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霽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步
邊疆民族地區猶如鑲嵌在中華大地上的“金花環”“綠寶石”,要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來建設和維護。注重理論與實踐交融,理想與實際交融,理性與實誠交融,是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應有之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復興在路上,復興在心中,復興在未來。復興最值得期待,最值得付出,最值得珍惜。復興全靠每個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靠每一個人厚積薄發和奮勇擔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治邊興邊固邊護邊的需要。邊疆要保持長治久安,長期繁榮穩定,要靠全體人民長此以往,共同治邊興疆固邊護疆。
同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56個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需要,固本強基培根鑄魂的需要。
我國云南、黑龍江、吉林、西藏、新疆、廣西等省(區),注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十年來收到了明顯成效。所進行的“黨建引領+”有益探索和生動實踐,形成“石榴紅景象”??挂吆兔撠毠缘膭倮?,是最好的例證。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黨建引領。抓黨建強黨建,就是高舉旗幟,更明方向,更貼民心,更愛民族,更講團結,更重進步。扎實推進“扎根邊疆、心向中央”的黨建品牌建設。在邊境縣(市)建設“邊疆黨建長廊示范帶”,抓黨建引領強邊固邊,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依法治理。良法善治,治為家國,治為久盛,利在人民,利在民族團結有保障。通過依法治理,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同時承擔應盡的法律義務。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同心同行。云南普洱有一塊“新中國民族團結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碑有70余年歷史。前輩盟誓立碑,后人團結互助,這是云南民族團結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團結的真切見證。各地同心同行,團結向上。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自信開放。在開放中自信,在自信中開放。越自信開放,各民族越團結進步。自信開放,源于有區位優勢、比較優勢、開放優勢,多種優勢決定和影響方方面面。自信開放,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在對內對外開放中找準定位,敞開懷抱擁抱美好。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文化潤澤。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邊疆民族文化,啟智潤心深融情誼,各族同胞增強歷史自覺、文化自覺、情感自覺、和合自覺。一些民族文化精品,豐富了人們文化生活,帶來了美好的精神享受。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鑄魂育人。民族團結進步,要著眼于未來,靠鑄魂育人,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鑄牢廣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注重發展。發展是永恒的主題,各地注重發展,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促進發展。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人們過上了幸福生活。
民族團結進步在于環境優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各地環境優美,氣象萬千。
邊疆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在多維度鑄牢共同體,人民為鑄牢共同體而盡心盡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猶如邁步新長征,歷經風雨和寒暑,一定能勝利,一定能夢圓。
鑄牢政治生態共同體。政治生態,決定民族團結生態,決定其他種種生態。鑄牢政治生態共同體,需要提高政治站位,需要提升思想境界,需要全力以赴,需要黨性保證。鑄牢政治生態共同體,就要加強政治建設,就要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鑄牢精神家園共同體。精神家園共同體,其核心要義,在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于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在于和衷共濟、美美與共。根本一點,要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個人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穩固邊疆,振興邊疆,創享邊疆。
鑄牢共同富裕共同體。民族團結進步,落腳點在于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做好民族特色文旅融合,堅持城鄉統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共同富裕在路上,人人可為,人人盡為。
鑄牢立德樹人共同體。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相結合,相統一。學校協同黨史館、博物館、文化館引導青少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結語:邊疆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務必堅持黨的領導,弘揚傳承民族團結精神。以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追求民族團結進步,以和衷共濟的行世之道維護民族團結進步,以天下大同的價值導向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各民族在團結中互學互鑒,在團結中頑強拼搏,在團結中珍惜擁有,在團結中繼往開來。
(作者單位: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