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劉燕霞,何琛琛*
(1.長江大學醫學部,湖北 荊州 434023;2.國藥東風茅箭醫院精神科,湖北 十堰 442012)
抑郁癥是一種患病率較高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主要特征為持續而顯著的心情低落,且嚴重者會發生自殺、自傷等行為,并可伴有妄想、幻覺的精神病性癥狀。青少年抑郁癥是一種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心理病癥,多是由于個人性格因素及較重的學業壓力所致,若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后果不堪設想。目前,國內對于青少年抑郁患者主要以藥物、心理及物理治療為主,以最大限度減少病殘率和自殺率,消除臨床癥狀,提高生存率,恢復社會功能。舍曲林是臨床常用抗抑郁藥物,其作為5-羥色胺(5-HT)再攝取抑制劑,能夠選擇性地抑制5-HT 再攝取,并增加突觸間隙5-HT 濃度,延長與增強5-HT 作用,從而達到抗抑郁的治療效果,但其起效較慢,且對患者認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1]。經顱磁刺激是臨床常用的中樞神經損傷類疾病的治療手段,是利用時變的脈沖磁場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刺激,導致皮質神經細胞的膜電位產生感應電流,進而對腦內代謝及神經電活動產生影響[2]。本研究旨在探討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抗抑郁藥物對首發青少年抑郁癥患者神經遞質水平的影響,并分析其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國藥東風茅箭醫院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收治的59 例首發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29 例)中男性6 例,女性23 例;年齡12~17 歲,平均(15.23±1.64)歲;受教育年限6~10 年,平均(8.22±1.01)年。觀察組患者(30 例)中男性7 例,女性23 例;年齡13~18歲,平均(15.58±1.69)歲;受教育年限6~11 年,平均(8.29±1.07)年。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3]中抑郁癥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為首次發病,此前未接受過抗抑郁或精神疾病治療。排除標準:①器質性精神障礙所致抑郁;②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③存在有自殺心理或過激行為;④體內有金屬植入物。本研究經國藥東風茅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以鹽酸舍曲林片(廣東彼迪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686,規格:50 mg/片)進行治療,具體用法如下:初始劑量25 mg/次,1 次/d,于2 周內提升至100 mg/次,1 次/d。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重復經顱磁刺激,以磁場刺激儀(武漢依瑞德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型號:YRD CCY-I)對患者腦部左側背外側前額葉進行刺激。刺激頻率為10 Hz,90%運動閾值,60 個治療序列/次,每個序列連續刺激4 s,序列間隔15 s,20 min/次,1 次/d,5 次/周。兩組患者均完成3 個月的持續治療后進行效果評估。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以《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5]擬定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經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且HAMD-17減分率≥75%,可判定為痊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改善,且50%≤ HAMD-17 減分率<75%,可判定為顯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且25%≤ HAMD-17 減分率<50%,可判定為有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且HAMD-17 減分率<25%,可判定為無效。HAMD-17 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多巴胺(DA)、興奮性氨基酸(EAA)、5-HT、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于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患者外周靜脈血3 mL,以2 500 r/min 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DA、EAA、5-HT、NE 水平。③抑郁評分。以HAMD-17評估患者治療前、治療1.5 個月、3 個月后的抑郁程度,總分52 分,量表得分越高,則抑郁狀態越嚴重。④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8a(miR-18a)、微小核糖核酸-124(miR-124)、微小核糖核酸-214(miR-214)水平。血清制備方法同②,采用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FQ-PCR)技術檢測血清標本中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臨床療效)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理論頻數不滿足χ2檢驗條件時行連續性校正;計量資料(血清DA、EAA、5-HT、NE、miR-18a、miR-124、miR-214水平、抑郁評分)經S-W 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血清DA、EAA、5-HT、NE 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3 個月后兩組患者血清DA、EAA、5-HT、NE水平均升高,且觀察組血清DA、EAA、5-HT、NE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DA、EAA、5-HT、NE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清DA、EAA、5-HT、NE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DA:多巴胺;EAA:興奮性氨基酸;5-HT:5-羥色胺;NE:去甲腎上腺素。
2.3 兩組患者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3 個月后兩組患者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相對表達量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相對表達量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0.05。miR-18a:微小核糖核酸-18a;miR-124:微小核糖核酸-124;miR-214:微小核糖核酸-214。
2.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抑郁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1.5 個月、3 個月后兩組患者HAMD-17 得分均呈逐漸降低趨勢,且治療1.5 個月后、3 個月后觀察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抑郁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抑郁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1 個半月后比,#P<0.05。
青少年抑郁癥是發生在青少年時期的一類常見精神障礙,青少年抑郁癥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晰,但其病因復雜,推測可能與遺傳、家庭、社會支持因素及心理應激事件等有關,且可被多種因素誘發。舍曲林是當前治療抑郁、焦慮障礙首選藥物之一,也是第一個獲準用于治療兒童青少年情感障礙的選擇性5-HT 再攝取抑制劑,但青少年抑郁癥患者正處于學齡階段,與成年患者相比,其病恥感更為嚴重,服藥依從性不高,加上青少年抑郁癥病因復雜,導致單一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因此需探尋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
經顱磁刺激是一種無痛、無創的綠色治療方法,磁信號可以無衰減地透過顱骨刺激到大腦神經,從而達到興奮或抑制局部大腦皮質的作用,起到臨床治療效果[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是因為樣本量較小;觀察組血清DA、EAA、5-HT、NE 水平高于對照組,表明首發青少年抑郁患者以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相較于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經遞質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磁刺激可在大腦皮層轉換為電刺激,進而調節大腦皮層神經元活動,促進DA 生成及腦神經生長因子水平提高,從而減輕神經損傷,改善神經遞質水平,與付影等[7]學者的研究結果相符,進一步佐證了本研究結論。
臨床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及抑郁癥動物模型的外周血、腦組織中miRNA 均存在有異常表現,其可能在抑郁癥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作用[8]。經顱磁刺激可以將短暫強大的磁力流穿過頭皮和顱骨,引起局部產生感應電活動,改變局部神經元活性及神經網絡連接,從而能夠降低下丘腦突觸后膜5-HT1A 受體敏感性,并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活性,致使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降低,使受損神經元得以修復,進而改善腦白質功能,并調節患者不良情緒[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治療1.5個月、3 個月后兩組患HAMD-17 得分呈逐漸降低趨勢,且治療1.5 個月后、3 個月后觀察組均較同期對照組更低;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患者血清miR-18a、miR-124、miR-214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首發青少年抑郁患者以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可有效減輕抑郁狀態,降低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抑制病情發展,與閻加民等[11]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首發青少年抑郁患者以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抗抑郁藥物進行治療相較于單純藥物治療效果更佳,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經遞質水平,減輕抑郁狀態,降低血清miR-18a、miR-124、mir-214 水平,抑制病情發展,可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