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對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的批判來制造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消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因此,系統理解闡述“自然辯證法”的《自然辯證法》一書有助于深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研究。恩格斯為批判庸俗唯物主義和揭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決定寫關于自然辯證法的著作,馬克思了解并支持恩格斯的研究。對《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內容進行梳理,認為其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品,又內含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底蘊,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無法忽視的重要文本。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整體性;“馬恩對立論”
【中圖分類號】A8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8-007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8.023
一、問題的提出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整體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學界不乏對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討論和研究[1],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反映出在實際的研究實踐中,馬克思主義卻存在被片面化、被肢解的問題,消解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的整體性。
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自然辯證法的批判是忽視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典型代表,他們將馬克思與恩格斯區別對待,構建了二人思想的不一致甚至對立。自然辯證法理論的闡述主要集中在《自然辯證法》這一未完成的手稿中,恩格斯對自然界的辯證法研究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野,對馬克思主義做出了有益補充。然而,一些國外學者將“自然辯證法”看作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是不一致的證據,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對自然辯證法進行了批判,認為恩格斯將辯證法擴大到對自然界的認識上[2]51,而自然界是社會范疇并非與人及其實踐無關,因此自然辯證法與馬克思的辯證法相悖。柯爾施、薩特、馬爾庫塞等哲學家認同這一說法并對此做了進一步解讀,這些觀點傳入國內后,得到不少國內學者的支持,認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是“社會歷史辯證法”,他不贊成“自然辯證法”的提法[3];馬克思對“自然辯證法”這種“人”“不在場”的敘述不感興趣[4]等等。然而當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非一致性時,又何談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呢?因此,重讀《自然辯證法》這一著作,科學認識這一思想,對正確把握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關系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具有重要意義。
二、《自然辯證法》的創作過程反映了馬克思主義
整體性
(一)《自然辯證法》的創作背景及目的
《自然辯證法》包含10篇論文,169段札記片段和2個計劃草案,恩格斯在1873年至1883年期間構思寫作這部作品,因馬克思逝世而中斷,直至他本人去世也未能完成。恩格斯逝世后,這份手稿被德國社會民主黨領導人伯恩施坦長期擱置不理,一番波折后于1925年在蘇聯公開出版,1932年中譯本出版,在我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從創作背景和目的上看,恩格斯選擇寫作《自然辯證法》并非一時興起,而是長期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捍衛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需要,《自然辯證法》試圖與馬克思揭示社會發展的辯證法的研究相銜接,目的是形成關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統一而完整的觀念,構成一個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的完整體系,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
批判庸俗唯物主義。19世紀70年代的歐洲以巴黎公社失敗為開端,無產階級在政治上被鎮壓、思想上被攻擊。以畢希納、福格特等為代表的庸俗唯物主義認為意識的產生與肝臟分泌膽汁別無二致,意識不過是人腦的分泌物;他們運用社會達爾文主義解釋社會現象,認為人類社會也是優勝劣汰,社會主義所謂平等不過是幻想,將資本主義剝削現象合理化。一時庸俗唯物主義等反動哲學思想甚囂塵上,在工人中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受到嚴峻挑戰。為澄清思想,恩格斯計劃對畢希納進行批判,這從他手稿中第一篇內容——札記《畢希納》便可一窺[5]403,但恩格斯未局限于此,最后他決定寫作一本全面論述自然辯證法的著作。
揭示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從16、17世紀近代科學的誕生,到18世紀的技術革命,再到19世紀近代自然科學取得了革命進展,這加深了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為人類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天地,但18世紀中葉形成的形而上學自然觀至19世紀仍深深影響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使得自然科學對世界的認識停滯不前,對科學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恩格斯一直十分關注自然科學的成就,自然對自然科學與世界觀之間的矛盾有清晰的認識。對此,他將自然科學的新成果做了系統總結,概括了新的自然觀,以此揭示出自然界的辯證法,并與社會歷史的辯證法相互補充,形成完整的學說體系。不僅為自然科學指明發展方向,還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二)《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著
長久以來,馬克思是否認同“自然辯證法”是“自然辯證法問題”研究的焦點,如前所述,許多學者認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這一點上存在分歧,但是不論是馬克思本人從未談到過自然辯證法[6]330,還是馬克思在回信中未積極答復恩格斯關于自然辯證法的內容[4],以目前的證據是難以說明馬克思不了解、不支持自然辯證法的。
事實上,馬克思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1867年6月22日,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回信中提到他非常認可恩格斯對霍夫曼《現代化學通論》的看法,并在《資本論》中“引證了黑格爾所發現的單純量變轉為質變的規律,并把它看做在歷史上和自然科學上都是同樣有效的規律。”[7]410能夠看出,自然科學同樣是馬克思關注的領域,并且他沒有把辯證法限定在社會歷史領域內。
在準備寫作《自然辯證法》時,恩格斯在1873年5月30日寫給馬克思的信里談到他有一些“自然科學的辯證思想”[5]325和對物理化學方面的思考。馬克思于次日回信并表示卡·肖萊馬(馬克思認為他是“權威”)基本認同恩格斯信中的看法[8]89。因此,我們可以知道馬克思知曉恩格斯在研究關于自然科學的辯證法,對此也并未表達否定態度。此外,不論是《自然辯證法》還是《反杜林論》,都是恩格斯在馬克思生前便開始寫作的,《反杜林論》的一系列文章也是在馬克思生前陸續發表的,其中很多觀點與自然辯證法手稿中是一致的。馬克思十分贊成并積極敦促恩格斯對杜林和杜林主義進行批判,認為杜林平庸的思想在黨內傳播的局面是很危險的,必須引起重視[9]394-395。而對于恩格斯不得不為此中斷《自然辯證法》寫作時,馬克思說“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犧牲”[9]398。此外,馬克思也參與了《反杜林論》的寫作并認為真正有科學知識的人均能從恩格斯的闡述中獲益[10]242。因此,基于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學術問題上的坦誠度以及馬克思的直率性格,如果說馬克思反對自然辯證法,完全能夠且一定會提出異議,然而我們并未看到相關表達。所以在馬克思是否認同自然辯證法問題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對立難以成立。
因此,《自然辯證法》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的合理拓展,是符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論著,對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自然辯證法》的理論內容體現了馬克思主義
整體性
在界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時,可以認為某一本著作是某個領域的代表作品,但如果僅從該領域去理解這本著作,就會發現這是狹隘的。《共產黨宣言》是公認的科學社會主義的著作,但難以否認,這薄薄的小冊子依然包含著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思想精髓,彰顯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理論體系。類似地,《自然辯證法》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但其中同樣蘊含著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同樣體現了整體性。應該明確的是,《自然辯證法》所反映出的整體性,是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且不是從外部注入客觀事物的,而是客觀事物和客觀世界所固有的,并且在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發現并表達出來。
第一,《自然辯證法》在哲學角度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在自然觀上,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是《自然辯證法》重要的寫作背景之一,恩格斯對自然科學做了歷史的和現狀的分析與概括,強調了陳舊的自然觀對自然科學發展的限制;對近代以來自然科學的突破性發現做了總結,充分說明了自然科學的革命性,由此引出了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內涵,即“一切僵硬的東西溶解了,一切固定的東西消散了,一切被當做永恒存在的特殊的東西變成了轉瞬即逝的東西,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中運動著”[5]18。該自然觀建立在物質世界的基礎上,打擊了唯心主義。在運動觀上,恩格斯針對機械論的觀點做了分析和批判,指出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在物質觀和認識論上,恩格斯強調客觀存在的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思維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說明了認識的可能性,區分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在辯證法方面,恩格斯計劃對唯物辯證法的一般性質和三條基本規律做系統的闡述,但實際未完成;不過在《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對其做了相關論述。他還談到辯證法和辯證思維對自然科學研究和國家科學事業發展的重要性,認為自然科學的發展需要理論思維的幫助[5]43,自然科學家需自覺地學習辯證法。
第二,恩格斯賦予了勞動新的意義,從自然層面對當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短視行為作了深刻的分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傳統政治經濟學觀點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恩格斯則提出勞動與自然界一起才構成財富的源泉。他還提出了“勞動創造人本身”的重要觀點,即勞動在人類起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正是因為勞動,人與動物才有差別;正是因為工具這一人類所特有的產品的出現,人類才能夠對自然界進行大規模的改造。通過勞動,人會逐步深化對自然界、自然規律的認識,同時認識到對自然界的干預會引發或近或遠的各種后果,但這種認識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目前的生產方式只是為了取得勞動最直接的效益[5]315,無視自然規律。賣出產品獲得利潤是資本家所考慮的唯一事情,他們不關心商品和買主以后怎么樣,不在意為了種咖啡樹燒毀的熱帶雨林被雨水沖毀的后果,因此經濟危機的發生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但財富卻逐漸集中在這些不勞動的人手中。可以說,恩格斯對勞動意義的深化、對資本家忽視自然規律的分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第三,恩格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分析,進一步說明了無產階級解放的路徑,人類將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恩格斯通過對天體的形成演化、地球的歷史、人類及其他生物起源與進化的描述,描繪了自然界辯證發展的過程。人在其中依靠勞動開始了人類社會的歷史,在勞動中深化了對自然界的認識。因此,人必須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要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自然規律。但在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去調節社會生活,被壓迫的階級單純認識到這個現象是不夠的,也根本不可能去調節,而是必須“對我們的直到目前為止的生產方式,以及同這種生產方式一起對我們的現今的整個社會制度實行完全的變革。”[5]316如此,人才能成為自然界和社會的真正的自覺的主人,從而實現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對自然科學發展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自然科學的進步也會對生產力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會越發突出,將最終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實現,人類得以自由而全面地發展。
四、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四個鮮明特征,顯然,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開放性是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整體的所具有的[11]。因此整體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題中之義,是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正如馬克思本人所談到的,他的著作是一個藝術的整體[12]231。《自然辯證法》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基礎,同馬克思的《資本論》聯結起來,以達到自然界和社會歷史的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從而構成一個相互補充、相互支撐的完整的體系,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的暫時性,人可以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自然辯證法》是研究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無法跳過的文本和話題,以“自然辯證法問題”制造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對立來破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是難以經得起推敲的,不承認《自然辯證法》,我們既不能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認識,也不能真正理解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的卓越貢獻,也難以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劃清界限。
參考文獻:
[1]張耀燦,劉偉.關于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幾點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23-29.
[2]盧卡奇著.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俞吾金.自然辯證法,還是社會歷史辯證法?[J].社會科學戰線,2007,(4):21-27.
[4]何中華.如何看待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別[J].現代哲學,2007,(03):1-10.
[5]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6](美)胡克(Hook·S).對卡爾·馬克思的理解[M].徐崇溫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9]恩格斯.反杜林論[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0]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5(002).
[1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作者簡介:
劉雨葉,女,漢族,寧夏石嘴山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