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昌晗
數據新聞就是依托數據開放,以數據抓取和數據分析為驅動,以規范化敘事邏輯、可視化敘事方式,為受眾提供公共化新聞服務的全新報道方式。數據新聞不僅是大數據時代新聞報道的全新樣態,而且是新媒介生態下新聞生產的全新范式。我國數據新聞發展可追溯到2010年財新網創辦的“數字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一新型的新聞報道方式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得到了顯著提升,涌現了網易的“數讀”、騰訊的“數據控”、央視的“據說”、新華網的《據說新聞》、第一財經的“DT財經”等知名的數據新聞產品,可以說我國在數據新聞創新發展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經驗。2012年,新華網率先成立數據新聞部,并于2013年推出《數據新聞》專欄,2015年斬獲全國優秀新聞獎“中國新聞名專欄”獎項,2017年憑借作品《征程》斬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成為我國數據新聞的佼佼者,具有非常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通過對新華網數據新聞敘事特色的梳理總結,可以為我國數據新聞未來優化發展提供重要指導與借鑒。
數據新聞故事化是數據新聞表達的基本邏輯,就是采用貼合化、生活化的方式,挖掘抽象數據背后的新聞價值,傳達豐富意義,強化新聞可讀性,提高新聞傳播力。新華網在數據新聞敘事上積極創新實踐,形成了鮮明的故事化思維,并集中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受眾本位思維。社交媒體時代,受眾注意力資源成為戰略資源,受眾分享成為新聞傳播的核心驅動,這就要求數據新聞生產者用產品思維審視和尋求與受眾的多維關聯,全面落實受眾為本的理念,這也是數據新聞故事化的先決條件。數據新聞生產與傳播,都必須凸顯用戶思維,堅持接近性的原則遵循,強調內容與受眾的關聯性,因為受眾在信息選擇時會習慣選擇那些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內容,并希望借助媒體解讀明確決策方向。如在食品安全主題的報道專題中,既有作者第一人稱視角下秘密走訪辣條生產線的紀實視頻,也有娛樂化、趣味化的小案例穿插呈現,極大地吸引了受眾關注。另外,在欄目的子品牌中,“數問民生”的數據新聞數量最多,而這些都是與受眾有著較強關聯的,如《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如何自救?》《我國北方地方部分地區供暖示意圖》《“國家交通安全日”:數說中國道路交通安全發展現狀》等。
2.多維交互思維。數據新聞故事化敘事,重點就是將數據激活,通過數據與受眾的多維交互來強化受眾參與感,進而增強內容黏性。依據呈現方式的不同,新華網對數據新聞進行了交互分類,包括信息圖、圖文互動、數視頻、PC交互和手機交互。在“手機交互”欄目中,受眾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移動端的自由觀看,如《【角色扮演創意互動視頻】“鬼先生”和最后的女獵人》,以視頻引導受眾選擇角色,隨后開始學習生活,在角色扮演中完成脫貧任務,切實體會國家富強的時代紅利。在此過程中,不僅實現了數據新聞信息傳達與新聞服務的價值功能,而且滿足了受眾個性化知識訴求和娛樂需求,同時在多維交互中講好中國故事。另外,視覺表象可以幫助人們識別、記住環境的空間結構,將晦澀難懂的數據轉化為生活中的常見事物,進而強化數據呈現的直觀性,提高數據新聞故事化敘事的親和力。新華網數據新聞就非常善于從空間圖像思維入手,以圖像認知方式進行故事講述,除了常態化的文字、圖文外,還大量融入了圖表、時間軸、漫畫等元素,有效強化了數據的故事感知性。
3.場景建構思維。場景建構思維就是從受眾使用角度入手,將各類場景元素整合起來的思維。對于數據新聞來講,通過場景建構對重點信息進行增細加工,拓寬信息維度,進而強化目標受眾選擇性關注,加深選擇性理解和記憶,是提高故事化敘事能力的重要手段。專題作品《追隨春天的腳步》就以傳統拍攝和航拍的方式為受眾創建了一個極具沉浸感的春之國度。受眾點開后首先會看到航拍視角下的漁耕粵韻,通過視頻呈現絕美的田園風景畫。隨后,鏡頭轉換到福建,同樣以航拍視角呈現閩江河口濕地,讓受眾充分領略“地球之腎”的無限魅力。鏡頭再次轉向湖南,為受眾呈現了常德紫云英花海。最后,鏡頭轉向內蒙古,為受眾呈現了成吉思汗陵。作品前后共出現了11個航拍視頻和簡潔的文字描述,在遠景與近景、南方與北方、高山與湖泊、城市與鄉村等的多維交織中,構建了一個極具沉浸感的場景空間,在宏大的敘事框架內激活了受眾的故事想象力,有效提高了數據新聞的親和力和感染力。
通過對新華網數據新聞敘事話語的研究發現,其數據新聞制作非常善于平衡之道,在繁與簡、軟與硬、宏與微的平衡中,精準找到了數據新聞敘事的邏輯路徑。
1.繁與簡的平衡。新華網數據新聞非常善于在繁瑣數據中找出最精準的價值符號,然后通過簡化處理與呈現,幫助受眾快速完成符號解碼和意義建構,“講習所”“政經事”兩大品牌欄目就是典型代表。兩個品牌欄目通過數據新聞對政治經濟類新聞進行解讀,從小角度入手進行精準呈現,極大提高了新聞表達力和親和力。如“政經事”欄目對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兩會重點報告等進行“速覽”式解讀呈現,將復雜冗長的政治新聞變為精簡易懂的圖文符號,并通過視覺修飾和版面設計,幫助受眾快速找到重點信息。如《一圖速覽: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長圖從歷史回顧和未來展望系統梳理總結了全國政協常委會一年來的工作成果,以及今后的工作重點,讓受眾能夠輕松直觀地抓住重點。另外,“講習所”對重大政治活動、領導人講話、重要政策文件等的解讀,也非常精準簡潔,充分發揮了快速傳達政策要義的職能作用。
2.軟與硬的平衡。就事實本身來講,硬新聞強調新聞價值性和時效性,軟新聞強調新聞趣味性、情感共情性。硬新聞主要以時政類、財經類為主,軟新聞則以科普類、人文類為主。目前,數據新聞大多是硬新聞,而新華網數據新聞則是軟硬兼具,既能夠滿足受眾有價值新聞信息的獲取需要,又能夠滿足受眾對趣味表達和人文關懷的情感訴求。最為重要的是,軟新聞能夠有效拓寬題材范圍,豐富數據新聞內容,促使數據新聞走向大眾日常生活,拉近與受眾距離,同時可以沖淡硬新聞的嚴肅性,避免受眾陷入審美疲勞。如《長圖電畫|探秘稷下學宮 夢回泱泱齊風》,以長圖介紹了稷下學宮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價值,以及當代考古成就,圖文元素+漫畫風格,讓受眾眼前一亮,在軟表達中加深了受眾的理解記憶,有著非常強的可讀性。類似的軟新聞還有許多,如《新年Flag|對快樂說嗨嗨 對煩惱說拜拜》《【冬奧小課堂】這個“洗刷刷”的冬奧冰上項目,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元宇宙”?一起來了解!》等。
3.宏觀與微觀的平衡。傳統新聞敘事中,受素材局限,新聞基本是以小見大的宏觀敘事,使得新聞事件所涵蓋的所有要素都顯得非常關鍵,且每個要素都不可或缺,這就導致傳統新聞很難進行微觀聚焦。但新華網數據新聞卻非常好地實現了宏觀敘事和微觀聚焦的平衡,新聞敘事焦點是微觀的,但敘事框架卻是宏觀的,在數據的縱橫延伸中進行立體化敘事,進而形成了較強的新聞表達性。典型的如《【數·百年】百年奧運中國成績》,聚焦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成績,回顧了中國體育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全面呈現了奧運歷史、獎牌分布、體育企業增量、市場增加值等信息,借助多種媒體元素宏觀呈現了中國體育強國的發展史,以及我國綜合國力穩步提升的時代性。還有《【數·百年】中國城鎮化:既要“留得下”也要“過得好”》《【數·百年】看高等教育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等都是此類新聞,在宏觀與微觀的平衡中有效提高了新聞敘事效力。
數據新聞有效拓寬了新聞敘事的價值邊界,在“數據+”的維度空間內,新聞價值有了更多的實現路徑,新華網數據新聞對此進行了更多探索,并積累了許多經驗。
1.助力傳統文化傳播。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傳播熱潮的持續發力,越來越多的數據新聞開始加入傳統文化傳播的主體隊列,特別是以新華網數據新聞為代表,通過數據新聞故事化敘事來別樣呈現傳統文化,已經成為全新樣態,如《唐代女詩人群像》《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以及二十四節氣系列等。新華社數據新聞與浙江大學可視化研究團隊共同打造的《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以《全宋詩》為數據整合依托,深入挖掘呈現了兩宋時期那些優秀詞句背后色彩絢爛的大千世界。同時,通過對兩萬多首詞作,一千多位詞人的數據整合分析,賦予了傳統文化更多的理性色彩,進一步拓寬了詩詞文化的解讀鑒賞維度。可以說,新華網數據新聞的這一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于選題呈現而言,借助傳統文化信息的數字化、結構化,提高數據新聞敘事的洞察力;另一方面,從可視化中尋求新的落腳點,借助大數據優勢提高數據新聞的內容品質。
2.加強人文關懷。數據新聞只有走進受眾日常進行生活化報道,才能提高數據新聞的親和力和說服力,并在人文關懷的視野加持下實現新聞報道的深度拓展。新華網數據新聞就非常“接地氣”,善于借助時間周、信息表、數據地圖等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新聞點和價值點,制作了許多具有較高人文溫度的作品。如《一定要推給你這份“有板眼”的簡歷!》,采用交互敘事模式對武漢展開介紹,并可以根據受眾眼中的三個湖北元素,為受眾定制生成獨特的湖北名片,巧妙地搭建了受眾與武漢之間的溝通橋梁,是一個極具溫度的數據新聞。還有《疫情過后,我最想做的是……》中,采用漫畫模式對疫情消散后的生活展開預測性、想象性繪制,圖片中既有朋友間的聚會交流、家人間的暖心問候,也有情侶間的關心關懷、大街上的人來人往,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又回到了 那個熟悉且熱鬧的生活。盡管新聞中沒有客觀的新聞敘寫,也沒有大量的數據堆砌,但在暖色調的漫畫風格和插畫中真實感受到了新聞的“軟”與“暖”,提振了受眾戰勝新冠疫情的信心,激發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可以說,數據新聞立足生活的人文關懷,具有明顯的建設性作用,也是未來數據新聞敘事的重要向度。
3.提高產品服務力。在技術加持下,數據新聞的功能越來越多元,這就決定了其產品服務邊界的持續拓寬。通過對新華網數據新聞的研究發現,數據新聞在預測、服務、社交方面的功能優勢日益明顯,特別是故事化敘事進一步提高了產品服務力,甚至出現了私人訂制型產品,數據新聞對單個數據點的挖掘越來越深入和普遍,“小數據”新聞形態正在加速形成。如《新能源汽車時代來臨了么?數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次我們不看春晚 看廣告——數說春晚廣告投放的變遷》《解析“618”購物數據》《我國每年超百萬人因它失去生命 一圖了解〈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等,大多是對新聞事件未來走向的預測,能夠對受眾思想決策和行為活動提供可靠依據。另外,新華網數據新聞的“交互”板塊,更多是數據新聞社交功能的開發場地,游戲、H5、角色扮演等元素的融入,進一步提高了受眾參與深度。
總而言之,數據新聞依托數據和技術,在智能化、數字化、智媒體的時代語境下,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數據新聞生產與傳播主體應立足實際,積極迎合時代,加強隊伍建設,推動新聞敘事的范式轉向,并利用媒體融合深層觸碰資本市場的突破邊界,構建數據專業主義下的新規則、新體系。要重點學習借鑒新華網數據新聞的故事化敘事思維、平衡化敘事話語、多元化敘事價值,持續拓寬數據新聞的內容與價值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