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春 楊 嬙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北京 100800;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北京 100000)
韓國自1960年以來持續推進工業化和出口驅動型經濟發展戰略,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國,第九大進口國,在全球信息技術以及半導體等產業鏈中舉足輕重。同時,韓國還是世界上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全球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在數字貿易方面也有獨特之處。為了繼續維護本國的國際貿易地位,韓國政府在戰略和政策層面一直高度重視數字貿易無紙化和電子商務,積極與私營部門合作,規范貿易便利化,為發展數字貿易打下堅實基礎。數據治理方面,韓國形成了不同于美國或歐盟的跨境數據流動監管規則,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數據保護法律框架和獨立的執行機構。此外,韓國積極拓展數字貿易國際合作,在大國競爭中左右逢源,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
韓國經濟體量排名全球第十,經濟結構以資本和技術導向型為主,對國際貿易依賴度較高。2021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82萬億美元,全球第十,亞洲第四,其中工業占比32.6%,服務業占比57.1%。由于國內消費市場較小,韓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進口。韓國的貿易依賴指數(總貿易量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2011年曾高達86.1%①Bae Hyunjung, “South Korea’s Trade Dependency Slips in 2019 Amid Sluggish Reports,” Korea Herald, October 18,2020,http://www.koreaherald.com/view.php?ud=20201018000119.,2022年為79%②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網,http://english.motie.go.kr/en/pc/pressreleases/bbs/bbsView.do?bbs_seq_n=1167&bbs_cd_n=2¤tPage=17&search_key_n=&search_val_v=&cate_n=。韓國的國際貿易以進口原材料,出口電子產品、汽車和塑料等為主,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
近年來,韓國數字經濟發展迅速。由于自然資源匱乏和勞動力不足(人口5128萬,勞動力2840萬),韓國政府非常重視技術開發和創新,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此外,韓國在地理及人口方面的先天優勢也對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③在評估各國信息和通信技術發展環境時,人口、國內生產總值、面積、特別是人口密度等因素會影響寬帶和移動網絡的可用性。,其人口密度排名全球第二十三,在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的國家中排名第四,在OECD國家中排名第一。韓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指數位居全球第四,僅次于美國、中國和英國。2021年,韓國數字支付的交易總額達1898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十④數據來源:Statista數據庫, https://www.statista.com/outlook/dmo/fintech/digital-payments/south-korea。2022年,韓國數字經濟規模為9631億美元,在G20國家中位列第七。
韓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其數字基礎設施先進,電子商務條件得天獨厚。1995年開始的十年寬帶建設為數字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99.7%的韓國家庭可以通過個人電腦、移動設備或其他設備接入互聯網①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官網,https://www.trade.gov/country-commercial-guides/south-korea-ecommerce#:~:text=Ecommerce%20is%20a%20key%20component%20of%20the%20overall,in%202021%20up%20from%20%24135.1%20billion%20in%20 2020.,移動連接速度排名世界第二②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官網,https://www.trade.gov/country-commercial-guides/south-korea-ecommerce#:~:text=Ecommerce%20is%20a%20key%20component%20of%20the%20overall,in%202021%20up%20from%20%24135.1%20billion%20in%20 2020.,是世界上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隨著國內移動運營商的積極推廣,以及政府對擴大5G基礎設施的支持,截至2022年8月,韓國5G用戶總數達到2453萬,占韓國移動用戶總數的32.7%。韓國還擁有先進和廉價的物流基礎設施,能夠支持全國性的配送系統,解決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由于對線上消費者保護較好,韓國線上平臺銷售額近幾年快速增長,是世界第四大電子商務市場。韓國法律給予線上消費者最大限度的購物權益保護,線上購買的商品或服務可以在7天內無理由退貨,收到的產品如與其描述、廣告或原銷售條款不匹配,可以在3個月內要求退貨。韓國B2C電子商務指數③UNCTAD的B2C電子商務指數是衡量經濟體對線上購物的支持程度的指數,該指數由四個與網上購物高度相關的指標組成,即(1)在金融機構或移動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賬戶數量(占人口百分比)(數據來源:世界銀行);(2)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占人口百分比)(數據來源:國際電信聯盟);(3)郵政可靠性指數(數據來源:通用郵政聯盟,萬國郵政聯);(4)安全互聯網服務器(每 100 萬人)(數據來源:世界銀行)。排名全球第十八,每百萬人口總計實現28.3億美元交易,排名世界第一。過去幾年,韓國線上平臺銷售額快速增長,2020年各渠道的在線交易總額達到1447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20%④KOISRA, E-commerce in South Korea - Market Overview 2021, 2022, https://www.koisra.co.kr/korea-market-insights/south-korea-e-commerce-market-overview-2021/。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從2017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45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3%,遠高于國內零售市場3.8%的年增長率⑤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https://www.trade.gov/market-intelligence/korea-cross-border-e-commerce-market。。
韓國領先世界的貿易無紙化基礎設施是現代數字貿易的堅實基礎。自1989年推出《國家綜合貿易業務自動化基本計劃》后,在政府的全力推進下,韓國建立了以國家電子貿易服務平臺uTradeHub為基礎,服務國內外客戶的貿易無紙化體系。這一體系下,在出口商、進口商、銀行、海關、航空公司、托運人、貨代之間流轉的超800種與貿易相關的標準文件基本實現無紙化線上操作。研究機構估計,uTradeHub每年能節約30億美元貿易成本,其中包括5.5億美元勞動力成本以及發行和流通文件成本,20億美元倉儲和庫存管理的成本,以及3.2億美元對IT部門的冗余投資。除了大力發展國內貿易無紙化體系,韓國還以uTradeHub為平臺,積極向坦桑尼亞、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拉圭、阿爾及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就搭建貿易無紙化平臺提供援助。
幾十年來,韓國政府從國家戰略角度發展信息和通信技術及產業,從政策層面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穩定支持,從技術層面支持跨境貿易電子平臺和電子交易解決方案。1960年代,韓國啟動了快速工業化運動。1970年代,韓國“公共行政倡議”推動了居民登記制度的建立和行政信息的數字化。1980年代,韓國推行了電信網絡傳播和擴張政策,有效提升了數字基礎設施效率,為1990年代發展超高速信息通信網絡打下基礎。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在發展信息和通信技術、部署在線服務、解決數字鴻溝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21世紀初,信息社會的轉變促進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傳播,為韓國政府率先推進數字政府轉型,升級優質網絡建設,提升電子政務服務和信息安全奠定了基礎。

表1 韓國的主要數據和信息化政策
近年,全球云計算服務日益重要,顛覆認知的、強大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使全社會對數據保護和網絡安全日益關注。2020年6月,韓國宣布了數字新政(表2),內容主要涵蓋數字化國家基礎設施、DNA(數據、網絡和人工智能)生態系統以及非面對面交易,以引領前瞻性的創新經濟,加速國家數字經濟轉型。

表2 韓國數字新政的主要內容

表3 韓國貿易無紙化法律及內容
韓國的數字貿易相關法律源于貿易無紙化法律框架。1991年,韓國頒布《電子貿易促進法》,為基于電子數據交換(EDI)的無紙化貿易創造了適宜環境。2006年,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該法案被修訂為《電子貿易便利化法案》,成為無紙化交易的基本法案。此外,1999年頒布的《電子商務框架法》為促進信息和通信網絡的利用和信息保護提供了法律基礎,同年的《數字簽名法》為確保電子文件和數字簽名的有效性以及無紙化交易系統的運行提供了依據,2008年通過的《商法》奠定了電子提單的法律基礎。
以國家電子貿易委員會為中心的公私合作體系負責韓國貿易無紙化的管理。1989年,韓國國際貿易協會成立了貿易業務自動化項目團隊,旨在解決貿易文件印刷和流通帶來的高昂成本,并制定了針對貿易文件標準化的貿易業務自動化策略。2003年開始,由韓國政府知識經濟部長主持的國家電子貿易委員會負責制定貿易無紙化政策。2005年成立的電子貿易便利化委員會代表私營部門(如貿易公司、銀行和航運公司)根據自身經營及發展需要,就貿易無紙化體系提出意見和要求。在運營層面,韓國國際貿易協會的貿易無紙化辦公室負責建立貿易無紙化系統(如uTradeHub)并實施相關政策,同時,作為電子貿易便利化委員會的秘書處,管理負責平臺、法律框架、金融、物流等領域的工作組。
本世紀以來,為了提高數字信任,增加買賣雙方對數字交易的信任,韓國政府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法律框架和執行機制(表4)。內政和安全部是在線認證和識別領域的監管機構,負責監督《居民登記法》《電子政府法》和《官方信息披露法》的執行。2005-2020年,《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執行也由該部負責,2020年該法案修訂后,其執行權轉至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科學和通信技術部負責執行韓國最重要的安全相關法律《促進信息和通信網絡利用和信息保護法》,處理各種互聯網相關問題,如網絡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非法信息處置等,并負責制定在線認證的基本法《電子簽名法》。金融服務委員會負責處理線上金融交易認證和信用信息保護事宜。

表4 韓國提高數字信任的機構與法規

表5 韓國數據保護法律
數據治理是一個通過一系列信息相關的過程來實現決策權和職責分工的系統,這些過程涵蓋了誰(Who)能根據什么信息,在什么時間(When)和地點(Where)下,用什么方法(How),采取什么行動(What)①The Data Governance Institute, Definitions of Data Governance, https://datagovernance.com/the-data-governance-basics/definitions-of-data-governance/。數據治理能力主要表現在政府是否能夠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將數據在產生、使用和流動過程中對國家、社會及個體產生的危害降低到合理的限度。與數字貿易相關的數據治理問題包括數據和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和數據本地化。韓國經濟高度依賴商品、資本、人員、技術和數據的跨境流動,面對不同國家不同的數據保護規則(如歐盟的GDPR,美國的《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和印度最新的數據保護法等)帶來的巨大挑戰,韓國在嚴格控制數據跨境流動的同時,通過互惠原則盡可能開放與重點國家之間的數據跨境流動。
韓國為保護隱私和重要數據,對跨境數據進行嚴格控制,數字貿易限制性政策的嚴格程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數字貿易限制指數在被調查的六十四個國家中排名第十五,數據限制指數排名第八。有學者甚至稱韓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PIPA)》是“亞洲最嚴格的數據隱私法”。《憲法》中的相關條款②韓國的隱私和數據保護規則由韓國《憲法》第16、17和18條,這些條款遵循《世界人權宣言》第12條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盟約》第17(1)條:不得侵犯公民的隱私,不得侵犯公民居住地,也不得侵犯公民的通信隱私。是數據和個人隱私保護的基礎,2005年的《憲法修正案》承認個人自決權是一項基本權利。2011年3月,韓國頒布了首個數據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PIPA)》。2020年1月通過的“數據三法”③“數據三法”即《個人信息保護法》《信用信息法》《信息通信網法》修訂案。,確立了PIPA在韓國個人信息數據保護法律框架中的基礎地位,使其成為具有統一性、一般性、專門性的個人數據保護基本法律,適用于私營和公共部門的個人信息處理。PIPA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及基準、信息主體的權利保障、個人信息自決權等問題作了詳細規定。為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不同領域數據的保護,韓國對不同部門的各類數據,制定了專門的保護法律。
PIPA指定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PIPC)①PIPC由15名成員組成,包括一名主席和一名常務專員(副部長級),其中5名由總統任命,5名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5名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指定。負責其執行,職責包括解釋隱私和數據保護法律的相關條款,制定數據保護政策,評估法律條款中可能需要修訂的內容。最重要的是,PIPC負責調查監督各主體的行為是否合法,根據具體情況依法實施糾正命令、懲罰和其他行政制裁,還可以對任何可能不符合PIPA要求的個人信息擁有者提出建議。
韓國的數據保護相關法律對所有希望將個人信息轉移到韓國以外的公司或政府機構提出了嚴格且細致的限制要求,個人信息以外的其他數據的跨境轉移還受到韓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限制。PIPA規定,數據持有者在向第三方提供數據主體的個人信息時,必須向數據主體提供第三方的具體情況、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要提供的個人信息的細節、個人信息將被使用和保留的時間,以及數據主體有權拒絕同意的事實,在獲得數據主體的同意后,才能轉移數據。針對IT服務用戶的個人信息的跨境轉移,PIPA還有額外要求,數據持有者須向數據主體告知個人信息的轉移日期以及轉移方式。
韓國是世界上唯一對位置信息出口采取嚴格限制的國家。《地址信息法(LIA)》規定,在可能損害國家安全(或其他重要的國家利益),或土地調查數據是其他法規定義的國家秘密時,任何人都不能將土地調查的結果帶到國外,即使是公開可獲得的調查結果也不能被帶到國外。包括谷歌在內的許多外國供應商提出的位置信息跨境流動申請,均未獲批準。
為應對不同國家不同級別的數據保護規則,韓國采取了互惠原則,盡可能開放個人信息的跨境轉移。韓國嚴格的數據保護規則引發了其它國家的不滿。美國政府認為,PIPA對個信息的跨境轉移限制過于嚴格,這已經成為兩國之間爭論的話題。為了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的同時,實現與各國的數據流動,韓國采取了互惠原則,要求在沒有特定國際協定要求的情況下,個人信息不能被轉移到限制個人信息出境的國家。互惠原則是對其他國家個人信息跨境流動限制措施的靈活且合理的對策,為了不損害與各國的雙邊關系,需要詳細且明確的執行準則,確保政策對所有國家都是公平的。PIPC負責保證互惠原則的執行。
韓國在對外貿易協定中竭力避免數據本地化的影響。在韓國已簽訂的18項自由貿易協定②韓國與東盟、澳大利亞、加拿大、中美洲(部分)、智利、中國、哥倫比亞、歐洲自由貿易協會(挪威、瑞士、冰島和列支敦士登)、歐盟、印度、新西蘭、秘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新加坡、英國、美國、土耳其和越南有18項自由貿易協定。中,雖然2003年的《韓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沒有關于跨境數據流動和數據本地化的規定,但此后的自由貿易協定基本都包含相關內容。韓國有意對《韓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和《韓國-美國自由貿易協定》進行修改,以在保證消費者敏感信息安全的情況下,允許跨境轉移金融數據。韓美已明確認識到信息自由流動對促進貿易發展的重要性,將努力避免對電子信息跨境流動施加或維持不必要的障礙。雖然這些“努力”不具有直接約束力,但是雙方承諾不要求數據必須存儲在本地。
韓國政府積極參與多邊組織的數字經濟相關活動,加強與電子商務較發達國家的合作。韓國積極參與OECD、APEC、印太經濟框架(IPEF)③IPEF于2022年5月23日啟動,圍繞貿易便利化、數字經濟和技術標準、供應鏈彈性、脫碳和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工人標準等領域展開合作。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新加坡、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13個國家成為初始成員。隨后,南太平洋島國斐濟也宣布加入IPEF。按照美方的“游戲規則”,IPEF各成員國可以選擇參加貿易、供應鏈、綠色經濟和公平經濟四大支柱談判,也可以選擇不參加貿易支柱談判。14個成員國中,有13個加入IPEF全部四大支柱的談判,印度退出了貿易支柱談判。等多邊組織關于數字政府、數據流動等方面的合作,以此促進本國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升在相關領域的國際地位。2018年,韓國加入OECD的數字政府高級官員工作組(Working Party of Senior Digital Government Officials)①OECD的數字政府高級官員工作組成立于2008年,由各成員國負責數字政府建立的高級官員組成,工作組每年舉辦一次會議,與來自私營部門和學術界的專家就數字政府相關問題展開討論。,并與OECD簽署了數字政府諒解備忘錄,以在OECD的全球電子領導人倡議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幫助非成員國完成政府數字化轉型。為了在確保隱私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個人數據的商業傳輸,2017年6月,韓國加入APEC的跨境隱私規則(CBPR)體系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跨境隱私規則體系是由APEC制定的,以規范APEC成員國之間個人數據傳輸的區域性安排,是一個自愿的、基于問責制的體系。CBPR系統通過為成員設置基本數據隱私實踐,促進了成員間個人數據的商業傳輸,并提高了成員之間的隱私標準。,逐步開放與加拿大、日本和美國等加入CBPR體系的APEC經濟體之間的數據流動。韓國還是13個IPEF初始成員之一,為避免引發中國反對,韓國在外交層面作出許多努力,表示在今后IPEF規則制定的過程中,將與中國保持緊密溝通。
韓國在與各國開展數字貿易合作的過程中,靈活制定合作機制,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韓國已經簽署的18個FTA中,有10個包含了專門的電子商務章節,涵蓋內容廣泛,但其中只有關于消費者保護、無紙化交易和數據保護的規定是一致的,韓國會根據自身利益及雙方實力調整不同FTA電子商務條款的政策優先事項以及相關條款的尺度(Kim,2019)。這種不一致性會產生幾個方面的負面影響:(1)電子商務規則日益復雜導致交易成本增加,任何分析、利用或執行這些規則的實體都將面臨更大的行政負擔;(2)不一致性可能損害韓國在未來多邊談判中討價還價的能力,因為對手會預期韓國面對壓力時容易作出讓步;(3)談判中的不斷讓步可能會破壞韓國的自主權,縮小其政策調整空間;(4)電子商務章節之間的不一致,對國際企業、韓國的貿易伙伴和愿意研究相關規則的學者們來說無法預測,對未來在韓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投資產生寒蟬效應③寒蟬效應是指對言論目由的阻嚇作用——即使是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在一般情況下,寒蟬效應經常以法律或不明確行動施加不必要的負擔,來禁止合法的講話。。
當前,韓國正積極與英國、歐盟、新加坡、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簽訂雙邊和多邊數字貿易協議。2022年7月,韓國與英國達成數據充分性原則協議,促進雙方數據共享,以及跨境數據的安全使用和交換,為兩國公民、企業和政府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數字化體驗,平衡好個人數據的保護和跨境自由流動,優化數據框架,并與全球CBPR論壇和OECD就政府數據訪問進行合作。PIPA對數據保護的要求與歐盟GDPR高度相似,2021年3月,韓國獲得歐盟的“充分性認定”④“充分性認定(Adequacy Decision)”是指歐盟委員會根據《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第45條的規定,以第三國立法與法律實施情況、數據監管機構水平、加入個人數據保護的國際條約或多邊協定情況等為評估標準,判定數據所轉移至第三國對歐盟居民個人數據保護是否能夠達到充分保護的水平,如能達到充分保護水平,則獲準第三國與歐盟進行數據跨境傳輸。充分性認定被喻為“歐洲個人數據跨境的簽證”,獲得充分性認定的國家與地區,視為與歐盟及其成員國具備同等的數據保護能力。,獲準與歐盟進行數據跨境傳輸。2022年11月,韓國與歐盟宣布啟動全新的數字合作伙伴關系,促進半導體、下一代移動網絡、量子和高性能計算、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合作,實現數字信息在兩地更加自由的流動,減少企業行政和財務合規負擔。韓歐還簽署了一系列數字貿易原則,以增強雙方的數字貿易關系,共同應對《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⑤2022年8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白宮稱,“這項歷史性的立法將降低美國家庭的能源、處方藥和其他醫療保健成本,應對氣候危機,減少赤字,并使大型公司支付公平份額的稅款。”。為了加深與第二大貿易伙伴東盟的貿易關系,2022年7月,韓國貿易部在與東盟關于修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會議中提議在自由貿易協定中加入數字部門章節,就數字技術和系統達成新協議⑥YONHAP NEWS AGENCY, S. Korea calls for digital pact with ASEAN under FTA framework, 2022, https://en.yna.co.kr/view/AEN20220727003500320.。同年11月,《韓國-新加坡數字伙伴協議(KSDPA)》成功簽訂,涵蓋各種數字經貿規范與合作基礎,重點包括取消電子渠道傳送的數字產品關稅、保障個人信息等數據在兩國之間自由流動、防范貿易技術壁壘,深化兩國在電子支付、人工智能和源代碼保護等新興領域的合作。此外,韓國積極參與代表數字貿易未來的多邊協議,于2022年7月申請加入DEPA①DEPA于2021年1月生效,是由新加坡、新西蘭和智利簽署的一項協議,旨在就數字貿易問題建立關鍵規則,如數字身份、跨境數據流和人工智能。,多次與DEPA的三個成員國舉行會談,致力于成為這一未來全球數字合作網絡平臺的成員。
上世紀80年代起,韓國政府驅動的強勢政策在推行貿易無紙化方面卓有成效,歷任政府在戰略上高度一致,且有較為成熟的部門合作機制。過去20年中,韓國在數字貿易中的出色表現與韓國政府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明確、持續且連貫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韓國政府在建立國家寬帶網絡和刺激數字技術的使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相關政策都是經過反復試驗總結,并且根據具體實施情況及時調整。當然,政府主導的技術開發也存在問題。例如,由韓國政府資助開發的WiBro無線寬帶技術就因未充分貿易考慮市場需求,沒能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為使整個貿易過程能夠無縫運作,國家電子貿易委員會努力尋求與其他公共和私營部門的一致合作,與電子貿易便利化委員會建立了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合作制定和實施貿易相關政策,與交通部建立的國家物流綜合信息系統以及聯合海關建立的電子清關系統。
韓國為貿易無紙化制定了較為完備的法律框架,賦予了電子文件和數字簽名法律效力,奠定了數字貿易的法律基礎。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PIPA對個人信息的跨境轉移提出了嚴格的限制條件。同時,根據金融、醫療及教育等領域相關數據的特殊性,制定了專門法規,在確保個人隱私安全的條件下,促進特殊領域數據的流動。韓國的做法表明,不同領域的跨境數據具有其特殊性,數據流動管理需要有專門的法律法規予以配合。我國在《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均有數據跨境流動的原則性規定,除由網信部門保證國家安全的底線外,還需要獨立監管機構統籌各領域相關部門,運用配套法規,精準推動各領域必要的跨境數據流動。
以國家電子貿易委員會為中心的公私合作體系是韓國貿易無紙化管理的基礎,公共與私營部門共同合作,建立了標準統一規范、操作模式可推廣、符合交易各方利益要求的數字貿易標準及相關操作系統,使貿易無紙化政策能夠廣泛實施。我國應進一步提升私營部門在數字貿易政策制定和實施中的作用。數字貿易的推廣涉及新系統的兼容性和包容性問題,如果參與貿易活動的各方不能順利接受貿易從線下到線上的轉變,數字貿易將很難被真正推廣。
韓國在大國競爭中積極與各方溝通,盡力緩和矛盾,實現本國利益最大化。同樣重要的是,韓國以uTradeHub為平臺,積極向發展中國家就開展貿易無紙化提供援助,既擴大了本國貿易平臺的服務范圍,又增進了與其他國家的數字貿易合作,提升本國在全球數字貿易的話語權。借鑒韓國經驗,我國可以充分利用區域數字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帶來的輻射作用,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增強對沿線更多的國家和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及技術的援助,擴展數字貿易合作領域,建立由中國主導的合作、共贏的區域化數字貿易規則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