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星
作者單位:113000 撫順市第三醫院藥劑科
腦卒中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 臨床致殘率、病死率高。有關資料統計分析, 我國每年有8.7%的患者有腦卒中, 超過50%的患者在腦卒中后出現認知障礙[1]。如果出現這種情況, 患者需要及時治療, 否則患者的生活質量將不斷下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是心腦血管疾病常見的臨床后遺癥。近幾年, 隨著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 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發病率逐年增加, 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 其主要原因是腦供血嚴重不足, 引起腦缺氧, 進而引起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隨著目前醫療水平逐年提高, 患者康復訓練效果顯著, 聯合用藥能提高整體療效。本研究分析奧拉西坦注射液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療效,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5 例。對照組男23 例, 女12 例;年齡61~78 歲, 平均年齡(65.21±4.26)歲;病程1~3 個月, 平均病程(1.34±0.55)個月。觀察組男23 例, 女12 例;年齡61~77 歲, 平均年齡(65.28±3.91) 歲;病 程1~3 個 月, 平 均 病 程(1.35±0.55)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性別 平均年齡(歲) 平均病程(年)男女觀察組 35 23 12 65.28±3.91 1.35±0.55對照組 35 23 12 65.21±4.26 1.34±0.55 χ2/t 0 0.072 0.076 P 1 0.943 0.940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奧拉西坦注射液治療。奧拉西坦注射液(廣東世信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860)靜脈滴注, 2~8 g/次, 1 次/d。治療12 周。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康復訓練。①體位選擇:發病早期, 注意良肢位的保持。醫務人員應教會家屬幫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健側臥位和患側臥位,引導家屬被動正確移動患側關節。②運動治療及日常生活訓練能力: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床邊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 鼓勵患者穿衣、吃飯、上廁所, 不斷提高患者生活能力。③記憶訓練:治療者指導患者使用記憶技巧, 如聯合思考和分割以改善記憶, 方式可選擇圖像記憶方法, 并進行相應的圖像記憶訓練。④注意力訓練:正確引導患者進行視覺追蹤、猜謎游戲、電腦游戲等, 可選擇自然分類(水果分類、蔬菜分類、廚具分類、汽車分類等)、視覺空間識別(如四拼圖、反射訓練)等, 以增強患者對外界的認知與關注。⑤計算能力訓練:設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與計算相關的生活內容, 如購物、數西瓜、數草莓、數昆蟲等。⑥執行和解決問題能力訓練:設計與患者解決問題相關的游戲, 如玩捉迷藏、找出圖上的區別、找出錯誤等。⑦心理康復:訓練過程中也要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 當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時, 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 積極與腦卒中患者家屬溝通, 讓患者家屬更多地關注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變化, 及時發現患者異常情緒, 及時與患者溝通, 使其積極參加康復訓練, 達到較好的康復效果, 增強自己戰勝疾病的信心。⑧經顱磁刺激器反復經顱磁刺激訓練:置磁刺激線圈于前額, 對患者左背外側前額葉進行100%磁刺激, 頻率為10 Hz, 每日3000 個脈沖刺激, 連續6 d 為1 個療程, 休息1 d 后再做一次經顱磁刺激。上述訓練均實施1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 治療前后患者認知功能(MMSE 評分、MoCA 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I 評分)及療效。采用MMSE 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 總分30 分, 評分27~30 分為正常;評分<27 分為認知功能障礙。采用MoCA 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快速篩查, 該量表包括注意與集中、執行功能、記憶、語言、視結構技能、抽象思維、計算和定向力等8 個認知領域的11 個檢查項目。總分30 分,≥26 分為正常。采用BI 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總分100分, 評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強。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MMSE 評分改善≥5 分;有效:MMSE 評分改善3~5 分;無效:達不到以上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9.19±2.13)d 短于對照組的(12.81±3.56)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162, P=0.000<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MMSE 評分、MoCA 評分、BI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bP<0.05
組別 例數 時期 MMSE 評分 MoCA 評分 BI 評分觀察組 35 治療前 18.23±1.91 18.13±1.91 51.13±3.21治療后 25.51±3.21ab 27.56±3.21ab 89.45±3.35ab對照組 35 治療前 19.23±1.78 18.15±1.95 51.15±3.27治療后 22.51±2.34a 20.56±3.01a 73.15±3.21a
2.3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的74.2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
認知功能是指認識外部事物, 即外部事物作用于身體感覺器官的信息加工過程, 包括記憶、計算、時空方位、結構/空間能力、執行能力、語言理解、表達應用等。大腦損傷導致的認知功能異常表現為判斷不良、注意力障礙、記憶障礙、推理能力下降、溝通困難等[2-4]。認識障礙可影響患者對外界的感知、適應及后期功能的恢復, 導致社會適應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困難, 給患者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壓力。不同的損傷部位、年齡、康復干預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認知障礙的康復[5,6]。
認知障礙早期康復干預是近年的研究熱點。有關學者認為, 臨床工作者應早期診斷、干預腦卒中后認知障礙, 在腦卒中發病3 個月內給予積極的康復治療以減輕其功能障礙。學者倡導從心理護理、健康教育、早期康復訓練等方面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患者進行認知障礙的干預, 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7,8]。
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 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且可以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在患者康復訓練中, 認知康復訓練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肢體康復訓練和認知訓練對個體腦壞死神經灰質區域有一定刺激作用, 激活腦組織灰質區的神經元, 促進神經元的重建, 從而提高患者肢體的運動能力和認知功能[9,10]。反復經顱磁刺激能根據患者癥狀不同程度地刺激腦刺激部位和皮層, 從而刺激皮層神經元, 促進神經網絡向神經功能相關的遠皮質傳遞, 推動大腦皮層功能重建。近年相關生物學研究顯示, 反復經顱磁刺激可以激活海馬神經元, 抑制腦細胞凋亡, 改善大腦灌注和供血狀態, 影響腦細胞內各種神經遞質的釋放, 從而改善認知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住院時間(9.19±2.13)d短于對照組的(12.81±3.56)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MMSE 評分、MoCA 評分、BI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 且觀察組MMSE 評分、MoCA 評分、BI 評分分別為(25.51±3.21)、(27.56±3.21)、(89.45±3.35)分,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22.51±2.34)、(20.56±3.01)、(73.15±3.21) 分, 差 異 有 統 計 學 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97.14%高于對照組的74.2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奧拉西坦注射液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血管性認知障礙的治療效果確切, 可促使患者認知功能得到改善, 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