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宏

如果只看表面現象,抑郁癥從“冷門病”變成“熱門病”也就經歷了二三十年時間,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逐漸為公眾熟悉;但是,過去不熟悉,不代表沒有—事實上,抑郁癥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以連續且長期的心情低落為主要特征,臨床表現為悲觀消極、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興趣減退、樂趣喪失、焦慮緊張、自我評價過低、自責自罪,甚者生不如死,嚴重者伴有自殺觀念等行為。同時,抑郁癥也常伴隨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食欲性欲下降、體重減輕、易發脾氣、頭暈頭痛、疲乏及多種軀體不適等癥狀。這些癥狀同人們的精神、情感、行為常常相互交織在一起,難以準確區分,很容易被人們忽視。
一、抑郁癥的發病現狀
近些年,抑郁癥的發病率逐漸增高,所致的不良事件也時刻牽動著公眾的神經,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的同時,也將更多的力量納入抑郁癥的研究中來;但是,時至今日,抑郁癥的病因及發病機理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三大因素相關:①遺傳因素(目前研究結論不一致);②生物學因素(目前研究比較多的是以神經生化方面的改變為主的單胺類神經遞質改變);③社會心理因素(觸發作用)。
根據2021年9月發布的《中國抑郁障礙患病率及衛生服務利用的流行病學現況研究》,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癥為3.4%;抑郁障礙12月患病率為3.6%,其中抑郁癥為2.1%。據此以及其他權威研究,我們不得不直面全國有幾千萬人一直在遭受抑郁癥折磨的現實。
二、中醫里的抑郁癥
抑郁癥是西醫(現代醫學)中的病名,在中醫(傳統醫學)體系中,抑郁癥屬“郁證”范疇,指由情志不暢、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癥—其中,由情志不暢所引起的相對更常見。
歷代醫家對郁證多有論述,如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篇》中有:“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元代著名醫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六郁》中指出:“氣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明代醫家徐春甫在《古今醫統·思想郁證門》有:“郁為七情不舒,遂成郁結,既郁之久,變病多端。”凡此可見,自古以來醫家便對郁證非常重視。
現如今,根據中醫證候診斷標準,抑郁癥可分為肝郁脾虛、心脾兩虛、腎虛肝郁、心腎不交、肝膽濕熱和心膽氣虛等6個證型,其中肝郁脾虛型最為常見。
三、肝郁脾虛型抑郁癥常用方—逍遙散
作為疏肝健脾的經典方劑,逍遙散對于肝郁脾虛型抑郁癥療效良好,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患者依從性好,為臨床廣泛使用。在基礎藥理機制研究方面,通過系統藥理學模型的構建,專家學者也從分子層面系統闡釋了逍遙散中諸藥分別作用于抑郁癥及其臨床癥狀的機制,論證了逍遙散中各味藥協同發揮治療抑郁癥的作用。
1.逍遙散出處及治要
逍遙散始載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書中載其“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醫方論》言:“逍遙散于調營扶土之中,用條達肝木、宣通膽氣之法,最為解郁之善劑。”
2.逍遙散處方組成及用法
逍遙散由柴胡、當歸、白芍、白術、茯苓各一兩,甘草半兩組成。使用時,取上述處方制成的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燒生姜一塊切破,薄荷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渣熱服,不拘時候。
3.逍遙散方解
逍遙散組方中柴胡疏散退熱,升舉陽氣,疏肝解郁,條達肝氣;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白芍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三者合用,使肝體得養,肝用得助。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三者合用,使健脾益氣之力更甚,滋后天使營血生化有源。燒生姜散表和中;薄荷少許,協同柴胡疏肝。8味相和,使肝用得復,肝體得養,脾運得健,肝脾協調。由此,逍遙散也一舉成為疏肝健脾的經典名方。
四、逍遙散類方
逍遙散自宋代創方以來,憑借良好的療效,備受歷代醫家推崇,廣泛運用于臨床治療。同時,為適應各種各樣的癥狀,逍遙散又進一步加減化裁出了許多良方,其中有些在后世流傳甚廣,影響很大—這就是逍遙散類方。
1.加味逍遙散
加味逍遙散收載于《內科摘要》,由逍遙散加牡丹皮、梔子兩味藥組成。牡丹皮、梔子加強了逍遙散瀉火除煩之功,可用于治療肝郁脾虛型抑郁癥兼化熱傾向的患者,癥見肝郁血虛,肝脾不和,兩脅脹痛,頭暈目眩,煩悶急躁,頰赤口干,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或有潮熱,以及婦女月經先期,經行不暢,乳房與小腹脹痛等。因加入了牡丹皮、梔子,故現在又稱其為丹梔逍遙散。
2.紅花逍遙散
紅花逍遙散由逍遙散加紅花等組成。紅花加強了逍遙散活血化瘀之功,可用于治療肝郁脾虛型抑郁癥兼血瘀傾向的患者,癥見胸脅脹痛,頭暈目眩,食欲減退,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或伴見顏面黃褐斑等。
3.黑逍遙散
黑逍遙散收載于《醫略六書·女科旨要》,由逍遙散加地黃組成。地黃加強了逍遙散滋陰補血之功,可用于治療肝郁脾虛型抑郁癥兼血虛較甚的患者,癥見肝郁血虛,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及太陽,及婦人郁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等。需要注意:若血虛而有內熱者,宜加生地黃;血虛無熱象者,應加熟地黃。
現在,逍遙散及類方已被加工成丸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合劑等各種劑型的中成藥供臨床使用。制成中成藥后,很好地克服了煮散煎煮不便、不宜攜帶的缺點,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患者的治療需求,可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使治療效果更有保障,真正達到“服逍遙,樂逍遙”的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