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素材
主題導語
理想是一個人奮斗的目標。崇高的理想可以讓一個人生活得更加充實,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人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無限的價值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有了值得去奮斗、去堅守的理想信念,我們才能勇敢面對困難和挫折,調動自己的情感,挖掘自己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胡詩澤:不負青春,振興鄉村
胡詩澤是海南定安縣次灘村里少有的“考出去”的大學生。因為家里經濟條件不太好,他上大學的路費都是村民10元、20元湊出來的。2015年,胡詩澤放棄了在上海令人羨慕的工作,帶著滿腔熱情回了鄉,回到了次灘村。
落葉歸根,這是中國人骨子里的觀念。對于胡詩澤來說,這卻僅僅是個開始。“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再造魅力故鄉,就得發掘村里的支柱產業。”村里環境差,胡詩澤便教村民進行垃圾分類,發展生態種植;村里沒有像樣的產業,胡詩澤就幫助村里進一步擴大橘紅種植規模,并將其遠銷到上海和杭州;村里無法住宿,胡詩澤便盤活村里民房,發展鄉村民宿旅游……老村莊就這樣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短短幾年間,他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把掙來的錢投到村里的教育上,他想讓全村的孩子學習更多的知識,有機會出去看世界。胡詩澤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回報村里當年對自己的恩情,也讓次灘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走出了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早上有鳥兒在歌唱,夏天有螢火蟲,到了收獲的季節,村民們會將自家產的花生和芋頭送給你……”胡詩澤談論著如今在村里的生活,言語間透著自豪,“這是故鄉的魅力,也是故鄉獨有的人情味兒!”他在村里另辟了廣闊天地,也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素材解讀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放棄大城市的生活,回到養育自己的小村莊,這說明人們的就業觀念在慢慢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三農”問題,投身到鄉村振興中,加快了我們實現“中國夢”的步伐。現在的農村需要像胡詩澤一樣的大學生,帶著知識,學成歸來,帶領村民們踏上致富之路,在希望的田野上書寫屬于“新農人”的輝煌。
王承書:隱姓埋名擔重任,攻堅克難赤子心
王承書是一位傳奇女性。1930年,王承書被保送到燕京大學物理系,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留校任教。1941年,她只身前往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期間與導師一起推導出“WCU(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轟動世界。新中國成立以后,她與丈夫毅然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決定回來報效祖國。1956年,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國前,她暗下決心,“要服從祖國的需要,不惜從零開始”;回國后,她為了祖國發展隱姓埋名30年,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1958年,我國籌建了熱核聚變研究室。當時這一技術在國內一片空白,王承書也從未接觸過,但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愿意”。她果斷決定轉行,放棄之前的成就,從此隱姓埋名,從零開始。經過兩年的鉆研,她成為了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領軍人物。
1961年,我國原子彈的研制進入攻堅期,但核心燃料高濃鈾研究卻進展緩慢。面對這一艱巨任務,王承書再次說出了“我愿意”。她帶領團隊進行深入研究,最后,交付產品的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113天,保證了原子彈的裝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高濃鈾研制技術的國家。此時的王承書沒有松懈,而是選擇繼續隱姓埋名,從事核事業研究。這一次,她仍然堅定地說出了“我愿意”。
王承書一生勤儉,卻在臨終前和丈夫將畢生積蓄毫無保留地捐給了希望工程。她被譽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女功臣”。
素材解讀
一次次從零開始,任勞任怨;一句句“我愿意”,無怨無悔。三十載別夫離子,一輩子肩負重托。
王承書放棄優渥生活,毅然回國,只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她投身高濃鈾研究,不畏艱難,只因祖國急需突破科研難關;她隱姓埋名,不辭艱辛,只為繼續為祖國的核事業貢獻力量……她不忘初心、勇挑重任,只要國家需要,不惜從零開始;她無私奉獻、敢于犧牲,捐出畢生積蓄,將自己的一切留給了祖國、留給了科學、留給了未來。
北大保安隊:人生不該被定義
北大東區分隊巡邏班保安員許永強特別喜愛書法,通過保衛部為保安員們開設的《書法實踐》課程,系統學習書法技巧。每天利用晚間休息時間堅持練習,通過數百個日夜的努力奮斗,他不僅成為河南省青年書協、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并且在北京大學第三屆“紅樓杯”書畫作品展中獲得一等獎。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保安員婁福順,為更好地配合博物館的運營及文物管理工作,先后考取了消防行業職業技能資格證、危險物品庫從業人員上崗證。北大附屬幼兒園保安員張福軍,入職時雖然只有高中文憑,但通過自學,先后獲得全國計算機等級一級合格證書、普通話水平測試一級乙等證書,通過了專科、本科共計29門課程,獲得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士學位。
有人感嘆,“北大保安真是臥虎藏龍”。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學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還有的畢業后當了大學老師。有夢想,誰都了不起。靠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不斷接近目標,每個人都可以成就一段不被定義的人生。
素材解讀
再平凡的崗位,都可以作為成就人生的舞臺。正是由于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到了極致,才讓“北大保安”成為“保安界的北大”。努力奮斗,終成能文能武;平凡崗位,同樣多彩多姿。每一個平凡的人生都不該被定義,有理想就要為之不懈奮斗。
陳姝祎:去往邊疆,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北大學霸”這個標簽是佼佼者的象征,也代表著不可限量的前途。而一個“90后”女生帶著“北大學霸”的標簽,開啟了更加耀眼的人生。
在預定新兵役訓練結束前,北京大學參軍入伍的陳姝祎瞞著父母,鄭重提交了《艱苦地區部隊服役申請書》,申請前往邊疆艱苦地區部隊服役。陳姝祎出生于軍人世家,祖父曾是軍人,父親也曾在西藏服役近20年,兒時的陳姝祎常常在假期前往西藏與父母相聚。她感受到了軍人肩上的責任擔當和他們對祖國土地深沉的愛,早早地便在心里種下了參軍報國的種子。
2021年,陳姝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政法學院。在校期間,她加入了北大法律援助協會,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她還在暑假的時候參加山區支教的活動,帶領孩子們見識更廣闊的天地,開朗隨和的她就好像太陽一樣溫暖著山區孩子們的心靈。但她心里始終有一個理想,那就是當兵。又到一年征兵季,為了實現心中的夢想,陳姝祎毅然參軍入伍。“也許那里高寒缺氧,也許那里充滿荊棘,但我知道,當兵報效祖國,就是要去最艱苦的地方,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陳姝祎說,這才是她最想要的青春,也是她無悔的選擇。
素材解讀
歲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靜好,世界因青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麗。陳姝祎有理想,有追求,有志向,正是理想讓她的精神天空更為遼闊,正是追求讓她的青春畫卷更為絢爛,正是志向讓她的奮斗坐標更為高遠。出身于軍人世家的她,更能感受到軍人肩上的責任擔當,她將對家國的深情根植于心,化為參軍報國的行動,去往邊疆,去往軍營,守護疆土,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