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文
(北海市人民醫院超聲科,廣西 北海 536006)
甲狀腺癌是一種臨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疾病,其臨床表現與多種甲狀腺疾病(炎癥、自身免疫疾病等)癥狀相似,如頸部局部腫大、結節等,故在診斷時易出現誤診、漏診。甲狀腺癌與甲狀腺良性結節在治療方案選擇、預后中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及時、明確鑒別甲狀腺結節性質意義重大[1]。現階段,臨床鑒別甲狀腺結節性質主要是通過病理檢查診斷,其雖可準確診斷患者病情,但其在應用中屬于創傷性檢查,患者依從性不佳。隨著近年來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超聲檢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且具有操作方便、無創等優勢[2]。二維超聲甲狀腺影像報告和數據系統(TI-RADS)主要是根據受檢部位的超聲影像檢查結果對病灶進行標準化分級,進而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參考;超聲造影(CEUS)主要是在常規超聲的基礎上應用造影劑以觀察受檢部位組織微循環的血流情況,為疾病的臨床診療提供有效信息,進而有利于準確鑒別疾病[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索二維超聲TI-RADS、CEUS 在甲狀腺癌診斷中的臨床獲益價值,現將結果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北海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共有結節106 個)的臨床資料。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106 個結節)中,惡性結節67 個,良性結節39 個;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1、60 例;年齡25~75 歲,平均(44.36±8.54)歲;結節前后徑4~35 mm,平均(12.85±3.73)mm;左右徑4~56 mm,平均(14.25±3.69)mm;位于右側、左側、峽部的結節分別為58、45、3 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甲狀腺結節》[4]中的診斷標準,且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結節良、惡性;②首次行甲狀腺切除術;③因頸部不適而就診,頸部可觸及包塊;④臨床資料完整;⑤無二維超聲TI-RADS、CEUS 檢查禁忌證;⑥病灶直徑3~60 mm。排除標準:①凝血功能障礙,或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②囊性病變;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同期參與其他相關研究;⑤伴有肝、心等嚴重疾病。本研究獲北海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同意實施。
1.2 檢查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二維超聲TI-RADS、CEUS 及病理檢查。二維超聲TI-RADS 檢查: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型號:ARIETTA 70),首先進行常規二維超聲檢查,采用L15探頭,頻率為6~15 MHz,患者取仰臥位,并充分顯露頸部受檢區,通過縱橫多切面掃查甲狀腺,同時觀察、記錄病灶情況(數目、位置、邊界、大小、內部回聲、形態、血流信號分級)等超聲圖像特征。CEUS 檢查:采用L9 探頭,深度為3 cm,機械指數為0.06,總增益為88%~90%,頻率為6~9 MHz。以健側正常甲狀腺體作為對照,并選擇合適的造影切面,需確保顯示完整病灶及其周圍正常組織,如造影切面首選為甲狀腺長軸切面、腫塊直徑較大選擇短軸切面;確定最佳造影切面后,固定探頭,切換至CEUS 模式,聚焦點為病灶中部或下緣;使用造影劑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聲諾維,Bracco International B.V.,規格:59 mg/瓶)25 mg 加入5 mL 無菌生理鹽水進行稀釋,建立經肘部靜脈道,而后抽取稀釋后造影劑(3 mL)進行肘靜脈團注,隨后進行沖洗(快速注入生理鹽水5 mL);啟動CEUS 模式,根據患者病灶情況選擇CEUS 模式:雙幅對比模式(腫塊直徑<10 mm)、單幅造影模式(腫塊直徑≥10 mm),動態觀察造影過程。在此期間,固定探頭位置(腫塊最大切面處),指導患者勿作吞咽動作,平靜呼吸,連續采集圖像數據120 s,最后根據圖像記錄造影情況(強化程度、達峰時間等)。由3 名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分析掃描所得的圖像。其中二維超聲TI-RADS 診斷標準[4]:甲狀腺結節可分為腺體良性(1 級);惡性危險0%,結節良性病變(2 級);惡性危險<5%,結節良性病變可能性高(3 級);惡性危險5%~89%,可疑惡性病變(4 級);惡性危險>89%~95%以上,超聲征象存在惡性5 個,高度疑似結節惡性(5 級),其中良性:1、2、3 級,惡性:4、5 級。CEUS 診斷標準[4]:早期、晚期分界點:30 s,觀察病灶組織增強程度(無、低、等、高)、是否均勻增強、周圍是否環狀增強等,其中良性結節:無增強,均勻增強,周圍環形增強,高增強;惡性結節:增強后包膜不完整,不均勻增強,低增強,向心性增強。病理檢查:對手術切除的病變處組織進行快速冰凍病理檢查,對病變組織進行固定、切片及染色以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
1.3 觀察指標①檢出結果。以病理檢測為金標準,比較二維超聲TI-RADS、CEUS 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檢出結果。②診斷效能。比較二維超聲TI-RADS、CEUS 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效能。③超聲影像特征。分析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二維超聲TI-RADS 檢查影像特征和CEUS 檢查特征。④典型病例。分析典型病例影像學圖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χ2趨勢分析;計量資料經S-W 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二維超聲TI-RADS、CEUS 對甲狀腺結節性質的檢出結果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共有結節106 個,經病理檢查,其中惡性67 個,良性39 個;經二維超聲TI-RADS 檢查,惡性66 個,良性40 個,其中誤診13 個,漏診14 個,53 個為真實惡性結節,26 個為真實良性結節;經CEUS 檢查,惡性65 個,良性41 個,其中誤診4 個,漏診6 個,61 個為真實惡性結節,35 個為真實良性結節,見表1。
表1 二維超聲TI-RADS、CEUS 對甲狀腺結節性質的檢出結果(個)
2.2 二維超聲TI-RADS、CEUS 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效能CEUS 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檢測的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二維超聲TI-RADS 檢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種檢測方式的靈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TI-RADS、CEUS 檢查對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診斷效能(%)
2.3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二維超聲TI-RADS 檢查影像特征比較相較于良性結節,惡性結節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內部低回聲、無環狀血流、微鈣化、血流信號Ⅱ~Ⅲ級的患者占比均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TI-RADS 檢查影像特征比較[個(%)]
2.4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CEUS 檢查影像特征比較相較于良性結節,惡性結節增強不均勻、無環形增強、低增強的患者占比較高,達峰時間、平均通過時間較短,峰值強度均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甲狀腺良惡性結節CEUS 檢查影像特征比較
2.5 典型病例圖片分析患者①,男性,55 歲,甲狀腺乳頭狀癌。二維超聲圖像可見甲狀腺結節以低回聲為主,邊界不清晰,內回聲分布不均勻,內可見細小強回聲,TI-RADS 分級4a 級,見圖1-A;CEUS 圖像顯示結節內部不均勻低增強,見圖1-B。患者②,女性,54 歲,甲狀腺乳頭狀微癌。二維超聲圖像可見結節實性成分,低回聲,邊界不清晰,表面不光整,縱橫比>1,內可見散在強光斑,TI-RADS 分級4a 級,見圖2-A;CEUS 圖像可見早期低增強,見圖2-B。患者③,女性,26 歲,甲狀腺濾泡性腫瘤。二維超聲圖像可見低回聲,邊界清晰,形態不規則,內部回聲分布均勻,內見點狀增強回聲,TI-RADS 分級4a 級,見圖3-A;CEUS 圖像呈等增強,并與周圍甲狀腺組織同步消退,見圖3-B。
圖1 典型病例1 影像學圖片
圖2 典型病例2 影像學圖片
圖3 典型病例3 影像學圖片
甲狀腺結節主要是由缺碘、甲狀腺炎、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所致,由于甲狀腺結節有良、惡性之分,若患者不能及時采取對癥治療的措施,則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從而影響患者預后[5]。現階段,臨床診斷鑒別甲狀腺癌主要是應用病理檢查,其雖具有較高的檢出率,但其在應用中存在不易重復操作、工作量較大、有創性、成本較高等局限性。
常規二維超聲主要通過結節部位、大小、內部回聲、血流等影像學特征診斷甲狀腺結節,但其對結節性質診斷價值有限且單一征象診斷準確度差;TI-RADS 分級主要是通過對病灶超聲特征進行賦值積分,以評估其潛在惡性風險,進而明確甲狀腺結節的性質,但其在應用中易受醫師主觀意識影響,進而影響檢查的準確度,導致臨床應用受限[6-7]。CEUS 主要是應用對比劑(經肘靜脈注射)產生散射回聲,并強化血流多普勒信號,進而有利于清晰顯示結節微血管灌注情況,為判斷甲狀腺結節性質提供依據[8]。本研究結果顯示,91 例甲狀腺結節患者,共有結節106 個,經病理檢查,其中惡性67 個,良性39 個,CEUS 檢查對甲狀腺癌的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均高于TI-RADS 檢查,表明CEUS 對甲狀腺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優勢和診斷效能。相對于良性結節,惡性結節的癌細胞體積較大,聚集在一起,其形態異于正常細胞,表現為不規則,同時癌細胞間質較少,可表現為內部低回聲;在惡性結節中,乳頭尖端會發生進行性、局灶性梗死,并使得鈣鹽沉積于死亡細胞中,以形成鈣化小體,進而表現為微鈣化;由于惡性結節血流相對豐富,故使得血流信號分級高及表現為無環狀血流[9]。此外,由于惡性結節動脈血管密度較高,走形迂曲,管徑較大,故使得達峰時間、峰值強度、平均通過時間降低,同時影像表現為增強不均勻,低增強,無環形增強。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良性結節,惡性結節邊界不清晰、形態不規則、內部低回聲、無環狀血流、微鈣化、血流信號Ⅱ~Ⅲ級、增強不均勻、無環形增強、低增強的患者占比均較高,達峰時間、峰值強度、平均通過時間均較低,表明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經CEUS、TI-RADS 檢查的影像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CEUS 檢查中使用的對比劑在血液內可存留較長時間,溶解性弱,聲學效果好,同時其體積小,能穿透肺循環、微循環毛細血管網,但不會通過血管壁[10]。
綜上,甲狀腺良惡性結節的CEUS、TI-RADS影像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且CEUS 具有較好的診斷優勢,因此,臨床可應用CEUS 檢查的結果及其影像學特征評估、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性質,以提高診斷甲狀腺癌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