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的焦慮,都來自于對將要發生之事的“災難化”,反復思索每—個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小事也被想象成恐怖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杞人憂天。對于容易因胡思亂想而焦慮的人,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
早上做決定。人們大多數時候會在深夜哭泣,是因為夜晚是最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時段。夜深時,我們大腦的理性區域活動減少,情感區域活動增加,變得更負面、感性,更傾向于用情感大腦描繪未來。此外,睡眠不足帶來的困意會使人對威脅更加敏感,更傾向于把事情往悲觀了想。所以,當你躺在床上擔心某件事情的時候,要提醒自己,這種思考不是理性的。應該等到睡醒了,早上再做決定,那時情緒最積極、更理性,做出的決定和安排更符合實際。
執行代替多想。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都是成長的機會,面對困難,擺正態度、認真對待、迎難而上。不要設限太多,想太多只會讓自己畏首畏尾。實驗證明,一半煩惱在做出一個清晰具體的決定時就會消失,還有四成會在開始行動時消失。做好安排,就一項一項執行,不要過度思考結果和困難。
想象美好結局。用積極的想象代替消極的思維。想象你完成任務后身心的舒暢、取得成績時同僚的肯定、克服困難后勝利后的滿足感,再多想幾個成功、勝利后的美好畫面,來為自己鼓勁、打氣。(摘自《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