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青 李文躍 李作明 申愛民
1.鄭州市農業科技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15;2.河南歐蘭德種業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3.柘城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柘城 476200
商丘市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間1 944 h,年平均氣溫14.2 ℃,年平均降水量623 mm,年無霜期約211 d,非常適合大蒜和朝天椒的種植。河南省朝天椒種植面積約13.33萬hm2,居全國首位[1-2]。其中,柘城縣、睢縣是商丘市朝天椒的主要種植區域,種植模式以春播套種為主[3-6]。采用套種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產增收,種植戶的接受度高,易于推廣。為此,筆者研究探討了商丘市大蒜-朝天椒套種高效栽培技術,以便更好地促進當地大蒜及朝天椒產業發展,助力當地經濟振興。
種植戶應選擇3 年內未種植過茄科作物,地勢較高,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塊作為生產地。做平畦,寬度為2 m,每畦種植5 行大蒜,行距50 cm、株距8~10 cm,大蒜行間栽植朝天椒。
種植戶應選擇適宜商丘市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大蒜品種,如蒼山大蒜、雍白大蒜、宋城大蒜等。要求蒜頭肥大、鱗片顏色一致、蒜瓣大小均勻且無傷、無病蟲害。盡量選用脫毒蒜種,禁用經過冷藏的大蒜作為種蒜。
為保證大蒜豐產豐收,應施足底肥。對于地力條件一般的地塊,種植戶可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 000~3 000 kg或者商品有機肥80 kg,同時增施大蒜專用復合肥60~80 kg、硫酸鋅2 kg。將肥料均勻撒施后,深耕土地,耙平地面后,做寬度為2 m 的平畦。畦間留畦埂,寬20~25 cm,高15 cm。
播種前,將蒜種晾曬2~3 d,剝開蒜瓣,除去莖盤,并將其放入清水中浸泡10~12 h,瀝干水分播種。也可用2%吡唑醚菌酯懸浮種衣劑包衣,包衣后晾干播種,對大蒜根腐病及苗期病害防效較高。
在商丘市,大蒜適宜播種期一般在9 月25 日至10月5日,蒜瓣栽種深度為3~4 cm;要求蒜頭朝上,栽種整齊,蒜瓣腹背連線應與行向一致;667 m2播種量在140 kg 左右。栽完后,開展覆土、澆水、噴灑專用除草劑、覆蓋地膜等作業。地膜應與地面接觸嚴密,兩邊用土壓實,生長期間無須揭除地膜。
2.5.1 破膜
大蒜出苗后,如果出現幼苗不能正常頂破地膜的情況,可以采用人工輔助的方式破膜放苗。
2.5.2 肥水管理
播種后10~15 d,澆1 次齊苗水,封凍前澆1 次越冬水。第2 年2 月底至3 月上旬,當外界氣溫穩定在7 ℃時澆返青水。為促進蒜苗返青生長,種植戶可結合澆返青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5~20 kg。3 月下旬,追施發棵肥,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大蒜專用復合肥15~20 kg。4 月中旬,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大蒜專用復合肥25~30 kg。
2.5.3 病蟲害防治
大蒜主要病害有葉枯病、灰霉病、銹病等,主要蟲害有地蛆、蔥薊馬等。種植戶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病蟲害,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對于葉枯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1 000倍液或70%代森聯水分散粒劑700~1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對于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對于銹病,可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等噴霧防治。對于地蛆,可用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0倍液拌種,或用10%噻蟲胺懸浮劑(每667 m2用量為300~500 mL)兌水灌根防治。對于蔥薊馬,可用10%蟲螨腈乳油2 000倍液或10%溴氰蟲酰胺懸乳劑(每667 m2用量為50 mL)兌水噴霧防治。
蒜薹伸出葉鞘約10 d,長10~15 cm,先端開始下垂并呈鉤形,顏色變白時即可采收。收獲原則為小滿拔薹,芒種收蒜。拔薹前3~5 d停止澆水,選擇在晴天中午拔薹,避免影響蒜頭生長。蒜薹采收主要有3 種方法。一是利用刀具割開大蒜的假莖,把蒜薹切斷并小心抽出,而后扭轉蒜葉覆蓋住傷口;二是直接用手把蒜薹抽出;三是在蒜苗基部用手捏一下,或用釘子扎破蒜苗基部,再將蒜薹抽出。其中,刀具割采法蒜薹的產量高,但刀割形成的傷口容易遭雨淋而腐爛;手抽蒜薹法產量低,且對種植戶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實際應用較少;第3 種采收方法簡單,蒜薹產量較高,且對蒜苗的傷害較小,實際應用較多。
蒜薹采收后,不要立即追肥,應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約20 d 后大蒜葉子發黃、假莖1/3 倒伏,蒜瓣突出時,即可收獲蒜頭。蒜頭采收前7 d 停止澆水,晴天采收。蒜頭采收后一定要及時晾曬,但不能暴曬;剪掉根須,促進莖盤干燥,避免貯藏時出現霉變。待蒜稈八九成干時,保留蒜稈2 cm 剪下蒜頭。待蒜頭干透后分級裝袋,在避光、通風、陰干處或恒溫庫中貯藏。
種植戶應選擇適宜商丘市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耐高溫、抗逆性強且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的朝天椒品種,如北科918、北科紅、三櫻八號、椒火火等。
育苗床應建在3 年內未種過茄科作物的地塊,且要求地勢平坦、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對于耐密植的朝天椒品種,每667 m2大田需要育苗床15 m2左右,畦寬1.2~1.5 m;對于適宜稀植的朝天椒品種,每667 m2大田需要育苗床7.5 m2。每15 m2苗床需要撒施優質腐熟農家肥150 kg、三元硫酸鉀復合肥1.5 kg,翻耕整平,并用多菌靈、百菌清等殺菌劑對床土進行消毒。
種植戶也可在塑料大棚中育苗,多采用72~105孔穴盤進行無土基質育苗。如果是重復使用的舊穴盤,可用0.3%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穴盤進行消毒,晾干后使用。將優質草炭、蛭石、珍珠巖按3∶1∶1 的體積比配制育苗基質,每立方米育苗基質加入優質復合肥[m(N)∶m(P2O5)∶m(K2O)=15∶15∶15]1~2 kg,同時加入60%多·福可濕性粉劑100 g進行消毒處理。
播種前2~3 d,充分曬種。包衣種子可直接播種,未包衣種子用0.1%高錳酸鉀浸種15~20 min,而后用清水清洗2~3遍,晾干播種。
采用塑料拱棚育苗。每15 m2苗床播種量為100~150 g,一般采用干籽播種。先把苗床澆足水,待水滲完后,將種子摻細土分3遍撒勻,然后覆蓋厚1 cm的過篩土,噴灑苗床專用除草劑,覆蓋1 層地膜,最后扣小拱棚并覆蓋塑料薄膜。若是采用穴盤育苗,應先在穴孔中壓出深約1 cm 的播種穴,而后根據種子發芽率情況,每孔播種1~2 粒。播后覆蓋蛭石或育苗基質,噴透水,最后覆蓋1層地膜。
3.5.1 溫度管理
播種后,保持棚內較高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間保持在15~18 ℃,不放風,待70%種子出苗后及時揭除地膜。苗齊后,注意放風,控制好溫濕度,防止出現“高腳苗”。播種后至定植前,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間保持在10~15 ℃,及時放風,待幼苗出現4 片真葉后夜間不關閉放風口。定植前10~15 d,種植戶應逐漸加大通風口煉苗,以免幼苗徒長。定植前5~7 d,種植戶應對苗床澆1 次水,以避免起苗時損傷根系,縮短定植后緩苗時間。
3.5.2 水肥管理
種植戶應注意保持苗床土壤或育苗基質濕潤,使其含水量在50%~60%。同時,注意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如果幼苗長勢較弱,可噴施0.1%尿素溶液或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定植前5~7 d,撤掉小拱棚煉苗。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種植戶應選擇晴天在大蒜行間打孔,移栽朝天椒。對于分次采收、株型較大、適宜稀植的朝天椒品種,可控制穴距50 cm,每667 m2種植2 500~2 600株;對于一次性采收、株型緊湊、耐密植的朝天椒品種,可控制穴距25 cm,每667 m2種植5 000~5 200株。具體應根據實際栽培朝天椒品種合理設定栽培密度。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發現缺苗斷壟及時補苗。
3.7.1 摘心
對于簇生朝天椒常規品種,當植株長出12~14 片葉時對其進行摘心。
3.7.2 肥水管理
大蒜收獲后,及時澆1 次水,結合澆水每667 m2追施三元硫酸鉀復合肥30~40 kg。朝天椒生長前期,種植戶可根據土壤墑情,小水勤澆,忌大水漫灌,后期控制澆水。進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防澇。朝天椒結果盛期,種植戶可噴施鈣鎂等多元素葉面肥。在朝天椒生長后期,為提高產量,種植戶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2%尿素溶液。
朝天椒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疫病、根腐病、炭疽病、軟腐病、瘡痂病及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棉鈴蟲、煙青蟲及白粉虱等。種植戶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棉鈴蟲、煙青蟲等害蟲;或采用黃色粘蟲板誘殺白粉虱、蚜蟲等害蟲。化學防治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盡量選用生物農藥,并注意用藥安全間隔期。對于猝倒病,種植戶可選用70%噁霉靈可濕性粉劑1 800倍液、58%霜靈·錳鋅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立枯病,可用72.2%霜霉威鹽酸鹽水劑800倍液、4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枯萎病,可用30%乙蒜素乳劑2 000 倍液噴霧防治,或用100 億/g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667 m2用量為300 g)灌根防治。對于疫病,可用50%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對于根腐病,可用50%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 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 倍液噴霧或灌根防治。對于炭疽病,可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劑3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軟腐病,可用14%絡氨銅水劑350 倍液、50%氯溴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1 0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瘡痂病,可用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20%噻菌銅懸浮劑7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病毒病,可用0.06%甾烯醇微乳劑5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蚜蟲,可用3%啶蟲脒乳油2 000倍液、2.5%聯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白粉虱,可用20%呋蟲胺懸浮劑5 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煙青蟲,可用5%虱螨脲乳油1 000 倍液或10%蟲螨腈懸浮劑2 000~2 5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棉鈴蟲,可用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每667 m2用量為50 mL)或15%茚蟲威懸浮劑3 000~4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對于鮮椒品種,可在成熟后分批采摘上市。對于干制椒品種,可在霜降前,當植株上85%的椒果轉紅時一次性收獲。干制方法有自然風干和人工烘干2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