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保護關稅派又分兩派。第一派在德國以李斯特博士為代表,這一派從來不以保護手工勞動為己任;相反地,他們之所以要求保護關稅,是為了用機器擠掉手工勞動,用現代的生產代替宗法式的生產。他們總是企圖使富豪階級(資產階級)特別是大工業資本家取得統治地位。他們公然宣稱,小工業家、小商人、小農的毀滅固然令人惋惜,然而卻是完全無法避免的現象。保護關稅派的第二派要求的不僅是保護關稅制度,而且是絕對的貿易限制制度。他們主張保護手工勞動既不受外國競爭,同樣也要不受機器的侵犯。他們主張不僅用高額關稅保護本國的工業,而且還要用高額關稅保護本國的農業和本國的原料生產。這一派得出了什么樣的結論呢?不僅禁止外國工業品的輸入,而且還要禁止本國工業的發展。這樣,整個的保護關稅制度必然要落到這樣一種進退兩難的境地:要么保護本國工業的發展而犧牲手工勞動,要么保護手工勞動而犧牲本國工業。保護關稅派的第一派,即認為機器生產、分工和競爭的發展是不可遏止的那些人,這樣對工人說:“不管怎樣,既然你們得受剝削,那就最好讓你們的同胞來剝削你們,這總比受外國人的剝削要好些。”這種狀況,工人們會長久地容忍下去嗎?我想不會。這些為富人生產各種珍品和全部財富的人們不會滿意于這一點可憐的慰藉。他們要求他們的物質生產所換回的應該是更好的物質上的滿足。可是保護關稅派說:“到底我們維持著社會的現狀。好也罷壞也罷,我們總算保證了工人得到他們所必需的工作。我們設法使他們不致由于外國競爭而被拋到街頭。”就算是這樣吧。可是,保護關稅派最多只能宣稱他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維持status quo(現狀),再大的本領便沒有了。但是工人階級所渴求的可不是維持住他們的現狀,而是改善現狀。保護關稅派還有一個最后的遁詞。他會說:他決不反對在國內實行社會改革,可是要保證社會改革的成功,第一件要事就是防止一切可能由外國競爭引起的混亂。他說:“我的這一套做法不是社會改革的做法,但是我們既然要改造社會,何不先從我們自己國內開始,然后再來談改革我們和別國的關系呢?”當然這些話聽來是蠻有理的,可是在這冠冕堂皇的表面下面卻隱藏著驚人的矛盾。保護關稅制度把一個國家的資本武裝起來和別國的資本做斗爭,這個制度在加強本國資本同外國資本的斗爭力量,可是這個制度的擁護者又深信,這樣武裝起來和增強了的資本要是跟勞動相較量,就變得溫馴軟弱,變得那么好對付。而這就是說要指望資本大發慈悲,好像資本本身能夠大發慈悲似的。要知道,社會改革從來不是靠強者的軟弱,而永遠是靠弱者的強大來實現的。
【題解】
本文摘自1847年9月恩格斯所寫的《討論自由貿易問題的布魯塞爾會議》,標題為編者所擬。1847年9月中旬,資本主義各國經濟學家、工業家和商人等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一次關于“實行自由貿易是否對工人階級有利”的討論會議。馬克思為此做了發言準備,但主持者沒有給馬克思發言的機會。會議閉幕后,恩格斯在《北極星報》上發表此文,詳細介紹了馬克思演說的內容,也揭露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偽善面目。
本文的核心思想是探討資本主義保護關稅的實質,以及給工人階級帶來的影響。文中分析了兩種保護關稅派:一派是以李斯特為代表,他們要求實行保護關稅,是因為當時的德國工業競爭力弱于英國,自由貿易將損害德國工業的發展,他們把工人階級的貧窮視為不可避免的必然現象;另一派雖然宣稱保護本國手工勞動,禁止外國工業品的輸入,但同時還要禁止本國工業的發展,其結果就是保護手工勞動而犧牲了本國工業發展。馬克思闡明了這兩種保護關稅派實際上都不能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是國際資本斗爭的武器。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是“自由貿易”還是“保護關稅”,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在某一個階段為了賺取更多剩余價值而采取的不同政策,本質上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蔣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