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妮
(廣州美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1436)
數字化傳播背景下,傳統紙質媒體經受著強烈的沖擊和嚴峻的挑戰,傳統紙媒的讀者群體與市場份額被以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不斷分流。與此同時,小眾化的專業雜志也同樣面臨被沖擊的局面。《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經過十多年的積累成為國內外知名的主流專業類設計雜志。本文對該雜志的數字化,從編輯模式、內容系統設置、傳播途徑、數字化視覺交互設計等方面提出初步的設計策略建議。
傳統媒體的媒介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化轉型向新媒體領域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建立與數字化生產相適應的體制機制和生產流程。[1]信息數字化背景之下的《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和其他紙媒雜志一樣都在數字化轉型中艱難探索。隨著人們閱讀方式的改變,對傳統媒體的依賴已漸漸轉變成對新媒體更頻繁地使用。獲取信息的快捷化、人機互動的優質化等優勢,使得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移動閱讀設備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23 年8 月發布的《第5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結果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 億人,其中手機網民的人數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并且有慢慢占據網民人數大部分的趨勢。建議更新最新數據這也給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廣大紙質雜志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注重移動閱讀設備的開發與相關設計,獲取該領域市場份額與讀者。
電子雜志是數字化多媒體雜志最早期的存在形式,也就是將紙質版文字掃描后進行儲存,通常用光盤作為載體進行儲存。容量大、保存時間長、成本低廉,經濟實用的傳播媒介成為大部分的報紙雜志初級的電子版。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以及移動閱讀設備的大量優點,使得互聯網承載了多媒體數字化雜志的大量信息。《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可以利用互聯網以及新媒體,實現設計師采訪由單純文字圖片配合的二維呈現,發展成為聲音與影像結合的多維動態傳播方式。
基于電腦端:以網頁為傳播媒介的形式是雜志數字化發展的方向之一。基于互聯網平臺建立網絡雜志,需要將雜志十年來積累的龐大設計資源庫進行資源整理與整合,成為視覺可視化數據,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以合適的方式進行呈現。
基于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的App。雜志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開發基于移動互聯網,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的App(基于ios 系統的應用程序)。用優質的內容、絢麗的視覺設計,提高用戶與平臺的互動性,增強用戶的反饋機制,增加用戶粘黏度。以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平臺所發布的內容一般都是碎片化,且沒有太多深度的文章或資訊。第20 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表明,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傾向進一步增強,手機移動閱讀成為主要形式。手機閱讀等“輕閱讀”占用閱讀時間越來越長。由此可以看出,“輕閱讀”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閱讀方式。
全球一體化得益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人們獲取世界各地信息的時間與途徑。要適應全球一體化下多媒體融合的必然趨勢,這就要求從事數字化多媒體雜志的編輯與設計人員,需要十分熟悉多媒體的各種屬性。作為一個數字雜志的設計師需要把過去彼此分割的媒介技術整合起來,并且樹立媒介融合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僅僅知道如何使用各種軟件。
雜志在數字化的進程中,如何選擇媒介,處理好媒介與媒介結合之間的關系,決定著雜志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與否。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移動數字媒體使用的人群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他傳統媒體或者新媒體,成為大眾普遍偏愛的數字化新媒體,特別是18-35 歲的年輕一代。分享型的社會需要分享者在允許的時間空間范圍之內更多地輸出信息,而信息的接收者,其實是在被強迫閱讀大量并無意義的訊息。
《Design 360°》的讀者很大一部分是在校攻讀設計專業的學生、設計行業的從業者、對設計有興趣的非專業人士。平均年齡處在18-35 周歲之間。此讀者年齡段,決定了雜志年輕、活力、清新、文藝的風格基調。在媒介的選擇上,移動數字化新媒體對于該雜志的合適度是在其他新媒體之上的。因此,微博個人號、微信公眾號的應用,是數字時代下必然的選擇。
傳統印刷媒介的信息層次是一種平行狀態,伴隨醒目字體的指示和紙張頁面的開合可同時直觀地展現,信息的載量在頁面承載上是有限的。而新媒介突破了傳統媒介在信息量上的限制,免除了印刷量和展示區域的制約。[2]
每期雜志有相關的關鍵詞對選題作內容提要。例如本期選題為設計周,與設計周相關的內容如北京設計周、米蘭設計周等信息會作為關鍵詞出現在數字雜志首界面上,供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選擇后可訂閱為自己的內容,每當與這個關鍵詞相關的內容出現在后臺數據庫時,系統會自動推送與此關鍵詞相關的內容給用戶,當你在搜索欄輸入此關鍵詞后,與此相關聯的文章、圖片、視頻等都會立刻展示在你的頁面上。
關鍵詞的分類有網狀分類方式和星狀分類方式兩種。網狀分類是各媒介普遍運用的信息分類方式。例如對設計行業的分類:視覺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家具設計等。這幾個關鍵詞之間上下左右的聯系密切,甚至越過中間一個關鍵詞與另外詞有所聯系。而星狀分類法,雖然信息與信息表層的關系“友好”,但其實從第二層級開始,兩者或者多者信息之間是相互獨立的。關鍵詞的分類至關重要,它應該算是對雜志選題的拆分,也算是對選題的補充完善。
關鍵詞的分類很重要,看似簡單但含著編輯者的思路和對熱點的觀察程度。在對其他類似設計類數字雜志進行分析和密切觀察之后,選擇與眾不同,彰顯本刊重要特色的關鍵詞。
權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針對某一指標而言。某一指標的權重是指該指標在整體評價中的相對重要程度。關鍵詞的權重,顧名思義是對已設定好的關鍵詞進行重要等級劃分,重點推進的關鍵詞會比一般關鍵詞出現在版面中的機會要大。
傳統紙媒雜志的出版流程,從編輯組討論確定選題,在網絡或者現實情況中搜尋與選題相關的內容信息,可能是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直到對搜集回來的信息進行匯總之后進行篩選,少數的優質內容會通過設計排版,最終印刷制作在紙質版的雜志刊物之中。往往需要1—2 個月的出刊發行,很多新穎優質資訊已過時。
“數據機器人”相當于一個能快速在互聯網龐大數據庫當中抓取任何信息的強壯手臂。可以在后臺編輯版面中輸入關鍵詞,點擊確定3 秒鐘,與“視覺設計”相關的信息便一條條整齊排列開來。如果想同時輸入兩個或多個關鍵詞,例如輸入“視覺交互設計”,與此相關的視覺、交互、設計的內容便出現在編輯版面中。
但如果僅是如此,出現在雜志中的內容或許會面臨用戶排斥的結果。所以對數據機器人抓取信息的層次和深度一定要有一個標準。通過后臺程序編碼,可對數據機器人抓取信息設定一個或多個標準,以保證雜志能夠保持比較高的內容水平。
數字化多媒體雜志是一種多維度立體化的雜志,所涉及的技術領域很多。在雜志的數字化轉型過程當中應該明確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進行最合適的組織排版。
雜志之所以能呈現在閱讀終端上需要一個強大的編輯后臺。前文中闡述的后臺系統的組成部分,關鍵詞、關鍵詞權重、數據機器人等等。而編輯后臺所服務的使用者是雜志的編輯和設計人員,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編輯和設計人員操作后臺的好與壞決定數字雜志最終在讀者用戶面前的呈現效果。所以編輯后臺的設計同樣也是數字雜志制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具有關鍵詞輸入、權重選擇、機器人抓取等功能的良好、清晰布局與智能化操作。
以iPhone、iPad 為代表的移動終端版面的設計關系著整體的最終呈現效果,是否能夠得到用戶的喜愛和良好的用戶體驗。無論是傳統紙質雜志還是數字化多媒體雜志的完成,都是由內容編輯人員與視覺設計人員共同合作實現的結果。編輯人員負責利用前述內容系統設計中的相關步驟,將內容編輯完畢之后對系統進行設置,并上傳至服務器。此時需要編輯人員和內容系統一同與客戶端系統形成一個協議,該協定會設定好雜志的內容以怎樣一種組織方式最終呈現在讀者眼前。這個環節十分重要,決定了雜志以何種面貌展現在讀者面前。為了避免雜志數字化轉型初步階段系統的不穩定性,本系統舍棄了完全自由組合的排版,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坐標來控制所設定內容的隨意變化,即半自由組合方式。(圖1)

圖1 元素可根據后臺數據自由變換形成新的版面
本系統目前已有多種展示模板,分別為:純圖片排版,圖片按照一定規律排列,每張圖片代表相關領域內容體現(圖2);圖文結合排版,這是比較常規的模版方式,圖片上拉帶動文字;圖片視頻結合模板和不規則模板等(圖3)。

圖2 多幅圖片模板

圖3 圖標式模板、文字帶動圖片滑動式模板
早期的交互設計主要關注的還是人與機器,尤其是與計算機的交互,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簡單易懂的操作界面使計算機和其他新興的數字產品能夠為更多的普通用戶所接受。[3]數字多媒體雜志的最大特性就是其交互性特征。優秀的數字化多媒體雜志一定是在互動方式上有所突破與研究。交互性其實并不只是表現在其外表上的視覺沖擊,而是應該對最合適的內容搭配以最合適的新媒體來呈現信息內容傳達的最好效果。
文字圖片化。《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從創刊開始就致力于關注全球設計新動向。雜志的選題,從關注全球設計公司,到環球設計之旅,再到對社會議題的關注。雜志內頁各章節的圖片使用也大于文字篇幅。在紙質媒體上如此的圖片與文字的排版比重,類似于現如今的很多設計類數字平臺。[4]《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在很早之前便運用了現在廣泛流行于數字雜志中的文字與圖片的放置比例,只是前者使用的是紙質媒體,后者的傳播媒介是電腦、手機等數字終端。《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應該將這種優勢繼續發揮至新型數字媒介。利用十多年積累的強大、優質的圖片資源庫結合新媒體,達到用戶期待的結果。
信息視覺化。對于雜志中文字較多的版面,比如對某些地區進行的設計考察,可以將旅程進行邏輯梳理總結之后,結合一定的信息圖表、信息圖標等,穿插以圖片,讓死板的文字內容一目了然。高精度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等是出現在數字化多媒體雜志當中重要元素。[5]但數字雜志從某種方面來說并不是單純的平面上的視覺設計,而是在靜態的平面視覺元素的基礎之上,結合與內容相適應的動畫效果共同來完成。圖形與圖像作為豐富數字雜志版面的重要元素不能僅僅只是作為元素簡單呈現,而應輔助數字化多媒體雜志內容的體現更直白、更明確。還應與整體設計風格保持一致。
視頻與音頻相結合。在整本雜志中占大量篇幅的設計師采訪,是該雜志每期最精彩的部分。受訪者有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師、設計公司、設計院校等。在紙質媒體有限的版面篇幅限制之下,不得已對原本豐富的采訪內容進行刪減以配合版面。所以,在紙質雜志數字化之后,可將原本無聲的采訪文字有聲化,利用視頻拍攝,生動全面地展示在數字終端上。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眼睛只能觀察到前方 120°范圍內的事物,而耳朵卻可以感受到全方位的信息;并且眼睛在感知信息的時候是具有選擇性的,耳朵卻沒有這樣的功能,因此,視覺與聽覺所獲得的信息常常是可以相互補充的。
為了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們掌握著主動閱讀的權利,那么在對雜志進行整體規劃的初始,就應該對雜志的各期內容有一個大致的預想與規劃。并且每一期或者每一類型的主題風格應該保持相對一致,從而形成固有的風格,留住固定的讀者群,形成品牌形象。數字雜志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最能吸引讀者的,仍是那些在內容互動中做到互動方式與相應內容緊密聯系的。
人機操作中的互動性,需要強調在設置人機互動時,各個互動節點的流暢性與實操性的確認。讀者在進行操作時,要能夠達到自由控制、得心應手,在進行按鍵選擇時能夠清晰明了。[6]當讀者打開雜志目錄,想要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優先閱讀,或者看到一系列精彩照片想與朋友共同分享,或者遇到不感興趣的內容,如何順利跳過......都是關乎人機互動中用戶的體驗是否優質的關鍵。
大部分數字多媒體雜志都會將讀者的反饋流程考慮到建設的步驟當中去。所以我們在很多數字雜志界面旁邊都會看到“參與評論”等按鈕。[7]讀者在看完雜志內容并留言評價,得到編輯反饋之后,都會感覺自己是一個雜志內容優化的參與者。有時這里也會成為讀者與讀者之前進行日常交流的場所,聊生活、聊工作或知識的大挑戰等。極大提高了讀者的主動性以及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與此同時,編輯可以通過讀者的反饋優化自身內容發展的方向。[8]
本文對《Design 360°》觀念與設計雜志的數字化總結了從編輯模式、內容系統設置、傳播途徑、數字化視覺交互設計等方面的策略建議。雜志積累的設計資源,應該利用強大的多媒體來進行資源的整合與重組,并最大化傳播出去。而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將優質內容完整地展現給廣大讀者,并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