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二壯
(海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海南 ???571158)
明治維新后,日本政府組建了一套以官廳為中心、經濟組織為輔助的情報網絡系統,有計劃、全方位地收集海外經濟社會情報。(1)角山栄:《日本領事報告の研究》,同文館出版1986年版,第3頁。在華日本經濟組織身處調查第一線,迅速成為日本情報網絡系統獲取海外社會經濟情報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來,隨著區域史研究的深入,在華日本經濟組織逐漸受到國內學界的關注,學界集中對近代日本經濟組織的創設、構成及其侵略性質進行了考察,但有關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活動及情報網絡構建等問題的研究為數寥寥。(2)目前學界相關研究有:波形昭一編:《近代アジアの日本人経済団體》,同文館出版1999年版;柳沢遊:《日本人の植民地経験》,青木書店1999年版;柳沢遊、木村健二編:《戦時下アジアの日本経済団體》,日本経済評論社2004年版;王力:《政府情報與近代日本對華經濟擴張》,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張傳宇:《廣東日本商工會議所的制度創設與人事構成探析》,《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4期;孟二壯:《助紂為虐:日本商業會議所在中國東北的活動評析》,《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21年第2期;邱帆:《甲午戰前日本對東三省的偵察及政策演變》,《安徽史學》2023年第1期,等。相較于關內地區,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不僅成立早、數量眾多,而且被日本寄予了成為配合日本對華侵略據點的戰略企圖。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作為戰前日本經濟侵略、收集中國社會經濟情報的前線據點,在有關日本侵華史的探討中絕不應被忽視。本文利用日本經濟組織調查資料與相關檔案,考察東北地區日本實業會、日本商業會議所、日本商工公會等經濟組織的調查活動,尤其對日本經濟組織主導的情報網絡進行梳理,分析其在日本情報系統中的位置,并對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活動與工商業擴張的關系進行探析,進一步思考所謂日本“民間”組織與日本對華侵略擴張的深層聯系。
明治維新后,拓展海外貿易,建立穩定的海外經濟情報系統,成為日本政府急需開展的工作。日本大規模搜集海外經濟情報最早通過外務省、大藏省等官政部門展開。1874年,日本政府設置勸業局,負責工商業發展、收集經濟情報等事務。1881年,設置農商務省,負責殖產興業,并接管內務、工部、大藏各省部分業務,具體負責拓展農業、礦業、工業、商業等方面業務,編纂了《通商匯編》《通商匯纂》《通商報告》等調查情報資料。為幫助日本工商業者開拓海外市場,外務省和農商務省向歐美、中國等地派遣領事、視察員、實業練習生等官方人員定期呈報海外各地通商經濟情況,有針對性地為日本經濟對外擴張提供經濟情報。如農商務省選派海外視察員會事先拜訪日本各大商業會議所,掌握各經濟組織的情報需求,在海外搜集情報完成后,及時向各日本經濟組織提供情報。這些系統搜集到的海外經濟情報將會傳遞到日本國內企業及工商業者手中。(3)通商産業省編:《商工政策史》第5卷,(日本)商工政策史刊行會1965年版,第297頁。
日本國內經濟組織受地區內工商業會員的委托搜集海外情報,常見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派遣會員、役員趕赴海外開展情報收集活動,如1898年,東京商業會議所受工商企業委托派遣書記長至華北地區,對各地工商業情況進行情報調查。(4)東京商業會議所編:《東京商業會議所事務報告》(第8回),東京商業會議所1899年版,第40頁。但由于路途和經費的限制,多數日本國內經濟組織難以親赴海外開展實地調查活動。因此,日本國內經濟組織、工商企業直接委托海外日本商業會議所、日本實業會等日本經濟組織開展調查是較為常見的情報搜集方式。二是日本國內經濟組織從外務省和農商務省獲取海外經濟情報,為日本工商業發展和進入海外市場提供支持。但僅依靠外務省和農商務省派遣視察員、實業練習生搜集海外經濟情報難以滿足日本向海外擴張的情報需求。日本外務省和農商務省通過日本領事館委托海外日本經濟組織進行經濟情報調查。
伴隨著日本在東北政治、軍事勢力的擴張,在日本經濟實力較強、日本工商業集中的一些城市先后出現數量眾多的日本經濟組織,包括日本實業會、日本經濟協會、日本商工會、日本商業會議所、日本商工公會等。日本官廳對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功能也抱有較高的期待,希望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成為日本開展對華情報調查的據點。(5)商工業調査費補助請願書進達ノ件/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在支ノ部/1.奉天商業會議所(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4500(第0198畫像目)。一戰后,日本官廳為東北各地日本經濟組織提供了大量補助金,這些補助金成為日本經濟組織開展情報調查工作的主要經費。以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為例,從1917年開始,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從關東廳及滿鐵獲取了大量補助金,并且補助金的金額不斷增加,到1933年補助金額高達16900日元,這些經費為商業會議所的運行以及充分發揮情報調查功能提供了經費保障。(6)資産総額表/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在支ノ部(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4600(第0276、0277畫像目);奉天商業會議所編:《昭和8年奉天商業會議所事務報告》,奉天商業會議所1933年版,第42頁。在實際的經費支出上,包括調查費和印刷費在內的調查經費支出在商業會議所支出中占據相當高的比例。1919年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的調查費僅為147日元,至1928年調查費增至2300日元,此后調查費繼續增加。(7)《昭和3年奉天商工會議所経費収支決算表》,奉天商工會議所編:《昭和3年奉天商工會議所事務報告》,奉天商工會議所1928年版,第71頁;《昭和7年奉天商工會議所経費収支決算表》,奉天商工會議所編:《昭和7年奉天商工會議所事務報告》,奉天商工會議所1932年版,第161頁。印刷費用也占據較高比重,印刷內容主要包括:呈送日本領事館、農商務省的《事務報告》《統計月報》等資料,公開發行的《月報》《旬報》等機關刊物,以及每年臨時刊行的經濟調查匯編、視察報告刊物等。
九一八事變后,在日本官廳的扶持下,錦州、牡丹江、鞍山、佳木斯、齊齊哈爾等地的日本經濟組織陸續設立,日本官廳繼續為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提供大量補助金,助推了日本經濟組織成為調查中國社會經濟情報的前線據點。(8)在外邦人商業(商工)會議所関係雑件(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8061529400;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08000。日本官廳通過向日本經濟組織提供補助金的方式,要求各地日本經濟組織接受《補助金命令書》的規定,即:定期向日本官廳提交調查報告,日本經濟組織有義務接受日本官民的委托開展調查活動等。(9)命令書/在外邦人商業(商工)會議所関係雑件/奉天商工會議所(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8061544900(第0264畫像目)。在日本政府的資助下,東北各地日本經濟組織開展了大量調查活動,并編纂數量龐大的經濟情報資料,這些調查資料呈報日本官廳,并傳回日本國內。日本國內的工商業者利用經濟情報獲得市場動向,對貿易和生產進行調整,使地區經濟與世界市場連接起來。(10)須永徳武:《商業會議所のアジア経済情報ネットワーク》,波形昭一編:《近代アジアの日本人経済団體》,第291頁。
近代日本這套以外務省和農商務省為中心,日本經濟組織為輔助“官民一體”的情報網絡系統,定期將情報資料傳送回日本國內,整理后將調查資料傳遞到國內經濟組織、工商業者手中。隨著近代日本對外擴張,工商業情報需求不斷增加,日本海外經濟組織在日本情報網絡系統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處于搜集經濟情報的第一線,受日本官廳、滿鐵的資助,對中國經濟、社會展開各種情報調查,作為收集經濟情報的前線據點,對于日本情報網絡系統的運轉與擴充具有重要意義。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在成立伊始便十分重視調查工作,以日本商業會議所為例,根據商業會議所《章程》規定,“為謀求工商業發達,采取必要方案開展經濟調查”,“就工商業的狀況及統計情況進行調查并公布”,“依行政官廳的命令與工商業者委托,對工商業的相關事項展開調查”。(11)奉天商業會議所定款/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在支ノ部(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4600(第0186畫像目)。同時商業會議所設置專門調查科負責調查事務,具體調查內容包括貿易統計、商品需求狀況、商業調查及經濟統計編纂工作等。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采用的情報調查和搜集方式,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日本經濟組織派遣人員深入中國各重要商業城市,實地開展情報調查與搜集工作。日本經濟組織委派人員到東北各地開展情報調查、搜集工作是較為常見的調查方式。如1916年10月,大連日本商業會議所為掌握關東州鹽業情況,委派會員赴普蘭店、金州、董家屯展開多日的實地調查。同月,為調查東北地區各種雜貨的供需狀況,委派議員趕赴滿鐵沿線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實地調查。(12)大連商業會議所編:《大正5年度大連商業會議所事務報告》,大連商業會議所1917年版,第60頁。利用實地調查方式獲取的情報,是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出版刊物的主要信息來源,如日本經濟組織發行的《月報》《經濟年報》等刊物收錄了大量實地調查報告資料。
第二類是日本經濟組織對中日官方調查報告進行摘錄、整理。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定期對中日官方調查機構公開的調查報告資料進行重新整理和編輯,以定期、不定期出版的形式匯編各種統計報告。信息來源包括中國海關統計資料、日本外務省、農商務省、滿鐵等編纂發行的統計調查資料。此種調查形式主要應用于經濟組織的定期經濟統計當中,搜集到的情報信息應用于各經濟組織的《經濟時報》《統計年報》等調查統計類資料中。如安東日本商業會議所各年的《統計年報》是在安東海關統計資料基礎上編纂而成。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出版的《統計年報》參考了關東廳、滿鐵、日本領事館的調查資料,但在刊行時一般并不列出資料出處。(13)奉天商業會議所編:《大正8年奉天商業會議所統計年報》,奉天商業會議所1919年版,第1頁。
第三類是各日本經濟組織間互相交換、購買刊物與調查資料,或相互委托開展情報調查。如1924年9月安東日本商業會議所《安東經濟時報》與日本國內外124個經濟組織交換了調查資料,交換資料包括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類調查資料和出版物。除了日本國內經濟組織編纂出版的刊物外,還包括一些日本重要調查機構對中國的情報調查資料,如滿鐵庶務部調查科編纂的《東北外國人經濟勢力狀況》,朝鮮總督府庶務部調查科編纂的《調查匯報》等。(14)安東商業會議所編:《安東経済時報》(第46號),安東商業會議所1924年版,第22—23頁。這些情報資料的交換、寄贈擴大了經濟組織間的情報交流,拓展了情報網絡,使得調查情報在各日本經濟組織間相互流通、利用。
此外,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還通過舉辦各類接待視察團、信息交流會等活動獲取有價值的經濟情報。日本經濟組織通過招待來自各國的訪問事業視察團、外國官員、經濟組織等名義,召開緊急情況講演會、懇談會從而獲取海外經濟情報。如1932年大阪工業會經濟視察團赴東北視察,該視察團受到大連日本經濟組織的歡迎和接待,在此過程中大阪工業會與東北多地日本經濟組織就東北的幣制改革、鐵路運費、貿易形式等問題進行了情報交流。(15)大連商工會議所編:《大阪工業會満蒙経済視察員座談會速記録》,大連商工會議所1932年版,第9—59頁。
近代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通過開展大量情報調查,編纂了大量調查資料。從調查資料的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日本經濟組織定期對東北全域及各地經濟情況開展的統計調查,這類調查結果定期刊登在《月報》《經濟統計年報》等刊物上。內容包括各地區工商業、金融、社會、礦業、土地、農業等方面的經濟數據統計。
《月報》是各地日本經濟組織較為常見的定期發行刊物,形式和內容各地略有不同,一般設置刊載日本經濟組織開展的調查內容與調查資料專欄?!对聢蟆飞峡d的調查內容范圍廣泛,包括地區內的金融、貿易、工業、物價等經濟概況及活動事務記錄等,尤為關注地區內經濟動態。調查范圍不局限于本地區,對于東北全域的經濟情況也有詳細調查記錄。此外,《月報》一般每期刊載多篇社評文章,表達對時局態度及政治觀點?!对聢蟆肥侨毡竟ど虡I者獲取重要情報信息的來源之一,利用《月報》上刊載的工商業信息,日本工商業者能夠及時了解區域內市場變動,準確掌握市場動向。
《事務報告》是經濟組織每年對各項事務及年度工作的匯總,也是日本官廳監督與了解日本經濟組織動向的重要報告。根據各經濟組織章程規定,每年需將事務報告書報送日本外務省?!妒聞請蟾妗吩敿氂涗浟嗣磕杲洕M織的各項工作事務,具體包括各項會議記錄,經濟組織的日常事務,會員、議員選舉情況;經濟組織的陳情、交涉、請愿內容;經濟組織被委托展開調查的情況;領事館的詢問與經濟組織答復;經費年收入與支出決預算等?!妒聞請蟾妗繁容^詳細地記錄了每年經濟組織各項事務的情況,這對于開展相關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統計年報》是對東北各地域經濟貿易數據的調查統計,一般包括年度人口戶數、進出口商品、本地區運送重要貨物等。調查數據除經過實地調查獲得外,還參考了滿鐵、關東廳部分調查資料及中國商會的調查報告等。與《統計時報》《經濟月報》及其他調查統計相比,《統計年報》上記載的內容更為準確且更具經濟價值,是了解東北各地區的經濟狀況及社會變化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開展近代東北經濟社會史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除定期發行以上刊物外,每年也會根據具體情況臨時發行一些出版物。這些出版物,一般是對一段時期內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總結,或是受時局影響編纂的調查報告,或是臨時受委托展開的調查。這類調查出版物的數量非常多,內容廣泛。如大連日本商業會議所的《“滿洲”抵制日貨運動的影響》(1915年),《關于滿鐵專用線的調查》(1926年),《九一八事變前日本權益被侵害事例》(1932年)等;安東日本商業會議所的《鴨綠江木材》(1923年),《安東柞蠶業》(1930年)等。
另一類調查內容是受委托開展的各種調查,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受領事館、農商務省、關東廳等日本官廳的命令或委托開展的調查。(16)參見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在外邦人商業団體調査/第一巻、第二卷(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8100。與經濟組織每年定期發行的刊物有所不同,此類情報調查比較隱秘,多采用秘密搜集的方式,內容以資源調查、各種經濟數據統計為主。調查報告一般為非公開的內部資料,裝幀較為簡易,印制封面上多有“秘”或“極秘”等標注。二是受日本經濟組織、日本企業、日本工商業者委托開展的調查。日本國內經濟組織,尤其是東京、大阪等地經濟組織委托在華日本經濟組織開展情報調查,旨在詳細掌握海外經濟情況從而制定相應的策略。(17)須永徳武:《商業會議所のアジア経済情報ネットワーク》,波形昭一編:《近代アジアの日本人経済団體》,第292、284—285頁。
以安東日本商業會議所為例,1930年全年開展594項調查工作,其中受各地日本經濟組織、工商業者委托開展的調查379件,受日本領事館、滿鐵等日本官廳委托的調查159件。(18)安東商工會議所編:《昭和3年度安東商工會議所事務報告》,安東商工會議所1929年版,第53、42—50頁。由此能夠看出,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主要受委托開展各種調查活動,其中日本工商業者、日本官廳、日本經濟組織委托開展的調查占比較高。委托調查內容覆蓋面廣泛,涉及安東工商業各個方面,尤其關注東北地區的木材、林業、礦產等資源。(19)安東商工會議所編:《昭和3年度安東商工會議所事務報告》,安東商工會議所1929年版,第53、42—50頁。如滿鐵地方事務所、關東廳內務局以及朝鮮新義州海關等機構委托安東日本商業會議所對安東地區的木材及交易市場等相關情況展開調查,以便于進一步開拓東北木材市場,侵占安東林業資源。
近代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處于日本對華情報調查系統的第一線,調查活動多采用實地調查的方式進行,因而獲取的調查報告及編纂的資料具有較高的價值。這些調查持續時間長、涉及范圍廣、形成資料多,與外務省、農商務省、滿鐵等官方調查資料相比,有著同等重要的情報價值,不僅能夠為日本工商業者提供指導和參考,同時對日本情報網絡進行補充,為日本制定對華經濟擴張提供情報支持。(20)日本學者飯島涉、井村哲郎等對在華日本經濟組織編纂的資料目錄進行了整理。參見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編:《在外日本人経済団體刊行物目録》,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97年版。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些調查資料對研究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史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但其實質是為侵略中國開展的調查活動。
近代日本國內經濟組織積極開展海外經濟情報調查,但由于經費、距離等條件的限制,多數日本國內的經濟組織難以赴海外開展實地調查,其信息來源多依托日本官方經濟調查報告。如東京商業會議所《月報》《所報》中刊載的海外經濟咨詢主要依托日本領事館、農商務省等官方調查資料編纂而成。據統計,1913到1920年,東京商業會議所編纂的資料,有近四分之三的情報來源于日本官方調查情報(21)須永徳武:《商業會議所のアジア経済情報ネットワーク》,波形昭一編:《近代アジアの日本人経済団體》,第292、284—285頁。,其余部分也是委托海外日本經濟組織進行調查獲得的情報,而東京商業會議所自身開展調查工作獲取的情報所占比重較低。相較于日本國內經濟組織編纂的情報調查資料,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主要通過實地調查獲取情報資料,有著較高的情報價值。
作為日本對華開展情報調查工作的前線據點,近代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編纂了數量龐大的經濟情報資料,為日本企業及工商業者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各地日本經濟組織每年公開發行《事務報告書》《月報》《經濟統計年報》等調查資料,內容包括工商業、金融、農礦業、土地、政治、人口等各方面的數據統計。這些數據資料對領事報告、滿鐵調查報告等官方調查資料進行了補充。如1929年,滿鐵庶務部調查科對東北各地物價情況進行的調查,便是依靠大連、奉天、營口、安東、長春、哈爾濱等地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編纂而成,并將調查結果編入《滿鐵調查資料》。(22)南満洲株式會社庶務部調査課編:《満鉄調査資料》第92編,南満洲鉄道1929年版,第10—14頁。這些資料還通過外務省、農商務省傳回日本國內,對以外務省負責的領事報告與農商務省負責的海外情報調查為中心的情報網絡系統進行了補充。(23)王力:《政府情報與近代日本對華經濟擴張》,第110頁。近代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作為日本收集中國經濟情報的主要據點,通過駐華日本領事館將調查報告資料交付日本外務省、農商務省,成為日本官民獲取海外經濟情報的來源之一,可以說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活動,為日本情報網絡系統提供了重要補充。
近代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發行了名目繁多的經濟刊物,如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編纂的《“滿蒙”經濟概要》《商工案內》,大連日本商業會議所發行的《大連商工案內》《大連經濟事情概要》,吉林日本商業會議所發行的《吉林商工事情》《經濟概觀》《經濟現勢》等資料,這些資料記錄了東北經濟概況,并分發給日本工商業者,為其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參考。以1916年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發行的《“滿蒙”經濟概要》(以下簡稱《概要》)為例,《概要》對東北經濟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對日本在東北可能擴張的農工商行業進行了分析。在商業貿易方面,《概要》指出將來日本工商業的擴張與東北農產品的發展情況密切相關。在工業方面,《概要》指出,東北本地工業基礎薄弱,日本將來可以在工業領域取得巨大成功。具體可以涉足和擴張的行業有柞蠶制絲業、造紙工業、制革業、毛皮工業、油脂工業、肥皂制造業、蘇達制造業及其他化學工業等。在工礦業方面,《概要》對新掠奪的本溪湖等九處礦山價值及開發進行了詳細分析。此外,《概要》對東北地區的礦業、水產等進行了詳細調查和分析,并指出了日本工商業可以拓展的領域。(24)奉天商業會議所編:《満蒙経済概要》,奉天商業會議所1916年版,第47、71、118頁。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是日本國內外經濟組織、工商企業調整貿易生產的重要參考資料。根據各經濟組織《章程》事務權限的規定,經濟組織定期將調查結果及事務報告書呈送領事館傳回日本國內。這些資料經外務省、農商務省傳遞到日本國內經濟組織與工商業者手中,使工商業者對出口商品的生產和數量等進行必要的調整。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以免費或低廉的價格提供給經濟組織會員及日本國內外工商業者使用,成為工商業擴張的重要指導及參考資料。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受日本官廳的指導、監督、委托,每年開展大量調查工作,這些第一手調查資料,能夠為日本工商業者及企業提供貿易信息,擴大日本在東北的貿易,使其在“商戰”中居于有利的位置,同時能夠打擊和排斥外國資本,直接或間接地為日本壟斷東北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情報支持。
日本經濟組織通過情報調查能夠為日本企業提供情報信息,以達到準確把握市場動向,不斷擴大日本商品在東北的貿易市場,同時能夠掌握外國商人、資本動向,并試圖將外國資本擠兌出東北市場。如1922年3月,哈爾濱日本商業會議所向日本外務省申請補助金,目的是對歐美列強在哈爾濱市場上的資本進行調查,并努力維護日本工商業在東北北部市場上的利益。(25)補助金下附請願ノ件/本邦商業會議所関係雑件/在支ノ部/10.哈爾賓商業會議所(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5600(第0045畫像目)。1922年,在東北日本經濟組織聯合會上,哈爾濱商業會議所提出多項議案,包括增加中日合辦企業,擴大日本資本家對東北投資等方式,試圖擴大日本商品在東北市場的占有額,積極與哈爾濱市場上的外國資本進行對抗。(26)満洲商業會議所聯合會編:《満洲商業會議所聯合會議事録》第1囘,満洲商業會議所聯合會1922年版,第18—19頁。此后,哈爾濱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對東北地區歐美商貿的資本擴張密切關注,并對歐美資本在東北的貿易擴張十分擔憂。除哈爾濱地區外,東北各地日本經濟組織對外國資本的動向都展開了詳細調查。如1928年,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對東北市場上的美國商品情況進行調查,認為美國商品在東北市場積極擴張商貿,意在侵占日本市場,有著讓日本放棄東北地區“特殊權益”的意圖。(27)奉天商業會議所調査課編:《満洲経済調査彙纂》第4輯,奉天商業會議所1928年版,第41—51頁。1930年6月,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對東北地區英、美各國投資的情況展開調查,直言英、美商人企圖侵略東北經濟。在調查報告的基礎上,日本經濟組織竭力打擊外國資本在東北的擴張,試圖將東北變成日本壟斷的貿易市場。如1929年,奉天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對瑞典火柴公司在東北擴張的情況展開調查。為遏制瑞典火柴擴張,同年6月,日本商人主動與中國商人聯合試圖將瑞典火柴驅逐出東北市場。(28)《瑞典燐寸駆逐策》,《奉天経済旬報》第5巻第18號,1929年6月25日,第436頁。此后,奉天日本經濟組織多次向日本官廳建議設置產業調查統制機關,擴大對東北的經濟侵略,并利用情報調查統制機關對抗外國資本在東北的擴張。(29)《満洲に産業経済の調査統制機関設置方建議に関する件》,《奉天商工月報》308號,1931年5月,第137頁。日本經濟組織通過詳細的情報調查,掌握外國資本在東北的經營情況,竭力對外國資本在東北的擴張進行遏制和打擊,試圖將東北變成日本獨占的貿易市場。
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不僅為日本工商業者提供市場商貿信息,以達到準確把握市場動向、制定正確規劃的作用,還通過各種渠道傳回日本國內,直接或間接為日本制定經濟擴張計劃、對華侵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情報支持。如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中日關系不斷惡化,在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的倡導下,奉天、大連、安東、哈爾濱等地日本經濟組織聯合設立中國問題常設委員會,各地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及意見成為日本研究和制定對華侵略政策的重要參考。(30)《中國問題常設委員會設置》,《奉天商工會議所月報》第309號,1931年6月,第4—5頁。
20世紀20年代后半期開始,日本對華侵略不斷加深,中日關系日趨緊張,東北各地日本經濟組織紛紛將調查重心由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軍事層面,集中對東北當局的經濟計劃、稅收政策、抗日運動、軍事動向等情況集中展開調查。如1926年,奉天日本總領事館委托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對東北經濟情況進行調查,表示“近年來,中國政局動蕩,日本大宗貿易受損嚴重,今后對東北需采取多種措施,因此有必要增加對中國進行各種秘密調查,并通過調查結果制定對滿政策”。(31)調査費御下附方請願の件/在外邦人商業(商工)會議所関係雑件/奉天商工會議所(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4318300(第0008畫像目)。此后,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基于調查,匯編成《“滿洲”經濟情報》《“滿洲”經濟研究匯纂》等資料,送交奉天日本總領事館。1928年,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對奉系政權的軍事行動進行密切監視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增設兵工廠、制造槍械、武器類型、兵工廠員工薪資情況、商會與軍隊的聯系等。(32)如《軍械廠の設置説》,《奉天経済旬報》第3巻第10號,1928年4月5日,第180頁;《兵工廠工場増設》,《奉天経済旬報》第3巻第12號,1928年4月25日,第222頁。1931年7月,奉天日本商業會議所向滿鐵呈送密報,報告了關于遼寧軍工廠經北寧鐵路向關內運輸一萬三千支步槍、五百萬發子彈軍火的情報。(33)遼寧省檔案館、遼寧社會科學院編:《“九·一八”事變前后的日本與中國東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頁。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報告對日本政府詳細掌握中國方面的軍事部署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日本政府能夠密切關注和監督奉天及東北的經濟軍事情況,為日本制定經濟擴張計劃、對華侵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情報支持。
偽滿洲國建立后,日本持續在東北經濟擴張,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展開多種情報調查工作配合、協助日本政府在東北開展各項事業計劃。1935年,蘇聯出于國家局勢、國家安全等因素的考量,決定與日本及偽滿洲國政府達成協議,將中東鐵路讓售給偽滿洲國,借此,日本得以全面控制東北北部的鐵路系統。同年,在日本領事館的指導下,哈爾濱日本商業會議所對東北北部的經濟情況展開了全面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中東鐵路為中心的經濟狀況調查。內容包括對日本接收中東鐵路前中東鐵路相關資料搜集、翻譯、整理、刊行;對日本接收中東鐵路后,東北北部經濟狀況進行調查并印刷成冊刊行。二是對東北各地的經濟狀況調查。內容包括圖(圖們)寧(寧北)線方向的經濟狀況調查;中國北部經濟狀況調查,尤其是偽滿相關經濟情況調查;濱(哈爾濱)綏(綏芬河)線方向經濟狀況調查;北(北安)黑(黑河)線方向經濟狀況調查;京(長春)圖(圖們)線方向經濟狀況調查。三是一般經濟調查。內容包括哈爾濱日本商業會議所的機關刊物《北滿經濟月報》;哈爾濱地區日本、俄國、偽滿工商名錄;國際收入支出調查;關于日本工商業者經營狀況的調查;關于工商業合理化經營相關研究的調查;對東北北部經濟情況的搜集及發表等。(34)満洲商業會議所連合會/昭和十年度事業計畫/在外邦人商業(商工)會議所関係雑件(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8061530100(第0230畫像目)。這一時期,哈爾濱日本商業會議所主動擔任日本政府對東北北部經濟調查、情報研究的主力軍,通過調查搜集到的經濟情報成為配合日本展開侵略東北經濟的情報資料,對推進日本資本入侵中國東北發揮重要作用。
明治維新后,日本建立起了以外務省和農商務省為中心、經濟組織為輔助“官民一體”的情報網絡系統,在此情報網絡系統中,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作為日本情報網絡系統中重要一環,不僅是情報調查的享用者,同時是調查工作的實際參與者和執行者。自明治維新后,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大規模設立,至日本戰敗投降,日本經濟組織開始陸續解散撤銷。這四十余年間,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從日本官廳領取補助金,接受日本官廳、日本工商業者的委托以民間組織的身份開展情報調查活動,編纂了大量調查資料。這些第一手資料可以對日本外務省、農商務省等官方調查資料進行補充,并且無償或以低廉的價格提供給日本工商業者使用,能夠為日本工商業者及企業提供貿易信息,擴大在東北的貿易份額,避免日本工商業間的相互博弈和內耗。同時,日本經濟組織將調查資料以報告的形式直接交付日本農商務省與外務省,直接或間接地為日本政府制定經濟擴張、侵華政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情報支持。此外,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作為管窺近代東北社會經濟變遷、日常經濟活動的一手資料,一方面可為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研究提供重要參考甚至彌補中文史料的不足和缺失。另一方面,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調查活動本身就是日本侵華史的縮影,這些相關資料記錄了從明治維新后到日本戰敗投降前夕,日本在中國各城市經濟擴張狀況及日本工商業者的動向。東北地區日本經濟組織的調查資料,作為日本民間組織與日本對華侵略深層聯系的原始記錄,可為學界開展日本侵華研究提供史料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