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文成縣發展和改革局
文成以“水”破題,做好“保護水生態”“集聚水制品”“提質水文旅”“開發水能源”“發展水養殖”五篇文章,形成了“五水共富”的發展路徑,拓寬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文成是浙江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水資源非常豐富,珊溪水庫是浙江第四大人工湖,總庫容18.24億立方米,是溫州700萬群眾的飲用水源地。文成為守好“一缸凈水”,處于“為水所困—守著大水缸難發展”“望水興嘆—捧著金飯碗沒飯吃”,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經濟總量位居山區26縣后列。2021年以來,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大背景下,文成以“水”破題,大力發展“水經濟”,積極培育“水產業”,做好“保護水生態”“集聚水制品”“提質水文旅”“開發水能源”“發展水養殖”五篇文章,形成了“五水共富”的發展路徑,拓寬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2022年,文成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6.6億元,增長5.8%,高于全省2.7個百分點,增速居山區26縣第六位。據初步統計,全縣“五水共富”相關產業對GDP貢獻率達到40%,對財政增收貢獻率達到35%,帶動就業近4萬人,對城鄉居民增收貢獻率達到50%。

良好的水生態是發展之基,否則“五水共富”就是“無源之水”。文成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在2013年到2014年的一年半內,實現生豬當量從20.4萬頭削減到0.85萬頭。抓好飛云江治理修復、小流域綜合治理、城鎮污水處理達標、城鎮管網改造、農污治理設施建設,累計投入26.5億元,確保“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全縣實現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省控及以上斷面達到或優于II類水質占比、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3個100%”。
同時,依托良好森林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打造苔蘚種植、制作、研學、直播銷售全產業鏈,促進富民增收。2022年,位于西坑鎮的浙江葬然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實現苔蘚景觀產品銷售額超1億元,并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戶每戶增收3萬~5萬元。
文成干部清醒意識到,要實現強縣目標,還得靠發展生態工業。文成舉全縣之力打造白鷺洲水經濟產業園、黃坦預制菜產業園兩大平臺,與浙江大學合作成立大健康產業聯合研究中心,先后引進娃哈哈智能化飲料生產基地、魔飲coco蜜、好記憶乳業、華潤怡寶和味多多預制菜、博海預制菜等項目,并吸引五糧液集團等頭部企業前來考察。預計在建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超過30億元、新增稅收1.5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實現“再造一個文成工業”。
水制品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本地糯米山藥、茶葉、深山蜂蜜、楊梅、蔬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成為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


文成有好山好水好風光,人文積淀深厚,集聚了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3個,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條件優越、前景廣闊。20年來,文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文成要抓好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旅游市場,打響生態特色旅游品牌”的殷殷囑托,堅持以水為主題主線,以伯溫文化為魂,持續提升“伯溫故里·天然文成”文旅品牌知名度。積極打造核心景區,2020年,創成了劉伯溫故里國家5A級景區。大力引進文旅龍頭大企業大項目,總投資108億元的天頂湖國際旅游度假區入選省“千項萬億”工程,預計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350萬人次,帶動2000人就業。
文成鐘靈毓秀的山水風光與深厚底蘊的伯溫文化相互交融,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2023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百丈漈景區登上抖音熱度榜榜首。中秋、國慶“雙節”期間,文成重點景區累計接待游客54.17萬人次,同比增長192%;門票收入和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31%和228%,實現“網紅”變“長紅”、“流量”變“留量”。
文成水資源儲量居全省第五位,充沛的水能資源是流淌在家門口的“液體金礦”,只要合理開發就能把源源不斷的“綠水”轉化為強縣富民的“活水”。在建成珊溪水力發電廠基礎上,文成全力發展抽水蓄能產業,正在推進的文成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投資70億元,建成后可實現年發電量12億千瓦時、創造稅收1.2億元。
以建設“浙江省生態小水電試點縣”為契機,積極探索產權改革、村集體投資入股等機制,讓小水電從“村村有份”變“村村有股”,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全縣244個村(社)共出資2836萬元,通過縣興村公司收購了高嶺頭水電站18.23%、百丈漂水電開發有限公司10%股份,每年可獲得收益170萬元,收益率達6%,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未來計劃投資500萬元對10余座水電站進行股權收購,按6%的固定收益率獲取回報,不斷夯實共同富裕基礎。

文成積極發展保水漁業、稻魚共生等生態模式,養殖包頭魚、溫州光唇魚等魚種,開辟了“好水養好魚、好魚凈好水”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珊溪水源保護公司公司獨家經營珊溪水庫保水漁業,實行“輪捕輪放、人放天養”,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0余萬元,給予周邊17個村集體分紅100萬元。通過養殖包頭魚,還凈化了水質,目前,珊溪水庫水質持續穩定在地表水I類及以上,水體平均透明度達285厘米,比2017年提高了107厘米。
浙江潮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南田鎮高村村投資建設了占地220畝的稻蝦共養項目,稻蝦共養可以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2022年,產出澳洲淡水小龍蝦6.2萬斤、稻蝦米9.1萬斤,畝均產值達1.5萬元,還帶動村集體增收28萬元,為周邊村民提供了40余個就業崗位,每個農戶平均增收2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