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聰 孫美
摘 要:隨著電子設備和銀幕的普及,社群媒體支援短影片功能,讓使用者產生更多創意空間,多媒體的發展更改變了海報設計的形態。近年出現許多平面海報加入動態設計,讓海報不只是靜態呈現。比起靜止的平面海報,動態海報更能吸引觀者的目光。筆者從中看到將海報設計動態化的可能。至今鮮少有對于動態海報設計的研究,也沒有明確的名詞定義。但在商業與社群媒體上風行,效果與媒材五花八門。本研究通過內容分析法與創作實驗法分析韻律(Rhythm),律動是一種具備時間性的視覺元素,具有帶入動態設計的可能。首先,通過文獻資料探討律動的表現形式進行分類歸納,以及分析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表現手法,其次,探討動態海報(Movingposters)的定義與表現形式。
關鍵詞:節奏韻律;動態海報;動態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1-00-03
在尚未有電子銀幕普及的時代中,設計師使用了許多錯視手法,通過色彩對比或是具律動感的圖像以制造動態感。然而科技的進步使電子設備和銀幕得到普及,隨著社群媒體的短影片功能風行,多媒體的發展也改變了原本自紙本接收信息的形態。自2015年5月起,Facebook開放動態GIF圖片讓用戶能在動態消息上使用,讓使用者有更多創意空間,由于媒體的支援,并通過以循環播放的動態設計,更成功地增加視覺與宣傳效果。而此類型動態效果也逐漸被使用于海報設計,并且結合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的原理。比起靜止的平面海報,動態海報更能吸引觀者的目光。近年來出現許多海報創作加入動態呈現,利用各種多樣化媒材,如After Effects、cssPhotoshop ready,看到將海報設計動態化的可能,讓海報設計不只是靜止單一畫面的形式呈現。
律動(Rhythm),又稱節奏或韻律,為美的形式原理中的表現方法之一。本研究方向希望通過理論與實際創作,從通過律動產生視覺構成的多元樣貌,探討律動的構成。本研究從中整理分類其中的視覺展現形式,最后再應用于動態海報設計中。本研究在探討律動的平面海報以后,再整理動態海報中所應用的表現手法。朝倉直巳(1991)提出律動表現是表達動態感覺的造型方法之一。曾啟雄、孫志誠(1999)提到律動和時間性關系密切。而動態圖像設計與平面圖像的差異就是加入了時間性。因此,可推論律動手法適合運用在動態表現形式中,故本研究運用律動來詮釋動態海報的概念。通過收集律動原理的海報分析律動的構成方式,了解未來在創作動態海報時可呈現的律動視覺效果,希望對動態海報設計今后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韻律的定義與構成
律動(Rhythm),又稱節奏或韻律,原本用于形容音樂、詩歌、舞蹈的原理,也應用于平面設計造型上,是美的形式原理中的表現方法之一。通過文獻探討可以了解,從最早的古希臘時代哲學家對律動初期的見解,到歐普藝術使用幾何造型,造成圖畫產生強烈的動態效果。由此可見律動與動態之間的關聯性,然而其構成手法眾多。產生律動效果之構成的原理為何?如果仔細地將其劃分,可將律動分類為各種不同要素。如今,平面設計的傳遞媒介不只局限于靜態的載體,律動的視覺效果也在愈來愈多的媒介展示。這里將根據題目,分析律動手法的定義與構成,再探討動態設計的定義與表現形式,接著分析動態海報,定義其名稱,了解其構成脈絡。
律動的本質乃是反復(Repetiton)在同一個要素反復出現的時候,正如心臟鼓動一般,會形成運動的感覺,使畫面充滿著生機。1.相同形的韻律構成把相同形做等間隔的并列,色彩亦使用同一組的顏色做等間隔的配置時,將可獲致井然有序的靜態韻律。2.相似形的韻律構成如果只求形狀相同,但是大小可以改變的話,那么就更方便于動感的表現。形狀相同、大小各異的形,亦即相似形的運用很容易形成韻律感。3.類似形的韻律構成作為構成要素的各個形雖然彼此具有相當的差異,卻能夠嚴密地統一于一個構造之中,故使各個要素不至于處于一籌莫展的關系。這些類似形可以說造成了構筑性的韻律[1]。
二、動態設計的定義與表現形式
(一)動態設計的定義
動態設計一詞直譯自英文Motion Design,是在動畫類別上分類的一個新興的名詞。近年來在平面設計上被廣泛使用,國內則是近十年才興起并普遍出現在大眾媒體的表現手法。與動態設計(Motion Design)相關的名詞為動態圖像(Motion Graphics),這個名稱最早是自1960年約翰·惠特尼(John Whitney)創立“Motion Graphics Incorporat-27ed”公司,是“Motion Graphics”這個專有名詞第一次的產生,Motion Design則是近幾年愈來愈多以這個名詞的討論。由于Motiom Design在英文上也有使用MotionGraphic、Motion Graphics Design這些名稱來稱呼,卻沒有明確的定義去區分以上的名詞。國內更有許多不同的翻譯名稱,如動態設計、動態圖像設計、動態平面設計、動態視覺設計等。因此筆者認為先應定義原文名詞的使用,并解釋其翻譯脈絡。以動態圖像設計(Motion Graphics Design)來說原文分別由三個單字組成,首先將組合成的英文單詞分開釋義。
(二)動態設計的表現形式
動態設計的表現形式可追溯至迪士尼動畫師奧立·強司頓(Ollie Johnston)與弗蘭克·托馬斯(Frank Thomas)在1981年共同撰寫的《The Illusion of Life: Disney Animation》一書。其中提到了動畫的12項基本法則(The Twelve Basic Principles ofAnimation),這些法則已普遍被使用在動畫上,且納入所有學校動畫系的教學范本中,至今與制作3D動畫法則仍具有關聯。
1.時間控制、空間、律動(Timing,Spacing&Rhythm)
在動態設計中,時間控制(Timing)是關鍵因素,調整好時間控制可以讓效果更加生動。影格數分配上會表現出物件不同的速度感,尤其在角色動畫上普遍使用更是重要的一環??臻g(Spacing)是參考自影格配置的間隔空間。當影格的距離越近,動態就越慢,反之影格的位置越遠,動態就越快。律動(Rhythm)是動態設計中要考慮影片的律動或聲音的節奏,每個物體都會有質量,當動態設計視覺上可表現很好的律動與質量感時,可讓視覺更靈活與生動。
2.緩入緩出(Eases)
Jr.canest(2016)表示不管是現實世界或者動畫中,物件都會通過吸氣與吐氣表現它的特質。物體所呈現的動態不是每個都相同,在After Effects中是使用曲線編輯來調整物件移動所呈現的快慢,故可以使用曲線調整來表現各種物件的特征。而在物理運動中,一般開始與結束時的速度較慢,中間的速度較快。
3.質量與重量(Mass&Weight)
為了保有物體運動的現實感,動態設計必須表現出物體不同的質量與重量。Jr.canest以不同軟硬度的球落地回彈的距離幅度,在視覺上可表現出不同的重量。質量與重量除了可以在圖像中表現傳達,亦可在時間控制上表現[2]。
4.預期心理(Anticipetion)
預期心理要應用的時機,例如一個球體動作要跳躍之前,會產生預備(緩沖)動作,這個預備動作就是讓觀眾能有個下一步的預期心理,預期心理可以有效幫助動態設計表現更流暢,讓動畫表現得更自然突出。
5.弧形運動(Arcs)
動畫中的物體動作,除非是機械動作以外,物理上的動線軌跡幾乎都是平滑的弧形曲線,鮮少會出現機械化的直線,尤其在角色動畫中更普遍,動畫師經常通過這種弧形運動軌跡達到更自然的動作表現和更可強化的個性。
6.擠壓、伸展及涂抹(Squash, Stretch&Smears)
從觀察一個慢速掉落的球體的擠壓狀況可發現,擠壓、伸展是變形物體讓動態表現得更接近自然的手法。通過這種表現方式,物體看起來富有彈性、質量與生命力。有時使用程式化的伸展可以達到更有趣的視覺效果,但不一定比原本的擠壓、伸展效果佳。另一個效果是涂抹,當我們從電影、攝影中觀看高速移動的物體時,在一個影格之中,經??梢钥吹轿矬w的動線殘像會被拉成一條線,又稱作動態模糊(Motion Blur)這個效果在以前的動畫設計影格中無法達成,如今通過科技軟件,可以表現這種移動的細節,以提高速度感。
7.跟隨動作及重疊動作(Follow Through & Overlapping Action)
在動態設計中講求動態是連動的,并且具有物理性的跟隨動作。當一個運動的主體移動后突然停止,而連貫尚未停止的部分會接續剛才的動作重復表現,呈現重疊動作。將這個法則與剛才的擠壓、伸展并用,動作會更有生命力與個性,產生更引人注目的動態效果[3]。
8.夸張化(Exaggeration)
夸張化就是把原有的動作幅度表現的更強烈的形式。在動畫表現上,動畫師經常透過角色夸張的表演形式傳遞劇情的情緒,與動畫的精彩程度息息相關。動態設計也不例外,設計動態與腳本具有夸張的表現,能使觀眾融入影片中。
9.次要動作與動態堆疊(Secondary or Layered Animation)
從主要的動作下表現出細微或附加的動作,是強化動態表現Jr.can est以一個跳躍的矩形加上旋轉的次要動作,并說明物理旋轉的原理。流暢的次要動作能讓動態的效果更具有生命力。
10.吸引力
一個好的動態設計必定具有其吸引力,不管是設計,或電影都是一樣的。上述的法則不一定都會運用在一個動態設計中,但只要配合好,就可以達到較好的傳達效果。因此,吸引力是一部好的動態設計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動態海報的定義與表現形式
(一)動態海報的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2013)相關的說明,將動態海報稱為Moster(motion movieposter),內文提到,Moster或動態海報(Motion poster)最早是通過電影工作室授權制作的電影海報延伸出高解析度的動畫。其由GeekNation.com開發,Moster這個名詞也是由GeekNation.com創造。瑞士設計師Felix Pf?ffli于2013年與2014年的兩次訪談中提出對于海報的未來預想,提到了海報動態化,Felix Pf?ffli提出,海報的創作想法是無限的,并且隨著數位銀幕普及,動畫已經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動態帶入海報是可以預期的結果。
(二)動態海報的表現形式
1.靜態
靜態模式是指海報中的物件沒有位置的移動表現,視覺效果主要是靜態的,時間軸大多只有兩張圖在做交替或相似的圖循環播放,仍然與印刷海報相似。JoshSchaub(2016)于動態海報的表現形式中提到靜態表現形式,他說明此種形式的海報中只有微小的動畫效果。這個形式的特點多為每個影格都可以清楚傳達海報的資訊。
2.動態
動態是大多數動態海報所應用的手法,表現形式不拘,每個影格幾乎很少會有重復的圖像產生。海報敘述通常分為兩類,一是具有開始和結束,分得出影片的開頭與結尾,如物體從高處落下不可逆,此種具有故事性。反之另一類沒有開始和結束,重復運動的動態海報,如物體一直往同一個中心旋轉,這種沒有劇情。動態海報的表現通常較抽象。
3.影片
此類的表現形式非常接近影片,大部分是將影片中的某一片段直接置入海報中,與變化的字形動畫結合,或是通過切割手法合成。電影動態海報多是如此,有些則是如動態設計合成影片的表現手法。凡是結合寫實影片的均可歸納為此種表現形式[4]。
4.互動式
瑞士設計師Felix Pf?ffli創立的工作室Studio Feixen。于2017年設計了具有互動性的動態海報作品,互動式是近年十分流行的議題,他們希望通過這個互動性的海報讓觀者探索,甚至譜出自己的音樂。這張海報可以通過滑鼠游標拖曳至海報上的各個位置展現不同的圖像,并且會產生各個位置的樂器音樂。海報中的文字必須通過滑鼠游標的位置才能完全顯示出來。凡是可以通過互動的動態海報均可以歸為此類。筆者認為,互動式海報讓動態海報更具有獨特性,當海報可以使用點擊顯示出所有信息,那么所有清楚信息的表現似乎就不是這么有必要了,反而更能增添作品的創意性。
四、韻律在動態海報設計中的運用手法
1.扭曲。此類群歸類為通過扭曲構成律動感。
2.物體變形。此分類是指將原本既有的物件扭曲變形,打破觀者對于原物體的既定形式,產生律動。
3.物件排列。反復是律動中經常使用的手法,此類群是將反復、相似的物件,通過平面構成的布局產生律動感,定義為物件排列。
4.幾何。在物件排列上,具有規則秩序的分類為此類別。垂直、水平的構成較多,在畫面上相對理性。
5.色彩。此類別運用色彩的特性,如使用對比色、前進色及后褪色產生動感,或是漸層表現。
6.空間感。此類別使用律動的構成產生空間感,許多是使用漸變的效果,容易形成物件具有的遠近與空間。
五、結束語
本研究通過分析動態海報設計的分類及表現形式、韻律在動態海報中的運用手法和規則,整理韻律、動態海報的結合與運用案例。分析動態海報運用的手法,總體分析得出:動態海報加入時間性之后,與普通平面海報相比,更具有敘事性。在動態海報上能加入轉場變化與故事的起承轉合概念。傳達的文字資訊上,編排更不受畫面大小的拘束,許多案例作品能充分利用這種彈性空間發揮創意,使得完整的文字信息并不會一直出現在海報中。但可通過作者的創意與理念增添海報的特色。隨著隨身電子運算能力的提升,近年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風行,結合許多與觀者互動技術,應用層面也逐漸廣泛,熟練運用韻律和動態效果能有助于海報中主體元素的規劃與安排。動態設計和韻律是現今海報設計中比較新穎的元素,利用動態影像處理的圖層效果、設定透明度、淡化或制作其他特效,可使海報設計更具多樣性,另外,動態影像的數量與制作方式可以改變海報設計的視覺效果。例如動態影像數量多,色彩相對較多,畫面容易復雜,可將一些影像做方框呈現;將動態影像做淡化處理,也可減少色彩的相互干擾。隨著數字媒體的不斷更新發展,動態海報設計將成為海報設計未來的主流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平面設計[M].藝術家,2000.
[2][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冢汉D铣霭嫔纾?997.
[3]靳埭強.商業設計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
[4]嚴晨,史啟新.設計不設界——現代包裝設計中的多感官表達[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2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