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國華
(湖州市人大常委會,浙江湖州,313000)
在公權和私權的關系上,有一句法諺,即對公權而言,“法無授權不可為”,對于私權而言,“法無規定皆可為”?!胺o授權不可為”是國際通行的法律原則,在我國雖不是法律淵源,但在我國行政法領域頗為推崇,或可以在法治建設上借鑒引用。在新時代,我國各級人大和“一府一委兩院”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執行法律規定,遵循法治精神,注重實踐探索、理論創新和制度創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運行更加順暢,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效不斷顯現,但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研究改進。查究問題和不足,我們發現,一定意義上與“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和人大工作創新的關系認識不清、把握不準相關。
一、人大工作創新要把握“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的規范指向?!胺o授權不可為”與“法無規定皆可為”并提,其“不可為”對象針對的是私權,其蘊含的精神在于公權不得侵害私權。一切權力來源于人民,人民已授予的為公權,未授予的為自行保留的私權。從這意義上考量,人大行使的權力,與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同相比較,對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方面,兩者都是公權力,都要遵循法定的權限和程序要求;個性方面,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與私權的關系更為直接、更加密切、更具影響力,因此,如果沒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履職行為不得影響公民和組織的權利和義務。“一府一委兩院”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是我們理解和把握人大行使監督權的行動指南。人大依法履職,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任務就是監督和支持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規范有序運行,督促其不得違法侵害私權,確?!胺o授權不可為”要求在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行使中的落地落實。當然,人大在行使權力中,特別是行使立法權、決定權情況下也會直接影響私權,同樣要落實“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
二、人大工作創新要在遵循“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下積極作為。一方面,人大工作必須要依法,要有邊界、講規矩、守底線,受法律規制,將法律規定范圍事項做足做實,法律明確規定的要求不能突破。另一方面,人大工作有必要創新也必須創新,要堅持與時俱進,立足于有效監督,著力創造性落實和發展性轉化,支持和推進各有關方面依法履職。應當注意防止兩種片面認識:一種片面認識認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只針對“一府一委兩院”依法行政、依法監察、公正司法,不針對人大工作,人大創新工作可以隨意創新,不受影響。這種認識過于激進,認為人大是權力機關,可以無視法律明確規定,在人大創新工作上自以為是、無所顧忌、自行其是,得不到相關方面的內心支持,最后也必然會破壞法律的權威和法秩序的穩定性。實踐中,出現了人大個案監督、代表參與庭審評議等不適當做法,爭議很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政權、司法權等的正常行使。人大創新工作,要體現“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堅持在憲法法律授權下進行,依照法律規定、法治精神和原則開展工作。另一種片面認識認為貫徹“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人大工作創新必須在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中行動,法律明確規定的可以做,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不能做;只能在做好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上創新,不能有內容和載體的創新。這種認識過于保守,教條主義、形式主義傾向嚴重,不去研究考慮創新工作的價值導向和實際效果,只簡單對比法條,認為人大創新工作必須有規定、釋義等,沒有的不能干,干了就是亂作為。這種思維的存在,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了創新工作的開展和創新實踐的探索。按照這樣的思維實踐,就不可能有當下民生實事票決、人代會聽取“兩院”年度報告、專題詢問會、參與式預算監督等實踐創新推進法律修改的案例了。
三、人大創新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實彰顯“法無授權不可為”要求。首先,要充分認識人大工作創新的內涵、范圍和原則。人大工作創新是人大依照憲法法律的授權,在堅守法治底線的基礎上,履行權力機關職責過程的制度、機制、方法、手段、平臺、載體等各領域的實踐、探索和創制。人大工作創新要明確范圍,必須把牢政治紅線、法治底線和為民高線,必須符合憲法法律的精神,必須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維護法律權威和法制統一。人大工作創新要把握原則: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重大制度和實踐創新應當向同級黨委匯報,在黨委的支持下推進;堅持監督與支持并舉,從服務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中尋找坐標、找準切入;堅持貫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制度,牢記權力來自于人民,真正落實以人民之心為心、以人民之念為念的理念;堅持貫徹法治精神,不突破法律明確規定,不違反法治原則和要求;堅持循序漸進、爭取授權、試點先行,不做超越發展階段的事,不做影響社會大局穩定的事。其次,在人大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要把握好邊界和要求。人大立法中的創新,要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原則,其中“不抵觸”指的是不違反上位法,“有特色”要求有創制,立法空間很大,特別是新修改的立法法進一步擴大了地方立法權限,人大立法工作創新大有可為。人大監督中的創新,監督法規定了主要監督方式,但并未禁止也未排斥新的監督方式,只要監督目的出于公心,為了監督公權力運行,著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且不違反憲法確立的權力架構,都可以更加積極地探索。人大決定工作中的創新,對“一府一委兩院”要求依法履職可以提出更高標準、更實舉措,但涉及群眾權利義務的規定則要審慎,若是賦權性、宣導性的可以積極納入,若是新增義務性的則應盡量避免。在人大人事任免工作中的創新,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嚴格遵循法定程序,同時也可以在加強任免前知情權、聽取候選干部的表態發言等方面做些探索,確保選任干部更好樹立人大意識和對人民負責的理念。在人大代表工作創新中,要進一步發揮代表的主體作用,促進人大代表更好履職出新招、出硬招、出實招。第三,要以適度容錯的態度對待人大工作創新的風險。對政府創新工作,黨和政府出臺了容錯免責的政策制度,對于人大創新工作,同樣需要設定相應的合理機制,使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大同志提振精氣神、放下包袱實干爭先。要鼓勵和支持各級人大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自身實際,在憲法框架下、守法底線上積極探索原創性、特色性、實效性的制度和實踐措施。對于探索中出現失誤或者偏差,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且未牟取私利、未損害公共利益的,加強督促整改,對其個人可以免于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