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要:極限深潛是每一艘核潛艇都要面對的終極挑戰,為鼓舞士氣,黃旭華作為總設計師跟戰士們一道下潛并取得圓滿成功。我國萬里海疆,從此也有了號稱“水下移動長城”的守衛。

41 黃旭華說:“我們搞科研的人,如果不把科研裝到心里面去,你很難出成果,需要把自己的一生放到科研工作當中去。”

42 中國人看重過年過節,尤其是中秋、春節這樣舉家團圓的日子。可是如果問黃旭華這些年節假日是怎么過的,他會說根本沒有印象。他在海軍大院十年,這些節假日都沒回過家。時間一長,女兒見到他都說:“你來家里‘出差’了。”這也讓他的客家人身份多了一層含義:回家做客的人。

43 黃旭華與妻子李世英是同事。1962年,李世英調到北京,小家才算團聚,但還是聚少離多。對李世英來說,核潛艇是兩人共同的事業,因此她全力支持黃旭華的工作。多年來,黃旭華埋頭于科研,李世英又當爹又當媽,將三個女兒養育成人,家庭的重擔也全都是自己扛。她的辛苦,只要看看她的雙手就知道了,沒有哪個女同志的手像她這樣粗糙。

44 當時黃旭華決定參加深潛試驗,原本擔心妻子不同意。令他意外的是,妻子非常冷靜。她平靜地說:“你應該下去,否則將來你怎么帶這支隊伍?我支持你。我在家里等你!”直到成功的消息傳來,一直等在家里的李世英淚流滿面,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正是有了妻子的一力承擔,黃旭華才沒有了后顧之憂,可以專心致志地投身核潛艇事業。對妻子,黃旭華滿懷愧疚。

45 同樣令黃旭華心懷愧疚的還有女兒們。“爸爸,你什么時候帶我去公園劃船呀?”小女兒在難得一見的“客家人”來家里“出差”的時候,總是這么問。黃旭華也總是滿口答應。可是,這件事一拖再拖,現在小女兒已經長大成人,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愿望仍然沒有實現。黃旭華是要爭分奪秒造一艘大艇,讓中國的孩子都能開心地劃小船游玩。

46 像天下的父親一樣,黃旭華也愛女兒們。在僅有的相處時間里,他想盡辦法滿足女兒們。有一次,他給她們買了好幾根冰棍。女兒們高興極了,一口氣吃完,結果很快就開始鬧肚子……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心放在核潛艇事業上,卻不知道怎么去愛家人。

47 黃旭華不愛去理發店理發,原因只有一個:排隊時間太長了。對他來說,時間就是一切。從1962年開始,妻子李世英便擔任他的發型師,專門為他理發。這一剪就是半個世紀。妻子嗔怪說:“我也老了,剪不動了。”可黃旭華還是不肯去理發店,能湊合就湊合。對他來說,除了核潛艇,其他事情都可以馬馬虎虎。

48 小家顧不上,更別提遠隔千里的老家了。1957年元旦,黃旭華回老家探親。年過六旬的母親摸著他的頭發說:“以前戰爭紛亂,你從小離開家里,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我們都可以理解;現在社會安定,交通恢復了,父母年紀都比較大了,希望你常回家來看看。”黃旭華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我一定回來。”他哪里知道,此后,“回家”這個詞成了他一生的奢望,再見面已是30年之后。

49 為了保守組織秘密,30年里,家人問他干什么,他有口卻不能說;父親、二哥去世了,黃旭華都沒能回家奔喪;家里有大事需要處理,黃旭華不能到場。30年里,“黃旭華”這個名字,在老家人眼里變成了一個信箱地址,父親至死都不知道兒子究竟在做什么。大家心里不可避免地疑惑、不解、埋怨。但母親依然相信自己的兒子:他不會做壞事的,他一定有什么難言之隱。

50 大浪淘沙,烈火淬金。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發表了長篇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文章中寫了“黃總設計師”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數十年的事跡。黃旭華將這份刊物寄給了母親。——那個“信箱”又來信了?這一次又能有什么不同?還是幾句問候,一點錢吧……

51 然而,讀罷這一次家書,母親熱淚縱橫。她戴上眼鏡,將文章反復細看。雖然其中沒有寫具體名字,但提到了“他妻子李世英”——那是自己兒媳的名字呀!蒙在心頭30年的疑惑解開了。老人把其他兒女都叫到身邊,鄭重地說道:“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后來,黃旭華聽到母親這句話,淚如雨下。他又愧疚,又感動,又欣慰,又驕傲。知子莫若母!

52 1995年,黃旭華已經年近古稀。這天,他突然接到弟弟的電話:102歲的母親在家里摔了一跤……黃旭華心急如焚,一路不停地趕回家,跪在母親的床頭。母親閉著眼,迷迷糊糊地問:“是誰來了呀?”“是紹強。”黃旭華稱著自己的乳名。母親睜開眼睛:“誰通知你的?我沒有告訴人要通知你呀。我知道你很忙。”黃旭華哽咽了:“我想你呀!”

53 母親一聽,就流下淚來。她跟女兒說:“把眼鏡給我戴上。”她戴上眼鏡,仔細端詳著這個飛到海角天涯也飛不出自己心窩的兒子:“哎呀,兒啊,你長肥了!”老人家說完幾句話,又睡過去了。黃旭華進家門不到三個鐘頭,母親就永遠安睡了……

54 妹妹說,母親雖然不讓人告訴黃旭華她自己的情況,但她昏迷中一直在叫:“紹強,你在哪里……”黃旭華聽聞此語,失聲痛哭。他這一生,虧欠父母太多太多。在整理遺物時,他留下了母親的一條舊圍巾。此后,每年冬天,黃旭華都會戴這條圍巾:“圍了這條圍巾,就感覺母親一直在跟我一道。”

55 30年的隔絕,臨終前三小時的陪伴,黃旭華對家人有無數遺憾。他說自己“欠了父親、母親、愛人、女兒,欠了一輩子都還不了的情債”。可是如果有可能,誰不想守在父母膝下承歡盡孝、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呢?自古忠孝難兩全。黃旭華認為,作為共產黨員,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56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我國核潛艇事業,為核潛艇研制和跨越式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他先后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以及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范、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1994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9年,他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至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

57 斗轉星移,秘密逐漸公開,黃旭華也開始走進公眾視野,他的事跡令聞者動容。就像感動中國組委會頒獎詞寫的那樣:“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30載赫赫而無名,花甲年不棄使命。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原來,在我們安然入睡時,有人戰斗在驚濤駭浪中;原來,每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夜晚,都有人閃耀著星辰般燦爛的光芒。

58 被稱作“中國核潛艇之父”后,黃旭華說:“我們核潛艇這個工作是全國大力協同的產物,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我只是站在我這個崗位上,和大家一起把這件事做好。這牽涉到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2000多個工廠、研究所、院校,我僅僅是其中一員,是一個代表,功勞是大家的,榮譽是屬于集體的。”

59 現在,黃旭華已經把研制核潛艇的接力棒傳給了第二代核潛艇研制人員,自己則致力于為核潛艇的研制獻計獻策,促進國家和地方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養。面對榮譽和地位,黃旭華淡泊寧靜,但一提到共和國的核潛艇事業,他就會驕傲地說:“我們的核潛艇研制始自1958年,一直到2018年我離休了,我一天也沒有離開過核潛艇這個項目。”愛國之情,于斯為烈。

60 守大國需重器,有國士敢為先!30載埋名,一甲子堅守。黃旭華與同事們篳路藍縷,空手劈開驚濤駭浪。如今他年過九旬仍不停步,誓要燃盡光和熱。有人問他如何評價自己的人生。黃旭華說,中國核潛艇的研制成功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是民族的驕傲。他還說,他很幸運,也很幸福,能與發展我國核潛艇事業聯系在一起,他這一生沒有虛度。“此生屬于祖國,此生無怨無悔。”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