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美華 戴瑛玉 劉建好
從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專門針對老年人舉辦的老年教育機構——法國圖盧茲第三年齡大學成立至今,發達國家老年教育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在老年教育辦學主體、教學形式、經費籌措、功能定位等方面,許多國家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茲參考和借鑒。
辦學主體是指誰來舉辦老年教育。從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實踐來看,有政府舉辦的、高等教育機構舉辦的、社會組織舉辦的,還有老年人抱團自主舉辦的,顯然老年教育的辦學主體呈多元化形態。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開辦了老年教育,其辦學主體有福利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民間團體等多種主體。其中典型的老年教育機構是老人俱樂部,這是一種自發組織的老年人社會團體,自1963年《老人福利法》頒布后,福利部門開始資助老人俱樂部,漸漸形成遍布日本各地的老年教育機構。
法國第三年齡大學以政府主導的方式,鼓勵高校利用學科專業優勢舉辦老年大學,使老年教育借助高校資源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國高校數量多且遍布廣,如果也能將高校舉辦老年大學的方式普及化,則就讀人數將會大大增加,而這還不需要政府額外經費投入。
有些發達國家還采取不同主體聯合舉辦老年教育的方式,如,美國斯坦福大學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與房地產商合作,撥款建設“退休村”,供老年人居住的同時開展老年教育活動。另外,老年人自己也可以成為老年教育的辦學主體,如美國的退休學習所,就是老年人自己舉辦的,在課程設計、教學組織、學費標準、日常管理等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權。
因此,我們不妨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在繼續辦好政府主導的老年教育的同時,進一步擴大老年教育的辦學主體。
教學形式是指以什么組織方式開展老年教育。很多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組織形式呈現多元化。法國第三年齡大學的場地、課程和師資均由其所依附的傳統大學提供,其教學形式主要是授課和講座,大多數課程可以讓學員獲得大學承認的學分,也有只對老年人開設的短期課程。英國第三年齡大學是自愿、自助、自主、自治的學習團體,學習活動的內容、地點、時間、授課人等,都由學員自主決定。學習方式主要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教師和學員的身份可以互換,在某門課程時是學員,但在另一門課程中可能又是教師。英國開放大學是現代遠程教育的典范,開通了“課程網絡”“課程網絡學習日”“虛擬學習小組”等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網上資源,滿足不同居住區域和不同文化層次老年人的學習需求。
發達國家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很值得我們借鑒。像法國的大學學分制,英國的學員自主管理和小組討論等教學形式,都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出老年人繼續求學的熱情,并挖掘出老年人群的智慧和潛能。
我國地域遼闊、農村老年人口眾多,而高校和職業學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這就需要我們把未來老年教育尤其是農村老年教育的發展重點轉移到大力發展遠程老年教育上來。從《2018年全國廣播電視覆蓋率和用戶情況分析》的調查數據可知,現今我國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經具備發展遠程老年教育的必備條件。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手機APP等途徑,為老年人特別是農村老年人,以及由于身體原因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無法前往實體機構學習的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接受老年教育的便利機會,這將是我國未來普及老年教育的主推方向。
教育經費來源是指誰出錢來辦老年教育。一般而言,誰主辦,誰就負有經費籌措之責。從發達國家老年教育的實踐來看,其老年教育經費來源渠道大都是多元化的。經費來源有政府財政經費,有學費,也有社會捐贈經費。如日本老人俱樂部經費構成中,會費收入占20.8%,政府補助經費占30.7%,事業費收入占3.8%,捐款占5.1%,辦學結余占31.1%。
我國在繼續堅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本質、繼續加大政府對老年教育投入的同時,還應借鑒他國經驗,如,通過稅收減免吸引社會團體將公益基金投入老年教育上,還可以通過財政資助、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調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的積極性,動員多方力量共同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教育。
教育至少具有促進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雙重功能,老年教育同樣如此。從發達國家所辦老年教育來看,在注重教育提升老人晚年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注重老年教育社會功能的發揮。
日本早就提出老年事業發展的策略要向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老年人智力的方向轉變,1978年就啟動實施了“老年人人才活用計劃”。美國重視老年人力資源開發,鼓勵老年教育機構為老年人提供職業技能培訓,使老年人能夠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繼續服務社會,并規定老年服務機構必須為退休但有再就業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業信息和咨詢。據統計,美國有20%的退休老人再就業或從事有償社會服務。韓國同樣注重老年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
這些國家通過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老年教育投資由福利性到生產性的轉變,實現了老年人從“包袱”到“財富”的轉變。
我國老年教育目前基本上屬于“老有所樂型”的教育。職業培訓的課程內容很少。未來我們應該轉變觀念,將視老年人為社會包袱轉變為視老年人為財富的新觀念,要相信他們仍可以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將只注重滿足老年人個體需求的傾向,轉向注重老年教育社會功能的發揮。因此老年教育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趨勢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來探索新課程,設置新專業。將重點放在增加職業培訓內容、滿足老年人力資源二次開發的需要上。
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可以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教育,開設更多針對老年人的技能培訓課程,比如:心理醫生、家政服務、嬰幼兒撫育、老人護理、花草種植、寵物馴養等專業。這樣一方面滿足低齡健康老年人發揮余熱、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解決部分老年人生活貧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社會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彰顯老年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