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陳天航
在2022年德陽市首批金融干部人才助力鄉村振興考核中,綿竹農商銀行5名金融干部脫穎而出,被評為“優秀等次”,榮獲德陽市委組織部表彰。第3129期《組織人事報》關注綿竹金融干部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引用綿竹農商銀行干部掛任富新鎮金融副書記圖文案例,獲良好宣傳效果。
黨旗所指,即為心之所向,行之所及。自2022年綿竹市委組織部牽線搭橋,實施“金融干部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千人千村計劃”以來,綿竹農商銀行20名掛職干部堅持“不掛虛職干實事、不當客人當主人”,積極參加掛職黨支部組織生活和產業發展議事,充分發揮金融干部專業特長與農商銀行金融服務優勢,全身心投入鎮村建設之中,實現對鎮村發展金融需求的精準對接,將綿竹農商銀行的金融人才、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知識送去基層。
截至9月末,綿竹農商銀行累計農戶評級戶數達到1.76萬戶,農戶用信有效覆蓋率21.96%,小額農貸余額共計達到15.96億元,較2021年初增加9.57億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68戶,投放信貸資金5.4億元;近3年累計投放涉農貸款104.28億元、投放普惠小微貸款44.87億元。一組組支持鄉村振興的金融數據背后,體現著綿竹農商銀行金融人才助力鄉村振興的成果轉化。
金融干部活躍在一線
時間拉回到2022年,面臨艱巨的疫情防控形勢和“六穩六保”任務,綿竹農商銀行金融干部的身影活躍在疫情防控一線、助企紓困一線、服務“三農”一線,爭當政銀合作“聯絡員”、“三農”發展“服務員”、普惠金融“宣傳員”、創業致富“指導員”,勾勒出金融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走進綿竹市玉泉鎮三村聯合菌類生產加工基地,整個廠區一派忙碌收獲的景象,工人們正忙著收割成熟的平菇。不一會兒,一朵朵鮮嫩肥大的平菇堆滿了一大筐,一箱箱不斷地裝上發往各地的貨車。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又能兼顧家庭,菌子賣了還有分紅,我很滿意。”家住綿竹市玉泉鎮永寧村9組的徐良泉介紹道。
龍興村、永寧村和涌泉村“三村聯合”菌菇種植項目為綿竹農商銀行支持鄉村振興示范項目。正如廠房上“帶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賺”醒目標語所描述的那樣,項目以黨建為引領,成立“菜園子黨支部”,由鎮黨委班子成員任書記,金融干部任副書記,建立起了“黨支部+供銷社+農戶”經營機制,形成支部引領、多元發展、群眾參與的模式,鼓勵群眾家門口就業,輻射帶動周邊農戶開展菌菇種植,實現鄉村振興人人參與、人人增收、人人致富。
掛職干部掛心鄉村發展
掛職就要掛心,傾力還要傾情。為了抓好綜合金融服務工作,掛職金融干部時刻牢記著銀行從業者與掛職干部的雙重身份,帶頭投身到綿竹農商銀行“紅色信貸 助企紓困”活動、“走千訪萬”以及“整村評級授信”專項行動當中,以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將金融“活水”輸送到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處,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作出了主力軍銀行貢獻。
由四川好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生產運營的富新鎮萬噸優質大米生產加工基地項目,位于綿竹市綿遠河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內,該項目于2022年11月建成并投產,采取“補助資金建廠房搞租賃+社會資本添設施管運營”的“租管分離、村企互惠”共贏發展模式,是德陽市2021年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示范項目。但在項目初期,由于規模化生產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支撐,資金問題一度困擾著公司負責人。
而這個問題隨著掛職金融副書記的到來迎刃而解。富新鎮掛職金融副書記在“紅色信貸 助企紓困”活動當中,對轄內企業進行了深入摸排,了解到該產業項目和資金需求后,積極與企業對接溝通,通過走訪調研與座談研判,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充分發揮支農信貸產品優勢,為該項目先后發放“蜀信e·小額農貸”“鄉村振興-支農快貸”“政銀擔貸款”共計180萬元,持續加大對項目發展的支持力度,助力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為提高公眾金融知識水平,提升農村信用環境,掛職金融干部充分利用結對共建平臺和黨建教育基地、黨建活動室等資源,通過金融微課堂、金融知識巡回宣講、金融副書記講黨課等形式開展“送金融政策、送金融知識、送金融服務、送金融關愛”進機關、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并抓住集鎮集市時間,走進群眾,發放普惠金融知識系列讀本和宣傳折頁,持續擴大金融知識普及范圍,以零距離金融宣教、面對面答疑解惑的方式將防電信詐騙、個人征信、非法集資等金融知識傳播給村民,將惠農政策送到村民身邊,切實提升群眾在金融服務中的獲得感和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