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毋庸諱言,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是有的放矢,是針對前些年在一些具體工作中,一些部門和官員所推出和執行的舉措,沒有同向發力、形成合力,而是出現了各吹各的調,甚至互相拆臺的現象。更為可怕的則是形成反向合力,造成所謂“合成謬誤”,導致經濟增長承受不應有的下行壓力。
如何更好地實現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呢?會議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除了在政策組合拳方面注重形成合力,還要加強以辯證統一的視角來認知和把握諸多容易發生認知割裂和政策對沖的領域,以期形成協同發力,同時有利于形成對宏觀政策的長期穩定預期,維系宏觀政策的權威性。為此,中央強調,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實踐表明,只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有效供給,才能更好擴大有效需求。
針對人們經常割裂對立的消費與投資的關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
上述關于支持節能減排降碳投資的表述,同時回答了人們關于強調穩增長是不是意味著要放松環保要求的疑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繼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而在節奏上,則強調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此外,在手段上也強調要通過增量思維來加以實現,比如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
類似的疑問也在房地產領域出現,即是不是要放棄“房住不炒”,重回依靠房地產拉投資的老路。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一方面要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這就意味著人們呼吁多年的“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房地產可持續發展之路終于要落到實處了。
此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這無疑將有助于消除人們將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人為對立的思維定式。
總之,要全面貫徹中央提出的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需要準確把握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實施上強化協同聯動、放大組合效應。同時要注意把握和處理好速度與質量、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發展與安全的關系,確保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落地落實,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