理念為指導,打破專業、學科壁壘,在課程設置和能力培養上進行交叉融合;依托信息技術,打造新型商科平臺,實施全場景智能化教學改革。
1.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提出
智慧學習工場是在新技術革命和產教融合背景下,以顛覆傳統學習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為終極價值追求而進行的智能化設計,是未來學校教育形態的新探索,它是一種全新事物,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處于探索與實驗階段。國內智慧學習工場理念于“2017 地方本科高校文科應用轉型研討會”上首次提出,2020 年教育部頒布了《智慧學習工場2020 建設標準指引》,開始引領國內高校智慧學習工場建設實踐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金融、新商科等領域開展學科專業集群型實驗。
2.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內涵分析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是智慧學習工場理念在新商科教育領域的拓展和應用,除具有智慧學習工場智能化、場景化、數字化的特征外,又體現新商科教育自身內涵。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首先是一個全新的、開放的新型商科教育實驗平臺,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用新理念、新場景、新流程、新資源,重新定義新商科教育的模式和形態;其次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又是一個具備以學習者技能和能力成長為本位,產教融合、開放連接的空間結構,具有行業需求引領、自我演化的創新生態特點的商科教育內核平臺。
1.做好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頂層設計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旨在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新商科人才。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是商科人才培養轉型的開放創新、協同共育實驗平臺,融合校政企所多方資源,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具備智能化、數字化、場景化等特點,具有人才培養模式共建、課程開發、師資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科研能力提升、就業服務等多方面的功能。
2.理清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條件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基于兩個基本條件。首先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的支撐。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建立需要綜合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如5G、大數據、區塊鏈、AR、云計算、物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功能;其次是明確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的理念、知識、技能和素質,形成新商科人才能力成長主線,以此作為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依據。
3.確立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原則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包含三個基本原則。首先,基于新商科人才行應用性的要求,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構建必須堅持產教深度融合、多元主體參與,政府引領、企業融入、科研院所參與、高校主導是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的秉持的原則;其次,學生學習過程場景化,通過遷移互聯行業優秀企業生產工作流程,構建“真實場景”,使知識和實踐在“工場”相結合,使學生會學、會用、會實干;再次,學習平臺智能化,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通過連結各高校內部、企業、科研院所等,形成資源高度共享的智慧學習場所,實現智能教學、資源共享、對學生學習效果可智能管控。
4.明晰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內容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內容要明確清晰。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內容應至少包含三個大的框架。首先,應形成資源高度集中智慧教育云平臺,構建師生智慧教學場所;其次,應形成全場景實踐基地,在學生學習進度完成后可以選擇專項實驗、綜合實訓和企業實戰。再次,應構建大數據分析中心,大數據分析中心可以智能分析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和成長軌跡,形成學生畫像,反饋學生學習狀態,并給予建議。
(1)智慧教育云平臺
智慧教育云平臺以“大智移云物區”為技術支撐,錨定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對傳統教學模式與管理方式進行顛覆,建設包含智慧教育課程資源管理、教學過程管理、綜合評價等系統的新商科教育智慧云平臺。智慧教育云平臺可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職業成長“上云”,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情況與成長數據可視、可抓取、可追蹤、可分析。以此進行教學診斷和改進,持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2)全場景實驗基地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立足新商科人才培養目標,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業務流程至于虛擬仿真商業場景之中,融入商科專業知識和崗位能力標準,構建數字化信息中心、商業決策實戰平臺、資產評估與審計中心等,形成多學科交叉、多崗位融通的全場景實驗基地。全場景實驗基地能夠再現企業真實運營管理過程,通過模擬企業運營管理流程,開展崗位模擬實訓,學生可了解企業關聯崗位工作要求、熟悉企業運作流程規則、滿足學生對企業認知、崗位體驗、技能提升等就業需要,增強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素養。
(3)大數據分析中心
大數據分析中心是一個數字化、智能化、一站式的中心,通過挖掘、分析人才培養過程數據,發揮數據的價值。通過大數據對商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測與評估,商科人才供需現狀的深入分析,為商科專業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和就業指導提供一站式服務。大數據中心通過挖掘行業企業數據,了解企業前沿變化,發現商科人才需求特征;通過收集商科人才培養過程中的課程數據、教學數據等,為課程優化和教學改革建立基礎;通過收集學生數據,科學引導學生自主化學習,為學生進行畫像繪制,提供就業服務支撐。
1.校政企所多元主體各司其職、協同共育
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運行中,高校處于核心節點位置,發揮著核心作用。高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體系與實踐體系建立、師資配置、教學運行、考核評價、實習就業等方面起到主導作用。高校要在教育部的政策指導下明確對行業企業的訴求、與科研院所的成果轉化和相互支持。
企業是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實踐資源提供者。行業企業是新商科人才的需求者,在新商科人才培養規格、能力、素質要求上具有權威話語權。在人才培養中高校應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規格、共建師資團隊、按人才培養過程共同完成學生的授課和指導。企業將真實的經營管理場景、崗位工作任務通過“遷移互聯”的方式呈現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中,為學生提供真實案例、真實數據和真實工作任務。
科研院所利用其豐富的科學知識和前沿高新技術,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中為孕育新型企業和協助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供跨領域咨詢服務。通過智能教學輔助服務于高校教學活動,助力學校加速科研成果轉換,同時可以助力學校“三教”改革、助力商科專業人才培養。
2.以學生成才為目標,提供全流程智能服務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以培養新商科人才為目標,依托其豐富的資源和高度的智能化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從入校學習、就業、職業生涯成長等全流程智能輔助和服務。
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中,學生在校學習可以分為三個維度,即商科知識學習、商科能力培養、商科實戰經驗積累。在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中,商科知識不再以專業進行劃分,而是將當前數字經濟所需要的商科理論知識通過代碼編寫為一個個的知識顆粒,學生可以通過智能闖關的形式陸續完成知識顆粒學習。系統定期提醒學生的學習進度。商科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教師團隊的項目化教學、模塊化教學完成,對于綜合性強、難度大的內容、專項實訓、綜合實訓等,需要師生深度交流,教師團隊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基礎知識的短板,可以重新布置相應知識顆粒的學習。商科實戰經驗的積累,可以通過線上企業遷移互聯的真實工作場景和工作任務,進行崗位實戰,行業企業導師及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和幫扶。
通過三個維度的學習和提升,可縮短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最后一公里,有利于學生順利步入工作崗位。在學生就業環節中,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可以通過學生前三個階段的學習軌跡和表現情況,為學生繪制個性化畫像,總結學生的特征和特長,為學生推薦就業崗位,進行就業服務。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后,教師團隊可針對學生反饋的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持續為其提供幫扶,學生也可以利用非工作時間回到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中進行再次學習、提升。
綜上所述,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旨在培養滿足數字經濟所需的新商科人才,本文在梳理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產生背景后,歸納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內涵,形成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構建路徑,規劃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