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林,夏紅霞,許艷云*,張求東,萬 利
(1.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湖北 武漢 430070;2.武穴市農業發展中心,湖北 武穴 435400)
湖北省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油菜種植區域之一。2018年以來,油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到2023年,全省油菜種植面積達126.63萬hm2,同比增加11.33萬hm2、增幅9.8%。為貫徹落實農業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推進農藥減量增效,實現油菜病蟲害可持續治理,2023年湖北省繼續以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開展油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示范,集成油菜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有力保障了油菜生產安全和綠色高質量發展。
堅持“分區治理、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防控策略。綜合運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各類防控措施,突出油菜主要病蟲害,抓住關鍵時期施藥防治,大力推廣應用無人機等高效施藥器械進行統防統治。
油菜病蟲防控的主攻對象是: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根腫病、蚜蟲、小菜蛾等。通過一系列綠色防控措施,將油菜病蟲常發區危害損失率控制在8%以下,重發區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2%以下。
2.1.1 選種優良品種
選種耐密、高產、抗倒、抗病的優質高效的油菜品種,如中油雜19、華油雜62、華油雜28、大地199、中雙11、陽光50、中油28等。油菜根腫病被稱為“油菜癌癥”,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利用抗性品種防治油菜根腫病是目前最經濟有效的方法[1]。根腫病重的地方可選種華油雜62R、華雙5R、華雙5R、圣光165R等。
2.1.2 實行輪作
條件適宜地區建議廣泛實行水旱輪作,利用稻田淹水促進菌核腐爛,可有效減少田間菌核數量,同時減少根腫病、霜霉病的菌源量,減輕油菜病害的發生程度。
2.1.3 加強田間管理
菌核病常發區要深耕深翻,將菌核深埋土內,抑制其萌發;合理密植,清溝排漬,做到雨住溝干,不留漬水,降低田間濕度,抑制菌核萌發;合理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耐)病能力;分次清除老黃腳葉和病葉,可減輕發病程度。根腫病重發區可使用石灰氮(氰氨化鈣)提高土壤pH值;移栽前檢測幼苗是否帶毒,確保無病苗移栽;可通過深溝高畦栽培,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及時拔除銷毀病株;可適當推遲冬油菜播種期,避開易感染環境。
2.2.1 土壤處理
菌核病常發區結合深翻播種和施肥,選用盾殼霉、木霉菌以及枯草芽孢桿菌等生物菌劑對土壤進行處理,可加速腐爛土壤中菌核,減少田間菌核數量;根腫病常發區對于育苗移栽油菜,應采取苗床消毒措施,移栽后選用合適藥劑澆苗定根。其處理藥劑參照其它十字花科根腫病防治藥劑(如氰霜唑、氟啶胺),也可選用生物制劑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等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
2.2.2 種子處理
對于直播油菜,針對防控對象選用合適種衣劑對油菜種子進行包衣或拌種,減少發病率。包衣或拌種可選用生物農藥多粘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病害,或化學農藥噻蟲嗪防治蚜蟲。包衣或拌種時需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操作。
油菜整個生育期病蟲種類繁多,但造成損失最嚴重的病蟲害主要有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和油菜蚜蟲[2],應適時開展藥劑防治。
2.3.1 油菜菌核病
油菜開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集中侵染期,也是關鍵防控期[3]。在雨水較多的情況下,花瓣帶菌率高,有利于菌核病發生,要適時使用生物和化學農藥防控。發生初期,即始花期開始施用,采用盾殼霉、木霉菌等生物農藥防治,重點保護油菜莖基部;盛花期,選用化學農藥防治,阻斷花瓣接觸侵染。可選用腐霉利、氟唑菌酰羥胺、菌核凈、甲基硫菌靈、咪鮮胺、多菌靈等藥劑適時防控。
2.3.2 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在油菜整個生育期都會發生,要早防早治。從苗期病株率達20%,或抽苔至初花期病株率達10%時開始噴藥防治,隔7~10 d噴1次,連續噴施2~3次,噴藥時注意葉片兩側均勻噴霧,注意藥劑的交替使用。防控藥劑可選用乙蒜素、三乙磷酸鋁、苦參堿、丙森鋅、代森銨、百菌清、丙硫唑等。
2.3.3 病毒病和蚜蟲
防治病毒病的關鍵是控制蚜蟲數量,早期即油菜苗期,有翅蚜遷入量較大,可用黃板誘殺。后期蚜蟲發生達標時,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噻蟲嗪、噻蟲胺等藥劑噴霧防治。防治蚜蟲能較好地控制病毒病的發生。
專業化統防統治是應急防控流行性病害的有效途徑。在油菜病蟲防控的關鍵時期,利用植保無人機等高效植保器械開展統防統治,能夠顯著提高防控效率,減輕油菜菌核病、霜霉病、蚜蟲等病蟲的危害。
2023年,咸安區、武穴市、沙洋縣、當陽市、大冶市、孝南區等6個縣(市、區)創建了省級油菜綠色防控示范區,有效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深入推進了全省油菜綠色防控工作。全省各級植保部門共建立油菜綠色防控示范區259個,綠色防控面積62.71萬hm2,示范區病蟲防效達88.26%,比農民自防區提高7.24個百分點,取得了較好成效。
從表1可以看出,同農民自防區相比,綠色防控示范區優勢突出:一是油菜增產明顯,示范區增產23.33 kg/667m2,而示范區農戶投入成本與自防區農戶投入成本相差不大,從而有效增加了農戶收益。二是化學農藥用量明顯減少,示范區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減少1~2次,化學農藥使用折百量減少38.5%,化學農藥減量增效作用明顯。三是天敵數量明顯增加。4月下旬,各地開展油菜田間害蟲天敵數量調查,潛江市、荊州市、荊門市等地示范區天敵數量平均11.9頭/m2,農民自防區平均10頭/m2,對照區平均13.5頭/m2,示范區天敵數量比農民自防區增加19%,有利于油菜蟲害的生物防治。
表1 2023年湖北省油菜綠色防控示范成效
武穴市是全國油菜綠色防控示范區,該市根據本地油菜病蟲發生規律,在充分開展油菜病蟲綠色防控產品篩選與示范應用的基礎上,采用機械播種、種肥同播、生物防治、農藥減量等技術措施,集成了適合武穴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模式,并進行大面積示范推廣應用。2023年,該市油菜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應用面積1.67萬hm2,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8.39%,示范區比農民自防區平均增產12.9 kg/667m2,節本增收42.3元/667m2,總計節本增收1057.5萬元。
湖北省地處南北過渡地帶,一般春季雨水偏多,有利于油菜菌核病發生,導致其重發頻率高,在油菜菌核病大發生年份如單純依靠農業、生物、物理等防控技術,防控難度大,必須抓好化學防治進行應急防控。
湖北省油菜病蟲防控資金主要來源于其他項目資金,覆蓋面不大,沒有專項防控資金,各地油菜病蟲綠色防控工作開展受到了一定影響。建議設立油菜病蟲防控專項資金,切實保障油菜病蟲防控工作開展;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給予油菜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補貼,進一步強化油菜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
油菜受病蟲發生頻率高和市場價格較低的影響,經濟效益不高,農民不愿意過多投入。建議持續加大農業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特別是綠色農產品價格,更好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增加農民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