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菁,于 云,程杰元,楊 瓊,黃 江,馬學林*
(1.黃岡市農業技術促進中心,湖北 黃岡 438000;2.黃州區農業技術促進中心,湖北 黃州 438000;3.浠水縣農業事業發展中心,湖北 浠水 438200)
小麥田雜草種類眾多,在小麥整個生育期中與其爭水、爭肥、爭光,若不科學防控將會嚴重影響小麥生長,造成小麥產量損失。為了科學合理地防治麥田雜草,推進農藥減量增效,本研究探究了助劑+除草劑減量混用處理對麥田雜草的防除效果,以期為實現在除草劑減量情況下麥田雜草的有效防除提供參考。
試驗小麥品種:漢麥008。
試驗藥劑: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公司生產);50 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公司生產);15%炔草酯微乳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公司生產);二代激健助劑(成都激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地點為黃岡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試驗田面積約3 335 m2。該試驗田歷年小麥草害發生程度較重,田塊水肥及栽培條件均一,四周均種植小麥、油菜、果樹等作物。試驗田前茬作物為棉花。本試驗于2022年11月1日進行,小麥的種植方式采取條播方式,用種量10 kg/667m2,生長管理水平較好。
試驗設5個處理,每藥劑處理300 m2,CK空白處理40 m2,不設重復,小區間以溝廂間隔,四周設保護行(表1)。

表1 試驗設計處理

表2 不同處理除草劑防效試驗結果
于12月7日一次施用除草劑,施藥時雜草生育期處在2~4期。采用3WBJ-16DZ多功能背負式電動噴霧器[1],其工作壓力0.40~0.60 MPa,噴孔口徑1 mm,流量60~85 L/h。常規方法噴霧,每667m2兌水30 L均勻噴霧,折算用水量為450 L/hm2。
藥效后共調查2次,第1次調查時間是施藥后30 d (2023年1月7日),第2次調查時間是施藥后60 d (2023年2月5日)。
每處理進行3次重復調查,每個重復對角固定3點,每點1 m2,調查各點內的雜草種類及株數;60 d后調查每小區各相同調查點內的雜草種類及株數,同時稱取雜草地上部分鮮重,與對照比較計算株防效和鮮重防效[1]。


采用DPS數據處理系統軟件單因素隨機區組試驗統計方法Duncan’s新復極差法對防效進行統計、方差分析。
藥后30 d調查,試驗藥劑各處理對小麥生長安全;防效調查結果表明,A處理(農藥減量60%)株防效為94.98%,B處理(農藥減量50%)株防效為97.91%,C處理(農藥減量30%)株防效為98.11%,D處理(農藥常量)株防效為95.81%。藥后60 d調查,試驗藥劑各處理對小麥生長安全;防效調查結果表明,A處理(農藥減量60%)株防效為93.42%、鮮重防效為94.68%,B處理(農藥減量50%)株防效為95.85%、鮮重防效為96.73%,C處理(農藥減量30%)株防效為96.19%、鮮重防效為96.93%,D處理(農藥常量)株防效為93.78%、鮮重防效為94.89%。從供試藥劑處理看,C處理(農藥減量30%)與B處理(農藥減量50%)的防效最佳,顯著高于D處理(農藥常量)和A處理(農藥減量60%)的防效。
化學農藥減量增效是促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激健助劑主要成分為一種食品級多元醇型非離子活性劑,通過激健助劑與農藥混用,可以增加農藥滲透力和傳導力,進一步提高農藥利用率,從而達到化學農藥減量增效的目的。本試驗應用的二代激健助劑,在農藥減量情況下,能夠有效地保持對雜草的防除效果,可以達到減施增效的作用,且所有處理均未出現藥害現象,說明二代激健助劑在農藥減量條件下的小麥田雜草防除實踐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