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男 陳婧思 魏楚
高等學校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的重要力量,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支撐,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關鍵來源。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迫切需要在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進程中,強化學科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互動,在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分析框架,闡釋和研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中國重大問題和全球性議題,用高質量的自主知識體系支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應用經濟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時代性和中國特征,涵蓋了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和國防經濟學10個二級學科。建構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需要扎根中國大地,錨定解決中國重大經濟問題,需要以中國實踐經驗和制度創新為源頭活水,對中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這一偉大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在吸收人類經濟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總結和歸納基本模式、實踐經驗與一般特征,進而提煉成普適性的學理、規律與范疇。
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作為應用經濟學科“雙一流”建設的骨干力量,始終堅持學科發展、學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立足學科特色與優勢,致力于探索一條建構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造就應用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的新路。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下做法和經驗。
學科體系化建設與人才培養同步
實施“傳統學科現代化、新興知識學科化”。對傳統應用經濟學科如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的研究邊界、內涵、范疇、方法論等進行擴展和補充,及時反映經濟社會的最新變化與進展;同時立足中國重大現實需求,對新興應用經濟學科如能源經濟學、碳經濟的研究背景、發展脈絡、知識體系、研究范式、教材體系、課程體系等及時進行總結歸納、學理化和學科化。
編制AI-aid的應用經濟學學科知識圖譜。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時代新要求和新變化,系統梳理各二級學科的基礎理論、中國制度、政策環境、方法技術、數據支撐等關鍵要素,構建適應人工智能新時代、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助力教學科研的學科知識圖譜。同時以學科知識圖譜為指引和遵循,重構研究生教學體系,構建本—碩—博橫向協同、縱向銜接的專業課程體系。
編制《應用經濟學研究生應知應會手冊》。明確研究生培養各環節要求,涵蓋五維培養目標、培養流程及要求、核心課程及要點、專業知識圖譜、導師組信息介紹、推薦閱讀專業期刊、推薦對接部委等信息,精準展現研究生培養全景圖,方便學生把握學業進程。
學院畢業生、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張陽陽深有感觸,談到學院的培養,她表示:“學院整個訓練過程有系統連貫的知識圖譜領航,逐步在完備的知識體系、科學的分析框架、綜合的研究能力、扎實的寫作能力、知識傳播與網絡構建,這五個維度不斷提升我們。這些非常有利于我們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研究分析框架,為科研持續蓄能,支持我們不斷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假說、構建新理論。”
全球競爭力培養與中國實踐經驗相融通
制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研究生培養方案。經過多年跟蹤與對標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優勢應用經濟學科,學院制定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研究生培養方案。學院半數全職教師具有海外留學背景,在訓練學生具備扎實學術功底的同時拓寬國際學術視野,緊跟學術前沿,培養學生具備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
利用專業知識扎根中國大地做研究。秉承“中國重大、現代方法和數據驅動”的專業主義精神,學院啟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脫貧攻堅史”(“832工程”),推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偉大實踐“學術化、學理化、學科化”,立體化展現偉大實踐在人類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史和華夏文明史上的增量貢獻。同時推動“832工程”的調研,對學院所有二級學科全覆蓋、全開放,通過扎根中國大地,實際聯系理論,推動重大科學研究,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豐富實踐中凝練科學問題,讓學生參與數據庫構建,把研究做在祖國大地上。
探索兼具中國風格、國際視野和人大學派特色的人才培養之路。致力于人才培養的“中國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示范項目”獲得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2022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并在培養頂天立地的人才方面取得了進展。如:曾赴氣候變化領域頂尖機構IIASA進行博士生聯合培養、現就職于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的韓曉立志用國際話語體系講述“中國故事”,在IIASA 50周年大會上匯報了中國家庭電器使用及能源消費問題,扭轉了海外學者對中國貧窮落后的固有偏見,并與合作者將中國問題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擴大了“中國故事”的海外傳播影響力。博士研究生期間赴河南省信陽市新縣陸灣村掛職“第一書記”、現就職于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姬晨陽感慨道:“帶著經濟學的思維走在基層、干在基層,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大地上發生的豐富實踐對于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用學術語言呈現解決人類發展難題的中國方案,是我們這一代經濟學研究者的光榮使命。”
個體責任清單與團隊協同相結合
構建健康積極的學院文化。以“立大志、做實事、謀發展”的學院文化引導學生在入學前形成良好預期,入學后明確遠大目標,立志做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的闡釋者、決策的咨詢者、經驗的概括者、故事的敘說者。
實施研究生全鏈條、清單化培養。首先明確入學“過關清單”,通過大類招生制度改革,明確博士生按專業錄取,第一年不分導師,通過博士生綜合考試后再進行雙選。其次明確培養過程的“責任清單”,即第一年學院通過經濟學基礎課程訓練兜底保障學生的基本功,第二年由系所通過專業課訓練引導和拔高學生的學科訓練,第三、第四年則是導師和學生通過學術訓練和研究攀高峰。最后明確博士生畢業階段在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能力清單”。
建立全員導師組團隊指導制度。為充分發揮導師群體和學術團隊在學科內、跨學科間的指導作用,建立博士生全員導師組制度,導師組一般由相同或相近專業方向教師組成,根據每個研究生的特點、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通過在研究領域、選題、理論、實證等方面交叉融合指導,讓學生在科研摸索過程中少走彎路,極大地提升科研能力和效率。
目前,應用經濟學院在建構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培養和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取得初步進展。學院自2019年成立以來,累計培養453名研究生。畢業生既有就職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世界銀行等國內外機構,也有扎根西部基層、投身軍營的優秀學子。學院累計吸引研究生400余人次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史數據庫、中國家庭能源調查、中國貧困人口追蹤調查、中國家庭數字經濟調查、中國殘疾人數據庫等學科基礎設施建設。立足數據庫建設和國情調研,60多名研究生以主要作者身份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美國科學院院報》《自然》子刊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100多篇高水平成果。一批研究生通過全球招聘,獲得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湖南大學、暨南大學等大學教職。
建構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過程,如何將不斷演進、發展的知識體系應用到應用經濟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又如何通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自主的應用經濟學知識體系建設,仍需要長期探索和總結。應用經濟學院將繼續以培養服務國家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教學宗旨,立足偉大實踐、引導師生扎根中國大地做研究,推動學科專業調整與更新,發展和創新學科體系與學術體系,厚植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學科基礎,搭建培養公共設施、為全國應用經濟學研究生培養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