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康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Vlog(視頻日志)新聞傳播方式逐漸流行起來。與傳統新聞報道相比,Vlog新聞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個人化,能夠通過圖像、聲音和文字等多媒體元素生動地傳遞新聞信息。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公眾對于新聞的接收渠道和形式也發生了轉變。相比紙媒和電視臺,Vlog新聞以其更加便捷的獲取方式、更大范圍的受眾、更高度的互動性等特點,在新聞傳播領域占據獨特的優勢。
Vlog,即視頻博客或視頻網絡日志,是源自海外視頻平臺YouTube的一種新型傳播形式。它以第一人稱視角為觀察者,運用生活化的語言、實境感知和靈活的播報方式,為受眾帶來全新的傳播模式和視覺體驗。Vlog不僅突出了內容的個性化表達,還融合了社交性和敘事性的傳播特點。與傳統新聞不同,Vlog新聞更加注重真實性、親密性和互動性,以個人的視角和獨特的敘事方式來呈現新聞事件。
年輕人常常追求與時俱進的信息和娛樂形式,而Vlog新聞以其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通過使用流行音樂、時尚元素以及活潑有趣的表現方式,因此,Vlog新聞能夠吸引年輕受眾的關注和參與。“Vlog新聞對拍攝者具備強大的包容性,并不要求必須是記者身份,也不要求如記者一般出口成章,只是真實地表現自己,傳遞情感,就可以收獲受眾的評論互動與情感共鳴。”制作者通常能夠與受眾建立親密的連接,利用個性化的語言風格和態度,使年輕受眾能夠更輕松地接受和理解新聞信息。
“‘Vlog+新聞’的表現形態是傳統主流媒體行業轉型的新風尚。”與傳統新聞媒體相比,Vlog新聞給予制作者更大的自由度來表達個人觀點和情感。這使得受眾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多個視角看待同一事件或議題,增加了受眾對多方面觀點的了解。通過展示不同的觀點,Vlog新聞能夠促進人們思考和討論,激發公眾的思維和創造力。
Vlog新聞通過利用多媒體元素,如圖像、音頻和視頻,更生動地呈現新聞內容,使受眾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也體現其互動性,同時,受眾可以通過評論、分享和點贊等方式積極參與其中。這種互動性促進了受眾之間以及受眾與制作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信息傳遞更加豐富和深入。
制作者通過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和立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受眾的思考和觀點。受眾在接觸Vlog新聞時,往往會受到制作者的話語和情感影響,從而在個人生活中或社交網絡上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敘事策略是指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和引起受眾共鳴,采取的一系列敘述手法和技巧。通過采用生動的敘事方式,例如故事情節、案例分析等,可以在記者和受眾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激發受眾的興趣,增強對信息的記憶和理解,并增加他們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參與度,提高信息傳播的效果。
1.真實性與親近感
敘事中會出現主持人自身的情感和體驗,使受眾更容易產生共鳴。此外,Vlog新聞采用直接的語言表達、日常化的場景和親切的人物形象,進一步增加受眾的參與感和親近感。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博上推出了“人民日報新媒體記者兩會Vlog”專題,記者前往報道現場,通過直接講述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使受眾更加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
2.多樣性與個性化
不同的Vlog新聞主持人會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敘事風格,以及對事件的獨到見解和分析。以央視新聞制作的《康輝的第一支Vlog:要出趟遠門了》為例,康輝在視頻一開始就以第一人稱“我”介紹了自己,并告知觀眾本期Vlog的拍攝主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節目《王冰冰走街串巷帶你看兩會》,以央視記者王冰冰個人的視角作為創新形式,展現了兩會主題。王冰冰親切大方、笑容可掬的個性化的形象深入人心,提升了節目的傳播效果,同時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喜愛,形成了引發網絡互動與討論的現象。
3.互動性與參與感
受眾可以通過評論、分享和點贊等方式與Vlog新聞主持人進行實時互動,甚至對新聞內容提出問題和建議。這種互動性使受眾感覺他們的聲音被重視,增加了他們對Vlog新聞的關注和忠誠度。
1.情感共鳴與情緒引導
當受眾感同身受、對新聞事件產生情緒反應時,他們更容易被新聞內容所吸引,對相關問題保持關注,并積極傳播。如,人民日報推出的“換個視角看冬奧”主題報道,專注于呈現攝影師在拍攝工作背后的故事,為觀眾呈現了他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冬奧會的獨特角度。百位冬奧會志愿者將各自所拍攝的Vlog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部以志愿者視角呈現的紀錄片,記錄下了44天中那些難以忘懷的瞬間和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這就是“運動+”——體育與媒體融合發展的新產物。
2.信息傳遞與觀點引導
受眾在接觸到不同的觀點和解讀后,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并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康輝的Vlog又又又更新啦!他吐槽自己是自拍菜鳥》中,雖然采訪中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的聲音,但由于環境嘈雜和技術限制,康輝仍然起到主要的表述者角色,總結了采訪對話的內容并向觀眾傳遞。觀眾在觀看時能夠產生較強的代入感,通過與視頻的互動,仿佛與康輝這個拍攝者建立了某種準社交關系。
3.參與感與忠誠度提升
Vlog新聞的互動性和參與感使受眾更加投入,并建立起更緊密的關系。受眾的參與感和滿意度提高,往往會增加對Vlog新聞的忠誠度,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該平臺的內容傳播。
1.實時性和互動性
Vlog新聞主要通過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呈現,能夠迅速傳遞最新的新聞信息。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的最新進展,并與主持人進行實時互動,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
2.多媒體呈現
Vlog新聞可以通過視頻、圖像、音頻等多媒體元素來呈現信息,豐富了敘事的形式和內容。這種多媒體呈現可以更生動地傳遞新聞故事,增強受眾的體驗和參與度。
3.個性化定制
Vlog新聞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需求和喜好,提供個性化的內容。通過分析受眾的行為數據和互動反饋,Vlog新聞可以為不同的受眾提供定制化的新聞體驗。
社交媒體的興起對整個信息傳播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傳統主流媒體面臨著部分受眾流失和輿論引導能力減弱等問題。一些主流媒體開始嘗試將“新聞+Vlog”結合起來,但由于受限于新媒體內容樣態的調性以及傳統新聞實踐思維模式,“新聞+Vlog”目前仍然面臨一定發展局限。
1.可信度和權威性的問題
Vlog新聞的制作門檻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為Vlog新聞主持人或創作者,在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方面難以確保,受眾需要謹慎辨別信息的來源和可信度,避免被不準確或誤導性的信息所影響。
2.全面和深度不夠
由于Vlog新聞通常以短視頻或直播形式呈現,時間和篇幅的限制使得報道往往只能涉及事件的表層,無法進行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受眾難以獲得足夠的背景信息和多角度的觀點,導致對事件的理解有限。
3.娛樂化和泛化傾向
為了迎合受眾的口味和提升點擊率,一些Vlog新聞可能傾向于將報道內容娛樂化,嚴謹性不夠,可能導致新聞報道缺乏深度和真實性,僅僅追求瞬時的娛樂效果。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Vlog新聞主持人開始使用移動設備進行直播報道,移動直播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
數據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也成為一種新的創新實踐。通過將數據轉化為圖表、圖像或動畫,可以更生動地呈現復雜的信息和統計數據。同時,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可以讓受眾身臨其境地感受事件的來龍去脈,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情感共鳴。這些技術的應用為Vlog新聞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提升了受眾的體驗和參與度。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將個性化定制推向主流,Vlog新聞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喜好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新聞內容。這種定制化的敘事策略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和增強其忠誠度。
社交媒體的興起和視頻平臺的發展,實現了Vlog新聞通過不同的平臺進行傳播,吸引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同時,利用跨平臺的優勢,Vlog新聞可以實現內容的互動和串聯,提供更全面、連貫的信息傳遞。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Vlog新聞可以通過跨國報道和合作,深入了解和呈現世界各地的新聞。這種國際化的敘事策略不僅可以增加受眾對國際事務的了解,也有助于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
Vlog新聞在應用和發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通過不斷創新和實踐,Vlog新聞可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提供高質量、個性化的新聞內容,并推動媒體行業向更廣闊的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