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潘艷 郭常波



摘 要|社會情感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社會情感能力的定義以及中國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社會情感學習”項目組提出的三位六維模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設計并在西部多個縣開展了“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旨在提升西部鄉村小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課程有較為完備的課程體系、技術傳遞模式,并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社會情感能力;加油—社會情感課程;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教育被功利思想與唯認知論所主宰,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人們過分關心和追求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以及外顯考試成績的提升,但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的培養。在我國西部農村地區,除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外,還受到當地自然地理條件、經濟條件、歷史傳統等的不利影響,導致西部農村學校教育嚴重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更為嚴峻的現實是,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西部農村地區許多家長外出打工,致使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情感教育極度缺位。在家庭教育缺位和學校教育落后的雙重壓力下,西部農村地區的教育現狀尤其是學生社會情感能力方面的教育令人擔憂。
面對快速、多變、復雜的現代社會,個體單純的認知能力提升不足以支撐其發展,而堅毅、情緒調節、與人協作、開放思維、包容以及批判性思維等社會情感能力成為其發展的關鍵[1]。此外,個體良好的社會情感能力對于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亦十分重要,是一個國家人力資本質量的基線保障。因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將社會情感能力視為21世紀人才的核心能力,并將其作為未來人才培養的重點。基于社會情感能力在新常態下的教育質量觀中所占據的重要位置,毛亞慶等人認為,提升西部農村基礎教育質量、實現東西部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標之一在于促進西部農村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縮小東西部農村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差異[2]。
針對西部農村地區學生社會情感能力存在的問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2014年發起了加油未來項目(原兒童發展計劃),其中“社會情感課程”板塊的目標就是提升西部鄉村小學生社會情感能力。項目以縣為單位,在鄉村小學持續開展,推動鄉村教育水平整體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加油未來—社會感課程”已經在云南省魯甸縣、鎮雄縣、會澤縣、廣南縣和貴州省織金縣、印江縣、威寧縣、赫章縣和四川茂縣以及廣西隆林縣等項目區開展實施,共計覆蓋鄉村小學659所,受益師生23.55萬人次。
2 社會情感能力
1994年,美國“學術、社會與情感學習協作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首次提出了社會情感能力(social emotional competence)這一概念。CASEL指出社會情感能力是獲取并有效應用知識、態度和技巧以識別、管理情緒,培養關愛他人,做出負責任決定,建立積極人際關系以及巧妙應對挑戰性情境的能力[3]。毛亞慶認為,社會情感能力是人們面對成長和發展的復雜情境,在社會化過程中,基于個人的自我感受和社會關系的互動體驗,所掌握并應用的一系列與個體適應及社會性發展有關的核心能力[4],是學生非認知因素發展的重要方面。
CASEL提出了社會情感能力的五維模型,即社會情感能力主要包含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認知、人際關系技能以及負責任的決策五個方面[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了社會情感能力六維模型,將社會情感能力劃分為任務表現、情緒調節、與人交往、協作能力、開放思維以及復合技能六大維度[5]。自2011年起,中國教育部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起旨在提升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國際合作項目“社會情感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SEL)。項目組在借鑒國外研究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社會情感能力的三位六維模型,即自我認知、自我管理、他人認知、他人管理、集體認知、集體管理[6]。此模型在關注個體情緒認知與情緒管理能力的同時,也強調作為“社會人”的個體理應掌握處理好與自己、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所具備的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學校及社會生活。
3 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的實踐探索
3.1 課程的教學內容
根據社會情感能力的三位六維模型,結合西部鄉村小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現狀和特點,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確定了四大主題能力,即自尊心、耐挫力、建設性交流和團隊合作。自尊心主題屬于三位六維模型中的自我認知部分,其目標在于引導教會學生發現發掘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同時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提升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耐挫力主題屬于三位六維模型中的自我管理部分,其目標在于引導教會學生面臨困境和挫折時依舊對生活充滿希望,提升學生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戰勝挫折的爆發力,增強學生的心理彈性。建設性交流主題屬于三位六維模型中的他人認知和他人管理部分,其目標在于引導教會學生以建設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觀點和想法,同時也能開放性地聆聽他人的感受、觀點和想法,提升學生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團隊合作主題屬于三位六維模型中的集體認知和集體管理部分,其目標在于引導教會學生妥善處理好團隊沖突,學會信任他人并讓他人可以信任自己,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針對1-6年級每個年級的每個主題能力,共設計了5堂課。課程主題見表1。
3.2 課程的開展方式
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以小組為單位,主要通過游戲和運動的方式開展,體驗式學習是該課程的特色。之所以采用游戲和運動為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的開展方式,主要是因為運動和游戲不具有威脅性,是孩子們喜歡的方式。當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以運動和游戲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更容易在活動中暴露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之運動和游戲過程中有了較強的活動體驗,滲透在運動和游戲中的社會情感能力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除了運動和游戲,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還融入了音樂和美術的元素。在運動和游戲中,不少課程還包含了音樂中的唱、跳、表演、節奏、音符等元素,或者包含了美術中的線條、色彩、構圖等元素。如“你的名字叫什么”這一課選自《音樂(一年級上冊)》(人民音樂出版社,2013年),該課巧妙地將歌曲與自我介紹結合起來,通過一問一答式的對唱達到了同學之間溝通交流的目的。再如“撕紙畫”這一課,要求小組同學用撕出來的廢紙片制作出一幅粘貼畫,這巧妙地將美術的元素融入團隊合作之中。
3.3 課程的活動環節
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包含四個活動環節,依次分別是:熱身活動、主題活動、討論分享、總結喝彩。各環節的詳細內容見表2。
3.4 課程的技術傳遞模式
為了讓鄉村教師掌握社會情感課程的教學理念、課程技術,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通過培訓和督導兩條途徑實現技術傳遞。詳細的技術傳遞路線見表3。
在兩年的項目周期內,項目區的鄉村教師一共要接受四次培訓,分別是:基礎培訓、進階培訓、加強培訓、畢業培訓。培訓的時間均為每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月內,接受培訓之后,教師回到學校為學生開設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
基礎培訓是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進入項目區后開展的第一次培訓。其目標是幫助教師系統了解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包括其來源、發展、理論、目標和基本內容;體驗和感受團隊合作與建設性交流兩個主題課程,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掌握課程開展的方法技巧。
進階培訓針對接受過基礎培訓,并具有一定課程開展經驗(至少8課時)的教師。其目標是強化教師對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基本知識的學習,深化對課程相關理論的理解;幫助教師應對和解決課程開展中的常見問題;體驗和感受自尊心和耐挫力兩個主題課程。
加強培訓針對接受了基礎和進階培訓并完整開展了兩個學期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至少20課時)的教師。其目標在于幫助教師掌握課程靈活有效的實施方式和技巧,解決課程在本土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適應性問題,讓課程能夠更好地本校落地實施。
結業培訓主要針對接受了前述三次培訓且開展了三個學期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至少32個課時)的教師。其目標在于加深教師對課程理解和認同,培養教練員自主創編和開展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的能力,培養一批縣域內具備課程傳播能力的種子教師,為課程在本地的持久發展打下基礎,也為項目的退出奠定基礎。
每個學期的最后兩個月,教師已經為學生開設了一定數量的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后,督導師會進入鄉村學校開展走訪督導工作,目的在于幫助教師進一步強化對課程理念、內容和技術的理解,解決在課程實施中的技術、情感和管理等相關問題,澄清和糾正部分錯誤的理解和做法。
3.5 課程的效果
課程在項目學校實施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的社會情感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最直接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自尊心、耐挫力、建設性交流和團隊合作。課程實施后,鄉村教師們普遍反映學生身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變得更加自信了,尤其是部分內向自卑的孩子變得開朗自信起來;會主動跟老師說話了,也更愿意并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了。
第二,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有了明顯改善。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還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變化。不少鄉村老師反映,因為給學生上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時帶著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運動,老師與學生打成了一片,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此外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參與課程,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多了,學生們在課程中學會了很多處理矛盾沖突的方法,生生關系也得到了改善。
第三,對學科教學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大多數鄉村教師一直有一個顧慮: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的開展方式是以運動和游戲為主,這會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科成績。課程實施之后,不少鄉村教師驚喜地發現,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對學科教學有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如當學生對學科教學感到煩悶枯燥時,教師們及時帶學生玩一個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中的熱身游戲,學生們很快就能精神煥發地投入到學科學習之中;不少老師還嘗試將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中的一些游戲環節與學科教學的某個知識點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6 未來努力的方向
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在實踐中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需要繼續努力。
首先,課程技術的傳遞體系需要進一步優化。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有一套較為完備和規范化的技術傳遞體系,但在實踐中往往會出現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技能等傳遞不全、傳遞效率不高等情況,需要進一步優化。
其次,課程內容需要進一步更新完善。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雖然已經開發了1-6年級每個年級每個主題能力5堂課的課程內容,但這些內容遠遠不能滿足實際課程開展的需要,需要進一步更新完善,尤其需要深入開發適合西部鄉村地方特色的本土課程。
最后,課程在項目區深根發芽的問題需要逐步探索完善。按照目前項目的規劃,加油未來—社會情感課程在項目區實施兩年后將會退出,項目退出后,曾經的項目學校是否會繼續開展社會情感課程、鄉村教師是否會將社會情感課程與學科課程進行融合等都需要逐步探索完善。
參考文獻
[1]Jones D E,Greenberg M,Crowley M.Early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and public health: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dergarten social competence and future well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5,105(11):2283-2290.
[2]楊傳利,毛亞慶,張森.東西部農村地區小學生社會情感能力差異研究:教師與家長教育行為的中介效應[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81-87.
[3]Durlak J A,Weissberg R P,Dymnicki A B,et al.The impact of enhancing student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A meta-analysis of school-based universal interventions[J].Child Development,2011,82(1):405-432.
[4]毛亞慶.提升學生社會情感能力構建學生社會性[N].中國教育報,2019-11-20(10).
[5]屈廖健,劉華聰.能力測評轉向:經合組織學生社會情感能力調查項目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20(7):90-97.
[6]陳瑛華,毛亞慶.西部農村地區小學生家庭資本與學業成績的關系:社會情感能力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16(4):92-98.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Social Emot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on Rural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 Take “Moving-forward Social Emotion Course” of China Found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Shen Panyan Guo Changbo
1. Institute of law,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2. Institute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Culture and Arts, Mianyang
Abstract: Social emotional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emotional ability and the three six-dimensional model propos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and the project team of UNICEF, China Found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has designed and carried out “Moving-Forward Social Emotion Course” in many western coun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 The course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 and has been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y; Moving-forward social emotion course; China found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