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亞,胡悅
(渭南師范學院 化學與材料學院,陜西 渭南 714099)
香薷別名葉香薷、小香薷、細葉七星劍、香薺、土香草等,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屬唇形科,具有極濃的香味。香薷的適應性很強,一般土壤均可生長,通常生長在野外陽坡、林下、路旁及田間。香薷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主產于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廣東及臺灣等地,商品中以華東、中南、貴州、臺灣等地產者,稱為石香薷(或青香薷)。由于野生石香薷資源短缺,所以人們栽培出了它的變種,名為江香薷,主產于江西一帶。香薷最早出現在《名醫別錄》中,作為一種中藥使用,主要用于治療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等[1]。早在《本草綱目》中也曾有記載:“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麻黃”[2]。隨著研究的深入,香薷在食品領域及農業方面的使用價值也被人們發現,如在食品領域可用作調味品[3]及防腐劑[4],在農業方面可作為一種新型的植物殺蟲劑來使用[5]。
香薷揮發油是從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提取出來的具有香味的揮發性油狀混合物,顏色多為淡黃色至褐黃色,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病毒、降血脂、治療脾胃等功效,在臨床醫學方面應用廣泛。除此之外,其還可以用作食品保鮮劑、煙草添加劑和植物殺蟲劑等。目前,對于香薷揮發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取方法、化學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面。本文著重對香薷揮發油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對其生物活性及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進行了綜述,以促進香薷揮發油的進一步開發和應用。
香薷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復雜多樣,不同產地、不同品種、不同采集期和不同提取方法均會對揮發油的化學成分及含量產生影響。
研究表明,品種、提取和檢測方法都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產地的香薷由于生長環境不同,其化學成分存在一定的差異。徐小娜等[6]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香薷精油,利用GC-MS聯用技術結合直觀推導式演進特征投影法(HELP)分別對湖北和江西產的香薷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比較。結果共分離和鑒定出37種化學組分,湖北香薷35種,江西香薷19種,共有的化學成分有α-蒎烯、苯甲醛、(-)-β-蒎烯、β-香葉烯、β-聚傘花素、檸檬烯、桉油素、α-萜品烯、百里香酚、香荊芥酚、百里香酚乙酸酯等17種。其中,含量較多的有百里香酚(分別為40.49%和74.63%)、檸檬烯(分別為31.50% 和7.63%)、β-聚傘花素(分別為3.43% 和 2.53%)、百里香酚乙酸酯(分別為2.71% 和3.99%)、香荊芥酚(分別為 0.99% 和 2.61%) 和α-丁香烯(分別為2.20% 和 0.25%)6種化學成分。江西產的香薷揮發油特有的化學成分有紫蘇醇和丁香酚,而湖北產香薷的特有成分有α-側柏烯、莰烯、蒈烯、十一碳烯、芳樟醇、α-萜品醇等18種。羅光明等[7]利用GC-MS分析法對10個不同產地的2種香薷揮發油(青香薷和石香薷)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鑒定。分析結果顯示,不同產地的青香薷共有的化學成分均為α-蒎烯、對聚傘花素、百里香酚、香荊芥酚、百里香酚乙酸酯、反式-丁香烯、α-佛手柑油烯、α-丁香烯8種,其中含量最多的成分為百里香酚和香荊芥酚,兩者的相對含量之和大都為60%~70%,而貴州和江西產的青香薷中兩者含量之和分別為88.97%和77.61%;湖北十堰樣品中發現了其他樣品中所沒有的香薷酮和桉油醇2種化學成分;江西分宜和江西南昌2個不同產地產的江香薷共有的化學成分有香荊芥酚(分別為46.02%和43.63%)、百里香酚(分別為32.89%和28.81%)、α-丁香烯(分別為3.37%和 2.45%)、α-佛手柑油烯(分別為1.5%和1.25%)、4-松油醇(分別為1.66%和1.13%)、γ-松油烯(分別為2.11%和4.83%)、對聚傘花素(分別為2.49%和7.52%)等20種。江西南昌香薷中特有的化學成分有β-蒎烯、α-水芹烯、異龍腦,而江西分宜樣品中有α-法尼烯、石竹烯氧化物、十六酸、植醇、亞硫酸5種特有成分。
香薷在我國分布廣泛,品種繁多,同一產地不同品種的香薷揮發油其化學成分也有較明顯差異。高基朋等[8]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對北京地區分布的木本香薷、海州香薷、香薷3種鄉土香薷屬植物的揮發性成分進行比較分析。從3種香薷屬植物中共檢測到51種揮發性成分,有萜烯類、酯類、醇類、烷類、酮類、酸類、酚類、醛類和呋喃類9類。其中本土香薷中檢測出24種,海州香薷中檢測出34種,香薷中檢測出22種。木本香薷、海州香薷、香薷共有的揮發性成分有β-石竹烯、α-法尼烯、α-杜松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甲酸芐酯5種。這5種共有成分在3種植物中差異明顯,β-石竹烯在香薷中相對含量最高,達到48.25%,在木本香薷和海州香薷中含量分別為20.82%和20.99%;在木本香薷、海州香薷、香薷葉中α-法尼烯的含量分別為32.90%、11.93%、1.42%。通過以上的檢測可以得出,不同品種香薷的揮發性成分及含量存在顯著的差別,其用途也有所差異,這為香薷屬植物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的香薷揮發油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有很大的差異。舒任庚等[9]采用GC-MS聯用法對采自陽歷5,6,7,8,9月份5個不同月份的香薷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5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有13種成分,6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有22種成分,7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有26種成分,8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有27種成分,9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有25種成分。有7種共有成分,分別為對聚傘花素、γ-萜品烯、α-石竹烯、香荊芥酚、百里香酚乙酸酯、香荊芥酚乙酸酯和α-衣蘭油烯;其中6,7,8月份對聚傘花素的含量為5,9月份含量的 3~4 倍,8月份的含量最高,為8.98%;而5,9月份香荊芥酚含量則要高于6,7,8月份。另一主要抗菌、抗病毒成分百里香酚只在6,7,8月份藥材揮發油中檢出,而在5,9月份的藥材中未檢出,其中以8 月份含量最高,達36.36%。 綜合考慮江香薷揮發油中抗細菌、抗病毒主要成分對-聚傘花素、百里香酚與香荊芥酚的含量,認為 8月份江香薷揮發油抗菌、抗病毒效果最優,質量最佳。這不僅為香薷揮發油的采收時間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而且為江香薷的合理開發利用及質量標準的制訂提供了有效的科學依據。
目前,香薷揮發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超臨界CO2萃取法、水蒸氣蒸餾法、有機溶劑石油醚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法等。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香薷揮發油的化學組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差異。李惠成等[10]分別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法(SFE-CO2)與傳統水蒸氣蒸餾法(SD)兩種方法提取德昌香薷揮發油,并通過GC-MS聯用技術測定了提取物的化學成分,從中分別鑒定出35種和50種化合物,白蘇酮香芹酚、α-石竹烯、石竹烯、檸檬醛、芳樟醇、對薄荷烯醇等是德昌香薷揮發油的主要成分。SFE-CO2法得到的提取物,其中含萜類化合物17種;芳香族化合物5種;醇類、醛類、酮類、酯類化合物7種;長鏈脂肪酸酯類6種。組分中含量在3.0%以上的有7種,依次為白蘇酮(15.17%)、石竹烯(14.41%)、亞麻酸(4.88%)、香芹酚(4.42%)、對-薄荷-6,8-二烯-2-酮(3.90%)、3-芳樟醇(3.61%)、檸檬醛(3.45%)。SD法得到的揮發油共鑒定出化合物50種。其中含萜類化合物28種;芳香族化合物5種;醇類、醛類、酮類、酯類化合物11種;長鏈脂肪酸酯1種;長鏈脂肪烴5種。組分中含量最高的依次為香芹酚(10.34%)、檸檬醛(4.97%)、對薄荷-6,8-二烯-2-酮(4.72%)、α-石竹烯(4.48%)、β-檸檬醛(3.64%)、正二十烷(3.77%)。對比兩種不同方法的分析結果可知,超臨界萃取法比傳統水蒸氣蒸餾法能得到更多的極性組分。崔范洙等[11]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水蒸氣蒸餾法提取黔產水香薷揮發油,并用GC-MS聯用儀進行成分測定。研究結果發現,兩種提取方法共鑒定出67種化合物,相同組分有33種,固相微萃取法鑒定出45種化合物,主要有1-辛烯-3-醇(4.09%)、3-辛酮(5.36%)、D-檸檬烯(6.71%)、桉油精(4.62%)、枯酸(3.74%)、1-辛烯-3-乙酸酯(6.44%)、D-香芹酮(12.65%)、四甲基-1,4-苯醌(10.29%)、α-古蕓烯(11.18%)、δ-蓽澄茄烯(5.09%)。水蒸氣蒸餾法檢測并鑒定出55種化合物,主要有1-辛烯-3-醇(2.90%)、D-檸檬烯(3.48%)、桉油精(9.27%)、枯酸(16.66%)、1-辛烯-3-乙酸酯(15.82%)、D-香芹酮(6.97%)、四甲基-1,4-苯醌(3.38%)、石竹烯氧化物(4.93%),經過對比發現,兩種提取方法顯示的揮發油成分相似度高,但含量卻存在一定差異。
香薷揮發油由于復雜多樣的化學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病毒、降血脂、治療脾胃和殺蟲等多種生物活性,為香薷揮發油進一步的開發應用奠定了基礎。
香薷揮發油有較強的抗氧化性,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在食品和化妝品等領域有重要的開發價值。于加平[12]通過分光光度計法測定不同濃度的長白山野生香薷揮發油對二苯基苦肼基(DPPH)自由基、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實驗結果顯示,隨著香薷精油濃度的增加,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羥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增大;對于DPPH自由基而言,隨著揮發油濃度的增加,清除活力增大,但隨著濃度的增加,清除速率變緩,這說明長白山野生香薷揮發油對DPPH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羥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明顯,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性,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劑。劉夢婷等[13]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總抗氧化能力測定法(FRAP法)測定石香薷揮發油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結果發現,石香薷精油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隨著香薷精油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低濃度揮發油的抗氧化活性明顯低于高濃度精油,這表明香薷揮發油有較強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陳林林等[14]以VC和BHT為對照,研究了香薷精油對DPPH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其FRAP總抗氧化能力,結果表明,香薷精油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與超氧陰離子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FRAP的總還原能力之間的線性關系非常顯著(P<0.01),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FRAP的總還原能力之間同樣存在非常顯著的線性關系(P<0.01),香薷精油對其他抗氧化活性基團指標之間的相關程度不明顯,即香薷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可作為食品防腐劑與抗氧化劑。
香薷揮發油中含有的百里香酚、香荊芥酚、聚傘花素等成分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馮元等[15]為了研究香薷揮發油的抗菌性,將配制好的香薷精油分別作用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鼠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10種微生物菌種。同時,此實驗也從對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響方面研究了香薷揮發油的抑菌作用。實驗結果表明,揮發油對這10種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且能使血清溶菌酶的含量增加,即提高了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并加強了溶菌作用。張彥等[16]為了考察不同提取部位的密花香薷揮發油的抗菌活性,采用藥敏紙片法使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3種菌株分別作用于香薷葉揮發油和花序揮發油,通過觀察抑菌圈的直徑來判斷其抑菌活性。實驗結果表明,密花香薷葉揮發油和花序揮發油對3種病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由強到弱依次為大腸埃希菌、福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花序揮發油對3種病菌的抑制效果明顯優于葉揮發油。葛冰等[17]進行了體外抑菌實驗,使香薷揮發油分別作用于大腸桿菌、巴氏桿菌、金葡球菌和鏈球菌4種菌種,討論香薷揮發油的抑菌效果。研究表明,香薷揮發油對4種菌種均有抑制作用;香薷精油對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強,對巴氏桿菌和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相對較差。江章濤等[18]用藥敏紙片法和二倍稀釋法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研究了長白山野生香薷揮發油稀釋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青霉、黑曲霉、酵母6種供試菌的抑菌效果。研究結果表明,香薷精油可以有效地抑制菌斑的生長和真菌的繁殖;揮發油對6種供試菌的抑制效果從大到小為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黑曲霉>青霉>大腸桿菌>酵母。
研究表明石香薷揮發油有廣譜抗菌作用,可以提高動物免疫力和體外抗病毒的能力。葛冰等[19]采用體外細胞培養的方法研究石香薷揮發油對新城疫病毒(NDV)的抑制作用,取長成單層的雞胚成纖細胞進行分組實驗,設置正常細胞對照組和3個抗病毒實驗組(Ⅰ感染前給藥組、Ⅱ感染后給藥組、Ⅲ等量的香薷精油和NDV混合后同時加入組、Ⅳ等量的藥物和NDV混合后在37 ℃環境中作用2 h再加入),分別檢測石香薷揮發油和病毒唑對這幾組細胞的抑制作用。研究結果發現,對照組的細胞形態完好;揮發油有明顯的抗病毒作用,且Ⅱ組和Ⅳ組抑制細胞的作用明顯強于Ⅰ組和Ⅲ組;石香薷揮發油的抗病毒作用強于病毒唑。嚴銀芳等[20]通過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研究石香薷揮發油對流感A3病毒的抑制作用。將小白鼠隨機分為4組(含對照組),在感染前24 h進行灌胃并給小鼠喂服200,100,50 μg/(g·d) 3個不同濃度的香薷揮發油,在一段時間后計算小鼠的肺炎指數,并以此來判定香薷揮發油對流感A3病毒的抑制情況。結果顯示,在香薷揮發油的濃度為100 μg/(g·d)以上時,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較明顯的治療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流感A3病毒。
眾所周知,預防和治療血脂異常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重要措施,其中從植物資源中發現調節血脂功能的食品,是解決降血脂的一個有效方法。研究證明香薷揮發油具有一定的調節血脂的作用。殷建忠等[21]通過建立小鼠高脂癥模型,研究了對小鼠連續灌胃7 d和14 d后,不同劑量的麗江野生香薷籽油對小鼠血脂的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灌胃7 d后,高劑量組小鼠血清膽固醇(TC)有明顯的下降,灌胃14 d后,中、高劑量組的T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甘油三酯(TG)作用并不明顯,即香薷精油對調節脂質代謝起到一定的作用,這與張麗娟[22]所得出的結論一致,與其不同的是,張麗娟還對非高脂模型的小鼠長期服用香薷精油的結果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服用低劑量香薷精油的小鼠的TG、TC均有顯著的降低,但降低TC的效果明顯不如TG。綜合分析可得,香薷揮發油具有一定的調節血脂的功能,可作為藥品或者保健品使用,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中醫認為“濕”為陰邪,濕邪會導致機體的水液運化失調,水谷不運,中焦脾胃不合,從而出現濕困脾胃癥。為了探究香薷揮發油對濕困脾胃癥的治療作用,孫冬月等[23]通過飲食不節、潮濕環境、強迫游泳3種方法建立濕困的脾胃癥大鼠模型,將成模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揮發油低中高劑量組、吐溫-80組、陽性藥組,并設置空白對照組,灌胃并給小鼠服用含有香薷揮發油成分的藥片治療15 d,觀察小鼠的宏觀體征、胃腸功能、能量代謝功能、免疫功能等指標。研究結果表明,在建模一段時間后,在除空白對照組外的其余小組中大鼠的毛發蓬松、食欲不振、體型消瘦,大鼠的胃排空率、腸推進率、血清胃泌素含油量減少,血清 Na+-K+-ATP 酶、AMS 活性減弱,AQP2含有量增加,免疫功能降低;在服用香薷揮發油后,各組小鼠的體重、食欲增加,毛發色澤等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胃排空率、腸推進率、血清胃泌素含油量增加,血清 Na+-K+-ATP 酶、AMS 活性增強,AQP2含有量減少,并且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強。以上實驗結果表明香薷揮發油通過梳理胃腸氣機、調節水液代謝和機體免疫,化濕和中,從而達到對濕困脾胃證的治療作用。
香薷揮發油除了具有以上生理活性外,還對蚊蠅和害蟲具有熏蒸、滅殺和驅避效果。高赟[24]利用熏蒸實驗法研究棉蚜成蟲和1齡蟲在香薷精油中的存活率。每隔一段時間統計添加了香薷精油的葉片上蚜蟲的數量并計算校正死亡率。研究首次發現,香薷揮發油能夠很好地抑制和殺滅棉蚜種群的擴大,利用香薷精油處理8 d后,蚜蟲的校正死亡率高達96.88%,熏蒸效果明顯。但在此實驗中,蚜蟲的數量存在較明顯的“拐點”,說明它的殺蟲效果持續時間不夠長,要想達到持續的殺蟲效果,就必須在拐點處添加香薷精油。陳飛飛等[25]采用浸液法測定香薷揮發油對白紋伊蚊4齡期幼蟲及蛹的毒殺活性,采用人體局部涂膚法測試其對成蚊的驅避活性。研究結果表明香薷精油對白紋伊蚊具有一定的毒殺幼蟲、驅避成蚊的活性。然而由于這方面的研究較少,所以不能確定這種蚊蟲驅殺活性是由單一化合物提供還是多種化合物協同作用,而百里香酚、檸檬烯、桉樹腦、石竹烯、蒈烯、蒎烯和β-月桂烯等化合物極有可能是有效成分。
香薷揮發油是一種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精油,安全無毒,溫和不刺激。由于其豐富的生物活性,可被應用于食品、醫學、煙草和農業等領域,尤其在臨床醫學方面應用最廣泛。
在日常生活中,肉類作為我們補充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之一,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冷卻肉類的保質期只有1周左右,嗜冷微生物的大量增殖會引起肉類腐敗變質,產生很多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而采取有效的殺菌、抑菌措施來延緩微生物的增殖是防止肉類腐敗的關鍵。由于香薷揮發油具有抑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以及安全無刺激等優點,常可作為肉類保鮮劑使用。周輝[26]對冷卻豬肉中的腐敗菌進行了分離鑒定,并研究了香薷揮發油對食源性致病菌的體外抑制作用。試驗結果表明,香薷揮發油對從冷卻豬肉中分離鑒定得到的微球菌、葡萄球菌、假單胞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MIC分別為0.312 5,2.5,0.625 mg/mL,即香薷揮發油對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陳子東等[27]通過測定肉樣蛋白質含量的變化以及相關酶活的變化探討了香薷揮發油的保鮮機理。通過在15 d內每隔1 d對蛋白質含量的變化進行測定,結果發現蛋白質的含量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說明香薷揮發油能夠抑制肉類中蛋白質的分解,對冷卻豬肉具有較好的綜合保鮮作用,從而為合理開發香薷資源提供了依據。
香薷揮發油在臨床醫學中應用廣泛,不僅可以治療暑濕、暑溫高熱,而且可用于治療急性腸胃炎和細菌性痢疾、牙髓病、空調病、抵抗陰道毛滴蟲等多種病癥。
急性胃腸炎和細菌性痢疾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原主要是腸道桿菌科的沙門氏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 致病性大腸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湖北民間稱石香薷為止痢膏,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腸炎和菌痢。為了驗證香薷揮發油對慢性腸炎和痢疾的療效,成彩蓮[28]采用蒸餾法提取香薷精油,實驗選用了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志賀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變型桿菌等10種菌株進行了體外抑菌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香薷揮發油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和革蘭氏陰性桿菌有抑菌作用;治療組用藥前后大便細菌培養轉陰率、大便鏡檢恢復正常時間和臨床癥狀控制時間均優于痢特靈組,其治愈率達90.5%,總有效率達96%。
傳統治療牙痛的方法為放失活劑后在牙表面覆蓋丁香棉球,有安撫鎮痛的效果,但是抗炎效果差。裴傳道等[29]為證實香薷精油能否治療牙髓病,對23顆犬牙牙髓進行刺激反應試驗,再分別用丁香油棉球和香薷精油棉球進行安撫作用。結果發現,香薷精油止痛效果好于丁香油,而且有抑菌效果,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以減輕或消除局部炎癥,可作為一種治療牙髓病的新中藥。
新加香薷飲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為香薷、銀花、扁豆花、厚樸和連翹。香薷飲(內含香薷揮發油)具有解暑散熱、祛暑化濕的作用,可以治療小兒暑濕發熱和常見的夏季空調病。劉根芳等[30]為了觀察新加香薷飲加味治療小兒暑濕發熱的臨床療效,將夏季小兒暑濕發熱證患兒4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0例,治療組服用香薷飲加味中藥湯劑,對照組靜脈注射利巴韋林,治療72 h后觀察兩組退熱時間。研究數據顯示,服用香薷飲加味中藥的治療組,臨床療效高達99.0%,而對照組效率為69.5%;新加香薷飲加味治療的外感發熱暑濕證患兒,在體溫恢復時間及臨床療效方面均優于西藥對照組,且體溫不易復升,沒有不良反應,具有積極的臨床推廣意義。為了探究新加香薷飲是否能對空調病進行施治,黃宏堅[31]選了50例空調病病例,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他們服用新加香薷和頭孢拉啶,均以2 d為期限觀察患者體內散熱及畏風情況。結果發現,兩組均對改善患者全身酸楚和畏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治療組的有效率達到98%,而對照組則為96%;治療組改善全身酸楚、畏風,尤其是改善飲食方面優于對照組,對照組退熱不如治療組平穩,而且西藥有毒副作用,所以在兩者治愈率無顯著差別的情況下,使用中藥治療對身體更好。
陰道毛滴蟲病目前仍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性傳播疾病之一[32]。現代臨床醫學最常用的治療藥物一般為甲硝唑和替硝唑,但腸胃反應嚴重,甚至有致畸和致癌等毒副作用[33]。鄭莉莉等[34]在光鏡下觀察香薷水提液作用后陰道毛滴蟲的形態變化,并記錄毛滴蟲的死亡率,同時與花椒和常山的體外殺蟲效果相比較。研究結果發現,殺蟲效果與藥物濃度和作用時間呈正相關,且香薷揮發油的殺蟲效果最好,有較強的抗陰道毛滴蟲作用。
香薷揮發油由于具有獨特的香味,常被添加到煙草中用以提高口感。金哲等[35]利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了香薷的揮發性成分,并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加入到煙草中,用感官來評價加香效果。結果顯示,煙絲中加入揮發油可以改善香氣質,提升煙氣柔順、細膩程度,并呈現出獨特的清香氣息。不僅有利于降低卷煙雜氣及刺激性,而且可以改善香氣風格,提高口感,對特色香型卷煙的研發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陳子勇等[36]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法提取香薷揮發油,用提取出的香薷精油進行卷煙加香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添加香薷精油的煙絲,香氣質量有較明顯的改善,并且兩者能夠很好地協調。故香薷揮發油是一種良好的煙用香料,在中式卷煙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在儲存糧食的過程中,傳統的化學殺蟲劑不僅會使糧食中的害蟲產生抗體,而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一旦人們過多攝入此類糧食,就會對身體產生嚴重的危害。香薷揮發油作為一種天然的植物油,具有來源廣泛、易提取、揮發快等特點[37]。與傳統的殺蟲劑相比,香薷揮發油不會污染糧食,也不會產生抗體,可將其作為一種新型的植物殺蟲劑使用。王素雅[38]通過拌糧法測定不同成蟲害蟲及其蟲卵在香薷揮發油中的存活情況。實驗結果發現,香薷揮發油對4種害蟲的殺蟲率均達到100%。這表明以香薷揮發油制成的新型殺蟲劑具有明顯的殺蟲效果,在糧食儲存方面備受人們青睞。
此外,香薷揮發油對黃瓜、番茄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郭小俊等[39]選用了6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3種不同濃度的香薷揮發油,使其分別作用于隨機取樣的有疫病的黃瓜上,對噴灑香薷精油后的第一次7 d、第二次7 d、第二次14 d 3個關鍵時間點的防治率進行了計算和調查。實驗結果表明,600倍液的香薷揮發油對黃瓜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達到93.96%,是一種理想的無公害植物殺菌劑。郭小俊等[39]進行了室內抑菌實驗和田間藥效實驗,選用9個不同濃度的香薷精油對番茄灰霉病的抑菌效果。研究結果發現,石香薷對番茄灰霉病菌有很強的抑菌作用,在低濃度時抑菌效果最好,而在高濃度時抑菌效果較差;香薷精油不僅對番茄病害的防治效果明顯,而且對番茄的形態、品質等無影響。
香薷在我國分布廣泛,資源豐富,但近年來,由于環境及人為因素,石香薷野生資源已經嚴重下降,目前市場流通的香薷藥材多為人工栽培的江香薷[40]。香薷揮發油作為香薷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由于含有豐富多樣的化學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病毒、殺蟲等廣泛的生物活性,同時有調節血脂和治療脾胃的功效,在臨床醫學上被廣泛應用于暑熱、牙髓病、急性腸胃炎、空調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也可用作食品保鮮劑、殺蟲劑及煙用增香劑等,故香薷揮發油具有良好的開發價值及應用前景。目前,學者們在香薷揮發油的化學成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和應用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香薷揮發油在一些領域中的利用率仍相對較低。相信未來隨著提取方法和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香薷揮發油更多的化學成分、生物活性及其應用會被人們不斷發掘,香薷揮發油必將在醫藥、食品、煙草和農業等領域發揮著更廣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