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輝,王麗仙,黨瑞濤
(1.河北省三河市農業農村局,河北三河 065200;2.河北省廊坊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北廊坊 065000)
“長豐鯽”(品種登記號:GS-04-001-2015)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科研人員采用異源雌核發育技術整合外源鯉的遺傳物質,培育出的具有生長快、抗逆性強、營養價值高特性的四倍體異育銀鯽水產新品種。河北省廊坊市水產技術推廣人員在廊坊市政府支持下,開展了長豐鯽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池塘生態養殖能規避傳統養殖水質惡化、病害頻發所產生的威脅,養殖水質各項指標符合有關要求。在池塘條件、放養前準備、苗種放養、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病害防治、日常管理中,池塘生態養殖技術獨具優勢,能夠提升長豐鯽魚肉品質,可獲得較高的養殖經濟效益。
長豐鯽池塘生態高效養殖,池塘選址非常重要。養殖戶所選擇的場地,其一側宜使用水泥板建設圍墻,圍墻長為1km,高為2.5m。圍墻周圍要杜絕禽類養殖以及生活、工業等污染源。池塘要有穩定水源、電力供應。池塘面積25畝,呈長方形。池塘地勢開闊,光照充足。池塘深3.0m,擁有塘埂以及護坡。池底平坦,且具備注排水系統以及防逃網。池塘配備增氧機2臺以及自動投喂機2臺[1]。
苗種放養前清除過厚淤泥,并翻耕底部泥層,使其在陽光下暴曬。在放養魚苗前15d,使用150kg/畝~200kg/畝生石灰拌水化漿全池潑灑,注入1.5m水深。
挑選體質健壯的長豐鯽魚種放養,規格為70g/尾~120g/尾。魚種分3~4批入塘,每次間隔時間3d~5d。所有的長豐鯽苗種在放養前要使用5%的鹽水浸泡10mins~20mins。
春季水溫為10°C時開始投喂飼料,飼料以膨化浮性飼料為主,飼料粗蛋白含量30%。每天通過自動投喂機投喂2~3次。飼料投喂必須遵守“四定”“四看”原則,日投飼率1%~6%。每次投喂時間要控制在1h內。在1月~4月、10月~12月當地氣溫較低,應控制投喂量。5月~9月水溫較高,是長風鯽生長旺季[2],要保證投飼量。
長豐鯽養殖對于水質的要求較高,因此結合生態高效養殖,以“物理、生物調控”為主,并輔以化學調控措施。例如,在物理調控中,當長豐鯽飼養魚塘中出現的污染物較多,就需要及時清除。如果污染物持續發酵,就會產生硫化氫等物質,影響長豐鯽的正常生長。在高溫季節,池塘水質變化速度加快,要定期注入新水。每隔7d~10d注入新水調節水質,每次加水20cm。夏季水分蒸發速度較快,養殖池塘的水位應保持于最高狀態。若養殖水體已嚴重惡化,要選擇大量換水,每次換水量可達30%。而生物調控則是更好地降解殘余的飼料以及魚類排泄物,定期施微生物制劑。微生物制劑價格低廉,且使用極為方便,每次施微生物制劑的量要保持在1.5kg/畝~2.0kg/畝,每月使用1次。化學調控為輔,在魚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化漿進行全池潑灑,可以改善養殖環境。在水體嚴重污染情況下,可適當使用化學調控進行輔助。每15d使用1次生石灰,每畝用量為20kg~30kg。當長豐鯽 “浮頭”時,應開動增氧機。增氧機晴天中午開啟、陰天則需要在清晨開啟、陰雨天則需要在半夜開啟。
長豐鯽病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有病早治、無病防治”的原則,做好長豐鯽消毒工作。長豐鯽在養殖中,很容易出現季節性疾病。長豐鯽魚苗在下塘前,使用鹽水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達到殺滅病原體的效果。5月~9月是長豐鯽細魚病高發期,對于細菌性爛鰓病,可全池潑灑漂白粉,潑灑濃度為1mg/L。當長豐鯽體表出現錨頭鳋時,可全池潑灑晶體敵百蟲,潑灑濃度為1mg/L。對于魚類病害要對癥治療,不可亂用藥、過量用藥和使用違禁藥物。魚病多使用外用潑灑藥物,部分魚病還可使用中草藥、復合維生素、大蒜素、光合細菌制成“藥餌”進行投喂。要為長豐鯽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減少長豐鯽養殖疾病發生[3]
日常管理中,要加強日常巡檢,并做好記錄、適時捕撈。養殖人員應定期對長豐鯽的飼養池塘進行巡視,早、中、晚各一次。觀察魚類的生長、活動和攝食情況,注意監測水質。若出現問題,可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認真記錄好養殖記錄,記錄當天的天氣情況、水溫、飼料投喂、魚病防治措施等,使用文字+手機拍攝雙結合的形式。要保證數據精準可靠,以便之后進行查閱。每隔15d~20d集中分析長豐鯽的長勢,計算出后續飼料的投喂量,為下一階段精準性投喂做足準備。將達到上市規格的長豐鯽捕撈上市,捕大留小,可有效降低長豐鯽養殖密度,促使池塘內剩余長豐鯽快速成長,有利于產量和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