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渝楊
新聞生產是一個對新近發生的事實數據進行采集、整理、編輯及分發或傳播的過程,而大數據時代,信息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發生了新的變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國民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大眾對于財經新聞的關注度也逐步升高。大數據背景下,財經新聞的數據體量也不斷增大。因此,探究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的變革與發展,創新未來財經新聞的發展方向,有助于推動我國財經新聞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大數據對于財經新聞的正向影響
在傳統媒介時代,大多數信息的傳播都是依靠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伴隨科技的發展,人們也步入了網絡傳播年代。在這個時代中,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快速獲取信息的媒介逐漸霸占了人類的生活。信息的傳播方式從以往的報紙、廣播到現在無數條頭條信息與快速沖擊眼球的視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此時代大背景之下,財經新聞的傳播與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大數據的應用有助于財經新聞量化分析數據,傳遞更加真實的財經信息。
(一)信息來源更廣泛,新聞內容更充實
在高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已經從IT時代過渡到了DT時代,即數據科技時代。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人們若是想要了解新聞,大多數是通過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等進行了解,了解財經新聞當然也是如此。但身處如今的大環境之下,數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獲得信息的來源更加廣泛。受益于此,財經新聞所能收集到的數據與信息更加多元化、全面化。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財經新聞內容收集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涉獵內容更加翔實,可讀性更強,報道更加全面充實。
(二)高新技術帶動,實現新聞可視化
可視化是利用計算機圖形學和圖像處理技術,將數據轉換成圖像或圖形顯示出來,再進行交互處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在傳統的財經新聞報道中,報道內容的呈現方式多呈單一化。傳統財經新聞多以文字報道為主要內容,加以基本的數據圖表進行輔助講解,在財經新聞的傳播方面做到了專業化而忽視了新聞傳播中的大眾化,使得受眾對于財經新聞產生嚴肅、專業的刻板印象。而如今高新技術下大數據的發展,使得數據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財經新聞的可讀性,降低了非專業人士閱讀財經新聞的理解難度。大數據在運用高新技術高效收集、整理信息的同時,也豐富了數字、數據信息、圖表的表現方式,使用極其吸引眼球的視覺元素吸引讀者的注意,擴大輻射的受眾范圍,增強財經新聞的可讀性。大數據的可視化運用,在注重財經新聞專業化的同時又關注到了財經新聞傳播的大眾化。可視化的運用不僅可以用多樣的視覺元素吸引受眾的注意,還可以讓財經新聞的數據更加直觀明了,從受眾的閱讀體驗出發,真正做到了高新科技引領下優化讀者的閱讀體驗。
(三)利用數據預判,提升新聞價值
根據市場研究和分析,許多財經新聞的受眾閱讀財經新聞的目的是通過對于財經相關的信息獲取和分析之后更好地進行經濟方面的決策。而處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財經新聞所具有的數據分析和宏觀掌握能力遠遠超出傳統媒介時代的財經新聞。大數據掌握的數據含量趨近于無限,在此基礎上,大數據時代的財經新聞能夠運用數據進行經濟分析和預判,極大程度地提高了當今時代財經新聞的經濟價值,真正做到了能夠給受眾提供實質性幫助的有價值的新聞。
(四)收集海量數據,拓展新聞深度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的收集與研究變得更為簡易。對于財經新聞的生產者而言,這意味著更容易通過高新技術的分析與探究去研究數據背后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信息。相比起只在意表面的數字,財經新聞相關從業者更應該著眼于數據產生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數據是信息的量化,解碼數據背后所蘊含的深度信息,深度分析數據,掌握其內涵與行業變革背景,可以幫助財經新聞從業者生產出更有價值的新聞。
二、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所面臨的問題
眾所周知,“數字時代的麥克盧漢” 保羅·萊文森曾提出,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任何高新技術的發展都會帶來相應的優點與弊端。不可避免地,在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也迎來了它所要面臨的倫理問題。
(一)信息傳播環境復雜,新聞真實性受影響
大數據時代,形成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特點,網絡傳播時代的傳播主體也相較以前變得多元化。市面上的信息傳遞主體并不僅單純地由大眾傳媒等官方機構組成,而且人人都能夠作為信息傳遞的主體,在作為信息傳遞主體的同時又是接受信息的主要受眾。這是網絡傳播時代相較于之前的傳播時代最大的不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財經新聞相關從業者必將面臨大數據與財經新聞之間的倫理問題。財經新聞的創作主體、創作水平難以避免地產生了參差不齊的情況。許多自媒體從業者專業能力不足,辨別信息的能力欠缺,信息判斷力不強,導致許多未經考證、真實性尚待考察的信息為了達到傳播效果而在社會上流傳,極有可能影響到輿論,對經濟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在此社會情況之下,應加強對于大數據流通信息的監管,避免虛假信息在社會上的廣泛流傳。
(二)數據解讀、展示失之偏頗,造成認知錯誤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快速傳播時代,新聞生產者的水平與職業素養參差不齊。而正因如此,在相關從業人員對于大數據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解讀時,應避免為了奪人眼球、爭奪頭條等流量目標而產生對數據信息的過分解讀、誤讀,以此避免對公眾的誤導。新聞從業者也應遵守數據保護法規和規范的道德法則,避免對社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在數據展示方面,相關從業人員也應注意在運用吸睛的視覺元素的同時,應小心謹慎,避免因為追求傳播效果而犧牲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本著實施第一的原則,遵循倫理道德法規,堅守職業素養。
(三)數據共享失去原本秩序,過分依賴表層數據
大數據的交流與共享在給各財經新聞的報道提供便利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經新聞的質量。同一組數據在媒體渠道被共享,可能會造成數據重復傳播、反復出現的現象。在新聞生產的過程中,大數據的廣泛運用也大大降低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降低了新聞從業者在新聞生產過程中的參與度,僅從翔實的數據中推導相關的經濟事實,導致許多財經新聞內容、形式大同小異,違背了財經新聞與大數據相結合的初衷。部分財經媒體在大數據的信息繭房之下會產生一定的認知偏差,盲目相信數據的力量而忽視了數據的局限,極易造成新聞報道的淺薄化。總而言之,財經新聞過分倚重表層數據,極易造成財經新聞缺乏深度,最終造成受眾的流失。
三、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大數據時代,如何將財經新聞與大數據的高新技術相結合以求得更好的發展成了新聞從業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創新表達方式,兼顧大眾化與客觀化需求
正如上文所提及,財經新聞的生產應更加多元化、大眾化。利用大數據的高新技術,實現信息數字化、內容可視化、傳播方式多樣化等效果。財經新聞對于大多數受眾的切身利益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生產財經新聞時,在注意專業化表達的同時還要注重大眾化的傳播效果,讓財經新聞所要傳播的有效信息能被大眾所理解、所接受。利用可視化的信息表達提高受眾的可讀性,擴大受眾范圍,使財經新聞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二)利用數據資源,高效生產優質新聞
與傳統的新聞生產相比,大數據時代財經新聞的產出更加便捷。故相關財經新聞從業者更應該把握這一高新技術,在大量的數據中進行有意義的把握以及運用,促進財經新聞向高科技方向發展。利用大數據的算法與算力,精準定位用戶喜好和需求,高效生產高質量新聞,以實現財經新聞長期向好的發展。
四、結 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的發展方向如何與大數據的高新技術相結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和問題。眾所周知,財經新聞的生產不僅需要收集海量的資源和數據,還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讀。而如何將大數據提供給我們的海量數據進行大眾化和專業化的解讀、編輯,為受眾提供更多優質新聞,是新聞從業者需要深思的問題。財經新聞的發展應注重技術和內容兩方面共同的進步,以多元化的思路進行系統的探究,不斷變革自身以獲得與時代同頻的變革,才能推動財經新聞行業在大數據時代更加優質的發展。