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陳雨湄,馬浩海,陳 鈺,董沛雨,豐艷妮,張西鋒
(青島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山東青島 266109)
韓國農業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隨著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在韓國GDP 的比重快速下降。1970 年農業在GDP 的比重為20.7%,而到2004 年這一比例就已經下降到4.0%。韓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農業勞動力流失和老齡化問題嚴重。1970 至2000 年間,韓國農業就業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韓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較高,人均年收入1.35 萬美元(2005 年)。城鄉收入差距小,農民與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是0.84∶1。
韓國國土面積小,大多是島,畜禽飼養是韓國的第二大生產領域,主要有牛、豬、雞等,其收入占農業總收入的比重僅次于水稻生產。受限于國土面積,除了雞肉和雞蛋基本上可以保證自給外,牛肉、豬肉和牛奶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隨著韓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長,畜牧業在韓國農業的比重在不斷提高。2018 年韓國畜牧業產值為19.7 萬億韓元(約合1187 億元人民幣),占農業總產值的39.4%。肉類產量方面,雞肉的年均增幅最大,為5.1%,豬肉為3.7%,牛肉為2.5%[2]。
據韓國統計局2023 年第1 季度統計顯示(表1)[3],韓國本土牛及肉牛的數量達到了359.1萬頭,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4 萬頭(0.9%);奶牛總數為38.5 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 萬頭(-3.0%);生豬數量為1111.1 萬頭,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8 萬頭(-0.5%);肉雞總數為8885.2 萬只,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13.8 萬只(-1.3%);鴨子總數為482.3 萬只,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8.4萬只(-15.5%)。

表1 韓國2023 年一季度主要畜禽品種存欄情況
1.2.1 主要品種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畜禽多樣性信息系統(Domestic Animal 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DAD-IS)數據,韓國飼養了15大類畜種,共計123 個品種,主要畜禽品種包括牛、豬、羊、雞、鴨。
牛飼養方面,韓國共有9 個牛品種,其中地方品種有5 個。韓國本土牛被稱為“韓牛”,引進品種中乳用品種只有荷斯坦(Holstein)1 種,韓國本地以養殖韓牛(Hanwoo)為主,引進品種除荷斯坦外其余品種養殖數量較少[4]。
家禽飼養方面,韓國有40 個雞品種、3 個鴨品種、1 個番鴨品種、1 個鴿子品種、2 個火雞品種和4 個鵪鶉品種,大多數品種為商品雜交選育品種,包括白來航(White Leghorns)、洛島紅(Rhode Island Reds)等品種及其雜交選育品種。地方品種22 個,其中延山黑雞(Yeonsan Ogye)最為出名,該品種通體黑色,在當地已有幾百年的養殖歷史,因其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5,6],于1980 年被認證為自然珍貴物(natural monument)-265 號,隨著延山黑雞被指定為自然珍貴物,韓國研究機構、大學和農民逐漸參與到保護所有其他本地物種工作中,對韓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開展意義重大[7]。
豬飼養方面,韓國有32 個豬品種,本地品種8 個、引進品種20 個和4 個本地適應品種,韓國主要的豬品種有長白豬(Landrace)、約克夏(Yorkshire)和杜洛克豬(Duroc)。這3 個品種和它們的雜交后代占到了韓國豬業養殖總種群的99%[4]。此外隨著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的開展落實和當地對黑豬需求的逐漸增加,本地品種濟州黑豬(Jeju Gilgal Black Pig)、濟州土豬(Jeju native pig)養殖數量有所恢復但總體數量依然較少[7]。
山羊飼養方面,韓國共有10 個品種,其中5個本地品種和5 個引進品種,韓國的山羊肉主要由本地品種和其他品種雜交來生產。綿羊飼養方面,韓國有兩個引進品種考力代羊(Corriedale)和美利奴綿羊(Merino)。
馬方面,韓國有2 個品種1 個本地品種和1個進口品種飼養,本地品種為濟州馬(Jeju horse)該品種在韓國本土較受歡迎。
犬飼養方面,韓國有3 個本土犬品種,包括濟州土犬(Jeju native dog)、金多犬(Jindo)、Donggyeongi。
1.2.2 瀕危品種
從家禽家畜物種多樣性方面來看,韓國畜禽遺傳資源當前面臨風險的本地品種畜禽有21 個(表2)。

表2 韓國畜禽品種瀕危等級劃分及現狀
韓國采用原位保種和異位保種相結合的方式對畜禽遺傳資源進行保護,政府會綜合考慮物種實際情況、保存難度、地理位置等因素,選擇適宜的保護方式。
原位保護方式:由聯邦政府、地區政府完全資助各個研究中心,主要通過建設自然保護區或農場進行保護,保護品種包括濟州黑牛、韓牛、韓國土豬、韓國土雞、延山黑雞、韓國土山羊、濟州馬等地方品種。韓國會每季度對地方牛品種進行數量普查,積極指導當地農場進繁育工作,并持續在韓國各研究院設置的保護區內進行品種改良和保護。
異位保護方式:主要由韓國政府來主導,完全依靠低溫冷凍方法進行,通過低溫保存的畜禽遺傳種質資源包括冷凍精液和胚胎(表3)。目前通過超低溫保存的畜禽遺傳種質資源包括牛、豬、山羊等15 個品種的142367 管生殖細胞及瀕危韓牛品種的2390 管生殖細胞[8]。

表3 韓國畜禽遺傳資源體外基因庫保存品種數
此外韓國政府還通過多種途徑和政策來探索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方式,包括:利用閑置山區,發展環境友好型畜牧業、開發尋求應對環境變化的畜禽資源、利用本地特有品種開發生產高附加值畜牧業產品、加大宣傳教育、對特有品種進行定期普查、穩定產品價格、改善畜禽產品流通結構以及通過建設畜禽種質資源基因庫等形式進行保護[7,8]。這些工作主要在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下設的不同部門進行,例如韓宇(Hanwoo)研究院專門從事韓牛品種的育種、改良、疫病防控、推廣等工作;亞熱帶所畜牧研究所主要從事濟州本地黑豬、濟州馬的價值開發、保護等工作。
韓國通過建立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來保存畜禽種質資源。截至2016 年,已保存13 個畜禽品種的精液、體細胞、胚胎等遺傳材料,并同時搭建了生物資源信息服務系統(Bio Resources Information Service,BRIS)以及動物遺傳資源信息管理系統(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GRIMS)兩個國家數據庫為農業和牲畜遺傳資源保護提供服務。此外韓國政府也會定期組織國內參與畜禽養殖及種質資源保護的單位和個人提交自有畜禽品種信息及證明材料,更新世界糧農組織家畜多樣性系統(FAO,DAD-IS)中的畜禽遺傳資源數據,并根據統計數據部署遺傳種質資源工作計劃。
韓國本土畜禽遺傳資源并不豐富,長期以進口來維持國內供給,出口份額較少,2021 年韓國畜禽遺傳資源總出口額15.2 萬美元,比2020 年同期增加了0.92 萬美元(6.48%),主要出口畜禽為肉雞,其他畜禽遺傳資源出口較少。2021 年韓國畜禽遺傳資源總進口額2,155.73 萬美元,較2020 年同期增加了404.62 萬美元(23.11%),種家禽和種豬及相關畜產品嚴重依賴國外進口(表4~5)。

表4 韓國2015—2021 年主要畜禽種質資源出口數量與出口額

表5 韓國2015—2021 年主要畜禽種質資源進口數量與進口額
韓國畜禽遺傳保護主要由公共部門參與保護,私人企業很少參與。公共部門包括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通過法律法規頒布實施、低溫保存和宣傳教育等方式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
政府方面由農業部—畜牧業政策司(Ministry of Agriculture (Livestock Policy Division))統籌管理進行政策決策和調整,制定改進目標。此外韓國政府成立了農業遺傳資源審查委員會,負責工作包括:(1)制定農業遺傳資源養護、管理和利用基本計劃(2)制定農業遺傳資源研究、技術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大政策(3)提供獲取和分配農業遺傳資源的重要信息(4)農業、糧食和農村事務部認為保護、管理和利用農業遺傳資源所必需的其他信息[7]。
行業協會在韓國各種動物及相關產業協會在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過程中更多扮演畜牧行業從業人發言人的角色,在保護和管理畜禽遺傳資源方面作用較低[4]。1981 年韓國畜牧業協會聯盟從韓國農協中分離出來。2000 年韓國農協與韓國畜牧業協會聯盟及韓國人參協會聯盟合并形成現在的韓國農協。韓國農協在促進韓國畜牧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廣大生產者提供法律信息和培訓服務、銷售農產品和供應農業生產材料、金融服務,同時還參與制定農業法規和政策以及國際合作。表6 列出該國現有行業協會及主要職能信息。

表6 韓國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組織及其職能
科研院所方面,2015 年韓國正式成立動物遺傳資源研究中心(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Research Center)執行家畜遺傳資源采集、保存、管理、物種改良、特征鑒定檢測與研究工作。目前設置了11 個管理機構(9 個地方機構和2 所大學)對4 個畜禽品種的11 個品系共17232 頭畜禽進行保護。此外還設有5 個地方保護農場對韓國土雞和土山羊等9 個品系共1228 只動物進行保護[8]。同時每年都會編寫以本土品種為重點的韓國牲畜遺傳資源狀況年度報告[7]。
韓國政府于1963 年頒布了《畜牧業法》,為畜牧業的總體計劃提供了支持。由于1990 年初國際上許多國家開展了動物遺傳多樣性和保護本土牲畜的運動,1990 年末,韓國認識到動物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性和價值,鼓勵開展維護和保護本土動物遺傳資源的研究活動,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促進畜禽遺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表7 列出了該國現有的一些相關法律規定。

表7 韓國現有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韓國設有專門的科研機構針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開展研究,包括1 個國家級研究所、9 個地方研究所、2 個合作研究所和其他民間研究機構,以及24 所畜牧相關高校。他們主要通過定期普查調研制定保護計劃。
(1)科研機構
韓國農業發展部下屬的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NIAS)是一個政府指導的農村發展管理的自治組織,其下的動物遺傳資源研究中心、動物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部、動物生物技術部、動物產品研發部等十幾個部門主要與許多其他注冊機構協調動物育種計劃,承擔了大量的國家級動物遺傳評估、保種、科研任務,是韓國畜禽遺傳資源研發的主要支撐力量。NIAS 積極參與制定各種動物育種政策和計劃,如“國家牲畜育種目標”。Hanwoo Nucleus Breeding Farm(韓宇核心育種場,HNBF)計劃和Progressive Farmers'Group Support(先進農民主集體支持,PFGS)計劃也得到了NIAS 的直接資助。
(2)高校方面
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NU)、慶北大學(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KNU)、全南大學(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CNU)、慶熙大學(Kyung Hee University,KHU)、慶尚大學(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 ty,GNU)、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等24所大專院校。他們主要工作內容包括:①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為行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②定期開設講習班、研討會,針對農民、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宣傳教育、技術指導,借此來提高農場及私人協會對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的意識和技能;③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等方式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工作[7]。
國內規劃方面:韓國自2000 年起每年都會組織開展畜禽遺傳資源調查及來年遺傳資源保護工作重點部署并以年度報告形式呈現,且每5 年制定一次生物遺傳資源五年工作計劃及總結[7]。2022 年韓國家畜禽研究所(NIAS)公布了2025—2030 年家畜改良及遺傳資源保護計劃,內容包括:韓牛出欄重由450kg 提升至474kg;奶牛產奶量從9335kg 左右提升至9416kg 左右,韓牛、奶牛、豬優秀種畜選拔及遺傳評價技術開發——保證種牛35 頭(韓牛30 頭,奶牛5 頭)及種豬20 頭(父系6 頭,母系14 頭)選拔,并正式參與國際荷斯坦基因組計劃(InterGenomics-Holstein,IG-HOL),該計劃是利用基因信息進行性能評估的國際公約,意在改良國內奶牛品種和種牛選拔體系[9]。
國際合作方面通過建立政府主導的亞洲和非洲多邊糧食和農業合作機構:韓國-非洲糧食和農業合作倡議(The Korea-Africa Food&Agriculture Cooperation Initiative,KAFACI),亞洲糧食和農業合作倡議(Asian Food&Agriculture Cooperation Initiative,AFACI),通過農業技術知識和信息共享(www.kafaci.org)改善糧食生產,實現可持續農業并加強非洲國家的推廣服務。韓國-非洲糧食和農業合作倡議(KAFACI)于2010 年7 月正式成立,該倡議是以2009 年包括韓國在內的12 個亞洲國家間農業技術合作協議體——亞洲農食品技術合作協議體(ASIA Food and agricultural Initiative,AFACI)事業的經驗為基礎展開的,具有一定發展模式和可實施性。該倡議擺脫了此前通過雙邊合作的直接支援方式,具有向成員國傳授構建實質性的農業生產基礎和提高生產效率等方法的政府開發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ODA)。此外,通過與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lliance for a Green Revolution in Africa,AGRA)和國際畜牧研究所(International Livestock Research Institute,ILRI)的聯合合作拉近地區間合作關系為非洲農民的收入增加和農業的發展提供幫助[10]。韓國還通過非洲區域的家畜遺傳資源信息系統(Domestic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DAGRIS)與國際牲畜研究所聯合進行區域品種的國際合作普查、鑒定和檢測工作[7]。
在韓國,大多數與農業相關的動物遺傳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業務都是在政府的倡議下開展的,因此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所需的財政資源也依賴于政府。近年來,隨著私營部門參與研究和指導的力度加大,私營部門的資金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其不一定按照國家優先保護的物種進行投資,更多是以盈利為目的[4]。
政府保護資金主要來自于韓國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大韓民國農村發展管理局(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Republic of Korea)。2023年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預算共1815.64 億韓元,其中科研經費571.51 億韓元(表8)。

表8 2023 韓國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預算[11]單位:百萬韓元
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需要綜合利用生物技術和社會經濟措施。從頂層布局角度看,韓國每年都會組織開展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并就調查結果制定詳細的工作規劃,在管理方面由國家動物科學研究所統一規劃運行,執行國家動物遺傳評估,積極參與制定各種動物育種政策和計劃。我國在畜禽育種中存在重要經濟性狀分子遺傳解析不夠、品種選育遺傳進展緩慢、良種擴繁水平滯后等短板[12],應積極向韓方學習,努力提高畜禽遺傳保護技術水平、強化頂層布局、管理能力、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組建國家級的畜禽育種機構或專家團隊,做到國家、機構和科學家的有效、深度合作和參與,整合技術和財政資源,健全育種數據的收集和科學調查機制,加快全基因組選擇等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在全國范圍內采取純育種政策,促進遺傳資源的保護。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并不僅僅是圈地保護或者通過某些技術手段來保證畜禽遺傳資源的延續,更主要的目的是開發利用,兩者相輔相成,協調發展才能促進保種工作的健康與長久[13]。韓國國家家畜研究所從20 世紀70 年代開始,開始嘗試實施恢復和保護本地雞和黑豬的遺傳多樣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提倡保護的同時,積極推薦特有品種的商業化,目前延山黑雞、濟州黑豬等一些品種已經商業化,在韓牛養殖領域,韓國于2007 年成立韓宇測試中心,并于2015 年正式成立韓宇研究所,該研究所圍繞韓牛品種的選育、遺傳多樣性保護、繁殖、疾病診斷預防和肉品質提升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此外還積極參與優質牛肉市場產品分析和產品推廣工作,推動了高端韓宇牛肉的產業化。目前韓牛價格火爆,供不應求。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豐富,普遍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抗病性強、抗應激能力強的特性,部分品種如太湖豬、小尾寒羊還具有繁殖力高的特性,五指山豬具有矮小和耐近交的特性等。這些特性是在我國特殊自然條件下經過幾千年選育的結果,但對這些品種的商業挖掘工作較少。因此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品種選育和新品種培育,積極推進特有品種的商業價值挖掘,在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品種的保護工作[14]。
畜禽遺傳資源的保種不止是政府的責任,更多的需要養殖企業、養殖戶來運營,鼓勵重點行業協會、養殖企業深度參與至關重要。在這方面:韓國重視地方團體、民間組織和個人在動物保護領域中的作用,將國家責任、地方責任和個人責任在法律中予以確認,并積極推動和建立野生生物保護事業促進制度[15]。而且韓國官方政府也會積極參與本地品種的宣傳保護工作,例如設置專門網站進行產品宣傳、技術普及等,以提高大眾對某些品種的關注度,相關畜產品有了購買需求,自然就會有企業和農戶愿意養殖推廣,行業協會也會自主加入到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工作中去。此外韓國農戶及養殖機構也可通過政府搭建的生物資源信息服務系統、動物遺傳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等級匯報,通過韓牛育種計劃系統等軟件進行畜禽遺傳資源信息匯報,以較低的費用獲得各種動物育種咨詢服務,而國立大學、組織或研究所等機構則提供標準化的基本咨詢服務[8]。在該方面我們應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尤其要向韓方學習由政府主動參與到特有畜禽品種產品推廣的模式,利用好特有畜禽遺傳資源,這樣才能更好的推動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