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梅,李曉君,邱小春
(佛岡縣中醫院麻醉科,廣東 清遠 511600)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無痛胃腸鏡檢查逐漸應用于胃腸疾病臨床中。無痛胃腸鏡檢查主要通過檢查前麻醉藥物的使用來緩解患者檢查時的不適感,其可提高患者的耐受程度,減少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確保檢查的順利進行,但檢查前對麻醉藥物的使用要求較高,其中丙泊酚是應用較為廣泛的麻醉藥物,可緩解患者疼痛感,但通常需要加大劑量才能提高鎮痛效果,而加大藥物的劑量,會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引起血流動力學的異常波動,故需要聯合其他麻醉藥物[1]。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的聯合麻醉方法為丙泊酚聯合阿片類藥物麻醉方案,舒芬太尼與地佐辛是較常見的阿片類藥物,然而兩種藥物的麻醉效果和對呼吸的抑制作用不一,舒芬太尼能夠增強麻醉效果,從而減少丙泊酚用量,但術后心動過緩發生率較高;地佐辛因具有鎮痛效果好,表現出較短半衰期,且不會產生明顯的呼吸抑制現象,呈現出安全性高、呼吸系統穩定、作用起效時間快等一系列優勢[2-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地佐辛、舒芬太尼分別復合丙泊酚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對其臨床影響的分析,詳細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取2020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佛岡縣中醫院收治的無痛胃腸鏡檢查60 例患者,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 例)和試驗組(3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齡23~65 歲,平均(41.46±6.49)歲;BMI 18.3~26.1 kg/m2,平均(22.61±1.27)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4]分級Ⅰ級18 例,Ⅱ級12 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22~68 歲,平均(41.29±6.41)歲;BMI 18.6~27.6 kg/m2,平均(22.53±1.43)kg/m2;ASA 分級Ⅰ級15 例,Ⅱ級1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胃鏡學(第3 版)》[5]中無痛胃鏡檢查的標準;②術前心電圖、電解質及血常規等均正常;③無聽力及表達障礙;④ASA 分級為Ⅰ~Ⅱ級。排除標準:①合并胃腸道急慢性梗阻、胃腸道出血及嚴重腹腔積液等胃腸鏡檢查禁忌證;②有腹腔手術史;③合并過度肥胖或器官功能障礙。本研究經佛岡縣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兩組患者進行常規胃腸準備,檢查前禁食、禁水2 h,入室后監測無創血壓、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HR),進行3 min 鼻道管吸氧,2 L/min。建立靜脈通路,準備好搶救設備(簡易呼吸器、氣管插管等)。對照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靜脈注射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0.1 μg/kg 體質量,3 min 后靜脈推注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30114,規格:50 mL∶0.5 g)1.5 mg/kg 體質量。試驗組患者使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靜脈注射地佐辛注射液(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7055,規格:1mL∶10 mg)0.09 mg/kg 體質量,3 min 后靜脈推注丙泊酚1.5 mg/kg 體質量。兩組患者均左側臥位,靜臥5 min,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放松,且腦電雙頻譜指數(BIS)40~60 時,進行胃腸鏡檢查。若患者出現體動反應,追加使用丙泊酚20~50 mg。若患者HR<60 次/min,則使用0.5~1.0 mg 的阿托品異丙嗪注射液(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1897,規格:2 mL∶硫酸阿托品0.5 mg,鹽酸異丙嗪25 mg)靜脈注射;當SpO2<97%時需要采用面罩供氧。
1.3 觀察指標①睜眼時間、清醒時間和認知功能。記錄兩組患者睜眼時間、清醒時間。采用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6]評估檢查完成30 min 后患者認知功能,MMSE 總分為30 分,以24 分為界限,≤24 分存在可疑性認知功能障礙,>24 分為存在認知功能障。②血流動力學。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胃腸鏡置入前(T1)和胃腸鏡退出后(T2)患者的HR、平均動脈壓(MAP)以及SpO2,采用心電監護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uMEC10/12)進行檢測。③不良反應情況。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惡心、體動、頭暈及呼吸抑制)。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屬于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或校正χ2檢驗;臨床指標、血流動力學屬于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與對照組比,試驗組患者睜眼、清醒時間均縮短,檢查后30 min MMSE 評分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MMSE: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
2.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與T0時比,T1、T2時兩組患者HR 水平及對照組患者SpO2逐漸降低,T1、T2時觀察組患者SpO2及兩組患者MAP 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但試驗組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T0 比,*P<0.05;與T1 比,#P<0.05。HR:心率;SpO2:血氧飽和度;MAP:平均動脈壓。T0:麻醉前;T1:麻醉后胃腸鏡置入前;T2:胃腸鏡退出后。1 mmHg=0.133 kPa。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與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試驗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胃腸鏡檢查為一種侵入性檢查,臨床中多數胃腸鏡檢查是在咽喉部或肛門等表面麻醉后進行,患者常會出現惡心、疼痛和嘔吐等情況,會為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和創傷。目前臨床多采用無痛胃腸鏡檢查,為防止檢查中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或者因疼痛產生的肢體動作影響胃腸鏡檢查,需進行麻醉,最常用的為丙泊酚靜脈麻醉。有研究發現,將單一麻醉藥物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中,雖可對患者發揮鎮靜、鎮痛作用,但單一麻醉藥物的效果遠低于聯合使用麻醉藥物的效果,故常還應該聯合鎮痛藥使用[7]。舒芬太尼屬于μ 受體激動劑,是太尼類阿片鎮痛藥中鎮痛作用最強的藥物,對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小,同時具有較小的抑制呼吸時效性,因此術后呼吸易于管理,與丙泊酚聯用在胃腸鏡這類短時效麻醉的手術中廣泛應用[8]。既往多使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麻醉,給患者會出現嗜睡、頭暈現象,甚至引發心動過緩,導致心臟停搏,因此需探究其他符合麻醉方法。
地佐辛也屬于阿片類麻醉藥,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而且對患者的呼吸運動影響輕微;與舒芬太尼不同的是,地佐辛在激動κ 受體的同時對μ 受體具有激動和拮抗的雙重作用,不會對μ 受體過分依賴,可將胃腸平滑肌松弛,會降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9]。以往研究表明,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能減輕機體的應激水平,但相對于舒芬太尼,地佐辛的安全性更高,具有較少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且該藥物經肝、腎代謝后,大部分藥物會通過尿中的微量原形藥物和大量葡萄糖醛酸共軛物排出,對肝、腎功能不全者代謝無影響[10]。麻醉會使患者產生強烈的應激反應,降低大腦對應激的抵抗力,易導致認知功能發生障礙;而地佐辛通過抑制海馬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釋放下游神經遞質,減輕了對認知功能的影響[11]。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睜眼、清醒時間短于對照組,MMSE 評分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統計學差異,提示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中,其麻醉效果良好,可縮短患者睜眼時間、清醒時間,不會嚴重影響患者認知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無痛胃腸鏡檢查雖然可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檢查環境,但在檢查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緊張感,會激動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引發血流動力學變化,增強機體的應激反應[12]。地佐辛對κ 受體產生激動,對μ 受體產生部分激動,不會對μ 受體產生依賴,鎮痛效果明顯,且可降低呼吸抑制發生,使患者在檢查中保持平穩呼吸,穩定其HR,減輕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確保檢查順利進行[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T1、T2時血流動力學指標均高于對照組,變化幅度小于對照組,說明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檢查中應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可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產生較小的影響。但在進行無痛胃腸鏡檢查時還需注意:①檢查前需要檢查患者藥物過敏原,評估是否有關于本研究使用藥物的過敏史;②檢查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質變化,包括HR、血壓等,有問題需及時告知醫生處理;③檢查后患者蘇醒期,要確保患者此階段安全度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無痛胃腸鏡檢查患者檢查中應用地佐辛復合丙泊酚麻醉,其麻醉效果較好,可穩定檢查過程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且不會對認知功能產生較大不良影響,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