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金蟬別稱“知了龜”“姐溜龜”“爬衩”等,富含優質蛋白,營養價值高,其殼可入藥,在民間素有“唐僧肉”的美譽,全國多地早已將其請上餐桌,市場需求量大。進入農歷十月,運城市臨猗縣七級鎮益湖金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每天從清晨就開始忙碌了,他們根據訂單將培育好的柳樹苗運往田間地頭,并安排專人前去指導,以備客戶來年種植蟬苗。
“金蟬養殖屬于林下經濟,各種果樹、木材樹下都可以滿足其生長需要,在柳樹下種養效果更好一些。我們合作社不僅為沒有樹木的客戶提供柳樹苗,還提供專業的金蟬種苗繁育、孵化以及技術指導、回收、加工等一條龍服務。”合作社工作人員石云介紹道。
益湖金蟬合作社位于臨猗縣七級鎮樊橋屯村,成立于2018年,占地面積25畝,現有員工15人,孵化大棚兩座,能承載一萬畝種苗孵化,業務遍及平陸、芮城、永濟、萬榮、夏縣、新絳、臨猗、臨汾以及河南、山東等地,僅臨猗縣就有180多個村子參與合作。益湖金蟬養殖通過科研攻關,將金蟬從育苗到出土的時間從4年多縮短到兩年,帶動1000余農戶種植6000余畝,每畝可增收一萬多元。2019年,在山西省星火創業大賽決賽中,益湖金蟬養殖項目獲得三等獎。
臨猗縣廟上鄉東張村60多歲的村民荊永良在三畝杏樹下養殖了金蟬,今年收入30800元,他說:“我們老兩口年齡大了,干不動太重的農活,養殖金蟬比管理果園簡單,收入還高,挺適合我們老年人的。”
合作社負責人王金樂介紹:“金蟬24個月出土,每年種植時間是陽歷的5~8月份,回收的時間是兩年后的7月份。因為它在地下不繁殖,所以得年年種,往后才可以年年收。”
高戰民是臨猗縣廟上鄉的一位高級農藝師,從事果樹管理多年,近年來他因地制宜,嘗試金蟬養殖。“金蟬養殖省工省時,管理簡單,一學就會,旱澇保收,就像一個‘綠色銀行’。在‘退林還耕’政策的影響下,金蟬的棲身地變少,而臨猗縣150萬畝耕地面積,果樹面積占70%,只要合理管理,在果園里人工養殖金蟬將成為全縣百姓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面對新手養殖戶,石云說:“我們有三種優勢,一是種苗優勢,我們的種苗自己培育,只噴灑營養液,所以種卵成活率高,孵化率高達90%以上。二是技術優勢,在種金蟬之前,即清明節前后,在地下種植奶草,種完奶草后,還要消滅金蟬的天敵螞蟻,為金蟬的種植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間。三是服務優勢,和我們合作的客戶,我們三年之內免費無條件提供技術支持,大家完全沒有后顧之憂。”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王金樂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將以樊橋屯為中心,由點及面輻射周圍村莊,讓閑置勞力有用武之地。同時,將金蟬的食用、藥用價值統籌推廣,做好標準制定、品牌注冊、養銷結合等各項工作,不僅要帶動更多的群眾致富,而且要將這種“地上水果地下金蟬”的林上林下立體農業模式發展成為臨猗縣的一個獨特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