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應性個體暴露于過敏原(變應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臨床上,AR多表現為鼻塞、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癥狀,并常伴發有鼻竇炎、哮喘等疾病。
作為常見的慢性鼻病,AR影響著全世界10%~20%的人口,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在我國,近些年AR的患病率也顯著上升,目前已成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說說AR的分類與防治,幫助大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一、變應性鼻炎的分類
根據變應原及發作時間的不同,可將AR分為兩大類:常年性AR和季節性AR。常年性AR主要由塵螨、蟑螂、寵物皮屑等引起,癥狀發作呈常年性;季節性AR則由各種花粉、部分真菌等引起,不同地區季節性過敏原暴露的時間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
除此之外,按照癥狀發作時間,也可將AR分為間歇性AR(癥狀發作<4天/周,或<連續4周)和持續性AR(癥狀發作≥4天/周,且≥連續4周);而根據癥狀對日常生活影響的嚴重程度,還可以將AR分為輕度AR(對生活質量未產生明顯影響)和中-重度AR(癥狀較重或嚴重,對生活質量產生明顯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形、環境、氣候都有顯著差異,這也導致AR具有比較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比如,在我國南方,致敏原以塵螨為主;而在廣大西北地區,致敏源則是艾蒿、豚草和蒲公英。此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結構的改變,飼養寵物成了不少“愛狗”“愛貓”“愛鳥”朋友的必選,而因寵物毛發而引起的AR比例也逐年上升,年增長率達到1.3%。
受以上諸多因素所限,目前針對AR尚無有效的根治措施,現有手段仍以預防和控制癥狀為主。
二、變應性鼻炎的防治
從預防出發,AR患者外出時可以佩戴口罩、眼鏡、鼻腔過濾器等,減少與過敏原或各種刺激物的接觸,從而減輕或避免過敏癥狀。除此之外,藥物治療也是目前常用的控制過敏癥狀的手段。通過恰當的藥物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癥狀,顯著改善生活質量。
目前,針對AR的治療藥物有鼻用糖皮質激素、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組胺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以上均為《中國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22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指南”)推薦的AR一線治療用藥,以及二線治療藥物(如口服糖皮質激素、口服和鼻用肥大細胞膜穩定劑、鼻用減充血劑和鼻用抗膽堿能藥等)。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我們只對指南推薦的一線治療用藥進行簡單介紹。
1.鼻用糖皮質激素
此類藥物(如布地奈德、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倍他米松等)通過直接作用于鼻黏膜上的糖皮質激素受體而發揮治療作用,是指南推薦的AR一線治療藥物。糖皮質激素具有顯著的抗炎、抗過敏和抗水腫作用,且其抗炎作用為非特異性的—對各種炎性疾病均有較好的療效,故可直接影響AR患者鼻腔炎癥的發展過程。
根指指南推薦,患者應按照推薦劑量每天噴鼻1~2次:對于輕度AR和中-重度間歇性AR,治療周期不應少于2周;對于中-重度持續性AR,療程應該在4周以上。此類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鼻腔燒灼感、干燥、刺痛、鼻出血、咽炎和咳嗽等—多為輕度,停藥后可自行緩解。
2.第二代口服和鼻用抗組胺藥
(1)口服抗組胺藥:臨床推薦使用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作為AR的一線治療藥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阿伐斯汀、咪唑斯汀等。此類藥物起效迅速,作用持續時間長,能明顯緩解鼻部不適癥狀(特別是鼻癢、噴嚏和流涕);與此同時,其對AR合并眼部癥狀也有較好的療效。不過,此類藥物對于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所以,如果患者的癥狀以鼻塞為主,則應注意調整藥物。
根據指南推薦,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一般每天只需用藥1次,療程不少于2周。對花粉過敏的患者,推薦在花粉播散前進行預防性治療。口服抗組胺藥整體安全性較好,罕見發生心臟毒性作用。除此之外,部分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會加重酒精造成的認知和精神運動障礙,所以用藥期間需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2)鼻用抗組胺藥:與口服抗組胺藥相比,鼻用抗組胺藥(如鹽酸氮卓斯汀鼻噴霧劑、鹽酸左卡巴斯汀鼻噴霧劑)起效更快,通常用藥后15~30分鐘即可起效。鼻用抗組胺藥最大的優勢是能夠緩解AR患者的鼻塞癥狀。
根據指南推薦,第二代鼻用抗組胺藥一般每天用藥2次,療程不少于2周。對于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不能有效控制鼻部癥狀的中-重度季節性AR患者,單獨采用氮卓斯汀鼻噴劑治療2周可明顯改善。鼻用抗組胺藥的主要不良反應為苦味,其他不良反應(如鼻腔燒灼感、鼻出血、頭痛和嗜睡等)都比較少見。
3.白三烯受體拮抗劑
白三烯是引起AR患者產生鼻塞、流涕等鼻部癥狀的主要炎性介質。孟魯司特是臨床最為常用的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成人每晚睡前口服10 mg,連續使用8~12周,可有效改善癥狀;兒童可根據年齡酌情減為4 mg或5 mg的片劑、顆粒劑或咀嚼片。
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對鼻塞癥狀的改善作用優于第二代口服抗組胺藥,而且能有效緩解患者的噴嚏和流涕癥狀,多用于伴或不伴哮喘的所有類型AR患者—除此之外,其還具有不含激素、副作用小、應用方便等特點。
口服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以單獨應用,但更推薦與第二代抗組胺藥和/或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使用。主要不良反應為頭痛、口干、咽炎等,但一般比較輕微。
以上簡單介紹了指南推薦的AR一線治療藥物。除此之外,近兩年,抗IgE治療也逐漸興起—比如生物制劑奧馬珠單抗,盡管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該藥適應證為成人和6歲以上兒童中-重度持續性變應性哮喘,但一些研究顯示:奧馬珠單抗可有效改善兒童及成人嚴重季節性AR的鼻部癥狀。指南也推薦該藥應用于由IgE介導的變應性哮喘合并嚴重AR患者。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該藥可以成為變應性鼻炎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最后,通過上述介紹,希望可以幫助AR患者解除選藥時的困惑,安全舒適地度過這個過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