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盈盈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東方美學經常被用來描述和研究東亞地區獨特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表現。它是數千年文化、哲學、歷史和傳統的綜合體現,與西方的審美觀和藝術形式有明顯的區別。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東方美學已從一個地域性的概念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的設計哲學。特別是在服裝設計中,東方美學的獨特元素為設計師提供了豐富的創意來源。
東方美學是一種獨特的審美理念,圍繞著東方文化和哲學的傳統價值觀展開。它強調的是內在的平衡、和諧、自然以及深遠的意境,與西方美學的一些不同之處在于,東方美學更注重情感的內化、意境的抒發,以及對整體與細節的精致關注[1]。東方美學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和諧與平衡,簡約與留白,自然與流動性,內斂與含蓄。
東方美學中的“和諧與平衡”在多個層面上得到體現,并滲透到了藝術、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在東方藝術中,尤其是中國的山水畫中,經常可以看到對自然的尊重和崇拜。畫家在作品中描繪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顯示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雕塑,東方藝術在構圖和色彩上都追求一種平衡感。和諧與平衡的理念也深入到了東方的日常生活中,如飲食中的“五味”(甜、酸、苦、辣、咸)平衡,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互作用等。
東方美學中的和諧與平衡不僅僅是一種視覺和聽覺的愉悅,更是一種哲學和生活態度,它指導著人們如何與自然、與他人和與自己和諧相處。
東方美學中的“簡約與留白”則體現了對事物本質的追求以及對觀眾思考空間的尊重。這種原則在東方藝術和設計中有著深厚的傳統。中國山水畫中的留白不僅僅是紙上的空白部分,它代表著霧、云、水或距離,為觀者提供了想象的空間。東方的傳統詩歌,如古典的唐詩、宋詞和日本的俳句,都強調簡潔和暗示,它們通過簡短的文字傳達深沉的情感,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陶瓷、紡織和金屬工藝中,簡約的設計和裝飾旨在突出材料的天然美感,而不是過度裝飾。一些東方的傳統音樂形式,如中國的古琴,強調簡潔的旋律和音樂中的“靜默”,每一個音符都充滿意義,而音樂中的“空白”則為聽者提供了沉思的機會。
簡約與留白在東方美學中是對事物內在美和自然狀態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對觀眾和用戶智慧的尊重,給予他們解讀和感悟的空間。
東方美學中的“自然與流動性”是對萬物生命力和不斷變化的宇宙節奏的頌揚。崇尚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線條的流動美感。在東方文化中,自然不僅僅是景觀的背景,而是藝術和生活的核心[2]。自然常常被描繪為神圣和超越的,中國的山水畫描繪了遠離塵世的理想世界,其中山、水、云、霧都充滿了生命力和靈性。東方藝術家和工匠通常不試圖控制或征服自然,而是尋求與其和諧共存。水是東方美學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它象征生命、流動和變化,無論是園林中的池塘、書畫中的溪流,還是詩歌和音樂中對水的描述,都體現了對流動性的尊重和欣賞。東方的書法和繪畫強調筆觸的流動性,每一筆都充滿動力,表現出生命的律動。東方工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常常尊重其天然的紋理和形態,強調材料的流動性和變化性。
東方美學中的自然與流動性體現了對生命和宇宙節奏的深深敬意,強調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和生命的不斷變化。
東方美學中,表達方式往往是內斂和含蓄的,不過分追求外在的繁復與華麗,而是注重內在的情感和哲理。在中國和日本的書法與繪畫中,筆墨的運用往往追求意韻,而非圖形的完整性或詳盡。畫家可能只用幾筆勾畫出風景或人物,留給觀者大量的想象空間。東方音樂重視情感的細膩表達,經常采用柔和、綿延的旋律。與此相伴的舞蹈往往也是低調而內向的,更注重情感的傳遞而非外在的炫技[3]。東方的傳統器物如茶具、陶瓷等,其設計往往簡潔而不失高雅,注重實用性與審美的平衡,體現了一種靜謐和內斂的美感。從茶道、香道到飲食禮儀,東方文化在日常生活中都體現了一種內斂與含蓄的美學。
東方美學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融合表現為一種新的趨勢,它結合了傳統的東方審美理念與現代的設計語言,打破了地域和時間的界限。以下是東方美學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幾個明顯的融合表現:
東方美學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與顏色和材質的結合不僅彰顯了東方的審美傳統,而且為全球服裝設計帶來了獨特的風格和創新。在顏色的選擇上,東方美學傾向于柔和、自然、不刺眼的色彩。如墨色、米白、茶綠、淡黃等,這些顏色給人一種寧靜、平衡的感覺。另外在東方文化中,許多色彩都有象征意義。材質的應用上,東方美學強調與自然的和諧,所以經常使用如絲綢、棉、麻、竹纖維等天然材料。絲綢尤其代表了東方的奢華與精致,而棉和麻則展現出樸素和舒適。傳統的材質如絲綢、繡品等,往往伴隨著精湛的手工技藝。現代設計中,這種手工藝的細節被保留和弘揚,如手工刺繡、蝙蝠衫的褶皺技巧等。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中的色彩和材質結合上,往往能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例如,深墨色的絲綢服飾可能會讓人聯想到古老的山水畫,而淡雅的色彩則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
東方美學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融合,尤其是在結構和剪裁方面的體現,既維持了傳統的魅力,又注入了現代的創新思維。東方的傳統服飾如漢服、和服往往采用寬松的版型。現代設計中,這種寬松的版型被保留和強化,提供了舒適性,同時也符合現代人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審美觀念。在東方美學中,多層的衣裙或層疊的布料可以增加深度和層次感。現代設計師們經常運用這一技巧,通過不同材質、色彩或長度的層疊,為服裝增添豐富性和動感。傳統的東方服飾注重細節,如精細的繡花、特別的紐扣和獨特的領口設計。傳統的東方服飾如旗袍、和服等,都有特定的開合方式,如側開、前開等。現代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將這些靈活的開合結構如側開的設計應用于現代連衣裙或上衣中,增加了設計的多樣性[4]。東方美學強調留白,不是所有空間都需要被填滿。這一原則也被應用于現代服裝設計中,有時省略某些部分,如背部的大面積開衩或部分透明的設計,都是這種思想的體現。東方的傳統服飾往往強調衣物的流動性和連續性,這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被強調和放大,如長裙、寬大的袖子等,都能展現出流動的美感。
東方美學在圖案與裝飾方面具有深厚的傳統和豐富的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些元素被重新解讀和應用,形成了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設計語言。東方美學中的許多圖案如龍、鳳、蓮花、菊花等都是東方傳統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些元素可能會被簡化、抽象或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全新的設計語言。一些幾何圖案如云紋、波紋、千鳥格等傳統圖案,在現代設計以更為簡約或變異的形式出現,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傳統的印染技藝如藍染、扎染、印花等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得到了新的解釋和應用,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紐扣、珠串、流蘇等傳統東方服飾裝飾也可以作為現代服裝的裝飾,如使用傳統的雕花紐扣或以東方圖案為設計的珠串。
在東方美學中,圖案和裝飾往往不只是為了裝飾,更多是為了傳達一種情感或意境,使得服裝具有更深的文化內涵。
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中體現技術與傳統的融合是一種深入探索和創新的方式。它結合了東方文化的深厚傳統與現代技術的新穎手段,為服裝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案設計中可利用數字技術重構傳統的東方圖案,如山水畫、書法、剪紙等,將其應用于布料印刷或者直接編織進材料中;通過現代科技,將傳統的手工技藝如刺繡、織錦與智能紡織技術結合,創造出可以反映環境或者用戶需求的變化的服裝。例如,使用傳統的刺繡技術在材料上繡入傳感器,使衣服能夠感應外部環境并給出相應的反饋;利用三維打印技術制作出復雜的服裝結構,同時結合傳統的東方服飾造型,如旗袍、漢服等,實現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還可以為服裝添加AR 標簽,使得當人們穿著時,可以通過智能設備深入了解服裝背后的文化和歷史故事,加深用戶的文化體驗。另外,在設計智能穿戴產品時,融入東方的傳統符號和元素,如龍、鳳、云紋等,使技術產品不僅僅是冷硬的機械,而是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中體現可持續與環保設計是與其核心哲學高度契合的。
結合東方美學中崇尚自然的理念,使用現代技術提取和利用傳統的天然材料,如蠶絲、竹纖維、茶葉染料等,制造出環保且充滿東方風情的服裝,這些材料的生產過程相對環保,且可在自然環境中降解;利用東方傳統的染色技術,如茶葉染、植物染、藍草染等,避免化學染料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可以創造出獨特的天然顏色;東方傳統服裝如漢服、和服等,往往采用簡單的直角布料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減少浪費。還可以在設計中融入東方哲學中的“破而后立”的思想,鼓勵修補和再利用,延長服裝的使用壽命,減少浪費。
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中的這種融合,不僅彰顯了其對自然與和諧的深刻理解,同時也為現代可持續與環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實踐方向。
東方美學在服裝設計中體現跨界合作的延伸主要是與其他領域或文化的結合。
與當代藝術家如畫家、雕塑家、攝影師等合作,將他們的作品或元素融入服裝設計中,為傳統的東方審美注入現代感和創意。通過國際交流和合作,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元素,與東方美學進行融合,形成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設計。
結合現代科技,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技術等,將東方美學的元素與這些技術結合,打破傳統的界限,創造出全新的體驗型服裝。還可以借鑒建筑設計中的空間概念、結構和材質,將其與服裝設計相結合,以展現東方美學在空間和形式上的特點。另外,與電影導演或音樂家合作,設計與電影或音樂作品相結合的服裝系列,從而讓服裝不僅僅是穿在身上的物品,更多是一種文化和藝術的表現。
在當代服裝設計的領域中,東方美學的引入日漸頻繁。其核心不僅局限于對美的深度挖掘,而更多是對和諧、平衡及自然的崇尚,為現代服裝設計賦予了哲學深度與豐富的審美資料庫。從色彩、材質,至構造、裁剪,乃至圖案與裝飾,東方美學為服裝設計注入了全新的視野與創新動力。這種整合并非僅停留于膚淺的裝飾層面,它更是一場關于傳統與現代、東西方之間的深度對話。伴隨技術的持續革新及公眾對可持續性與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東方美學與這些前沿理念的融合為服裝設計界帶來了廣闊的探索空間及挑戰。預見未來,在跨文化交流持續加深的背景下,東方美學必將在服裝設計領域扮演更為核心的角色,為大眾帶來更加豐富與多元的審美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