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斐
“節奏”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釋義為“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長短的現象”。它本來是用在音樂中,通過對音符的組織,對節拍的長短強弱的有序組合,讓音樂有了規律性,更加悅耳動聽。報紙新聞看似是無聲的,但其中也蘊含節奏。這里的節奏是指通過對文圖的組織、語言的運用以及信息的呈現方式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起伏和變化。一篇好的新聞,不僅在內容上吸引人的眼球,在節奏上也會與作者要表達的東西相吻合。良好的節奏感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并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收信息;節奏感的缺乏則會使讀者感到枯燥無味,失去興趣。
(一)提高新聞的吸引力。在科技浸潤的現代社會,人們適應快速的文化生活,對新聞的關注時間非常有限,如果節奏過于緊湊或冗長,讀者就會陷入迷惑和疲倦,這樣的新聞報道就難以引發讀者的興趣和積極的反饋。而當新聞報道按照合適的節奏傳播時,便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使讀者更愿意閱讀和分享,從而提高對新聞的關注度。這樣一來,新聞報道的生命力才能更加充分地釋放出來。除此之外,有節奏的新聞也能為讀者提供更為便捷和廣泛的選擇。
(二)提高新聞傳播的效果。在新聞傳播中,新聞節奏感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體現,能實現新聞的流暢傳播,使新聞報道的信息傳達更加明了和有序,使新聞更加生動、有趣,同時對于新聞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更容易體現,提高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三)提高讀者的閱讀體驗。讀者在閱讀新聞時,需要獲得快速的信息反饋和情感共鳴。報紙新聞節奏感的體現,可以讓新聞報道更加整潔和美觀,讓讀者享受閱讀過程,更加輕松、愉悅地閱讀新聞,感受到信息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因此,有節奏感的新聞更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和關注。
體現新聞節奏感的表現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視覺的呈現。視覺的節奏通常指的是文章頁面的視覺效果,是最直觀體現文章節奏的方式。節奏感強的新聞報道能夠讓讀者視覺上和心理上感到舒適和愉悅。它可以通過排版、字體、字號、顏色、標點符號等來呈現。例如在文章中使用引言和副標題、加粗等視覺效果強調關鍵詞語和重要信息,并利用段落和縮進來劃分新聞元素和信息的層級關系。
(二)聲音的呈現。這里的聲音,并不是像電視、廣播類新聞中的真實存在的聲音。報紙新聞雖是無聲的,但讀者在默讀文字的時候,腦中也會呈現出聲音,便是所謂的“心聲”。而這種“心聲”便需要有起伏和節奏。文章的句子長短、斷句方式、行文的抑揚頓挫等都需要遵循節奏。例如:使用短句、斷句來呈現緊急、突發事件的緊迫感;使用描寫性語言和比喻手法來渲染情感氛圍,增強新聞的可讀性和感染性。
(三)內容的呈現。視覺和聲音的呈現都是在形式上影響一篇新聞的節奏,而內容的呈現則會在本質上影響其節奏。新聞的內容呈現主要包括選題、角度、手法等方面,通過這些方面的把握和處理來營造新聞的節奏感。
(一)體現視覺的節奏:一是注意標題的使用。好的新聞標題應當捕捉讀者眼球,簡潔、準確地傳達新聞故事的主旨,同時需要簡潔明了,有規律地跳躍。二是在排版上下功夫。排版在傳達新聞內容和節奏感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顏色、布局、字體等方面的設計,如粗體、斜體、下劃線或彩色字體等,從而吸引讀者的注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同時段落的起伏和長度也是體現節奏感的方式之一,采用短小的段落,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呈現新聞內容。另外,通過分段,使得文字中穿插空白,可以更好地突出重點,讓讀者的目光得到放松和休息。三是巧妙利用圖片和表格。新聞報道可以添加一些形象的圖片、表格等互動元素,它能以另一種角度體現出新聞的節奏,吸引讀者的視線,創造出強烈的新聞感官效果,增強新聞報道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新聞內容。如《棗莊日報》4月10日第2版《臺兒莊古城·2022大運河(棗莊)馬拉松鳴槍開跑》這篇新聞,用文字介紹了比賽的基本情況,同時用5張圖片,包含選手們集體起跑、在比賽途中、冠軍沖刺等畫面,展示出了比賽的熱烈程度和選手洋溢的熱情。
(二)體現聽覺的節奏:一是通過調整句子長度來讓文章更具節奏感。短句能夠讓文章更加緊湊、簡明,長句則能夠讓文章更加華麗、有張力。在長句中,可以適當加入描述性語言,讀者在默讀文章的時候,“心聲”也會隨著行文時快時慢、時緊時松。讀者在讀描述性語言的時候,會不自覺加快閱讀速度,一帶而過,而在重點處停頓。因此,描述性語言可以體現節奏感,并讓讀者得到放松。二是通過韻母以及聲調上的變化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文章標題尾字和文章末尾的韻母盡量用開口音,聲調盡量用陰、陽聲或去聲,最后兩個字的聲調不要相同,如“陽光”“遠方”“明天”等。如果是對仗的標題,前半句和后半句的句尾盡量用不同的聲調。另外,可以巧用諧音來體現節奏感。如《棗莊日報》2月3日2版的《“艱”守一線 “肩”守責任 “堅”守大愛》,將三個不同的“jiān”字加入標題,中間穿插空格,讓人感覺有起有伏、有緊有松。
(三)從內容上說:如果把視覺和聽覺上的節奏感比喻成軀殼的話,那么內容上的節奏感則有如靈魂。其體現方式更加多樣,也更加微妙,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在選題上,選擇突發事件、重大社會問題等能夠引起公眾關注的話題,加強新聞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在報道上,采用鮮明的態度和觀點來激發讀者的興趣和情感共鳴。在角度上,選擇不同的視角和立場來展現事件或問題,增加新聞的多樣性和個性化。在人物形象及環境塑造上,通過對人物形象、表情、性格、經歷,以及對環境中的光線、天氣、聲音等進行刻畫,例如,為了營造緊張的節奏,描寫人物額頭上的汗水;為表現悲傷的氣氛,描寫陰暗濕熱的天氣。在手法上,運用對比、排比、夸張等修辭,營造出明顯的高潮和低潮,增加新聞的節奏感和張力感。在時間流程上,為展示事件的復雜性和搶先性,平衡信息的呈現速度和出場順序,可以根據需要選擇事件的先后安排、關鍵環節的跳躍、多個新聞視角的交替等等。
以《棗莊晚報》3月27日4版的《患者突發血小板極度減少 醫生自駕車輛取來“救命血”》為例。文章開頭便是“‘鈴!’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打破了棗莊市胸科醫院血液管理科的安靜,‘我們科有一名結核病患者突發血小板極度減少,需要B型血!’”這幾句話,便營造了緊張的節奏,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情感沖擊。接下來,“孔維順放下電話,當機立斷,立即裝好血小板震蕩儀,一邊填寫應急用血申請單,一邊與棗莊市中心血站聯系,親自駕車前往棗莊市中心血站。”“一邊……一邊”的敘述,讓人能立刻體會到當時情況的緊迫性,以及主角處理突發狀況的忙碌感,同時又能讓人感覺到他的經驗豐富。“20點40分,在接到備血電話的10分鐘后,孔維順就急忙開著自己的車出發了;21點55分,孔維順抵達到棗莊市中心血站,順利拿到血液后,急忙趕回醫院;22點55分,患者及時輸注上血小板,出血癥狀緩解,生命體征趨于平穩。”通過一個個時間節點的描寫,不僅能讓人清楚地了解到整個事情的進展情況,更給讀者一種和時間賽跑的感覺。最后一段“目前,該患者已度過急性危險期,病情趨于平穩。”一句話結束,才使人稍微松了一口氣。整篇消息,字數不多,但使讀者感覺到在很短的時間內,卻發生了很多事,受到強烈沖擊。文章的節奏前緊后松,與當事人的感情變化相吻合,使讀者有很強的參與感。
總而言之,報紙新聞的節奏感在新聞傳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有掌握好寫作和編輯中的節奏感,才能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