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是一個有才干的政治家,他禮賢下士,廣羅人才,發展生產,立志強國。姜子牙胸懷濟世之志,可是一直懷才不遇,大半生窮困潦倒。他倆是如何相遇的呢?

1 公元前11世紀,商朝末期,商紂王昏庸無道,整天過著醉生夢死、荒淫無度的生活。

2 奴隸、平民貧困不堪,怨聲載道,渴望有位賢明的國君取代商紂王治理國家。

3 當時西方有個周族小國,國王勤勞、節儉、愛護人民,深得人民的擁戴。

4 商王懼怕周國強大,派人殺了周國的國君季歷。

5 季歷的兒子文王姬昌繼承了王位。他禮賢下士,廣求人才。

6 商紂王的佞臣崇侯虎對紂王說:“姬昌到處搜集人才, 是要反商呀!”

7 紂王聽后大怒,立即派人把文王抓了起來。

8 緊跟著,紂王又把文王的兒子伯邑考扣在殷做人質,替自己駕車。

9 不久,暴虐的紂王無故殺了伯邑考。文王不知,紂王暗喜,說:“誰說姬昌是圣人,殺了他的兒子,竟然不知道?!?/p>
10 從此,紂王放松了對文王的看管。

11 文王的臣子太顛、閎夭為了營救文王,將女子有莘氏獻給紂王,還有駿馬36匹以及各種財寶。

12 紂王高興極了,覺得周文王已沒有什么威脅,也就放了他。

13 文王一心想富國強兵,報仇雪恨,便讓臣子們聘請真正有本領的謀士。

14 商朝有個姜子牙,很有才華,但直到56歲,一直懷才不遇。

15 姜子牙年輕時,因家境貧困,被妻子嫌棄。

16 他在都城朝歌宰牛賣肉,因不會做生意,肉臭了也賣不出去。

17 他后來在商津待了很久,想找點活干,別人嫌棄他出身微賤,不肯雇傭他。

18 最后,他在孟津開了一個小飯鋪,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19 一天,他聽說周文王用人唯賢,便長途跋涉,投奔文王。

20 他來到周國岐山西南渭水支流茲泉的源頭凡谷釣魚,等待會見文王的機會。

21 姜子牙釣魚,時運也不好,一連三天三夜,沒有一條魚上鉤。

22 姜子牙氣憤地甩掉帽子,不想再釣了。

23 一個農夫對他說:“你再試試,魚線要細,魚餌要香,下鉤要慢,不要把魚嚇跑?!?/p>
24 姜子牙照他的話去做,果然見效,第一次釣到了一條鯽魚,接著又釣到一條鯉魚。

25 周文王打獵來到凡谷,見到了姜子牙,詢問他治國安邦的計策。

26 姜子牙說,要想滅掉商朝,得和釣魚一樣,要悄悄地做好準備。

27 文王高興地說:“像你這樣有本領的人,我盼望好久了!”說罷,請他上車,一起回宮。

28 文王封姜子牙為專管軍事的太師,開啟了一段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