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注重陶塑歷代讀書人的敬畏之心,中國大學生應承繼這種人格素養,此外,敬畏之心與人身心康寧,人際和諧,職場成功關系密切。筆者梳理總結了《綜合英語》教材中有關敬畏之心的思政教育材料,提出應當敬畏規則,取得絢爛成就;敬畏生命,收獲幸福人生;敬畏自然,促進生態文明;敬畏倫理,助理社會和諧。在教學中,筆者主要嘗試利用講授法、情景法、討論法、練習法來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敬畏之心,旨在助其人生出彩。
關鍵詞:敬畏之心;綜合英語;英語專業
作者簡介:吳迪(1991-),男,湖北石首人,廣東科技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英漢筆譯、英語教學。
當代英語專業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在大量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容易丟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敬畏之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和部分西方輕松快樂教育形成鮮明對比。英語專業學生在求學階段,因必須修讀學分,遵守規則才能拿到畢業證書的壓力,暫時能夠擁有敬畏之心。倘若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敬畏心理,待其步入社會,步入職場,年齡漸長,職位漸高,容易丟失敬畏心理,從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的敬畏心理,成效不一定是在求學時期,其益處更是在學生步入職場,步入社會,多年之后才逐漸顯露。當代心理學研究顯示,大學生的敬畏心理和主觀幸福感密切相關,敬畏心理可以讓人際關系更為緊密,敬畏心理能增強個體的助人精神。總之,丟失敬畏心理百害,習得敬畏心理百利。綜合英語作為英語專業的必修課程,是培育英語專業學生道德品質的主陣地,筆者嘗試利用這一課程培養學生的敬畏心理。
一、敬畏之心的來源與古代圣賢教育
孔子曰:“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之心是古代圣賢教育的重要內容。若是敬畏心理得以養成,可以培養讀書人各方面的品格。《群書治要·孫卿子》中說:“尊圣者王,貴賢者霸,敬賢者存,嫚賢者亡,古今一也。”。古人利用君主對國家滅亡的懼怕心理教導領導者尊重人才,重視人才。《論語·顏淵》中說:“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古人利用讀書人對刑罰的恐懼心理來教導人情緒穩定。
二、敬畏的對象與意義
學生擁有敬畏之心,首先應知曉的便是對誰有敬畏之心,不能夠對不當敬畏的事物有敬畏心理。筆者研讀《綜合英語》系列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總結出學生應該敬畏規則,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倫理。唯有深知敬畏的對象,方能將敬畏之心的價值完全彰顯。此外,學生也應知敬畏的意義及益處,從而配合教師的育人工作,更能自覺習得敬畏思維和敬畏心理。
(一)敬畏規則,取得絢爛成就
敬畏規則是人之為人的必然要求,作為具有社會屬性的人類,必須遵守群體共同制定的法則法規。大學生若是在求學期間已然具備并且深刻領會敬畏規則心理,亦會為其在職場中守則,在社會中守法,在商業中持守契約精神奠定基礎。唯有遵守規則,方能在職場中成功。尤其在商業中,誠信是重要資產,是關于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若是能力極強,卻不遵守規則,仍會被行業一票否決。在職位晉升中,若存在違規行為,無論業績如何,仍無法服眾而晉升。由此可見,敬畏規則和職場成功存在密切關聯。
(二)敬畏生命,收獲幸福人生
敬畏生命即愛惜自身生命,愛惜他人生命,愛惜野生動物的生命。古人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孝之始也”,可見愛惜自身生命亦符合中華民族最為推崇的孝道。敬畏生命,尤其是愛惜自身生命的思想是當下時代背景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所亟需。此外,愛惜他人生命,關注他人生命安全也是敬畏生命的重要內容,中國古語中有“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命關天”“殺一無辜以取天下,仁者不為也”等思想,旨在引導人們愛惜他人生命,愛惜他人生命也是保護自身安全。
(三)敬畏自然,促進生態文明
敬畏自然符合中國古人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莊子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亦為“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升華。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應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矢志不渝,久久為功,堅定不移地推進和弘揚的偉大事業。當代大學生須具備敬畏自然的思想,守河守湖守海,護田護原護林。
(四)敬畏倫理,助力社會和諧
敬畏倫理是中國圣賢教育一貫推崇,一貫倡導的價值觀念。《禮記·大學》中有“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即用人的敬畏之心來教育人不貪不義之財,《尚書》中有言:“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是通過圣言來激發人的敬畏之心,從而促成人謙卑,進而讓社會各類關系和諧。此外,《貞觀政要》記錄了唐太宗所言:“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由此可見唐朝的興盛和唐太宗常懷敬畏之心不無關系。在《孔子家語》中有言:“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中國古人明白敬畏之心的益處,故勉勵歷代君王常存敬畏。若主事人常懷敬畏之心,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皆能長治久安,最終構建和諧安定的社會。
三、敬畏之心與綜合英語教材融合
筆者所在的高校使用的教材為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綜合英語》,該系列教材中的課文涵蓋各種話題,包括環境保護、婚姻、性別歧視、文化沖突、教育等,為筆者凝練敬畏之心相關內容提供豐富材料。
(一)敬畏規則之心與綜合英語教材的融合
《綜合英語II》的Unit 7“The Jeaning of America”中的文章記敘了一位名為Jacob W. Davis 的員工,該名員工面對顧客的無理要求,能夠做到耐心幫其解決問題,最終獲得職場成功,這正是Jacob W. Davis 敬畏規則,顧客至上的表現。
(二)敬畏生命之心與綜合英語教材的融合
《綜合英語III》的Unit 2“The Company Man”中的文章講述了一個職場人將整個生命重心放在工作,忽視了家庭,忽視了自身身體健康,筆者在講授此篇文章時亦解釋了文中的主人公不懂得愛惜自身身體,因為工作而犧牲個人身體健康,直至離世,是一種慢性自殺,是缺乏敬畏生命之心的表現。
(三)敬畏自然之心與綜合英語教材的融合
《綜合英語II》的Unit 5“Focus on Global Warming”中的文章記敘了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排放等造成了全球變暖,從而引發了各類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生活,筆者由此向學生說明正是人們缺乏敬畏自然之心,未能愛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才釀成如此惡果。
(四)敬畏倫理之心與綜合英語教材的融合
《綜合英語II》的Unit 12“The Importance of Moral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中的文章講述了在美國社會,許多兒童因為道德品質下降,給整個社會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筆者在教學中利用此篇文章的內容向學生講授美國兒童的表現是缺乏敬畏倫理之心。《綜合英語II》的Unit 1 “My Stroke of Luck” 中的文章記敘了一位空難中幸存,卻留下后遺癥的丈夫和一位在丈夫遭難時候不離不棄,依然守護在旁的妻子之間的故事,筆者在由此可以引申正是該妻子有敬畏倫理之心,在婚姻關系中愿意付出,不會在苦難中置丈夫于不顧,才成就一段美談,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和基本單元,若是千萬的家庭在受到沖擊時依然能持守相愛之心,那么社會必定穩定和諧。
四、教學方法
《綜合英語》系列教材為教師培育學生敬畏之心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各類教學方法來組織實施教學,筆者在此僅舉幾種教學方法來說明如何達成教學目的。
(一)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向學生口頭描繪情景、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教學方法。在《綜合英語II》Unit 9“Open the door to forgiveness”一文中,該篇文章利用各種例子,來呼吁人們寬恕傷害自己的人。筆者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指出,若是我們不寬恕別人,我們的內心會充滿各樣痛苦,我們的心境會變得越來越黑暗,就像一顆進入鞋里面磨腳的石頭,我們內在不饒恕別人的心會一直折磨我們的心靈,最后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容貌和儀態。由此筆者通過直接講授法來激發學生對倫理的敬畏之心。在《綜合英語I》Unit 5“Hollywood”一文中,課文有這樣一句話“A few of them lost their glamour quite suddenly and were left with nothing but emptiness and colossal debts.”,即一些人突然失去曾有的輝煌,只剩下空虛和巨額債款。筆者在教學中告訴學生就算取得了成功,仍然應該堅守敬畏之心,因為敬畏之心能孕育人的謙卑之心,筆者進而引入《孝經》中的名句:“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并且用英文解釋了此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敬畏之心對于保持成功的重要價值。
(二)情景法
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指導下,教師在講授課程時創設各種情景,是學生在豐富、自然或半自然的言語習慣環境之中,使他們在自然或人為的情景中接觸大量的語言材料。在《綜合英語II》Unit 5“Focus on global warming”一文中,筆者邀請學生以地球為第一人稱表達對人類過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不滿,由此激發學生對自然的敬畏心理。
(三)討論法
討論式教學法是指教師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指導學生就教學中的某一問題相互啟發、相互學習的教學方法。 在《綜合英語III》Unit 7“The chaser”一文中,文章記敘了一位為了強奪愛情而購買魔藥的年輕男子。筆者讓學生討論,該名年輕男子的行為是否缺乏對倫理的敬畏之心,這種行為給他自己可能造成哪些傷害,學生經過討論,深刻體會到缺乏敬畏之心的危害,表示有必要習得敬畏之心,教學目的得以達成。
(四)練習法
練習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反復操練運用知識以習得技能技巧的方法。在《綜合英語IV》Unit 2“Alienation and the internet”一文中,出現新單詞alienate,筆者嘗試讓學生利用新單詞翻譯 “他色膽包天,侵犯族長夫人,最終人人疏遠。”,以此來激發學生敬畏倫理。 在《綜合英語IV》Unit 12“Marriage”一文中出現新單詞reputed, 筆者嘗試讓學生利用新單詞翻譯“他害怕遲到,所以總是早早到達辦公室,這讓他獲得美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敬畏之心。
五、結語
敬畏之心對學生學習、生活以及今后事業發展皆有益處,敬畏之心對生態文明、社會和諧意義重大。綜合英語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教師應充分利用此門課程培育學生的敬畏之心,以實現利個人、利家庭、利社會、利國家、利世界。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科技學院2021年度質量工程項目“綜合英語課程教研室”(項目編號:GKZLGC2021013)、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管理學會2021年度課程思政建設項目“綜合英語”(項目編號:X-KCSZ2021219)和廣東省教育廳2022年度質量工程項目“綜合英語課程教研室”(項目批準文號;粵教高函【2023】4號,項目編號:2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董蕊.大學生敬畏情緒與主觀幸福感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6(5):31-40.
[2]叢立新.講授法的合理與合法[J].教育研究,2008(7):64-72.
[3]于瑤.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3(1):66-68.
[4]彭人哲.討論式教學:價值、形式和前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4):47-48.
[5]郝國蘭.練習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