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趙奮斗

上個暑假,女兒得意沒出去玩,也沒怎么回家,一直待在學校準備考試。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回來,累了或學得不順了,就買張車票跑回家待一個周末,吃吃喝喝,跟我們撒嬌,跟弟弟吵架,然后周一再趕回學校,接著埋頭苦學。
我一是心疼閨女(小丫頭現在真是太瘦了,1.65米的身高,體重才90斤過一點兒),二是心疼車票錢,所以我跟得意說,干脆回家住吧,在家里學習也是一樣的,每天還能吃到媽媽做的菜,“你想吃什么我就做什么”。
得意不肯,說一回家就忍不住想放松、想玩,自己一個人在外面,身邊沒依靠才有緊迫感,才能抓緊時間學習。
上周女兒回來,又是只待兩天。她從冰箱里翻出各種零食,躺在沙發(fā)上蹺著腳一邊聽小說一邊吃,開心得儼然一只囤足了糧的小倉鼠。
我坐在旁邊看著心滿意足的小姑娘,忍不住用手戳她的小臉:“包子臉都瘦成葡萄干了,難看死了……學啥醫(yī)啊,換個專業(yè)好不好?也算饒了那些病人?!蔽覄袼馈?/p>
小丫頭兇巴巴一句:“就不,我樂意!”
隔天送她去火車站,路上等紅燈時我不死心,又開始嘮叨,說我有個朋友,讀書時換了三個專業(yè),跨度10年,終于在30多歲時找到自己喜歡并適合的工作,現在非常優(yōu)秀。
“學醫(yī)是個辛苦又漫長的過程,你想堅持,爸爸媽媽自然無條件支持你,但任何時候你改主意想試試別的路,我們同樣會全力支持。千萬不要覺得一開始選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咬牙走到黑……”
正反反復復講生怕自己說得不清楚時,得意打斷我:“媽媽,你真是老了?!?/p>
這倒霉孩子,我關心她,她卻說我老了?!
看我要急眼,得意挺認真地解釋:“你有沒有發(fā)現,從我上了大學開始,你對我的要求越來越松。小的時候我抱怨不喜歡學這學那,你總說‘咬咬牙,將來都會用得上’;現在我還沒抱怨,你就已經不停地勸我‘太累了就換一個,沒必要那么較勁’。是不是人歲數大了都會變得心軟、沒原則?”
說著話,就到了火車站,我把車子靠路邊停下,想鄭重地跟女兒解釋一下,可還沒來得及張嘴,小姑娘已經抓起背包嚷著“來不及了”,臨開門下車前回身拍了拍我的臉,哄小孩一樣哄我:“別擔心,我很喜歡你這個老了、沒原則的樣子?!?/p>
“……哪個老了?你娘我年輕得很!”
回家的路上,一邊開車一邊回想得意小時候的我,想起好多鏡頭。
小學三年級的得意練琴前,我會把計時器放到鋼琴上—半小時不準停,有尿憋著,想喝水忍著,停了就加倍。
小學五年級的得意想要個手機,我讓她寫個計劃,告訴我她為什么需要手機,怎么做能確保手機不影響學習,“說得有道理,媽媽就給你買”。
初中時得意跟我討價還價,說討厭寫作文,只想上繪畫班,不想上作文培訓班。我寸土不讓:“什么時候申請大學不需要寫作文了,你就可以隨便畫,媽媽肯定不管你?!?/p>
…………
人的記憶真是有選擇性的,大概這樣嘴臉的我實在不討人喜歡,若不是得意提起,我都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喜歡板著臉定規(guī)矩的媽媽了。不過還是要謝謝10多年前那個嚴厲、討人厭的我,沒有當年的堅持,女兒不會在學習和生活習慣上打下這么扎實且自律的底子,自然也不會有今天這個心態(tài)輕松、慈眉善目的我。
下回女兒再說我老了、沒原則時,我要跟她說:“其實媽媽一直都沒有變啊,那個時候逼著你學很多東西、讓你堅持不放棄的媽媽,和現在希望你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差不多就行了’的媽媽,為的都是你在人生路上能多一些選擇,不要走得太辛苦;為的都是你在累了、想改主意時,有足夠的撤退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