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煜
摘 要:平陽木版年畫是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于山西省臨汾市及周邊地區,是集雕刻、印刷、繪畫為一體的民間傳統美術。它題材豐富,構圖飽滿,造型生動傳神,色彩明快艷麗,線條簡練流暢,風格蒼厚拙樸,具有獨特的本土風味。平陽木版年畫歷史悠久,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它獨特的藝術特征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和人文價值。我們應該從各個方面研究平陽木版年畫,將其傳承和發展下來。
關鍵詞:平陽木版年畫;藝術特征;研究;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2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1-0-03
一、平陽木版年畫概述
春節貼年畫,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木版年畫以其特有的藝術形式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廣泛流傳于民間,是中國民間美術中的瑰寶。
臨汾古稱“平陽”,故稱“平陽木版年畫”。平陽木版年畫的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題材內容上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受到粗獷豪放的黃河文化和當地戲曲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三晉獨特的藝術風格。它的線條細膩,雕刻精致,題材豐富,畫面構圖飽滿,人物形象夸張生動,色彩明快艷麗,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藝術性。平陽木版年畫形式多樣,種類豐富,有著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有燈畫、中堂畫、拂塵紙、窗畫、門畫、影壁畫桌圍畫等,各色各樣的形式滿足了人民群眾在各個方面的需要。
平陽木版年畫能夠在宋代時就聞名全國,得益于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平陽(今臨汾)處于黃河東側,是堯舜禹的發源地,在宋金時期更是北方的一大文化都市,這里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為平陽木版年畫提供了扎實的文化基礎;而且,平陽氣候適宜,盛產棗木、梨木、核桃木等大量木質堅硬、質地細密的木材,同時,此地生產的“平陽麻紙”更是名滿天下,為平陽木版年畫提供了便利的物質材料[1]。
據史料記載,在北宋初年,木版年畫開始在平陽縣傳播,元代時期,平陽木版年畫廣為流傳,明清時期,木版年畫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可以說,平陽木版年畫是中國年畫的發源地,明代洪武年間,平陽府發生大批移民事件,在年畫普查中發現國內一些年畫產地早期的年畫藝人大多都是明清時期從洪洞、襄汾等地遷移過去的。同時在《中國版畫史》中有“版畫之頭,平陽啟之”的記載。由此可見,平陽木版年畫是全國各地年畫的祖先。
最早有跡可循的平陽年畫,是1909年左右,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在古西夏王朝甘肅黑城子舊遺址古塔內發現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又稱《四美圖》,其上面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可見,平陽木版年畫在宋金時就已經出現。這幅《四美圖》版畫描繪的是古代四位著名美女,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畫面中人物健美,線條簡練生動,衣褶流麗暢達,刻工精細,刀法剛勁,說明宋金時,平陽木版年畫就已經有了相當高的藝術水準,是規模生產木版年畫的基地[2]。
二、平陽木版年畫制作過程
平陽木版年畫是集繪畫、雕刻、印刷為一體的民間傳統美術,制作步驟嚴謹,主要分為畫稿、刻版、拓印三個步驟。
(一)畫稿
第一個工序是畫稿,畫稿常用白描畫法去勾勒,線條細膩,粗細變化一致,圓潤流暢,剛勁有力。畫稿之前需要構思畫面的總體布局,再用炭條在紙上勾畫出“花畫”,再對“畫樣”反復修改,最后用毛筆勾勒完成畫版的“底樣”,如果需要套版彩印,還需對“底樣”上色,描繪出幾張“分色稿”。最后將底樣翻貼在刻版上,準備進行雕刻。
(二)刻版
平陽木版年畫主要選用軟硬適中、不怕水、不怕蟲蛀的木板做刻版,其中梨木最佳,刻版工具一般主要以斜刀、挖刀、圓刀、立刀、打刀為主。常從中心部位入手,刻畫最重要的部位,再逐漸向四周擴展。
平陽木版年畫以陽刻為主,在局部用陰刻來烘托氣氛。而且,雕刻時一定要注意“刀味”與“木味”相結合,將刀法的剛柔和線條流暢細膩的質感相統一。
刻版是三道工序中的靈魂,每一個刻版師傅都是身經百戰的高手,需要有深厚的功底,在刻畫時一定要時松時緊,遵循抑揚頓挫的規律刻畫出物體的質感,也要做到“陡刀立線”,刻出的線條必須上下一致,厚度一致,以防止在印刷時出現畫面變形的情況。而且,刻版師傅必須有豐富的經驗,在刻畫時會根據畫面的需要,對“底樣”進行調整,從而刻畫出完美的刻版[3]。
(三)拓印
在完成刻板后就可以印刷了,平陽木版年畫常選用不變色、不怕蟲蛀、不怕水的麻紙作為拓印紙。平陽木版年畫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前,主要使用來自自然的植物色料、礦物質等顏料,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礬和膠用來保持色彩的透明度;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以品色和國畫色為主;當代時期大部分年畫是用國畫顏料或水粉顏料。平陽木版年畫染色技法主要分為分版套印和手繪渲染兩種。
分板套印主要是先印主版的線條墨稿,再遵循由淺到深進行多個副版的一次次套印,最終完成全部套色印刷的成品年畫,這種方法使木版年畫立體感強、色彩鮮明。而且,年畫使用的顏色大多都是純度很高的固有色,很少使用重疊色,色彩對比強烈,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手繪渲染又分勾線、填色、貼花三種技法。先用印主版的線條墨稿,剩下的地方再用人工去上色、勾線、貼花,這種方法比分版套印更加細膩精美,裝飾性更強,而且彩繪的年畫人物臉部更加細致、傳神,眼睛炯炯有神,面部表情微妙生動。
還有半印半畫的方法,半印半畫是印完墨線稿或部分套色后,剩下的地方采用手繪,這種方法既保留了印刷版面與畫質結合的樸實紋理,又有手工繪制上色的精美細膩。
三、平陽木版年畫的題材
平陽木版年畫取材廣泛,種類豐富,大多數是以吉祥、驅邪避兇等圖案為題材,這些題材充滿了中國勞動人民祈福辟邪的美好愿望,主要分為戲曲人物畫、吉祥寓意類年畫、民間生活類等。除此之外,平陽木版年畫喜歡從現實生活中尋找靈感,創造出民間生活類題材。
(一)戲曲人物類
元代的戲曲文化再度為平陽木版年畫注入新的題材。山西是元代戲曲的發源地,這里的大眾非常喜歡聽戲,為了迎合大眾,發展出戲曲與年畫相結合的年畫,像現在的明星海報一樣,這促進了年畫行業的興盛。
平陽木版年畫在所有題材中占有一半之多。平陽木版年畫將動態戲曲的某一刻定格下來,變成永恒的藝術。將戲曲的高潮時刻刻畫得活靈活現,經典的戲曲年畫有很多,像《火攻擊》《黃鶴樓》《汾河灣》《高平關》《水漫金山》等。
(二)吉祥寓意類
年畫主要是在過年時張貼的,其中蘊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因此,年畫藝術家創作出“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四季平安”等年畫。人們帶著加官晉爵、生活富裕、平安喜樂、多子多福等美好期盼,以帶有吉祥寓意的動植物為主題,創作出《馬上封侯》《花開富貴》《天官賜福》《麒麟送子》《金雞鎮宅》《年年有余》等年畫。人們在過年時,通過在門、窗等地方張貼年畫,將期盼貼在家里的每一個角落,這也是年畫的意義所在。
(三)民間生活類
平陽木版年畫取材于生活,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因此,年畫藝術家創造出很有當地特色的生活類題材,如風景名勝、民間故事、花鳥走獸等。像《劉海戲金蟾》《老鼠娶親》《猴子搶帽》《走親戚》《春牛圖》《百鳥朝鳳》等年畫,趣味性十足,暗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四、平陽木版年畫的藝術特征
平陽木版年畫內容豐富,通過色彩、構圖、線條、人物造型等給人們傳遞出具有當地特色的藝術風格,給人以歡快、熱烈、喜慶、雅俗共賞的審美享受。
(一)色彩
平陽木版年畫在色彩運用上不受自然光色的局限,注重色彩之間的對比和諧,設色大膽,常選用明亮艷麗的色彩。如用黑、紅、綠等純度高的顏色進行搭配,以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
黑是所有顏色中最深的一種顏色,平陽木版年畫在創作過程中十分講究“黑”的運用,有了黑就會有陰陽之分,而“陰”是指黑,“陽”是指紅。年畫在創作時通常采用陰陽對比法進行色彩搭配。比如黑色、紅色的搭配,一幅畫中黑色與紅色的比例不能太大,一般在3∶7左右為宜,否則會產生一種不和諧感。所以民間年畫在創作時要根據畫面的整體效果進行色彩的調整。
平陽木版年畫常以“大紅大綠”為基本色調,紅中有綠、綠中有紅。紅彩鮮艷濃烈,綠彩清秀淡雅。平陽木版年畫用大紅來調和“大綠”,會使顏色更加純凈,畫面顯得更加和諧、喜慶、熱烈。而且,平陽木版年畫會根據具體主體來施加合適的顏色,像是門神類年畫,則喜歡用黑色去調配紅色,塑造出莊嚴、威武、嚴肅的色彩效果;像戲曲故事類年畫,則喜歡用中間色進行上色,色彩淡雅柔和,塑造出清新、柔和的色彩效果,裝飾性十足[4]。
(二)線條
線條是平陽木版年畫的靈魂,不同的主體采用的線條也不一樣,年畫用線條的曲直、粗細刻畫出生動靈活的主體圖案。比如,女性的線條多采用細膩流暢的曲線;男性的線條則用細膩硬朗的線條;刻畫花卉植物則用柔和舒緩的線條;刻畫門神等威武的題材則采用剛勁有力的粗獷線條。
年畫線條的粗細變化最終來源于雕版的刻線,而雕版的線條則會根據難易和復雜的程度分為三等,依次為一等線、二等線和三等線。一等線是最為精細和復雜的刻線,主要適用于人物五官面部的刻畫;二等線相對簡單一點,要求流暢、順滑、舒緩,主要用于服飾花紋的刻畫,能刻畫出衣服花卉的質感;三等線最為簡單,相對來說容易刻畫,多用于刻畫樹木粗糙的紋理。
(三)造型
平陽木版年畫人物造型夸張,注重人物傳神,借鑒了戲曲藝術中的以少勝多和剪紙藝術中的去繁就簡的表現手法,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而且,平陽木版年畫要求畫面完整,因此,年畫中的人物都是全身。
平陽木版年畫的造型并不是對現實生活照搬寫實,而是對圖案進行概括,再根據具體內容,對圖案進行簡化、添加。既要保留刻畫對象的特色,也要使刻畫對象看起來清晰、簡練、美觀。平陽木版年畫的人物造型并不是如出一轍,而是根據題材需要,來對人物形象進行設計,像在戲曲里的人物,要遵循“美人要修長,文人似顆釘”“畫將無脖項,畫女要削肩”等民間畫藝口訣來描繪,線條細膩流暢圓潤,才能體現出人物的優美;比如威武的“門神”等人物,人物頭大肩寬,著重突出面部威武、嚴肅、霸氣的表情,刻畫的線條則需粗獷,才能體現出門神威武霸氣的形象。
(四)構圖
平陽木版年畫構圖豐富飽滿,會根據年畫主題來進行構圖,主要分為中心構圖、排列式構圖兩大類。
如《門神》《老鼠娶親》《增福財神》等需要突出主體的都是采用中心構圖。中心構圖是將年畫的主體安排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對主體進行詳細描繪,并將主體放大,以此占據畫面的大部分位置,使人們的視線能夠聚焦到主體身上,而主體周圍的其他物體則進行縮小、簡化描繪,用來裝飾、烘托氣氛,與中間的主體形成鮮明的大小對比,給人以主次分明的感覺。
如《全家之主》《義勇武安王位圖》等需要一一展示主體的年畫則采用排列式構圖,這種構圖能夠將每一個主體都刻畫得精致飽滿。排列式構圖要求畫面中的人物大小一致,每一個主體都刻畫得很細致,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進行排列,使畫面有一種連貫性和秩序感。經常采用這類構圖的是一些戲曲題材的年畫,年畫藝人們根據戲劇,將戲曲中的人物以一人排列,或兩人、三人為一組進行排列,并精細刻畫,將戲曲場景刻畫得有聲有色[5]。
五、平陽木版年畫的傳承與保護
平陽木版年畫的雕版、畫稿、設色、線條、構圖、造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承載著平陽等地的文化、歷史發展、生活習俗,是中華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一顆璀璨明珠。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不再像以前一樣過年時在門上、窗戶上貼年畫,過年的儀式感在慢慢減弱,許多現代設計取代了木版年畫在人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木版年畫開始逐漸消失。而且木版年畫也不再是手工制作,而是通過機器來大批量制作,機器制作出的木版年畫更多的是一種模式化,給人傳遞的是冷漠感,缺少了手工制作的溫暖。
如何才能將平陽木版年畫更好地傳承下來?我們可以建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檔案和傳承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對傳承人的培養和保護;實施平陽木版年畫精品工程,建設平陽木版年畫博物館,打造集生產、銷售、展示、體驗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通過開展民俗節慶活動,展示平陽木版年畫的獨特魅力。
我們還可以通過研究平陽木版年畫的方方面面,將現代潮流元素融入傳統年畫中,充分利用平陽木版年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設計出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新作品,讓傳統的平陽木版年畫“活”起來,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使平陽木版年畫能夠更加長久地流傳下去。
六、結束語
平陽木版年畫已經有千年的歷史,它產生于民間,與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記錄著不同年代人們的思想情感、信仰追求、愛憎好惡,更是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群眾喜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亮麗的一顆星。
平陽木版年畫極具戲劇性,每一幅年畫都訴說著一個故事,在沒有太多娛樂生活的過去,年畫就相當于現在的“電視機”,人們從年畫中的一個個歷史故事中,汲取豐富的精神文化能量,它蘊含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使它成為反映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為后來學者研究山西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提供了珍貴的資料依據。
參考文獻:
[1]沈鴻.年畫里的中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2]何晉.平陽木版年畫信息可視化設計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3.
[3]黃美平.平陽木版年畫的藝術特征與人文價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
[4]張耀文.淺談平陽木板年畫的藝術特色[J].牡丹,2018(30):41-42.
[5]黃建福.平陽木版年畫的裝飾語言探析[J].山西檔案,2018(03):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