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貞 趙杰 鄒艷慧 王劍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骨量減少,伴或不伴骨質微結構損傷為表現(xiàn),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的骨骼系統(tǒng)代謝性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尤其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發(fā)生骨質疏松,增加骨折發(fā)生風險,致殘、致死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1-2]。因此,早期可準確評估骨代謝與骨質疏松情況,對于預防骨折發(fā)生具有積極意義。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神經纖維分泌的一種神經肽,參與骨吸收調控過程[3-4]。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VIP水平與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的關系,旨在為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治療及預防提供指導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采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患者腰椎L1~L4骨密度,然后根據(jù)其骨密度值情況將患者分為2型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骨密度≤-2.5D)組(骨質疏松組)35例、2型糖尿病合并骨量減少(骨密度在-1.0~2.5D之間)組(骨量減少組)30例和2型糖尿病骨量正常(骨密度≥-1.0D)組(骨量正常組)21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5],骨密度參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診斷標準[6],年齡≥60歲。②無骨病或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或惡病質等。②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或嚴重疾病者。③合并甲狀腺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者。④先天性或獲得性骨代謝異常。⑤入組前3個月內服用過抗骨質疏松、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者。本研究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取其空腹靜脈血約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70 ℃冰箱待測。使用日本日立公司7600-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glucose,FPG);采用高壓液相法檢測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使用瑞士羅氏公司Cobas e601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檢測Ⅰ型前膠原氨基端延長肽(type I N-terminal procollagen,PINP)和I型膠原交聯(lián)羧基末端肽(collagentype 1 cross-linked C-telopeptide,CTX)水平;使用中國武漢Cusabio試劑盒(目錄號CSB-E08 354 h),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定量測定血清VIP水平,參考范圍為15. 6~1 000 pg/mL。使用美國GE公司雙能X線骨密度儀測量患者骨密度及腰椎骨1~4(L1~L4)骨密度、股骨頸骨密度水平。
1.3 觀察指標
1.3.1 一般資料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身高、體重等資料,計算BMI,常規(guī)檢查患者HbAlc、FPG水平,并進行組間分析比較。
1.3.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VIP和骨代謝指標、骨密度水平比較 檢測患者VIP、PINP、CTX水平,測量腰椎骨骨密度、股骨頸骨密度水平值,并進行組間分析比較。
1.3.3 VIP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 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VIP變化與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密度指標的關系,進而了解血管活性腸肽與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發(fā)生的關系。
1.3.4 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對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相關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找出獨立影響因素。

2.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3組患者性別、年齡、BMI、病程、HbAlc、FPG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3組患者血管活性腸肽和骨代謝指標、骨密度水平比較 骨質疏松組和骨量減少組患者VIP、腰椎骨密度、股頸骨密度、PINP顯著低于骨量正常組,而CTX水平顯著高于骨量正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活性腸肽和骨代謝指標、骨密度水平比較
2.3 血管活性腸肽與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關系 采用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VIP與PINP呈正相關(r=0.427,P<0.05)、與CTX呈負相關(r=-0.369,P<0.05),與股骨頸骨密度呈正相關(r=0.418,P<0.05)、與腰椎骨密度呈正相關(r=0.374,P<0.05),見表3。

表3 血管活性腸肽與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密度的關系
2.4 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股骨頸骨密度(OR=1.436,95%CI:1.07~1.923)、腰椎骨密度(OR=1.608,95%CI:1.039~2.489)、PINP(OR=1.696,95%CI:1.061~2.709)、CTX(OR=1.598,95%CI:1.045~2.446)、VIP(OR=1.694,95%CI:1.243~2.309)是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人體骨結構和骨量的穩(wěn)定取決于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tài)平衡,一旦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即表示骨量丟失,就會導致各種骨骼疾病,骨量丟失過多可導致骨質疏松,及時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密度情況是預防骨質疏松發(fā)生的重要前提[7-8]。
骨密度對骨代謝具有較好的評估作用,了解骨轉換標記物水平,可掌握骨組織分解、合成代謝情況,進而了解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躍程度[9-10]。VIP具有促進成骨細胞活性和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的作用,可通過降低破骨細胞中核因子κ-B( NF-κB) 活性和RANK 配體表達,增加成骨細胞表達骨保護素,進而減少破骨細胞生成[11-12]。CTX是I型膠原交聯(lián)末端肽,是反映骨吸收的特異性指標,可反映破骨細胞對膠原基質的降解水平和骨吸收能力[13-14]。PINP是一種由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形成標志物,可反映Ⅰ型膠原合成和新骨形成的能力。正常情況下,骨形成增加,骨吸收減少,而骨質疏松患者因為骨微結構環(huán)境被破壞,PINP降低,CTX異常升高,骨代謝平衡被破壞[15-16]。本研究通過檢查3組患者血管活性腸肽、骨代謝指標PINP、CTX和骨密度發(fā)現(xiàn),骨質疏松患者CTX水平顯著高于骨量減少組和骨量正常組,血管活性腸肽水平、CTX、腰椎骨密度、股頸骨密度、PINP顯著低于骨量正常組,說明患者血管活性腸肽合成減少,骨形成減少,骨吸收增加,腰椎骨密度、股頸骨密度水平較低,骨量減少,骨密度丟失。究其原因,糖尿病患者因機體長期處于高糖狀態(tài)和代謝紊亂,影響骨骼系統(tǒng),導致骨質微環(huán)境異常,促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減少,進而導致骨量降低,最終導致骨骼系統(tǒng)的病理性改變[17-18]。因此,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減緩骨量丟失,提高骨密度是改善和治療骨質疏松的關鍵。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VIP與PINP呈正相關(r=0.427,P<0.05)、與CTX呈負相關(r=-0.369,P<0.05),VIP與股骨頸骨密度呈正相關(r=0.418,P<0.05)、與腰椎骨密度呈正相關(r=0.374,P<0.05),說明隨著血管活性腸肽水平降低,骨代謝指標升高,骨密度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發(fā)生風險增高。究其原因,VIP可通過交感神經調控成骨細胞活性,進而影響破骨細胞活性,參與骨吸收過程;VIP水平降低,骨形成減少,骨密度降低,主要與破骨細胞活性增加有關[19-20]。雖以往研究也表明,骨質疏松和骨代謝與患者年齡、性別、激素和糖脂代謝等有關,女性患者受到激素影響骨質疏松發(fā)率較高[21-22],但本觀察對象均為老人患者,女性都已絕經較少受到激素影響,且血糖、血脂于骨密度關系的研究較低,本次研究便簡略此部分內容。
破骨細胞中NF-kB信號對破骨細胞的激活和分化起到重要作用,VIP可通過副交感神經肽抑制NF-κB活化,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成骨細胞激活,促進骨形成進而參與骨代謝過程[23-24]。另外,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股骨頸骨密度降低、腰椎骨密度降低、PINP降低、CTX升高、VIP降低是影響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說明骨代謝、骨密度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VIP參與骨代謝、骨密度丟失過程,因此可通過檢測VIP水平了解患者骨代謝及骨密度情況,進而為預防2型糖尿病患者骨質疏松甚至骨折提供指導依據(jù),以便臨床及時干預及治療,改善患者生命質量。但由于本次研究樣本較少,且未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情況進行詳細區(qū)分,且未對糖脂代謝在骨代謝、骨密度中的影響進而詳細分析,可能會對結果造成一定偏差。因此,還需擴大樣本對不同血糖控制情況患者進行多樣本分析,進而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血管活性腸肽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謝呈負相關,與骨密度呈正相關,檢測患者血管活性腸肽水平可了解患者骨代謝及骨質疏松情況,進而為臨床治療和防治提供指導,幫助改善患者預后,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