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彭乾剛
高校機關黨建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是抓好機關黨建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處理好黨建和業務的關系,解決‘兩張皮’問題,關鍵是找準結合點,推動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相互促進。”近年來,華北電力大學(以下簡稱學校)著力加強黨對機關工作的領導,立足學校事業發展大局謀劃和推進機關黨建工作,堅持抓黨建促業務、抓融合促發展,從思想、組織、行動、機制等維度探索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的結合點,以高質量機關黨建引領機關工作高質量開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推動高校機關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首先要筑牢推進二者融合發展的思想基礎,進而形成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1.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指向。在學懂弄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高校黨建等重要論述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重點結合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及教育強國、能源革命、碳達峰碳中和等部署深化理論學習。機關各級黨組織、各部門堅持自上而下、以支部帶部門,全覆蓋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專題讀書班等學習,從思想深處樹牢融合理念,在工作中找準結合點、發力點,把準深度融合方向。
2.堅持以綜合性學習賦能。建立教職工集中學習制度,以部門為單位,每周固定時間開展集中學習,既及時跟進學習黨的創新理論、中央最新部署,又加強對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全面從嚴治黨重點任務、教代會報告等內容學習,還聚焦機關業務工作需要開展專業化、特色化培訓,確保機關業務工作開展與立德樹人、科技創新等理論知識有機結合,與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雙一流”建設等中心工作相契合,增強融合發展能力。
機關黨組織和干部隊伍是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以組織融合和隊伍融合為突破口,推動黨的組織體系融入學校治理體系,推動黨建和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
1.強化組織融合。高校機關由黨群機構、行政機構、后勤保障單位等組成,部門數量眾多、職責分工差異較大,往往是根據部門實際和業務特色成立黨的組織。學校立足黨建分類指導,在機關部門建立了機關黨委、教學科研黨總支、后勤黨總支、離退休黨委等不同類型二級黨組織,分別結合自身職責定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推動上級決策部署更好貫徹落實。堅持把“黨支部建在部門上”,以部門(科室)為單位建立支部,把黨的領導貫穿機關工作全過程。機關部門統籌制定黨建和業務工作計劃,以黨支部理論學習、組織建設、黨風廉政等工作引領推動部門業務學習、隊伍建設、改進作風等工作,切實提升組織力。
2.強化隊伍融合。充分發揮黨員干部促進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的示范表率作用,從抓好機關三支隊伍入手,壓實機關黨建工作責任。一是建好黨支部書記隊伍。全面推行處(部)長擔任黨支部書記制度,明確機關部門黨員主要負責人擔任黨支部書記,履行本單位黨建第一責任人責任。制定《機關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健全機關黨支部書記工作例會制度,持續完善“書記抓、抓書記”黨建責任體系。二是建好黨支部班子。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標準選配黨支部班子,支部委員由部門副職、業務科室骨干擔任,推動黨務、業務兩支隊伍高度融合。三是建好黨建聯絡員隊伍,各支部遴選一名黨建強、業務精的同志擔任黨建聯絡員,作為上級黨組織與黨支部、黨支部與業務科室之間的“粘合劑”,協同帶動黨建和業務工作相互促進。
高校機關各項工作能否高質量落實,離不開扎實作風和抓落實能力。學校深入開展“作風建設行動”,持續深化機關作風建設,強化干的意識、營造干的氛圍,形成抓黨建、強作風、見行動的良好局面。
1.弘揚實干作風。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一是全心全意服務師生,出臺《管理服務人員行為規范》,推行崗位“亮牌行動”,主動亮身份、樹形象。建設師生服務中心和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效能。二是提高抓落實能力,緊扣黨中央決策部署、學校中心任務和部門主責主業抓好落實,針對工作落實“最后一公里”難題,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推動機關支部(部門)與院系聯學共建,上下聯動形成落實合力。三是勇于擔當急難險重任務,機關部門在服務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政治任務、學校重大任務改革攻堅、維護安全穩定等工作中,支部建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切實把機關黨建優勢轉化為過硬作風。
2.弘揚奮進文化。注重以黨建引領文化建設,以走在前、做表率的機關文化激發動力、匯聚合力。一是強化榜樣引領,創建“身邊榜樣”宣傳教育品牌活動,在部門網站、企業微信號多渠道宣傳展示,營造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二是強化黨員身份認同,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集體過“政治生日”活動,提升黨員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強化榮譽激勵,在學校層面建立涵蓋黨建思政工作者、管理服務工作者的教職工榮譽體系,在機關黨組織層面注重表彰日常黨務、理論學習、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的先進典型,以榮譽激發奮進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進完善機關黨建工作考核評價機制,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選拔任用的導向作用。”學校充分運用考核評價“指揮棒”,樹立起促進機關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的鮮明評價導向。
1.健全考核評聘。一是推進黨建和業務一體考核,如機關部門和處級干部年度考核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同步考核,機關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重點考評圍繞主責主業抓黨建情況,機關教職工年度考核把從事黨建工作情況作為重要參考。二是以新修訂《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管理辦法》為契機,面向機關干部設立了“黨務和教育管理”評聘序列,黨建、業務工作成果均可作為評聘業績,引導機關干部在黨建和業務工作中找準自身定位。強化黨組織對考核評聘工作的政治把關,發揮“黨委—黨支部”聯動作用,確保黨建和業務有效融合互促。
2.健全過程監督。把黨務公開作為主動接受監督、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內容,涉及機關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全過程公開。加強機關內部自我監督,成立機關作風評議工作小組,開展作風建設綜合監督評價,推動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探索日常監督的有效方式,設立監督熱線、電子郵箱,面向全校師生受理對機關部門及工作人員的意見建議,以支部為抓手督促相關部門及時改進工作、加強自身建設,打造“讓學校放心、讓師生滿意”的模范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