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婷婷 沈穎 肖靖 夏珩



1979年7月,蛇口之濱的一聲巨響炸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炮”,蛇口工業區正式創辦。深圳蛇口也依舊引領著改革之先。無論是被譽為蛇口“黃埔”軍校的南山區蛇口培訓中心(南山社區學院),伴隨特區發展而生的育才中學、華僑城小學,還是承百年鳳崗書院廣府、客家辦學歷史遺脈至今的南頭中學、西麗小學等,這些學府機構承載了深圳蛇口改革開放與教育改革的歷史,是深圳蛇口教育史與建筑史的歷史交匯點,也是蛇口與南山城市功能發育與社會發展的見證。它們凝結了一代中國改革開放建設者們在校園建筑領域的當代文化遺產。
Pre-單元以歷史圖文和測繪圖為主要呈現方式,通過歷史實證與文脈摸索,展示了育才中學、南頭中學、學府中學、華僑城小學、西麗小學、蓓蕾幼兒園、九祥嶺幼兒園、深大附小等8所學府的優質物質遺產和先行示范的原真證據,呈現了“百校煥新”行動研究引領設計的理念。
深圳市南頭中學(1801年)
學校簡介? ?深圳市南頭中學的“始祖”是興建于1801年的鳳崗書院,已有200余年歷史。書院1906年改名為鳳崗學校,增設了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科目。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后,南頭中學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日新月異,一年勝過一年。該校占地面積約5萬2千平方米,建筑面積2萬8千平方米,校園古木參天,綠草如茵。學校現代化教學設備完善,技術先進,雄偉壯觀的校門,盡顯百年老校的青春活力。
歷史意義? ?從鳳崗書院到南頭中學的百余年間,在鳳崗書院就讀的莘莘學子,多已成材,除為祖國服務者外,還有些學子遍及世界各大洲,成為華僑實業家,有的還成為學者,為祖國作出有益的貢獻。南頭中學見證了深圳地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從舊式書院到新式學堂,再到如今的公辦中學,南頭中學始終是當地廣府和客家辦學的典范。
空間布局? ?外掛單廊式建筑為主,總平面呈開敞的鋸齒狀組團式布局,現校園建筑為中西合璧、帶有歐式風格的建筑外表,開放式的庭院和廊院符合深圳地區的氣候特征,教學區底層架空,為學生的課間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公共空間。
變遷歷史? ? 1801年創建鳳岡書院。 1906年書院改制為鳳岡學校。 1950年組建寶安第一中學。 1958年更名為寶安縣南頭中學。 1979年更名為深圳市南頭中學。 1988年榮獲“全國中小學勤工儉學先進集體”稱號。 1991年被列為深圳市南山區重點學校。 1993年被評為深圳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單位。 1994年被評為市園林綠化先進單位。 1997年被評為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 1999年被評為市一級學校,深圳市先進教育單位。 2000年被評為市綠色學校,全國詩教先進單位。 2001年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省綠色學校,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市廣播操標兵學校。 2002年、2003年被評為市高中階段教育先進單位。 2003年“南頭中學創建國家示范高中”列入南山區政府的五年發展規劃。 2004年被評為廣東省中學生運動會“貢獻突出單位獎”。 2004年深圳市“禁毒03工程”先進集體。 2005年向省市教育督導室遞交申報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材料。
深圳大學附屬教育集團(南山)實驗小學(1952年)
學校簡介? ?塘朗小學是一所公辦學校,地處塘朗山北面,桃源街道辦事處塘朗村、學苑大道南,南方科技大學對面,原名“上塘小學”。1952年由三所私塾合并成立,1958年由政府接管命名為“塘朗小學”。2001年再次由政府投資,把學校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化設施和規模的學校,并于2004年被評為深圳市一級學校。2010年6月,政府為了把學校建設成為最安全的場所,又再次投資進行學校安全工程改造,學校的面貌煥然一新。塘朗小學門前的大沙河是南山的母親河,其源頭正是長源村的鯉魚臺,這里300年前是深圳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因此,塘朗小學立足深圳客家本土地域性文化,把“客家山歌”和“麒麟舞”“客家杯花舞”引進校園,傳播客家文化精髓及人文精神,形成學校鮮明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特色品牌,打造了深圳市獨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主題學校,為南山北部片區優質教育創新發展做出了貢獻。
歷史意義? ?深大附小自創校以來一直保持和傳承客家的優秀文化傳統,是對文化的不斷延續。
空間布局? ?廊院式、合院式空間布局,符合深圳地區的地域氣候特色。
變遷歷史? ? 1952年由三所私塾合并而成。 1958年由政府接管后取名為“塘朗小學”。 2019年11月更名為深圳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深圳華僑城小學(1980年)
學校簡介? ?深圳市華僑城小學是一所辦學品質卓越的公立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教育現代化示范學校。其創辦于1980年,位于美麗的深圳灣畔,蒼翠的燕晗山下,相鄰OCT生態廣場,坐落在全國著名的華僑城生態園區,有“森林學校”之美譽。
學校秉承“和諧校園,快樂成長,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以國際化、信息化、綠色化為辦學特征,著力建設以生態教育為主題的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智慧型現代化校園。
歷史意義? ?華僑城小學可以說是伴隨著特區成立的禮炮聲而誕生的。華僑城小學見證了特區的建設和發展。
空間布局? ?設計著力于創造環境,突破了學校設計的舊模式,創造一種有意味的空間,激發學生奮發向上。一、二年級在下面兩層,三、四年級在上面兩層。從封閉走向開敞、流通,充滿活力和智趣。五、六年級布置在小山腰,面向山頂敞開。高踞于其他幾組建筑空間之上,開敞、大方。在空間處理上,各年級段的中庭成為學生之間交往、學習的場所,其間可通過樓梯、穿插的平臺達到各區及區頂活動場地。設計結合南方氣候特點,將底層架空,不僅提供了各年級的公共活動空間。更為雨天上體育課及課間活動提供了條件。
變遷歷史? ? 華僑城小學于1980年5月成立,其前身為沙河華僑企業公司小學,1980年時是個只有4個班5個教師和65名同學的小學校。校舍簡陋極了,只有幾間油氈紙蓋的教室,“桌椅”也是幾塊板釘在幾根木樁上做成的。 1981年后,學校幾度搬遷,開始是借用廠房當教室,把一個大車間用木板隔成幾間教室,上課時互相干擾。后來,公司給學校蓋了一棟石頭房,中小學合用,教室很擁擠。 隨著特區建設的發展,華僑城小學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1990年,華僑城投資了500多萬元在城區的中心,新建了外型別致、結構新穎的教學大樓,1996年又增建了一棟新教室。
現全校建筑面積近2萬平方米,還配套建設了200米塑膠跑道,全校有1560名學生,有近100名教職工,是一個真正的大學校了。
建筑師介紹? ?傅秀榮:建筑學專業,其余信息暫不詳。
汪恒:1985年建筑學專業大學本科畢業于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88年城市規劃與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同年分配到建設部建筑設計院。1989~1990年在設計院所屬華森公司工作,1991年起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工作,現為一級注冊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現任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執行總建筑師兼建筑專業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職務。
深圳市育才中學(1982年)
學校簡介? ?育才中學地處與香港隔海相望的蛇口半島,面朝大海,背倚南山。學校創建于1983年,是最早的省一級學校之一,蛇口育才教育集團七所公辦學校中唯一的一所高中。育才中學是以國際視野建構的新型學校,在諸多方面開特區教育風氣之先。小班化教學、校本課程、師生關系民主化、學校“雙特”工程、140多門拓展課等等,為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學校的特長教育成績斐然,近年有多名學生在國內外藝術大賽中獲獎或憑借藝術特長被北大、清華、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錄取。
歷史意義? ?育才中學于1983年由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創辦,誕生于深圳特區改革開放之初,地處與香港隔海相望的蛇口半島。袁庚在蛇口建設初期便提出:“無論我們怎樣貧窮,也要把學校、醫院建設成為第一流的。”提及教育都免不了與深圳育才學校有關,育才學校是深圳特區建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育才最初創設是為了解決工業區建設職工子女的教育問題,取名“育才”意為“育才成林”,而育才中學自創立到現在也確如校名,培育了大批優秀人才。
空間布局? ?中學部校區建成的教學大樓呈曲尺型,以飲水房、庫房、洗手間等公用區將教學區與辦公區分隔開。教學區和辦公區相對獨立、互不干擾,且相距不遠,方便使用。教學區每層有6間標準教室和1間休息室,另有4個實驗室,一個圖書室,1間階梯教室,一間室內體操房,設計規模24個教學班。辦公區每層有大中小各類用房9間,共計44間和1個門廳。室外有籃、排球場各2個,以及1個250米環形跑道的操場。
變遷歷史? ? 1981年,蛇口工業區建設中出現“兩難”(干部培訓難及職工子女上學難),袁庚提出“要培養與資本打交道的人”,除了創辦企業培訓急需的管理干部的蛇口培訓中心外,蛇口工業區開始籌辦子弟學校,以培養新一代與資本打交道的人。 1982年春,創辦育才學校;開始興建校舍;當時涵蓋了小學部和中學部,首屆校長為陳難先,實行校長聘任制、校長負責制。 1983年5月,蛇口工業區管委會決定投資60余萬元,在大南山東麓工業區中心地帶興建一所子弟學校,名為“招商局蛇口工業區育才學校” 1984年初,招商蛇口工業區決定在原育才學校東北側投資400多萬建設中學部校區,8月28日,新建的中學部大樓交付使用。 1989年,袁庚支持育才學校率先在國內實施董事會管理,選派蛇口工業區總經理喬勝利擔任董事會主席 2000年,育才學校(育才一小、育才二小及育才中學)由蛇口工業區移交南山區政府,隸屬南山區教育局 2001年,初中部從學校分出,育才中學成為一所公辦獨立高中。2003年4月,蛇口育才教育集團成立,育才中學成為集團內部七所中小學里唯一的高中,以育才教育集團為依托,進入了一個快速良性的發展階段。
蓓蕾幼兒園(1990年)
學校簡介? ?位于深圳蛇口半島的深圳市南山區蓓蕾幼兒園,創辦于1990年9月,是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直屬公辦幼兒園。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幼兒園。全園占地面積3895平方米,建筑面積3006平方米,戶外活動面積2537平方米,綠化面積1747.8平方米,教室和寢室面積1193平方米,均達到規定的標準。園舍布局合理,日光充足,空氣暢通,各類用房齊全,整潔美觀,是一座現代化的、充滿童話色彩的兒童樂園。
空間布局? ?幼兒園曲線型的空間設計令幼兒園建筑更加生態化、人性化,曲線使得空間更加柔和,使孩子在內部居住得更舒適,更有親和力。一側的室外旋轉樓梯加以明黃的配色,成功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庭院空間也是孩子們的游樂場所,院內植樹,與周圍的綠色大自然氛圍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坐落在大自然中的學習和游戲的地方。
深圳市西麗小學(1993年)
學校簡介? ?西麗小學創建于1933年,占地面積為27000多平方米,1986年被確定為深圳市重點學校,曾榮獲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體育傳統學校、高水平學校等榮譽稱號。2014年,加掛“深圳大學城西麗實驗小學”校名。西麗小學校園占地27000多平方米,共有60個教學班,學生2578人,教職工200人,是南山區規模較大的一所公辦小學。學校擁有一支業務精良、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一支團結和諧、追求卓越的領導團隊。學校秉承“教育就是生長”的辦學理念,聚焦“辦一所能對話國際的現代化示范學校”的發展目標。
歷史意義? ?西麗小學坐落在風光秀麗的西麗湖畔。由于歷史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該校所處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早期教育落后于其他學校。這所始建于上世紀30年代的學校歷盡滄桑,幾易校名,發展一直比較緩慢,但它也是深圳市為數不多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學校。90年的發展歷史,使這個小學既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辦學傳統,又充滿了未來厚積薄發的夢想圖景。上世紀末,西麗小學圍繞農村教育向城市教育轉變和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這“兩個轉變”,深入開展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連年被評為區級和市級教書育人先進單位。西麗小學從民國時期鄉黨建立的私塾學堂開始,到現在已經成為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化學校。
空間布局? ?設計結合南方氣候特點,將多功能空間的底層架空形成風雨操場,不僅提供了各年級的公共活動空間。更為雨天上體育課及課間活動提供了條件。多功能空間、綠化小品和每層拐角處的公共空間都采用了弧形元素,使教學樓更富有活力。外墻采用紅色面磚,使孩子在學習氛圍中能感受到年輕的朝氣和活力。
變遷歷史? ? 1933年于劉氏祠堂創辦上沙河學堂 1937年學堂搬遷到七和堂(今九祥嶺),改名為七和堂小學 1938年,寶安淪陷,學校被日軍占領,老師帶領眾多學生到塘朗山山坑里堅持上學,這樣過了兩三年。
后來,學堂又搬遷到當時的九祥嶺碉樓,易名為國民中正學校。 1949年寶安縣解放后,學校搬遷到新圍村,并更名為上沙河小學 1966年,按照全國的統一部署,新圍小學也辦起了小學附設初中班,初中班持續了四五年之后取消。 1986年,深圳市要扶持一批特區重點小學,用了30多年的“新圍小學”校名的學校正式更名為“西麗小學”。 1933年到1986年之前,學校的校名幾經變更,校址也從劉氏祠堂、碉樓、南天路邊幾次搬遷,雖然是名義上的上沙河鄉或西麗片區的中心小學,但是學校的發展速度很緩慢,這個階段可以概括為農村學校的漫長摸索階段。 1986年,深圳市要扶持一批特區重點小學,做遠期規劃,當時深圳市教育局還下發了文件,西麗小學名列其中。這樣,用了30多年的“新圍小學”校名的學校正式更名為“西麗小學”。
九祥嶺幼兒園(2002年)
學校簡介? ?九祥嶺幼兒園在西麗小學現今的教育理念引領下,堅持“以幼兒為本,全面育人”的育人目標,讓每個孩子心中充滿陽光,積極成長。
空間布局? ?框架柱間的拱廊為幼兒園較為突出的空間設計。
變遷歷史? 深圳市南山區九祥嶺幼兒園,是深圳市一級幼兒園,創辦于2002年,位于西麗小學內,2020年12月正式轉型為公辦園。
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2003年)
學校簡介? ?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學府中學是一所公辦初中學校,創建于2003年8月。2017年,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成立,學府中學成為南山二外集團的成員學校之一。
學府中學坐落在美麗的深圳灣畔、后海之濱,地處繁華的南山商業文化中心區腹地,周邊有海岸城、天利、保利等大型綜合性商圈,毗鄰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近鄰深圳大學與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優越的地理環境為學校師生提供了舒適便捷、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生活體驗。
空間布局? ?廊院式、合院式空間布局,符合深圳地區的地域氣候特色。
變遷歷史? ?學府中學建校以來先后榮獲市、國家級不等的美譽,包括:
中國教科院全國骨干校長教師掛職研修基地
廣東省教育國際化實驗學校
深圳市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先進校
深圳市智慧校園示范校
深圳市少年傳媒院首個基地學校
深圳教育云項目教學應用試點學校
2017年深圳市教育云試點項目實驗學校
南山區教育先進單位
南山區泛在學習示范校
南山區生涯規劃教育試點學校
基礎教育研究實驗基地學校
2016年“最具變革力”學校
深圳市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幸福教育
蛇口培訓中心(2022年)優秀教育建筑的保育與活化
歷史背景? ?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培訓中心建于1985年,是蛇口工業區培訓企業管理人員、翻譯員等人才的專門機構。
建筑占地4700平米,包括教學樓、圖書館、演講廳和輔助用房等。設計機構為香港華森建筑設計與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華森公司)。蛇口培訓中心于1986年獲得建設部優秀設計二等獎,是深圳1980年代建筑設計領域所獲最高級獎項。
1)蛇口工業區的“黃埔軍校” 蛇口培訓中心是中國第一所現代企業管理培訓中心,被譽為蛇口工業區的“黃埔軍校”,為蛇口和深圳的改革開放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蛇口培訓中心因此在中國現代企業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改革開放精神地標? ?蛇口培訓中心是蛇口乃至深圳重要的精神地標,是改革開放的思想、文化和精神遺產的集中體現。蛇口培訓中心承載了許多老蛇口人的回憶,在蛇口人的集體記憶中占據重要位置。
3)中國當代建筑杰作? ?蛇口培訓中心在中國當代建筑史上具有典型性和先鋒性,是1980年代中后期,中國建筑風格從經典現代主義轉向晚期現代主義的重要代表作。建筑整體功能布局合理,造型雄偉、雅致,富有紀念性和場所感。教學樓內部采用波特曼(John Portman)式“共享中庭”,是國內的最早應用實例之一。圖書館部分的退臺和采光設計致敬芬蘭著名建筑師阿爾托(Alva Alto)的經典作品——維堡圖書館。建筑內部細節豐富,代表了當時建造工藝的較高水準。
訪談調研? ?2022年4月11日,歷史組團隊采訪了招商社區培訓中心設計團隊成員鄭超美先生(同濟79級建筑學),就深圳當代設計項目蛇口招商培訓中心設計師、過程及其背景,早期華森設計組情況進行了深入采訪。
——采訪概要
“黃建才(1934-2022)總師是手特別勤快的一個設計師。他對家具和建筑都有興趣(黃總有過很好的室內設計積累)。我當時記得都是手畫圖,他畫圖有個最大的特點,一筆畫過來,就從頭都這樣畫下來。”
——專家語錄
保育時間線? ?2022年3月初,深圳大學與哈工大(深圳)聯合組建的歷史組調研南山區當代教育建筑,梳理教育建筑歷史線索,通過現場普查及資料查證,擬編《南山區教育建筑歷史與設計線索普查導則》并建立《南山區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2022年3月中,歷史組留意到蛇口培訓中心這一重要的教育建筑歷史遺產,整理蛇口培訓中心和育才中學的相關歷史資料,提出蛇口培訓中心保育及活化的專項研究。
2022年3月24日,百校煥新統籌組、歷史組連同學術導師與建筑師代表實地調研蛇口培訓中心并采訪育才中學首任校長陳難先。陳校長回顧了在蛇口培訓中心和育才中學工作的經歷。這兩座建筑見證了改革開放初期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也承載了蛇口改革者們的創業歷程。
2022年3月底,百校煥新統籌組及秘書組邀請國內多名專家與建筑師,線上討論育才中學宿舍的設計方案和歷史研究。歷史保育組對歷史建筑進行了綜合分析,闡述了相關建筑的歷史意義和價值,提出了保育策略。
2022年4月底,南山區政府組織育才中學宿舍樓改造項目座談會,明確蛇口培訓中心的改造原則,保留這一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建筑,并納入首季百校煥新中研究其活化設計方案。得益于及時且有效的歷史研究、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呼吁,蛇口培訓中心作為改革開放歷史遺產的價值得到各界的認可及重視,獲得保育與活化。
2022年7月,歷史組與都市實踐、圖岸工作室等多名建筑師共同探討蛇口培訓中心改造方案,提出以蛇口培訓中心保育為契機,建立蛇口歷史風貌區,對蛇口歷史建筑進行整體保護。
活化設計成果? ?培訓中心圍墻打開后,面向學校和街道新增多功能廳、閱覽室和社區共享圖書館,激活邊界形成校園新節點和沿街展示新界面,打造未來社區共享校園。室內在保持歷史空間造型的基礎上置入新的功能與設計元素;室外庭院改造為紀念庭院,展開歷史與現在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