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華,姜 隆,潘春霞*
(1.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2.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 鹽城 224100)
顱腦外傷是指顱內受到嚴重外力導致損傷的一種常見病癥,其會引起腦水腫,使顱內壓增高。臨床為減輕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顱內壓,降低死亡率通常使用血腫清除術、骨瓣減壓術等外科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均需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而麻醉選擇是手術成功的關鍵步驟之一,理想的麻醉手段不僅要起到迅速鎮痛的作用,還要最大限度地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對神經功能造成的損害,保護腦功能。右美托咪定作為麻醉輔助用藥的一種,不僅具有較佳的鎮靜鎮痛作用,還能對腦神經進行一定的保護,有利于減輕患者圍術期炎癥應激反應[1-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40 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開展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究右美托咪定的鎮靜鎮痛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2019 年12 月至2023 年4 月收治的40 例重型顱腦外傷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兩組,各20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齡35~55 歲,平均(46.27±4.75)歲;出血部位:合并硬膜下血腫9 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1 例;受傷原因:墜落6 例,車禍8 例,其他6 例;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3]:Ⅱ級12 例,Ⅲ級8 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3 例,女性7 例;年齡36~56 歲,平均(46.31±4.78)歲;出血部位:合并硬膜下血腫10 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0 例;受傷原因:墜落5 例,車禍8 例,其他7 例;ASA 分級:Ⅱ級11 例,Ⅲ級9 例。兩組間上述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神經外科學分冊(2012版)》[4]中關于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符合手術指征;③既往無神經系統疾病史。排除標準:①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和血脂水平嚴重異常;③存在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癥狀;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礙。此次研究經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麻醉方法對所有患者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等進行監測。給予對照組患者靜脈滴注1.0 mg/kg 體質量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湖南五洲通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7130,規格:10 mL∶0.2 g),麻醉誘導使用0.3 μg/kg 體質量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0.02 mg/kg 體質量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027,規格:1 mL∶5 mg)、0.2 mg/kg 體質量苯磺順阿曲庫銨注射液(湖南科倫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23546,規格:5 mL∶10 mg)和0.2 mg/kg 體質量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2379,規格:10 mL∶20 mg),實施氣管插管和機械通氣。麻醉維持使用1.5~2.0 mg/(kg·min)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355,規格:10 mL∶100 mg),2~3 μg/(kg·min)舒芬太尼。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麻醉誘導前使用0.6 μg/kg 體質量鹽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康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33086,規格:2 mL∶0.2 mg)靜脈注射,時間為10 min,之后與48 mL 0.9%的氯化鈉注射液配置成50 mL 的混合液進行靜脈滴注,以0.2 μg/(kg·h)的速度麻醉維持至術畢。
1.3 觀察指標①麻醉效果。包括睜眼時間、睫毛反射消失時間、意識恢復時間、機械通氣時間。②炎癥因子與應激指標。分別在麻醉誘導前(T0)、術畢拔管時(T1)、術后12 h(T2)、術后24 h(T3)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000 r/min,15 min)制備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皮質醇(Cor)、趨化因子12(CXCL1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③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5]、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分[6]。分別在術后1 h 及T2、T3時使用VAS 疼痛評分評估疼痛,總分10 分,分值越高則疼痛越嚴重。分別在術前及術后1、3、7 d 使用MMSE 評分評估認知功能,總分30 分,得分越高,患者認知功能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 法檢驗證實均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采用t檢驗,組內不同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睜眼時間、睫毛反射消失時間、意識恢復時間、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min,)
表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min,)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與應激指標比較與T0時比,兩組患者T1~T3時Cor 水平與T1~T2時hs-CRP 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趨勢,且不同時間點觀察組均更低;T1~T3時兩組患者CXCL12、SOD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CXCL12 更低,SOD 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T2與T3時組內hs-CR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與應激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與應激指標比較()
注:與T0 時比,*P<0.05;與T1 時比,#P<0.05;與T2 時比,△P<0.05。Cor:皮質醇;CXCL12:趨化因子12;SOD:超氧化物歧化酶;hs-CRP:超敏-C 反應蛋白。T0:麻醉誘導前;T1:術畢拔管時;T2:術后12 h;T3:術后24 h。
2.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MMSE 評分比較與術后1 h 比,T2、T3時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均呈降低趨勢,且觀察組更低;與術前比較,術后1~7 d 兩組患者MMSE評分呈降低后升高趨勢,且觀察組均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MMSE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VAS 疼痛評分、MMSE 評分比較(分,)
注:與術后1 h 比,▲P<0.05;與T2 時比,△P<0.05;與術前比,□P<0.05;與術后1 d 比,■P<0.05;與術后3 d 比,○P<0.05。VAS:視覺模擬量表;MMSE: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
重型顱腦外傷發病急驟,且預后較差,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外科手術在改善患者病情方面起到有效作用,而術中往往需要進行麻醉,合理的麻醉能對患者炎癥應激反應起到有效改善作用,有利于減輕患者神經損傷,促進預后恢復。目前,常用的麻醉藥物有丙泊酚,該藥在對患者鎮靜方面效果理想,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等特點,但該藥會對患者神經系統起到抑制作用,從而引發呼吸抑制,因此臨床中往往與其他藥物共同使用[7]。
右美托咪定屬于α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的一種,可抑制P 物質的釋放,從而使疼痛信號向大腦皮質的傳播受到阻滯,進而有效發揮鎮靜、鎮痛效果,并促進腦血流量的增加,改善患者水腫癥狀,進而對腦組織及腦細胞進行保護,增強認知功能[8-9]。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觀察組麻醉效果均更優,術后1 h、T2、T3時VAS 疼痛評分均更低,術后1 d、3 d、7 d MMSE 評分均更高,表示右美托咪定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鎮靜鎮痛效果理想,可降低疼痛程度。
Cor 是糖皮質激素的一種,其水平越高表示患者應激反應越劇烈;CXCL12 介導炎癥因子進入腦組織損傷部位,從而使患者炎癥反應加重,對神經功能造成損傷;SOD能清除對機體有害的自由基;hs-CRP 水平升高,表示患者炎癥反應劇烈,腦組織損傷嚴重。本研究中,與對照組比,T1~T3時觀察組患者Cor、CXCL12、hs-CRP 水平均更低,SOD 水平更高,表示右美托咪定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炎癥應激反應改善更佳。右美托咪定可對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活性進行調控,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過度興奮起顯著抑制作用,促進患者加快達到深層麻醉狀態,從而使機體應激反應降低,同時,該藥能使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提升,從而使機體炎癥反應降低[10]。
綜上,右美托咪定對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鎮靜鎮痛效果理想,能有效減輕應激反應,抑制炎癥因子水平,降低疼痛程度,減輕對患者認知功能造成的損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