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
(青海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810000)
若生豬患有呼吸道疾病,傳播速度很快,導致整個豬舍的豬群產生該疾病,且病程相對較長,降低病豬食欲,病豬體重下降,生豬生長速度有所減緩,提升生豬死亡率,導致養殖人員承擔巨大經濟損失。此種疾病的病因機制相對復雜,致病因素相對較多,故而,應對此種疾病成因進行分析,確認不同類型疾病的臨床癥狀表現,提升疾病鑒別診斷水平,為防控措施的完善提供支持。
呼吸道疾病呈現一定的季節性特征[1]。春季,天氣變化無常。若豬舍環境管理存在一定不足,未及時對豬舍內部溫度與濕度等進行調整,空氣中的粉塵量有所增加,加之氣候相對干燥,會對豬呼吸道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提升呼吸道疾病發病率。秋季,晝夜溫差相對較大,忽冷忽熱,也會提升豬呼吸道疾病產生概率。
由相關研究可知,豬呼吸道疾病具備一定的傳染特征,可通過氣流傳播相關病原,使得病原逐漸擴散,對區域內生豬成長造成不良影響。若外界環境中存在一定的細菌與霉菌,會降低豬舍空氣質量,提升呼吸系統疾病產生概率。豬呼吸道疾病類型相對較多,臨床癥狀具有一定差異。若生豬患有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病原體為感染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可結合病情進展狀況,將其劃分為三種類型,即最急性傳染性胸膜肺炎、急性傳染性胸膜肺炎與慢性傳染性胸膜肺炎。若病情相對嚴重,生豬會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導致生豬心臟衰竭,提升生豬死亡率。若生豬患有豬肺疫,主要是受多殺性巴氏桿菌的影響,此種疾病在育肥豬中的發病率相對較高,隨著病情進展,病豬會出現精神萎靡等現象,食物下降,甚至產生呼吸困難問題,對生豬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若生豬患有鏈球菌性肺炎,主要發病豬群為5~10 周齡的豬,病豬呼吸系統產生一定問題,易導致敗血癥等的發生,降低病豬生存能力。
1.3.1 引種檢疫不規范
引種環節,若未嚴格遵循相應檢疫流程,檢疫過程規范性不足,檢疫標準存在一定問題,引種豬監管力度稍顯薄弱,使得病豬或是攜帶病原菌的引進豬進入豬舍,甚至直接投入配種,會導致傳染性疾病,危及整個豬舍生豬的健康。若某一只生豬患有呼吸道疾病,養殖人員對生豬的觀察存在一定不足,未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病豬進行隔離處理等,傳染病防控措施細致性不足,可能會導致豬群交叉感染問題,提升養殖人員經濟損失量[2]。
1.3.2 藥物使用不當
在生豬生病時,若養殖人員未及時與獸醫等進行溝通,未對生豬癥狀進行仔細觀察,僅是憑借自身的經驗選取抗生素等,甚至過度重視藥物費用,選取價格相對便宜且不對癥的藥物,難以實現病豬治愈目標,無法對病情進行有效控制,可能對生豬的肝腎等臟器造成一定影響,引發肝腎功能藥物性損傷問題,生豬免疫力大打折扣,使得生豬極易受病原菌等的感染。與此同時,若出現抗生素濫用現象,機體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加之藥物交互作用,對生豬免疫力予以抑制,不利于生豬的發育與生長。
1.3.3 環境管理存在不足
通常狀況下,春季與秋季是豬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較高的季節,對該時期的豬舍管理提出更高要求[3]。若養殖人員對環境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消殺處理全面性不足,易導致豬呼吸道疾病的產生。若養殖人員充分認識到環境管理的重要性,但未注重對消殺用品的管理,使用的消殺用品毒性較高,會對豬的呼吸道進行刺激,使得豬的呼吸黏膜出現一定問題,提升病原菌對生豬的侵害水平。與此同時,若養殖人員對消殺用品進行篩選時,未考量相關用品的品牌,未對豬舍環境狀況進行評估,消殺用品調配濃度存在一定不足,出現過高或過低等現象,對豬舍空氣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為病毒提供可乘之機,引發呼吸道疾病,甚至可能導致呼吸道黏膜炎性病變問題,對生豬的成長與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1.3.4 飼料營養存在不足
一般來說,豬的主要食物為飼料,使得飼料成為豬營養攝入的重要渠道,對飼料挑選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若養殖人員在喂養豬時,過度注重飼養成本的降低,未及時調整飼料品種,所涉及的飼料成分相對簡單,生豬攝入的營養成分有所欠缺,對生豬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4]。對生豬體內成分進行分析,若其蘊含的營養素相對較少,甚至出現蛋白質與礦物質鹽缺乏等現象,維生素攝入量不足,生豬的成長可能會陷入一定停滯境地,其體內代謝系統運行出現一定問題,可能出現代謝紊亂現象,使得生豬免疫力有所下降,對病原菌的抵抗力大打折扣,進而引發呼吸道疾病。
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病豬出現連續咳喘現象,喘息聲相對較重,產生腹式呼吸問題。對病豬鼻腔進行檢查,可能會存在粉紅色泡沫,且病豬常出現犬坐姿勢,病豬口耳鼻等部位皮膚出現發紫現象,病豬肺部出血,甚至可能伴有腹瀉與嘔吐等并發癥[5]。若此種疾病為急性型,并不會產生任何臨床癥狀,病豬直接死亡。對病豬體溫進行檢查,大多處于41.5~43℃之間,呈現稽留熱特征。其中,3~4 個月豬齡的發病率最高。對病死豬進行剖檢,會發現其存在大葉性肺炎,且癥狀相對嚴重,整個肺部出現血色水腫問題,肺間質厚度有所增加。若中大豬患有該疾病,在其死亡時,鼻子與嘴部會流出白色泡沫等。
若生豬患有副豬嗜血桿菌病,此種疾病也稱為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還稱格拉澤氏病,主要病原為副豬嗜血桿菌,易出現繼發與并發感染問題。此種疾病在仔豬斷奶前后的產生概率相對較高。在仔豬斷奶后,35~60 d 內,若仔豬體重為12.5~30 kg,易出現副豬嗜血桿菌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現象[6]。隨著病情進展,病豬耳會發紫,對病豬眼瞼進行觀察,可能出現皮下水腫問題,且病豬眼圈會呈現青紫特征,可能會出現流鼻血現象,甚至可能出現關節腫脹現象,病豬行動出現一定問題。仔豬斷奶前后,加之天氣等的影響,仔豬會出現一定的應激反應,其免疫力下降,引發副豬嗜血桿菌病。若病豬所患該疾病為急性型,其體溫可能介于40.5~42℃之間,若病豬所患該疾病為慢性型,其體溫可能介于39.5~40℃之間。對病豬進行剖檢,可發現其胸腔內部存在一定量的積液,甚至具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其心臟呈現絨毛心特征,甚至患有胸膜炎與心包炎等并發癥。病豬腫脹關節打開,會發現其中存在一定積液,此種疾病并發癥相對較多,發病率較高。
對支原體肺炎進行分析,也可將其稱為氣喘病。若生豬患有該病,其會出現咳喘癥狀,且呈現連續性特征,咳嗽頻率相對較高,若受冷空氣等的刺激,咳嗽愈加劇烈。此種疾病患病前期,病豬咳嗽時間相對較短,會流出一定量的鼻液,且鼻液相對清亮;病情進展中期,病豬咳嗽癥狀愈加顯著[7]。病情進展后期,病豬甚至出現張口呼吸現象,鼻液黏性有所提升,呈現灰白色特征,甚至可能出現膿性問題。此種疾病并不會對病豬體溫與食欲造成巨大影響,但會引發弛張熱問題,且伴有一定的并發癥。該疾病在哺乳期或斷奶期的仔豬中發病率相對較高,該仔豬體重介于7.5~30 kg[8]。對病豬進行剖檢,其病變狀況相對顯著。若病豬患有小葉性肺炎,其肺尖葉心葉會產生一定病變,呈現對稱性肉樣變特征,且伴有繼發癥狀。若病豬出現以上癥狀,可初步確定其患有支原體肺炎,但不可確認病豬是否存在其他病原體感染現象。
對豬肺疫進行分析,此種疾病主要發病群體為中大豬,豬齡介于3~12 月之間,且生豬體重高于45 kg,也可將此種疾病稱為豬巴氏桿菌病。若生豬患有該疾病,常見癥狀為痙攣性干咳,咳嗽幾聲后停止,一段時間之后繼續咳嗽,難以進行有效控制。與此同時,對豬脖子進行觀察,可發現該部位存在腫脹等現象。豬耳根與頸部皮膚呈現發紫特征,且豬叫聲逐漸趨于嘶啞,前肢分開,呈呆立狀態,病豬需張口輔助呼吸。隨著病情進展,病豬可能出現犬坐姿勢。此種疾病病程一般為1~2 d,最終導致病豬窒息而死。生豬患病期間,其體溫相對較高,高于41℃。對病死豬進行剖檢,可發現其存在大葉性肺炎問題。若病豬為最急性豬肺疫,甚至會出現肝腎炎與脾出血問題。若病豬為急性豬肺疫,其會出現暗紅色等局部病變現象[9]。若病豬為慢性豬肺疫,其肝變區會逐漸擴大,甚至產生局部壞死灶,導致肺部粘連問題。
通常來說,對豬流行性感冒進行診斷時,所涉及的診斷流程相對簡單,區分性相對較強,有利于及時發現。該疾病呈現高度季節性特征,秋季與冬季發病率較高。若生豬患有該疾病,會出現一定咳嗽癥狀,流出的鼻液呈現清亮性特征,病豬打噴嚏頻率有所增加,甚至對呼吸道系統運行造成一定影響,增加泡沫分泌量,該疾病傳染性較強,易導致豬群患病。病豬體溫40~41.5℃,該疾病并不受生豬日齡的影響。若病豬未患有其他并發癥,一周左右可自行康復。對病豬進行剖檢時,可發現其氣管內存在一定泡沫,肺部出現水腫問題,肺門淋巴結呈現充血特征。若大豬未產生繼發感染,其食欲會下降,食物攝入量有所減少。為提升該疾病治療水平,可對雙黃連稀釋頭孢噻呋鈉加以利用,并注射林可霉素,加快病豬康復速率。若病豬存在以上臨床癥狀,可初步確認其為流行性感冒,但無法確定病豬是否為單純感染[10]。
豬呼吸道疾病在豬群中發病率相對較高,傳染性較強,對鑒別診斷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養殖人員應注重對呼吸道疾病的分析,確認不同類型疾病的臨床癥狀與病因,健全養豬疾病防控方案,對豬舍出入人員加以管控,注重消毒工作的開展,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并對豬舍溫度與濕度等加以調節,結合豬齡,及時調整飼料成分,豐富生豬的食物結構,保證蛋白質等的攝入量,對生豬日常行為表現等進行觀察,若發現生豬患病現象,對病豬的癥狀進行觀察,考量病豬的身體狀況,與獸醫等進行溝通,保障病豬治療及時性與針對性,使病豬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健康,促進養殖人員經濟效益的提升。與此同時,若生豬產生呼吸道疾病,對其進行治療時,應遵循先緩解后根治原則,若病豬出現呼吸困難等現象,可采取物理措施等緩解其癥狀,提升其呼吸水平,以免病豬窒息而亡。之后,對病豬發病原因加以探尋,為相關根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若病豬為細菌性疾病,可結合生豬養殖條件,開展抗生素藥物敏感試驗,確認敏感藥物,促進治療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呼吸道疾病的產生風險相對較高,會對生豬的生長與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養殖人員應充分認識到該疾病的危害性,提升對相關疾病類型的了解程度,確認不同類型疾病的臨床癥狀,實現對不同呼吸道疾病的高效診斷與鑒別,為相關治療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保障生豬的健康,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